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想考全优很有难度
实际上他现在考研究生也不是不行,只要开口,上面八成还是会给办。
当然,肯定不能再搞成这么大规模的考试就是了。
闻言,张凯不禁好奇道:“当老师,难道你不继续读研的话,有留校任教的打算?”
“这有点可惜了吧,你的研究天赋那么强,我看进国科院的下属研究所绰绰有余。”
“你之前不是一直往半导体研究所那边跑么,就没想过进去?”
他刚刚说完,一旁的邵亚楠便道:“研究所哪有那么好进,国科院下面的研究所,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想要进去,不是一般的难。”
“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很多人想进,但每年能进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对对。”一旁的李建跟着开口道:“我就想进化工冶金研究所,国内有名的化工冶金专家张海涛就在里面担任研究员。”
“听说在前段时间的顶吹氧气转炉设计当中,他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呢!”
“我好像也听说过,确实是个很厉害的人,听说还是五道口技术学院的特邀教授,只不过听说他是个冷面神,能力不够,他都懒得搭理,很不好说话!”张凯会议了一下道。
看见两人崇拜的眼神,李暮愣了愣,回忆了下,很快想起来一个小老头,哭笑不得道:“也没伱们说的那么不好说话吧?我举得他话挺多的呀!”
“你又没见过,怎么知道他不是冷面神?”张凯和李建异口同声道。
李暮笑道:“我现在在化工冶金研究所挂职,平时经常能碰到,我到感觉他挺好说话的,每次见面都会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
张凯和李建一听,顿时哑了火,他们连面都没有见过,连反驳都没法反驳。
“计算技术研究所也很不错,听说所长严佩林参加过幺贰玖运动,我们国家的计算技术研究所都是他筹备的,只不过传闻严所长对下属非常严厉,不好相处!”邵亚楠在一旁开口道。
看她说话时的眼神,显然是对计算技术研究所十分感兴趣。
张凯有点好奇她为什么会想去计算技术研究所,刚想开口发问,就发现一旁的李暮欲言又止。
“你不会又要说你认识吧?”他开玩笑似道。
这话一出,几人的目光都不由看向李暮。
不过他们心里也知道不可能,那可是一个研究所的所长,哪有那么容易见到。
“咳咳。”李暮轻咳了两声,本来不想开口,见状还以为他们想知道,便道:“严所长很和善啊!每次见到他时,他都是未语先笑,哪有你们说的严厉啊!”
“你连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严所长也认识?”张凯手里的鸭腿都有点不香了,吃到一半又放回了桌上。
李暮炸了眨眼,道:“认识,我在计算技术也挂职。”
“你到底挂几个职啊?”张凯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6个啊!也不算多吧,听说好多教授挂职十几个研究所或者部门。”李暮笑着给众人科普。
但此话一出,除了早就知道的王娅外,所有人都懵了。
6个?
他们进一个都有难度,李暮进去了不说,还一次进了6个?
沉默良久,张凯终于开口道:“所以你现在能拿6份工资?。”
“对,330块。”李暮点头承认。
其实他的津贴更多,不过这事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众人看李暮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仿佛在看妖怪,场面再度陷入极其尴尬的沉默中。
到没人羡慕嫉妒!
只是觉得,或许自己在亲眼见证一位以后能写入学界青史的超级天才诞生,从而百感交集!
……
时间如水流逝,很快到了考试的日子。
提前毕业考试的学生被安排在教学楼的单独一层,总计100名考生。
走廊里,到处都是拿着书和笔记复习的学生,让除了笔什么都没带,轻装上阵的李暮有些汗颜。
9点左右,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合上书本,开始排队有序进入考场。
就在这时,远处响起一阵轻微的哗然声。
钱树言走过人群,一边走,一边闻言鼓励着即将进行毕业考试的学生们,让他们放松心态,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路过李暮的时候,他才停下脚步道:“好好考,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不要太担心。”
“重要的是后面的毕业论文,那个你要多用些心思。”
“院长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李暮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笑着回应。
这场考试本来就是为了他这盘醋包的饺子,只要成绩不至于太拉跨,上面大概率会直接让他通过。
但李暮会拉跨吗?
显然不可能。
他现在估计以后自己八成能进教科书,占得篇幅不好说,但要是大学考试成绩太差,下面一定有行批注:
著名科学家李暮大学考试曾经挂过科。
想想都觉得丢脸。
唯一需要些心思的,就是刚刚钱树言说的毕业论文。
以他现在的研究水平,肯定不能随便糊弄一篇,需要好好考虑考虑写什么,怎么写才行。
机械工程系的大部分专业课,只要把书本知识背个七七八八,其实想要混一个良并不困难。
不过作为第一批提前考试的学生,李暮决定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打个样。
每门考试他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争取科科都能拿到优。
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整整七天的高强度考试,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对他的脑力和体力都是巨大的消耗。
以至于每次答完题,他肚子都饿得仿佛能吃下一头牛,铃声一响就跑去饭堂大口干饭。
……
第六天。
随着“叮铃铃~”的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李暮在试卷上写下金属切割机床的最后一处尺寸标注。
不少题目对他现在来说基本是送分题,但大题解起来还是稍显吃力,穿越至今那么长时间,别看在半导体等产业上做出了巨大成果,但都是抄的啊!
他自己的基础知识与工科专业补习,虽然已经差不多了,但不那么重要的选修课,却没投注多少时间,因此这些科目的考试,总会遇到拿捏不定的情况。
交完卷后,来不及松一口气,又立刻前往饭堂。
干饭干饭干饭!
……
来到饭堂,从打饭的大妈哪里报过早就准备好的饭盒,李暮找了个位置,便坐下开始大快朵颐。
一口一块红烧肉,香喷喷软糯适中,吃得他满嘴流油。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在他面前坐下。
“唔~院长,您怎么来了?”李暮连忙咽下嘴里的东西。
钱树言见状笑了笑,缓缓道:
“慢点吃,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你的试卷我都看了,答得基本没有问题,得优秀是肯定的。”
“最后一天考的马哲毛概这些科目,对你而言更是简单,提前毕业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毕业论文嘛,我想对你来说难度也不大。”
“所以我想再先问问你继续深造的事,黄教授、张教授和卫教授,咱们学院可有好几个人都对你翘首以盼啊。”
闻言,李暮微微沉默。
“要是还没想好,这事就先不谈。”钱树言很快明白过来,然后继续道:“对了,你过几天搬去教职工宿舍那边去怎么样,正好有处空房子。”
“面积倒是不大,不过够你一个人住了。”
“不了吧,暂时我待在学生宿舍就好,离实验楼也近一点。”李暮赶忙拒绝道。
“别人想分还不到呢,给你你还不要。”钱树言摇头失笑。
这个年代虽然有分房的制度,但基本都要排队,排个几年十几年的大有人在。
也就是李暮为学校捐了几栋楼,不然就是钱树言提出来,也没那么容易通过。
“我有张床睡就行,暂时没那么多要求。”李暮笑了笑,心里却是想着以后看看有没有机会买个四合院。
学校虽然会分房,但分到的房子质量也就那样,远不如自己买要好和方便。
这个年代的四合院价格最高在万把块出口,当然这是在最好的位置和地段的价格。
便宜点一进的院子的一两千估计就行,李暮的打算也是买这个。
就是房源是个问题,现在的四合院都被分给人住了,私人的几乎很少,买卖也比较困难。
钱树言看了看李暮的反应,见他是真不想要,没有多劝,而是道:
“那我先让人给你打扫打扫,反正房子就在那里,你什么时候改变主意,问王教授拿钥匙就是。”
说完,他起身便走,不给李暮再拒绝的机会。
……
吃完饭,回到教室。
还没进去,在门口李暮就听到了不少唉声叹气的声音:
“这次的考试也太难了,那道冷热加工技术的问题,我想了半天都只做出来一半。”
“你能做一半都不错了,我才看完题目时间就到了。”
“行了,你们敢去考已经很厉害了,我连试卷都不敢看!”
……
说着说着,见到李暮进来,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很快,便有人忍不住上前问道:“李暮,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教室里学霸和学神们的目光,都随着这句话若有若无地落在李暮的身上,就连王娅都微微抬起目光。
“考试是有很有难度,不过考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收获了什么。”李暮不正面回答。
这话让不少考砸了的学生眼睛一亮,以为他是考得不好,才会这么说。
李暮都考得不好,那他们发挥失常了些,很正常吧。
坐在座位上的张凯看着围在李暮身边的班上同学们的窃喜眼神,不禁露出了姨母笑。
“没事的,反正就是没过,也没什么,好好学等两年后再考就是了。”问话的那人一边偷笑一边安慰道。
李暮挠了挠头,道:
“额,我没说考不过啊?”
“你们是不是误会了。”
“我的意思是想考全优很有难度。”
教室里安静了片刻,学霸和学神们收回目光,立刻忙碌起手中的活来,但隐约间总有一种杀机在他们眼神中蔓延。
这下好了,大家都不开心了。
……
自习结束后,李暮想了想,马哲毛概好像也没啥复习的必要。
不如去搞实验。
随后,他动身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
走进实验楼,来到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研制组。
抬起手“咚咚~”地敲了两声们,过了一会儿,里面才有一个神态疲倦的研究生过来开门。
看到是李暮,他正想开口问好。
“行了,去研究吧,不用管我。”李暮摆了摆手,然后走进屋子。
视线扫了一圈,很快找到黄新华。
小会议室的桌子前,堆叠着的一份份实验报告累积成山。
黄新华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显然是遇到了难题。
过了许久,他摘下眼镜,揉了揉发胀的眉心,重新戴上后,才看到几步外站着的李暮,不知来了多久。
“你这两天不是还要考试吗,怎么过来了,还一声不吭地站这么久?”黄新华责备道。
李暮笑了笑,道:
“考试已经接近尾声,后面一天都是不难的科目,复不复习的意义都不大。”
“我想与其把那些时间用在让成绩提升一两分上,还不如来看看研究情况。”
“没想到我刚来就看黄教授您思考得太入神,便站了一小会儿。”
闻言,黄新华也没有继续劝说,而是道:“那既然来都来了,来看看实验数据吧,帮我们找找问题。”
“好,我看看。”李暮也没有推辞,走上前,看了看最近的实验报告和研究资料。
目前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研制,卡在了光源技术上。
以前使用的土光刻机,尽管经过了改良,但至多只能完成0.8-0.35微米制程芯片的生产。
想要突破这个上限,完成更高程度的集成,就需要将最小工艺节点提升到微米以下的水平。
沉吟片刻,李暮道:
“黄教授,我有一个想法,让电子束激发惰性气体和卤素气体,让它们的混合气体形成的分子向其基态跃迁,发射产生一种激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