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7章 关于财政和税收
    第437章 关于财政和税收
    十五个皇子们来回讨论了几个回合,把自由邦地方监督的基本方式,科举考试和士人管理的基本思路,同时敲定了下来。
    大皇子朱靖坤作为主持人,带着弟弟们走完了正式的投票流程,这这两个方案也高票通过了。
    大皇子点票并宣布通过之后,看了一眼墙边的座钟上的指针:
    “时间差不多到中午了,大家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则性的议题需要补充的吗?
    “如果没有就先散会休息用餐,下午再开始细节上的讨论。”
    本来这就是个散会前例行询问,好几个皇子已经屁股离开椅子了,结果这个时候十五皇子忽然举手发言了:
    “诸位皇兄,小弟觉得现在还有一个非常关键问题,我们需要拟定一个预判性的调整方向。
    “对于自由邦与王国之间的财政和税收交付问题,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上午的时间可能不够了,下午再讨论也行。”
    现场的皇子们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好几个皇子就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有些人没有马上想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需要专门说,但在这个时候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大皇子朱靖坤也直接说:
    “也好,那下午的会议,就先讨论税收和财政问题。”
    皇子们的会议暂时结束,一起去吃饭,顺便在这个空隙考虑一下钱的问题。
    当天下午两点,会议正式开始之后,大皇子朱靖坤主持会议,让提出话题的十五皇子先发言。
    十五皇子也是早有准备,直接开口把事情解释清楚:
    “公开的讨论会上并没有人正面提财政和税收问题,但其他的建议已经涉及到了相关内容。
    “包括民间代表要求王国朝廷出面监督的内容,就有财政和税收使用的部分。
    “但都没有涉及到这件事情本身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王国与自由邦协议事项的基本的逻辑,都是自由邦要求王国朝廷提供特定的义务,而自由邦都要为此缴纳合理的税金。
    “自由邦的税务机构向自由邦的民间收取,然后专门支付给王国朝廷税务部门。
    “这笔钱在逻辑上相当于一笔服务费
    “这在以前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以前王国为自由邦提供的支持,基本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服务。
    “比如说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海外远洋护航等等。
    “但未来王国朝廷要对自由邦的官方机构实施监督了,继续保持这种缴纳模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矛盾。
    “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员们,肯定是不希望自己被监督的。
    “就算是已经签署了协议,所以不能公然的正面对抗,也肯定会暗中想办法规避。
    “如果王国朝廷派出的太守们,对自由邦官员的监督过于严格,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很快就会激化。
    “他们很可能会用更激进的方法应对,很可能会故意不再缴纳这部分税金。
    “按照协议事项的基本逻辑,似乎是自由邦不愿意交这笔税金,那王国朝廷就不需要提供服务了。
    “但那正是自由邦贵族们希望的结果啊。
    “因为监督本来就是自由邦的民间百姓要求的,而不是自由邦的实际统治者自己要求的。
    “自由邦衙门没有主动交钱的驱动力,王国朝廷派出的太守也没有收钱的强制力。
    “要让这笔钱能够稳定的收取,再正常的发放给派出人员,驱动力和强制力中必须有一个,最好是两者都有。
    “我个人的建议是,跳过自由邦的税收机构,让太守直接向自由邦百姓收税。
    “通过科举来收,直接向太守府交税,才能参加科举,参加了科举之后,就能直接向太守进言上书。
    “而太守又对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员都有调查和审判权力。
    “等于说,本来应该由自由邦收取,交给王国朝廷,王国朝廷再发给太守的钱,让太守直接收。
    “这份钱直接不过自由邦衙门机构的手,并要求自由邦对此表示认可。
    “同时给地方士绅一个有利益相关的渠道,能够帮助他们直接与本地的贵族和官员对抗。
    “这些在地方有影响力的富裕阶层,也是太守对抗自由邦衙门的助力。
    “诸位兄长以为这个安排如何?”
    大皇子朱靖坤听完之后当即表示赞成:
    “我个人谈的十五弟分析的很有道理,这个问题确实必须重视。
    “让自由邦自己主动交钱去监督他们自己,这件事情确实需要外部力量驱动才能维持的下去。
    “让太守通过科举系统收税的方案也不错。
    “自由邦的新生代的富裕阶层,没有爵位和官方地位的时候,受到原有贵族和官僚的压制。
    “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科举通道,借助王国朝廷的力量提高地位。
    “王国朝廷也借助他们深入自由邦。”
    周围好几个皇子也马上就开口表示赞成,觉得十五皇子在这件事情上考虑的颇为周全。
    习惯性反对的九皇子这时候再次提出了疑问和担忧:
    “这样太守府的权力是否太大了?
    “主管科举并接收民间的上书,直接调查和审判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员。
    “关键是还能直接收税?
    “这怎么避免太守的贪腐?避免太守与地方商人搞权钱交易?”
    太皇子朱靖坤笑着说:
    “九弟你是不是故意的?挑剔的反对可以帮助集体完善决策,但这个安排说白了就是让太守和商人搞权钱交易。
    “太守是王国朝廷的代表,向太守交了税就是王国朝廷的人了。
    “太守的权力大很正常,现在地方还掌控在自由邦贵族和官僚手中,太守权力不大怎么跟他们夺权?”
    九皇子马上说:
    “我明白这样的逻辑,但是仍然应该有最起码的监督手段。
    “不然太守府直接收到的这些钱,有多少能用到我们计划的正事上,那可就真的很难说了。
    “我建议根据父皇设计的发票制度,设计一份太守府税金流转票据,让太守收到钱的时候,开给交钱的地方士人。
    “自由邦士人拿到这些票据,交给自由邦的税收机构,用于抵消他们在自由邦应该缴纳的税金。
    “自由邦衙门收到这些票据,再转送到王国朝廷,抵消他们应该交给朝廷的税。
    “这份票据应该由王国朝廷制作,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和数额范围,多联同时打印分别给相关部门留存。
    “一联太守府存档,一联交税者存档,一联自由邦税收机构存档,一联中央朝廷存档。
    “交税者可以到王国朝廷来查询验证,王国朝廷可以去太守对账。
    “为了让自由邦显得无能和废物,我们自己的行政管理应该尽可能的规范严格。
    “太守府权力可以广泛,但是监督和管理也必须严格。
    “否则地方百姓和士人对比之后觉得,王国的太守府比自由邦还要腐败的话,那我们的计划可就成笑话了。”
    大皇子听到半截就笑了,听完之后也直接表示了赞同:
    “好,票据流转确实是个好办法。”
    会议现场讨论了一会儿,最终大家基本都认可了这个方案,大皇子随即主持投票,也直接获得了高票通过。
    到此为止,关于财政和税收的问题,也有了基本的处理方向。
    大皇子继续主持会议,进入方案细节问题的讨论环节,对此前已经确定的方向进行细化,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细节讨论比方向讨论更费时间,皇子们的会议一直持续了三天,才整理出了暂定方案。
    到了六月二十一日上午,皇子们安排礼仪大臣去安排。
    单独通知贵族、官吏、百姓团体中的那几个最核心的代表,宣他们到王宫单独开会。
    三方各三个代表总共九个人,在上午九点来到了王宫偏殿觐见。
    这九个人单独进宫的时候心情都很忐忑。
    他们根据会议上的情况,对最终的结果虽然都有了预判,但决定毕竟还没有正式出来。
    而且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明白,公开的大型会议也许会有预案,但是会议的流程和结果通常都是能够分析和预判的。
    但是这种只有少数人参加的会议,通常意味着某种变数的发生。
    十五个皇子没有全部到场,而是安排了大皇子、五皇子、九皇子、十五皇子四个代表来见他们。
    九个代表各自行礼之后,听到大皇子的吩咐,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会议室两侧的椅子上。
    担任纽约知府的十五皇子作为代表,开始对他们说明皇子们的决定:“根据我们的讨论,要求自由邦官员直接晋升到王国朝廷,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那对省份和自治领的官员而言是不公平的。
    “除非自由邦的官员,也接受和省份完全相同的选拔、任命、监督、晋升方法。
    “比如说,由王国朝廷和下属机构选拔和任命,不能在本人户籍所在地当人主政管制并采用流官制度。
    “毕竟,王国所有省份和自治领的官员,就是这样在王国朝廷和衙门中任职和工作的。
    “自由邦的官员不接受相同的规则,自然也不能有相同的晋升通道。
    “在座的各位,能接受流官和异地任职吗?”
    皇子们的决定和方案是做好了,但是具体要怎么通知自由邦代表,并最终怎么将决定落实下去,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直接到公开的大会上宣布,以免出现正面的公开的不可控的冲突。
    三方九个代表听完都是明显一愣,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无法接受,而是要先去考虑这些规则意味着什么。
    现场的所有代表都有足够的知识水平,本来对大明的制度和文化就有基本的了解。
    最近的自由邦改革运动,推动他们深入了解了大明的官吏体系,自然也知道流官和异地任职的传统。
    短暂的思维缓冲之后,贵族代表当先开口,表示没有办法接受。
    对贵族而言,官僚全部由王国朝廷任免,且本地官员全都是外地的话,那他们就基本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民间紧接着表示,他们完全支持王国朝廷选拔地方官员,并配合流官和异地任职制度。
    能够打破贵族对地方控制的制度,民间代表们当然都是愿意支持的。
    官僚代表迟疑的时间更长,因为他们的心态最为矛盾,对于王国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他们本身是难以决定的。
    而对于异地任职和流官制度,他们内心之中则是本能的抵触。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这两项制度真的落实的话,他们也能同步获得王国官员的地位。
    所以在迟疑了几秒钟之后,三个官僚代表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出现了两个反对的和一个支持的。
    贵族代表昆西看到他们表态之后就直接说:
    “殿下,现在我们九个人,有五个是反对的,也就是反对的过半数……”
    大皇子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
    “大明当然会看中民意,但却不会搞你们的那套投票制度,那样会导致百姓内部矛盾激化。
    “别说你们九个只是代表的代表,而不是全部代表乃至全部百姓。
    “就算是所有人投票,投出了一个五比四的结果,也只是意味着反对者只是勉强过了半数。”
    三个贵族代表听大皇子的话,以为大皇子要强行支持,顿时都紧张了起来,下意识的想要开口辩驳。
    这边的民间代表则是有些激动,有人挡酒忍不住直接喊出来了:
    “所以殿下是支持……”
    大皇子同样不等民间代表把话说出来,直接提前反过来堵住了他们的嘴巴:
    “同样的,支持者只有九分之四,仍然还没有超过半数,也说明这套制度自由邦难以落实,至少并不适合目前的自由邦。
    “如果朝廷强行推动,必然会激化民间矛盾,危害自由邦乃至美洲的稳定,所以不能贸然实施。”
    贵族代表和两个反对的官僚代表都是松了口气,情绪明显放松了很多。
    民间代表情绪有些失落,不能完全接受这种解释:
    “殿下……这种问题让贵族和官僚来投票,他们当然是反对的……”
    大皇子仍然不理会他们而是继续讲话:
    “但也要再次反过来看,如果有九分之四的百姓支持,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这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民意,朝廷必须重视这种民意。
    “所以,朝廷选拔官员和流官以及异地任职的制度,必须有选择的部分予以落实。
    “此前会议上讨论的,自由邦的所有公职人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相应的功名,应该逐步予以落实。
    “后续的普通官员选拔和任免,仍然由自由邦本地衙门自行决定,也可以继续在本地任职。
    “但是,这个过程必须在王国朝廷的监督下,按照公平考试的方式进行。
    “与此同时,也应该允许自由邦百姓异地考取和任职,并按照相同的标准招录异地公职人员。
    “所有选择异地任职的公职人员,后续可以晋升到王国中央朝廷。
    “地方的科举考试的费,官员选拔活动的费,以及无论异地或者本地任职的官员的俸禄,都由自由邦承担。
    “这样的折中方案,你们认为自由邦的贵族、官吏、百姓们,都能够接受吗?”
    皇子们内部会议上讨论的时候,本来认为所有官吏和贵族代表肯定都无法接受朝廷选拔和异地任职。
    所以准备直接把这个借口,回绝掉自由邦官员晋升到王国朝廷的安排。
    现在看他们的反对不如预想中那么坚决。
    所以大皇子也顺势而为,提了个自由邦公职人员的部分朝廷选拔和部分异地任职的方案。
    部分公职人员异地任职,可以将自由邦的官员直接分成两部分,本地的土著官员和异地的流官,双方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
    土著官员有可能心会向本地贵族,而异地流官绝大部分肯定会向往王国朝廷。
    这对朝廷而言当然是好事。
    这下子官吏代表首先开口表示了支持,表示肯定能接受。
    不影响他们现在的地位,未来还能有更多的选择,官吏们当然乐意接受了。
    民间代表稍微迟疑了一下,也表示民间的代表应该都能接受,这应该是最合适的安排了。
    民间代表呼吁的事情,这样相当于实现了一小半,当然应该先落袋为安,以后再找机会继续争取就是了。
    贵族代表们迟疑的时间最长,最后也都表示了认可,他们认为能够说服大部分贵族代表。
    王国朝廷的参与和部分官员异地任职,降低了贵族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但好在最终的选人还是要他们来执行。
    他们本来就做好了让步的心里准备,现在觉得损失还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皇子们而言,这项安排的关键是科举,公职人员部分异地任职制度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大皇子看着三方代表的反应,随即安排旁边的书记员: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些安排记录下来,拟定成正式的协议事项文件。”
    然后再次看向十五皇子,十五皇子作为代表再次开口:
    “然后是关于协调自由邦之间的法律冲突,以及王国朝廷和自由邦的法律配合问题。
    “自由邦法律的实行和废除,都必须经过美利坚王国相关机构的审查。
    “王国内阁会安排司法大臣和礼仪大臣负责组织会议,后续会邀请参加过科举考试并拥有功名的士人参加讨论。
    “最为核心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是避免不同自由邦之间以及自由邦和王国法间的法律冲突。
    “然后是避免地方贵族和议员通过随意修订法律来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
    “不过,自由邦所拟定的法律,如果不与其他自由邦以及大明和美利坚王国法律冲突,也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那该会议不能组织相关法律的拟定。
    “至于协调会议的所有成本,相当于这个协议事项的成本,由提交法律的自由邦承担。
    “关于这样的总体安排,各方的代表应该都能接受吧?”
    这次民间代表和官僚代表首先表示了接受。
    这本来就是民间代表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影响官僚们的直接利益。
    几个皇子本来以为,关于组建自由邦议会的问题,有可能需要跟民间代表专门解释。
    结果现在这些民间代表似乎都没有在意这件事情,没有注意到议会跟司法大臣主持讨论有什么区别。
    因为之前已经确定了,所有公职人员都要首先通过科举,这个公职人员包括议员。
    在这样的基础上,皇子们说邀请有功名的认识参加讨论,恰好符合他们想象中的科举加议会的新议政方式。
    那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贵族代表们在这个问题稍微犹豫了一会儿,已经做好心里准备的他们也选择接受现实。
    这件事情对他们的最大限制就是立法的频率受限。
    皇子们稍微有点意外,但既然顺利的通过了,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直接指示文书拟定协议文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