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3章 下马威
    第663章 下马威
    京师的春节似乎每年的形式都差不多,对于民间来说是走亲访友,是庙会,是灯;对官员来说就是扫街,是望门投帖,眼前飞舞的都是拜年名帖。
    虽然形式不怎么变,但一直变化的是人,正可谓是“年年岁岁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过了正月十五,各衙门就开始全面恢复上班,各项政务重新开始运转。
    正月十七日,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三位前阁老,不约而同的上了奏疏,各自推举了新阁臣的人选。
    然后三位前阁老纷纷启程返乡,表达出不贪恋权势的姿态。
    让朝臣猜测了一个月的悬念就此揭晓,新一届内阁班子成员尘埃落定。
    申时行推荐了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张位,一个性格强势、精明敢为的人物。
    虽然很多人猜到申时行会推荐张位,但是还是不明白其中缘故,无法理解申时行为什么会推荐张位。
    王锡爵推荐的人选是原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朱赓,此人在万历十六年丁忧,目前已经结束守制。
    这个推荐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所有人都没看出还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老家闲居的朱赓和王锡爵有什么关系。
    真要讲关系,朱赓和首辅赵志皋可能更亲近点。这两人是同年又是隔壁府的本省同乡,一起进的翰林院,性格脾气又都差不多。
    至于王家屏推荐的人选,同样让人感到意外,乃是礼部右侍郎李春。
    这人没有太多鲜明特征,立场上本来偏于中间派,大多数时候随大流或者跟着首辅走。
    但是去年秋季,因为缺席文坛大会,李春得罪了林泰来。
    这时候李春突然得到了王家屏的举荐,所有人都能猜得出,八成是投靠清流势力了,只是不知道怎么被说服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清流党人在词臣圈的弱势,除了都不太合适的沈鲤、刘虞夔、赵用贤之外,几乎无可用之人。
    毕竟清流党人是近十年崛起的势力,而现在有资格被推举入阁的人物,至少也得是入朝二十几年的人物,早就有了自己的山头和理念。
    而且清流党人的反权威和不服就干的气质,和依赖于高层路径的词臣体系完全格格不入。
    至于先前的大热人选赵用贤,充分贯彻了大热必死的定律,被林门第一走狗周应秋一口咬死了。
    两天后,万历皇帝批准了这三个推荐,于是新的内阁班子全体成员就是——首辅赵志皋,排名不分先后的张位、朱赓、李春。
    看着这份名单,朝臣们又赫然发现,这些阁臣全部都是隆庆二年的进士,又想起户部于慎行、工部陈于陛两个同样是隆庆二年登科的尚书。
    不知不觉之间,大时代的舞台仿佛就又换了一幕,嘉靖朝登科的人物已经开始全面退出舞台了。
    就是这些新阁臣都是首辅赵志皋的同年,从辈分和资历,再到威望和能力,赵首辅并没有明显优势。
    只怕以后赵首辅在内阁里面,很难保持前几任首辅那样的强势了。
    然后另一个新问题出现了,三个新人里谁来当次辅?
    要不说朝廷里的明争暗斗宛如大海波涛,一浪接着一浪,似乎永不停歇。
    一般情况下,谁来当次辅并不是问题,内阁大学士就是按照入阁先后顺序来排位,谁第二早入阁谁当次辅。
    但这次情况特殊,内阁同时换了三个人,三个新人同时入阁,那到底谁先谁后?
    其实从职能和权势方面来说,在现如今体制下,阁臣里首辅是独一档的存在,其他的阁臣都差不多,次辅和三辅四辅的权力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如果只从权力角度来说,费巨大代价争夺次辅并没什么性价比。
    不过次辅有一样大好处,乃是首辅位置的第一候补。万一首辅去世、罢官或者致仕,次辅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替为首辅。
    尤其是当前的赵首辅已经六十八高龄,啊不,过完年已经六十九岁了。
    所以大家都感觉,这届次辅的含金量很高!熬死赵老头轻松接替首辅的概率非常大,还是值得去争夺一番的。
    就算阁老们自己没有争夺次辅的心思,但他们背后的亲友团也会推着他去争夺的。
    当然,也不是特别急于一时。毕竟首辅虽然老迈,但目前无病无灾,看起来也不像是几个月内就要挂的样子。
    如果太操之过急,只怕要招致首辅的反噬。
    张位、朱赓、李春三位排名不分先后的“新人”,才进入内阁就面临着这个巨大考验。
    但首辅赵志皋却认为,面临巨大考验的人是自己才对!
    细数大明历代谁踏马的刚当上首辅,就面临一群人“盼”自己死的情况?
    林九元都鼓励过自己,再为大明健康工作十年,你们算个屁!
    又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申时行举荐的张位和王家屏举荐的李春进入文渊阁办公,至于朱赓还在从浙江赶过来的路上。
    他们都是先“入直文渊阁阁和参预机务”,还没有加上殿阁大学士的官衔。
    因为殿阁大学士官衔之间是有高低之分的,比如赵首辅去年年底被突击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那么武英殿大学士就是次辅的官衔了。
    现在新人们连次序都没定,自然也不好封赏殿阁大学士官衔。
    却说张位和李春进了文渊阁中堂,发现首辅赵志皋还没有来到。
    按道理说,今天应该是由首辅主持,在中堂开个新老阁臣见面会。
    互相交流,彼此熟悉一下,然后新阁臣们才正式进入角色,开始处理公事。
    但张位和李春足足等了一上午,也没看到赵志皋的身影。
    两位新人不能甩手离开,也不好开始接手公务,只能在中堂坐立难安的等候着。看在中书舍人们的眼里,活像是新媳妇被婆婆“站规距”。
    一直到日上三竿,赵首辅才姗姗来迟。
    不过首辅的态度非常和蔼可亲,主动向两位新人致歉,而后坐下说话。
    端着茶盅,赵首辅不紧不慢的说:“二位老弟也都是久经风雨的朝廷老人了,原本也不须我再提点什么。
    但是有些话,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加以提醒。”
    随即赵志皋看向张位说:“先说你的事情,数月之间,申吴门两次举荐你,先将你推上翰林院掌院又将你推入内阁。但你可知道,一开始林九元另有想法,在申吴门面前坚决反对你执掌翰林院。”
    张位面无表情,内心虽然小有波澜,但也不慌。任何人事问题都不乏反对者,无须大惊小怪。
    见张位没什么反应,赵志皋又继续说:“其实关于你如何回到朝廷,还有一个小插曲,不知你可否听说过。
    在申吴门举荐你回朝廷执掌翰林院之前,从未与任何人说过。
    但林九元当时与申吴门打过一个赌,如果林九元能猜出申吴门心中的人选,那申吴门就要停止举荐。
    结果林九元竟然直接猜出了你,不过再后来申吴门却反悔打赌,不惜与林九元撒赖仍然举荐了你。”
    张位:“.”
    几个月前自己只是一个在老家闲住的低调人物,连自己都没想到申时行会推荐自己。
    而且自己之前从未与林泰来接触过,也从来没有同朝为官过,彼此之间毫无关联。
    所以连自己都没想到的事情,林泰来又是如何能猜到自己这陌生人身上的?
    想到这里,张位突然不寒而栗,莫非前几年林泰来一直在暗中紧紧盯着自己?就像是一条伏在草丛里的毒蛇?
    毕竟在林泰来力捧的赵志皋入阁之前,自己也算是竞争对手了。
    最后赵志皋非常厚道诚恳的提醒说:“当时申吴门的言而无信,让林九元很生气,会不会迁怒谁也说不准。
    至于林九元是什么性格,想必你也有很多耳闻。
    作为同榜老兄,我不得不提醒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张位:“.”
    我的同年好大哥你这到底是友善的提醒呢,还是善意的威胁?
    提醒完张位,赵志皋又看向李春,深深的叹口气道:
    “你的问题更严重,在去年秋季的京师文坛大会,你先答应了参加,而后却又缺席。
    这让当时陷入低潮的林九元很生气,你现在大概还在林九元心目中的黑名单上。
    作为同榜老兄,我不得不提醒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李春:“.”
    今天不是新老阁臣见面会吗?你赵首辅却一直在说林泰来是几个意思?
    你是不是心虚?你是不是心虚?有能耐不要拿林九元来当下马威啊!
    看着张位和李春善敢怒不敢言的模样,赵首辅暗暗为自己点了个赞。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周应秋那里学来的招数确实好用。
    周应秋一个庶吉士能咬死礼部左侍郎赵用贤,难道是周应秋自己实力强大吗?
    内阁这些新人都是自己的同年,履历又比自己这个早年颠沛流离的扑街丰富,自己只要抬出林九元的名头,不一样也能牢牢压制住吗?
    看来当首辅远比先前想象的更简单啊!
    想到这里,赵首辅又趁热打铁的说:“开年有两件比较紧急的事务,现在可以议论一下。
    第一件事情,就是松江府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暴动抗税事件,如果再不及时处置,影响到今年春季的漕粮起运!
    我的看法是,应当撤掉罪魁祸首应天巡抚赵参鲁,另行就近选派官员安抚事态!”
    张位想表现一下自己的精明,询问道:“听说应天巡抚赵参鲁只在苏州加征赋税,为何松江府百姓会暴动?”
    赵志皋稍微给了点面子答道:“苏松两地之间向来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大概是那位赵巡抚在苏州聚敛,让松江府百姓产生了忧惧。”
    李春想起自己的立场和阵营,不得不质疑道:“这解释未免太过于牵强了吧?为此将巡抚撤职,未免过于儿戏。”
    赵志皋冷哼道:“你还想要什么解释?为什么赵参鲁身为江南十府的巡抚,上任后只在针对苏州加征赋税?
    不过可以依照你的提议,继续让赵参鲁留任。但按林泰来的意思,如果本月内松江府抗税风波不能平息,朝廷里谁保赵参鲁谁就负责!”
    李春:“.”
    踏马的才第一天在文渊阁上班,他能负什么责?
    张位还想挣扎一下,建议说:“可以命赵参鲁戴罪立功,亲自前往松江府平息事态。”
    赵首辅拍案道:“真是巧了,林泰来也是如此建议的,我本来不太同意,没想到你和林泰来不谋而合。”
    张位:“.”
    真是没完没了,能不能不要再提这个名字了?内阁首辅是你赵志皋,又不是林泰来!
    赵首辅非常大方的说:“既然你和林九元都这样想,那我就虚怀若谷采纳了!就让赵参鲁留任一个月,亲自去松江府平定风波!”
    李春一时间也分不清了,到底这样暂时留任好,还是直接撤职好?
    经验不够丰富的李春没注意到,赵首辅根本没有给赵参鲁任何配套支持,比如抽调营兵之类的措施。
    赵首辅又说起了第二件比较重要的事务,“最近各省风宪官接连出问题,年前下发都察院拟议。
    目前主持都察院院务的詹仰庇奏议说,对过去三年间各省风宪官的考察、任命情况进行倒查和大整顿。”
    性格相对强势的张位忍不住讥讽说:“此事与林九元有关系么?”
    赵志皋一本正经的答道:“还真有点关系,河南、湖广等地许多官员经过林九元感召,纷纷醒悟,主动向朝廷揭发出了本省风宪官的问题。”
    李春还是不得不反对说:“在没有明确必要的情况下,岂有倒查几年、任意修改定论之理?”
    赵志皋耐心的多解释了几句:“为了鼓励他们积极与渎职的风宪官作斗争,林九元也是付出了不少心血。
    如果朝廷对这种情况无动于衷,只怕要浪费林九元的一片苦心,并且严重打击各省官员的士气。”
    李春坚持说:“肆意倒查,只怕官员人心惶惶,难以安心任事!”
    赵志皋冷冷的说:“林九元的同乡古人有句名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李春:“.”
    说古人就古人,还踏马的强调林九元同乡古人!
    离开“林九元”三个字,你这首辅就不会说话了吗?
    来文渊阁上班第一天就想辞职了,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