第430章 为什么要削藩?
皇子们的报告很快就整理出来,通过专门的电报线路发到了顺天府。
大明皇帝朱简烜第二天起来之后,先处理了日常的政务,然后翻阅儿子们送来的重要报告。
看到他们发现了美国自由邦贵族的问题,以及建议将自由邦当做藩镇清理的建议之后,朱简烜就在心中叹了口气:
“嗅觉已经足够敏锐了,但是这些孩子现在还是太年轻了,傲气和正义感还是太重。”
朱简烜考虑了一会儿,稍微认真一点写了个回复,提醒自己这些儿子们,认真思考和讨论几个问题。
藩镇的存在一定是不合理的吗?
美国现在的自由邦,与亚欧非三洲的藩镇,以及曾经的大明本土藩镇,各有什么特征,又有什么区别?
对他们自己内部,以及对整个大明朝廷,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藩镇君主……或者说统治者,在藩镇内倒行逆施、任性妄为,通过种种残酷手段,榨取本地百姓的利益。
对当地经济、人丁、舆论有什么影响,对大明朝廷又有什么影响。
与此同时,关于皇子们之前的报告中讨论的问题,朱简烜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正面回应。
未来美洲的开发重点,可以放在美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北岸。
美河流域的环境气候特征,非常接近大明本土江浙地区,只不过这片地区基本位于内陆。
没有办法利用最大化的海运,不过可以通过美河干流和重要的支流串联起来。
墨西哥湾北岸,比如佛罗里达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基本都是亚热带湿润气候,雨热是非常充沛的。
与此同时,由于美洲的规模比神欧大陆小很多,所以海陆差异远不如大明本土强大。
所以墨西哥湾北岸的气候相对大明本土要温和一点。
新奥尔良纬度与杭州基本一致,两地的夏季温度基本相同,但新奥尔良的冬季温度要比杭州高十度左右。
虽然沼泽的开发难度较高,但真的开发出来之后,都是适合种田也相对宜居的地方。
同时,包括佛罗里达在内的墨西哥湾北岸的开发,可以与美洲自由邦中的南方各邦形成竞争态势。
可以方便的吸引无法忍受自由邦环境的新旧移民前往。
至于大河下游与艄公河上游的问题,未来几年以航道开发为主要目标,尽可能提高通航能力。
朱简烜的回复送到纽约的皇子们手中之后,皇子们马上再次聚集起来开会。
能走到现在的皇子,政治意识都足够的敏锐。
看到朱简烜的那些问题列出来,绝大部分皇子立刻就想到了各种可能性。
会议开始之后,也马上就是一轮思维发散。
美国自由邦没有明确的君主,亚欧非三洲藩镇都有明确君主,大明本土曾经的藩镇最大的特征就是位于本土。
自由邦是大明朝廷与自由邦地方力量妥协的结果,是当时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事实。
而且在这个妥协的最早期的时候,是地方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
亚欧非三洲的藩镇,虽然也是朝廷与地方妥协的结果,但始终是朝廷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
是朝廷将不方便直辖的区域,交给了藩镇去镇守和开发。
大明曾经的那些本土藩镇,也是中央朝廷与地方妥协的结果,不过是双方势均力敌的妥协。
崇祯十七年的大明朝,如果中央朝廷还不跟地方势力妥协,不去发动地方上的所有力量,整个王朝都要寿终正寝了。
是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当然也留下了极大的后患。
藩镇独立且各自为政的状态,肯定会影响工商业的发展,影响地方的开发和建设速度,影响朝廷能够调动的力量和资源。
整个国家无法真正团结起来彻底消灭敌人。
而地方藩镇的倒行逆施,当然更加影响地方的发展,但是反过来看的话,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民间的向心力。
藩镇统治区混乱无序,而朝廷治理的地方井井有条,那普通百姓自然更加向往朝廷统治区。
藩镇辖区百姓遭遇了各种麻烦,首先憎恨的当然是藩镇统治者。
如果整个美洲都是朝廷直辖的区域,百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能想到朝廷了。
这些地方藩镇的存在,实际上有利于朝廷对偏远地方的统治,他们确实有存在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藩镇统治者在一定范围内肆意妄为,藩镇开发建设进度缓慢,对朝廷是有利的。
以往朝代的传统皇帝,可能故意放任权臣勋贵肆意妄为,其中都有着非常类似的逻辑。
美洲对于大明本土而言,当然是绝对的偏远地方。
如果当地的地方势力真的团结一心,反而不利于大明朝廷对当地的控制。
现在美洲的这些自由邦就是现在的情况。
咸宁朝及以前的大明本土藩镇,很多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藩镇君主的倒行逆施让民间商人心向朝廷,通过各种发声途径鼓吹北伐和削藩。
现在美洲自由邦民间的报纸,现在也在鼓吹将自由邦改为自治领甚至省份,内在的逻辑是一样的。
所以皇帝老爹让他们思考,这些藩镇的存在一定是不合理的吗?
皇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发言,把各自的分析都说出来,对这件事情的分析也逐渐清晰起来了。
不过说到最后的时候,大皇子朱靖坤做了个另外的提醒:
“让藩镇的恶行对朝廷有利的前提,是朝廷要做出足够的宣传和引导。
“让普通百姓普遍相信,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藩镇搞出来的,而与朝廷没有关系。”
十皇子马上接过了话茬:
“所以父皇同时回复我们,美洲未来的开发重点,可以放在美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北岸。
“我想我们可以做好安排,通过官方的广播和邸报,向民间传达这样的计划。”
五皇子接着继续说想法:
“根据现在的局势和未来的计划,我们应该主动做一个官方的表态。
“大明只要签了协议就会遵守,除非签署协议的当事人同样希望改变,朝廷都不会现在的情况变化就改变协议。
“要特别点明,大明朝廷肯定会遵守协议,所以会维护自由邦的现状。“除非亚当斯等自由邦贵族主动要求,否则自由邦将永远都是自由邦,朝廷不会干涉自由邦事务。
“所以所有民间关于自由邦改省份的议论,都不需要继续讨论下去了。
“最后说明佛罗里达和美河流域的开发建设计划,欢迎包括自由邦百姓在内的所有人参与。”
朱靖坤笑着说:
“不错,这是对自由邦贵族的表态,让他们知道我们会始终遵守协议,让他们安心的该干嘛干嘛。
“也是对自由邦民间的表态,让他们知道自由邦的事情朝廷管不了,让他们自己找自由邦的贵族斗争去。
“如果不想在自由邦内部怄气,那就跟着朝廷去开发佛罗里达和美河流域吧。”
好几个皇子随声附和,都觉得这样的安排不错,让大明和美利坚王国朝廷撇清了关系,进入置身事外的状态。
九皇子酝酿了好一阵,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开口了:
“我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我们讨论的情况成为现实的前提,可不只是舆论宣传问题。
“舆论宣传只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商人和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
“如果自由邦继续保持自由和独立的状态,未来的工商业成就却超过其他的王国省份的话。
“那就证明了自由邦确实是比省份更合适,我们做的表面上的宣传就会失去意义。
“纽约和新泽西周围的几个自由邦,现在民间鼓吹要改成自治领,就是看到了现在纽约的繁荣和昌盛。
“应该是费城和波士顿的商人们,非常想要能分享纽约的繁荣。
“而纽约的繁荣昌盛,除了朝廷的直接支持,更重要的而是纽约本身的地理位置足够优越。
“而美洲的这些自由邦,基本上占据了美洲东海岸最好的土地,是除了纽约之外最适合发展工商业的沿海土地。
“他们未来只要不故意胡作非为的话,应该很容易在工商业上表现的比内陆地区更好。”
大皇子朱靖坤没有直接发表意见,倒是同样跟九皇子不对付的十皇子立刻开口:
“我们确实需要确保朝廷治理的区域,相对自由邦有总体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基本上是必然的。
“我不同意自由邦现有土地就是纽约之外最合适发展工商业的土地的观点。
“五大湖南岸和北美大河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并不比自由邦的土地差,而且范围更加的广阔。
“关键是这条线路上的水运条件又已经完全打通,已经有了纽约和太平府两个大型发动机。
“随着美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北岸的开发展开,又会为这个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整个美河流域将大平原串联起来,又通过五大湖与纽约相连,这整个系统内都可以通过内河航运连接。
“而自由邦之间的航运,必须要使用海船,至少是近海船舶,恰好被排斥内河航运体系之外。
“若是搞远洋贸易的话,他们又有什么条件可以与纽约和新奥尔良竞争呢?
“关键是这些自由邦的贵族们,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藩镇,已经将自己所在的自由邦当做自己的禁脔了。
“他们又怎么可能让这些地方的民间工商业更好的发展起来?
“至于官方的产业,朝廷直接投资和控制的产业,肯定是要投资到王国省份之中去。
“在未来的佛罗里达和墨西哥湾北岸,在五大湖流域和大河下游以及美河流域。
“我们只要开出相对合适的条件,就能吸引自由邦的移民和商人到这些地方去,进一步掏空自由邦的潜力。”
这一次九皇子没有继续犟嘴,因为自己心中其实也认可十皇子的判断,关键是上一次对犟嘴的结果并不好,容易被架住。
白了十皇子一眼之后就不置可否的念叨了一句:
“但愿如此吧。”
大皇子看九皇子这个最重要的反对派都没有意见了,就提议直接开始正式方案拟定。
让书办现场把会议过程中中讨论的计划写出来。
主要是完成那份对外公开的说明稿件,要稍微认真的斟酌一下语言,做好责任归属的定性和划分。
同时还要尽可能展现的大公无私,要让所有人相信美利坚王国是秉持原则做事的。
皇子们同时进入议案表决环节,就按照皇子们今天到目前为止讨论出来的方向,作为处理自由邦性质问题的方案。
这个方案本来就是皇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拼凑出来的,皇子们本来就是赞同和接受的。
这种表决就是仪式性的,直接得到了全票通过。
等公开说明的稿件写完之后,让皇子们依次检查确认符合他们的要求,然后暂且将这些稿件本身留档。
现在还不能马上公开。
让各自随行的护卫出去,联系本地的主要报社和民间机构,联系各个自由邦的报社。
通过不同类型和不同阶层报社的记者和评论员,再次调查地方上的普通人对改变自由邦性质这件事情的态度。
同时以美利坚王国内阁的名义下令,公开召集各个自由邦、自治领的主要贵族和官员,还有民间的知名人士作为代表。
让他们一起来来纽约王宫参加会议,公开讨论自由邦性质和地位调整的问题。
在准备这个正式公开会议的过程中,皇子们第二天上午就让内阁去安排,再次召集本来留在纽约的主要地方贵族,让他们明天上午来王宫参加一个小会。
公开会议的通知和小会的通知,基本上是同时送到约翰·亚当斯等人手中的。
亚当斯看到通知之后全都非常的忐忑,皇子们这样通过内阁公开发通知,意味着要正式公开处理这件事情了。
给他们的私人通知,可能会在对外公开之前,提前跟自己这些关键人物内部通气。
他们都觉得皇子们应该还没有做出决定,应该只是准备通过会议再做个专门的调研,然后再认真考虑怎么决定。
不过他们也都同时觉得,这正是他们这些人的机会,能够私下里首先跟皇子们接触,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等到普通贵族来的时候,等到民间代表来到纽约,参加公开的正式的会议的时候,事情本身可能已经确定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子们在这次召见他们之前,实际上就已经根据皇帝的训示,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了。
现在让他们先过来开会,就是单纯的提前通知他们一下,好让他们安心并配合后续的正式会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