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要权还要钱
两件重要事情迅速讨论完成,并且迅速以绝对多数高票通过,会议可以说是进行的非常顺利。
大皇子朱靖坤看着今天这个状态,就稍微有一点点的不适应。
平时皇子们任何一点小事都能扯半天,现在这样的大事反而能够顺利的做出决定。
朱靖坤就忍不住在心中自我感慨,还是这种集体对外的问题就容易讨论,很容易就能取得最合理的共识。
一旦没有直接的外部矛盾,单纯皇子们讨论施政方案,那就很难取得共识了。
其他的皇子们,也陆续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所有人都没有在这个问题话上说话,而是抓紧时间继续讨论后续的议题。
朱靖坤当然也不能墨迹,赶紧安排后续的事情:
“接下来是几项不太敏感,但我们仍然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首先是上诉问题,自由邦审判之后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继续上诉到王国法院,也就是提点刑狱司。
“我个人的观点是可以接受,但王国的提刑官不能无条件的去接受这种事情。
“因为那本来不是提点刑狱司的本职工作。
“提点刑狱司在现有的工作之外,还要额外处理这些事务,必定要付出的相应的成本。
“比如说资料处理,比如说人员的雇佣,比如说实际的审判工作。
“这些事情的成本都应该用自由邦税收支付。”
大皇子话音刚落,负责过刑律的二皇子,就忍不住插嘴表达了不同意见:
“道理是这个道理,王国官员不能无条件的给他们做事,自由邦平时并没有缴纳对应这些事务的税收。
“但我们收权的同时还要求他们交钱,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僚们能接受吗?”
五皇子听到这里就笑了:
“干活要钱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不接受的话,那这项改革也不做就是了,我们并不是特别想要这个权力。
“毕竟权力与责任是相对应的,权力发生转移的时候,责任也会相应相转移。
“自由邦案件不上诉到王国,只在自由邦法院审判的时候,这些案件的处理公允与否,都与王国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当地百姓觉得审判不合理,觉得自己被冤枉了,也不会怪到王国朝廷的头上。
“一旦王国朝廷插手了自由邦案件的审判,自由邦百姓再觉得自己遭受了冤情的时候,就会抱怨王国朝廷不公正了。”
七皇子板着脸说:
“是的,按照我们最初的计划,我们并不建议他们上交这种权力。
“他们一定要上交的话,那就要对应上交税金。
“让王国朝廷有宽裕的资金,可以在接受相应权力之后,尽可能稳妥公允的处理。
其他几个皇子听着这种诡异的逻辑,好几个都忍不住微微皱眉。
不过他们心中稍微认真思考,也很快就理顺了这种有点别扭的逻辑,然后好几个人都是苦笑着摇头又点头。
二皇子也叹息着说:
“我没有意见了,大家有没有其他意见?就这么投票吗?”
大皇子也看了一圈,众人都没有再说话,于是就自己补充了几句简单的分析:
“我觉得,我们就算是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由邦大概率也会接受的。
“因为这是自由邦的民意,就是为了限制自由邦贵族的权力,不允许他们在地方一手遮天了。
“就算是让自由邦各级衙门出钱,他们也得出钱请王国朝廷去做。
“毕竟,税收终究是百姓缴纳的。
“如果大家没有其他要补充的,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投票了。”
皇子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最终也都认可了大皇子的分析,没有再补充其他意见。
于是大皇子宣布开始投票,然后也直接高票通过了。
大皇子看着书办们记录结果,自己则继续翻了一下会议纪要:
“接下来是监督相关事宜,包括设立自由邦御史、按察使、锦衣卫、提刑官等细节。
“我个人的基本意见是和上诉一样,也是可以做但他们必须交税。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做。
“我们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因为他们在这个方面的建议本来就不合理。
“让御史负责采纳民意,按察使负责实际的调查,提刑官负责最终审判,锦衣卫负责在各个阶段配合执行。
“这样的分工看上去很合理,但并不符合自由邦民众的实际需求,也不符合美国中央朝廷的需求。
“这些自由邦的官吏代表和民间代表们,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真正诉求应该怎么实现。
“他们应该是参考了大明本土和美利坚王国省份的监督制度,根据他们自由邦的现状稍作做了一些调整。
“他们本来应该是想要直接照搬硬套的,但他们自己也意识到没办法完全照搬,才在没有办法照搬的地方了做了一点调整。
“这种程度的调整根本没有意义,他们用大明省份的制度去适应自由邦的做法,从根本上就是完全错误的。
“自由邦并不是省份,王国朝廷与自由邦的关系,也不是中央朝廷与地方机构的关系。
“大明拆分省级地方官员的权力,是为了让地方官员互相制衡。
“让地方官员无法团结一心的对抗中央朝廷的命令,避免出现一个人完全掌控一个省的资源和权力,进而形成割据。
“这么做的前提,是王国已经在法理上完全掌控了地方,省份地方权力已经默认属于中央朝廷了。
“最关键的条件是,绝大部分地方官员已经是中央朝廷任命的了。
“要让官方任命的地方官员,到了地方之后仍然受控于中央朝廷,而不是利用地方资源抱团与中央对抗。
“才需要搞地方官员的权力拆分。
“而美利坚王国朝廷与美利坚自由邦的关系是正好反过来的。
“自由邦权力默认属于地方,绝大部分地方官员不是中央朝廷任命的,地方的独立性仍然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王国朝廷向自由邦派驻的少量官员,是要代表王国朝廷压制地方官员和贵族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权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在下派的官员内部搞分权制衡,那他们还怎么跟地方贵族和官员对抗?
“现在我们要派到地方上的官员和机构必须是能够大权独揽的。“最佳的借鉴对象,根本不是大明现在本土的地方监督机构,而是崇祯以前的锦衣卫甚至是东厂。
“在地方上调查、审判、处罚一把抓,唯一权力来源只有中央朝廷授权。”
大皇子朱靖坤说到这里的时候,另一边的九皇子朱靖坦忍不住反对了,或者说是反对式的提醒:
“崇祯朝以前的锦衣卫和东厂,在民间以及官僚中的名声可是极差的。
“如果以后官方派出的人员,在地方上搞出了类似的声誉,对王国朝廷甚至大明的声誉都有影响。
“相比锦衣卫和东厂,秦汉甚至先秦的郡守和县令,以及两汉的刺史和州牧更合适吧?
“实际上,由于自由邦的地方官员仍然还在,而且主要是地方选拔担任的,这与先秦时期的地方情况类似。
“中央朝廷安排一个名义上大权独揽的官员,实际上行使的也是他能够控制的那些权力。
“他能够夺取多少权力,看他个人的能力和朝廷提供的支持。”
大皇子想了想:
“先秦的太守,或者两汉的州牧和刺史,确实可以这样安排,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
“不过整个美洲,在大明的体系之中,也只是一个省份的地位,用实际地位与总督相当甚至更高的州牧并不合适。
“我们可以将自由邦视为郡,视为地位类似于府但又规模更大,同时自由度也更高的地方机构。
“对于王国朝廷而言,刺史的名义和责任,可能都更适合。
“但对于自由邦百姓而言,太守的称谓显然更容易理解,可以用‘守护民众’的名义翻译成英文。
“自由邦太守受王国朝廷任命和指派,总管地方官僚机构和贵族的监督事务。”
九皇子听完大哥的进一步的设想,也没有反对:
“那么这样做的理由呢?对民众解释为什么直接设立一个机构,而不是设立分门别类的齐全的地方机构?
“王国省份的监督和审判都分开了,自由邦为什么不分?
“因为更多的机构需要更多的成本?因为自由邦地方状态与省份截然不同?这样的理由足够吗?”
大皇子也直接点头:
“这样就行,我们可以狮子大开口,他们一定要设立齐全的机构的话,那就开出一个自由邦肯定无法接受的价格。”
大皇子话音刚落,五皇子忍不住插嘴了:
“那后面应该还要讨论科举的事情,科举也要让太守一个人负责吗?这是否真的太大了?”
大皇子没有接话,十皇子提了一个意见:
“科举不是日常事务,最基层的科举也才每年一次,需要举行科举的时候,再让王国负责科举的部门派人去吧?”
九皇子这次立场鲜明的直接反对了:
“不行,科举是与监督同样重要的事情,而且几乎不会产生负面作用的事情。
“真正普遍建立了科举和学校系统,中央朝廷就基本控制了地方官员入口,所以绝对不能凑合了事。
“科举不只是要考试,还要管理民间有功名的人,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官员。
“这些人就算是不当官,也要发挥传递民意的作用。
“他们是地方上的民间监督者,也会被选拔参与自由邦法律事务的讨论会议。
“必须让这些人心向朝廷,而不是地方上的自由邦。
“科举考试确实不能算是是日常事务,但是对这些人人员的管理却是日常事务。
“我的建议按照大明在海外省份的正常做法执行,建立尽可能完善而且传统的学校体系和考试规则。
“建立传统的县学和府学,给生员和举人们发生活费用,组织他们当期参加官方活动。
“按照标准组织县试和府试以及岁试,这些初级的每年举行的考试,以及当地有功名人员的联络,可以都交给太守负责。
“但可以给太守安排一个佐贰官,专门主管辖区内的学政事务。
“然后再根据自由邦的情况,设立几个合适的乡试区,由王国朝廷安排主考官去主持乡试。”
十皇子被自己这个大不了多少的哥哥毫不遮掩的正面反对,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早就已经习惯了。
这个哥哥本来就是能反就反,今天反对的少了才是稀罕事情。
听他念叨了一大堆之后,十皇子立刻追问或者反问他:
“你把话所请出差,县试和府试要具体怎么安排?
“自由邦的县直接对应大明的县吗?那自由邦的县的数量是不是太多了?
“朝廷要不要给每个县安排一个县令和县学官?
“还有自由邦能对应府吗?乡试区具体又是要怎么安排?”
九皇子对这件事情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在前面的规划中含糊其辞了:
“这些细节还要具体讨论,但是无论怎么安排,原则应该是确定的,就是要重视而不是应付。”
十皇子呵呵冷笑不语。
十五皇子在这个时候接上了话茬:
“我觉得吧……我们的县试和府试的区域,不能与自由邦和下属的县直接对应。
“不只是因为完全对应设置的话,朝廷要安排的人员就太多了。
“也是要考虑,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地方官员的管辖区域,将既有的地方机构拆分重组,本来就是掌控地方的一种手段。
“所以就算是太守的辖区,也不一定要完全对应自由邦。
“关键是自由邦的划分本来就不合理,罗德岛和特拉华这两个自由邦的规模太小了。
“这种地方绝对不值得设立一个太守去管辖。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太守府,统管罗德岛、康涅狄格、马萨诸塞南部。
“在马萨诸塞北部和新罕布什州设立一个太守府,新泽西南边的特拉华和马里兰合并设立一个太守府。
“乡试区可以直接分成南北两个或者一个,让所有自由邦的生员都到纽约来参加乡试。”
十五皇子说的马萨诸塞南部,就是前世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北部是后来的缅因州,缅因州最初是马萨诸塞的一部分。
缅因州盛产龙虾,但这些龙虾最初是经过马萨诸塞的波士顿外销,结果就变成了波士顿龙虾。
十五皇子提出这个角度的时候,其他的皇子顿时都是眼前一亮。
确实如他所说,很多王朝建立之初,都会拆分和重组行政区,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故意瞎折腾。
一来,王朝末年的割据混战期间,容易因为战线变化而形成大量的小行政区,王朝建立之初都要把他们重新整合起来。
二来,王朝末年的时候,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降低到了极点,地方势力失去限制和监督之后,就会扎根地方并且深度抱团,这种扎根和抱团的边界,通常就是原有的行政区划边界。
新王朝都会压制和打破这种地方势力,把原有的行政区拆分重组就是个典型的辅助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