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32年太久,只争朝夕!
李暮和钱树言正说着话,里面的王教授听到声音,走了出来,看到是两人,连忙把他们请进去。
钱树言坐下后,问道:“有什么意见你尽管提,想去哪儿我去给你沟通。”
他以为李暮是不想去轧钢厂。
“不是。”李暮脸上面色微窘道:“我来是想和王教授说,我想通了,不打算参加这次的生产建设。”
闻言,王教授第一个惊讶道:“不去了,为什么?”
前些天还说一定要去,怎么今天就改了主意。
关键是,怎么跟一机部那边交代。
文教部和国科院,肯定乐得看见这个结果。
可一机部那边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李暮有机会过去,结果突然又说不去。
难免会让人心里有想法。
李暮从听到文教部、一机部和国科院都打了电话的时候,就知道这事情没那么容易结束。
犹豫了下,他从怀里掏出信,解释道:“我不去的原因,是昨天上级领导的秘书给我送来了一封信。”
“他知道了我准备去参加生产建设活动的事,写信来规劝我。”
“我看完信后,才想明白,确实应该把精力放到祖国更需要的事业上来。”
看着他手中的信,钱树言和王教授你看看我,我看看伱,满脸震惊。
他们都没想到,李暮参加生产建设这样的事,竟然能传到日理万机的上级领导耳中。
“嗯,你能想通,这是好事。”钱树言沉默了一下,当即道。
有这封信在,一机部那边也不会有什么话说。
王教授笑道:“院长说得对,你现在又要学习,又要搞研究,精力本来已经不够用,就改精力放到更重要的地方。”
“生产建设活动的事,以后还有机会,不差这一次。
随后两人勉励了李暮一番,就让他离开。
……
来到教室门口。
里面少见的有些吵闹。
刚刚走进去,李暮便看到张凯神神秘秘地跑过来:“李暮,你,我,李建,还有王娅和邵亚楠,我们都在京都宏星轧钢厂!”
离生产建设活动只剩下三天的时间,学校也把名单发了下来。
今天上完课后,他们就会开始提前一天放假,准备前往分配的地方。
那些距离远的同学,说不定要坐大半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必须提前出发。
“那你运气不错啊。”李暮笑着看了王娅的方向一眼。
不过这姑娘估计压根就不在意自己被分配到哪里,依旧认真地埋头学习。
“咦,不应该是我们的运气不错吗?”张凯奇怪道。
都被分配到轧钢厂,这是多大的运气。
“等晚点我再和你解释。”李暮笑了笑,没有把自己不去参加的事情说出来。
班上好些同学被分到的位置都有些远,还有被分去修大桥的,此时正抱怨连连。
这时候说他不用去,张凯肯定叫出来。
虽然李暮相信班上同学不会嫉妒,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没必要出这个风头。
“行。”张凯点点头,又道:“对了,咱们放学或去搓一顿怎么样?”
“没问题,我请客。”李暮笑道。
张凯竖了个大拇指:“李哥大气!”
……
下午放学,吃饭的空档,李暮将自己不去参加生产建设的事情说了出来。
几人虽然对他的缺席稍显遗憾,不过也没有太过惊讶。
毕竟以李暮的天赋和能力,分出精力去参加体力劳动,确实有些浪费时间。
邵亚楠不清楚这些李暮暗地里的成就,但看王娅几人都没问,她也没好意思问。
一顿饭在李暮连吃了七盘羊肉中结束。
看到他的饭量,其他四人纷纷调侃,以后坚决不请李暮吃饭,平摊都不行,太能吃了。
……
接下来几天,生产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批批的学生,按照分配好的名单,被分往各地各单位。
洋溢着青春与朝气,满怀着热血和梦想,踏上建设祖国的征程。
京工院里一下少了很多人,变得安静空旷起来。
放假都经常会坐满的图书馆,更是看不到人影。
但还是有被分得比较近的,偶尔会回学校,向教授请教问题。
张凯和李建也经常回来,去李暮的宿舍,找他发发牢骚,说说在轧钢厂里遇到的人和事。
……
这天周日中午,张凯和李建休息,跑过来跟李暮吐槽:
“这个大练钢铁,把菜刀、锤子,甚至饭锅都拿去炼钢,结果练出来的钢品质根本不达标,根本就是瞎搞嘛!”
张凯穿着一件背心,露出膀子。
李建也差不多,原本干瘦如猴的身体稍稍壮了点。
才干了短短一周,两人身上便多了点工人的样子。
李建跟着道:“我仔细算过,那些炉里练出的钢全是杂质,要是提炼成纯净钢,成本和技术难度会高的惊人,很不划算!”
“会不会是只有你们厂是这样的?”边上的赵参军一边给两人倒了杯水,一边好奇地问道。
李暮也有些奇怪,大练钢铁他在书里看过,倒是不陌生。
但他记得,随着跃进地结束,大炼钢铁也应该结束了才对。
张凯摇着头道:“不不不,我们和分去其他轧钢厂的同学也交流过,他们也一样!”
“这些钢做出来质量不达标,根本不能用于机械设备的制作。”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放在仓库里吃灰,要么是重新炼一遍。”
“可无论怎么做,都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本来就比别的国家起步晚,还浪费了这么多资源,唉!”
说到最后,张凯不由叹气不已。
可他也只能发发牢骚,钢铁生产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改变。
李暮心中也清楚这一点,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个人根本微不足道。
哪怕他在科研上取得再多的成就,也很难阻挡这个大势。
可一想到这么多钢铁都被浪费,他还是忍不住心痛。
李建在一旁跟着叹息:“要是能有办法,既能提高钢的产量,又能保证钢的质量就好了。”
“咱们国家工业起步晚,炼钢现在都还是学习老大哥,发展的平炉炼钢。”
“这种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了,早就落后于世界,我们拿这种技术生产,怎么可能赶超m帝呢!”
听着两人的牢骚,李暮忽然心中微动。提升国内的工业基础,炼钢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吗?
老想着发明什么东西,反倒忘了基础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帮助国家提高钢产量,其实间接上也是提升了国家生产武器弹药的速度和质量。
这不比搓个发动机出来有用?
想到这里,李暮立马给阿斯克发去消息:
“在吗,阿斯克,帮我整理一下世界炼钢技术的发展史,以及90年代前每项技术的原理,网上能查到的就好,谢了。”
上次以朋友的借口找过阿斯克要发动机的资料,李暮这次只能以自己的名义。
不过阿斯克早就知道,李暮口中的朋友,其实就是自己。
所以收到消息后,他十分奇怪:
“李,你和你的朋友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些早就被淘汰的工业资料?”
“这些技术在现在早就被更先进的取代,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
面对阿斯克的疑问,李暮微微怔住,好在他早就想过有一天会被怀疑,立刻道:“好吧,本来想等我成功了再说,但你既然问了,我索性就告诉你吧。”
“我正在设计一款关于近代科技发展史的文字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可以不断地提高智力,解锁各项科技,然后帮助自己的国家不断变强,最后称霸世界。”
“哇哦,这太酷了!”阿斯克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不过他又忍不住问道:“这和《文明》的玩法,是不是有一点像?”
他并没有怀疑这件事的真假,李暮本来游戏打得就很好,去研发一款游戏,十分合理。
李暮一本正经地回答阿斯克的疑问:“是很像,不过他们的核心并不想通,这款游戏主要是以个人的视角展开的。”
“我还给他加上了一个寿命上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研发出更多的科技,是它最重要的玩法。”
“是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还是书写波澜壮阔的传奇,都看玩家的个人选择。”
听着他的讲述,阿斯克来了兴趣,称赞道:“李,这一定是款很棒的游戏,等你完成它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当然,毕竟这款游戏能成功,还有你的功劳呢。”李暮笑呵呵地回复。
随后两人又闲扯了一会儿《星际》的狗招玩法,才结束聊天。
……
暂时打消了阿斯克的怀疑,李暮心中却依旧隐隐地生出了一点危机感。
编造制作游戏的谎言,可以缓一时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游戏的事以后可以用被腰斩来敷衍过去,但总不能次次都用这个理由。
在科技研发上,他相当依赖阿斯克的帮助,必须好好考虑一下,以后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
就在李暮为处理和阿斯克的关系愁眉不展的时候,脑海中响起“叮~”的信息提示音。
——阿斯克发来了炼钢技术的资料。
打开文件,李暮先看了一下现在的炼钢技术发展状况。
在52年的时候,奥呆利就研制出来顶吹氧气转炉。
其后不断发展,57年的时候m帝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80吨级别顶吹氧气转炉。
一炉钢平炉要7小时,而转炉仅需1小时。
而夏国现在平炉炼钢最大吨位是500吨,单炉产量看着挺高,且相同时间下实际产量也只比转炉7小时560吨的产量低60吨。
但平炉技术,已经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
60吨的差距,会随着顶吹氧气转炉的技术进步会越拉越大。
更重要的是,两种技术的成本天差地别。
不管是人力成本,燃料消耗,又或者综合费效比,都有接近1倍的差距。
即便夏国64年技术突破后,做出了30吨级别的顶吹氧气转炉,也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后来奋起直追,用了整整32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代价,才终于让炼钢产量才达到世界第一水平。
32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心中暗暗想道:
“使用平炉炼钢,为了达到钢铁产量的任务指标,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只有采用顶吹氧气转炉,才能有机会在完成指标的情况下,做出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钢铁!”
念及此处,李暮恨不得立刻把顶吹氧气转炉技术交出去。
不过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炼钢技术可不像半导体那边,他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浪一点也没事。
这边贸然拿出去,难免会让人起疑。
而且30吨级别的顶吹氧气转炉,对夏国钢铁行业的产量提升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要做,就做最大的!
李暮看向90年代的顶吹氧气转炉资料,喃喃道:“单炉300吨,也不知道有没有把握实现,这可是30年后的技术!”
“不管了,就定这个目标,先干再说!”
……
次日。
因为学校停课,所以李暮有相当充足的时间。
先去了一趟半导体研究所,看了看黄新华那边的进度。
出来的时候还遇到了黄坤,现在他主持着程控数字交换机后续的后续研究和应用工作。
程控数字交换机现在已经进入生产线,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京都地区试运营。
两人交谈了一会儿,黄坤询问了一番李暮关于移动通讯的构想。
不过以现在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想要实现移动通讯还是有难度的。
李暮直言相告,黄坤也只能遗憾作罢。
……
和黄坤告别后,李暮本想着回到学校直接学习。
走到一半,他忽然想到:“去轧钢厂不就是最好的掩护吗?”
凭脑袋空想出,和去轧钢厂“实践”后再研究出来,肯定后者更令人信服。
想到这里,李暮调转车头,前往宏星轧钢厂。
……
来到轧钢厂门口。
李暮本来以为凭借着学生证,应该能进去。
没想到看门大爷死活不让他进去,还道:“你们这些大学生,天天干活不积极,发牢骚倒是发得多。”
“说我们的炼钢技术不行,你们有本事倒是找个更好的法子啊!”
“大爷,我就是来看看我同学。”李暮叹了口气,看这样子,估计是张凯和李建平时发牢骚被听见了。
看门大爷一瞪眼:“干啥都不行,上班时间,闲人免进。”
听到这话,李暮叹了口气,知道是过不去大爷这关了。
正打算回头离开,忽然听到一道声音:“嘿,大学生!”
纱柱小跑两步上前,眼睛先是下意识地在李暮腰间瞥了一眼,才想看门大爷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把我李暮兄弟拦在这儿?”
“他不是厂子里的人,按规定不准进去。”看门大爷瞥了眼纱柱,不买他的帐。
感谢“书友262422”打赏100阅币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