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9章 京影厂
    第439章 京影厂
    不待李暮找到胡旭华的资料。
    郭默便主动道:
    “胡旭华同志是国防七院‘09’技术研究室的副总工程师。”
    “这次过来,主要是想邀请你去参加一个测试。”
    “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总之会非常隆重,算了,让他自己来讲吧。”
    说着,他将目光看向胡旭华。
    后者想了想,道:
    “李顾问,您应该还记得您研发出的推进器吧,我们以它为核心改装设计了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将于5天后下水测试,特邀您前去参加。”
    “您的心意我收下了,只是这个邀请我恐怕没法接受,我现在走不开。”李暮无奈地摇摇头道。
    亲自观看搭载以自己搞出的磁流体推进器为核心设计的潜艇下水,确实很有诱惑力。
    可他如今忙着威龙-1和玄武-1的研制,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参与测试。
    胡旭华连忙道:
    “还请您务必再考虑考虑。”
    “大家都非常想见到您,也有很多研究上的问题,都想和您请教。”
    “如果能得到您的帮助,我相信一定会对我国的潜艇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李暮道:“胡总师,您过奖了,我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
    “可您设计出了……”胡旭华说到一半,又将嘴里的话咽了回去。
    磁流体推进器这六个字,目前的保密级别已经来到了绝密,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泄露。
    哪怕目前办公室内仅仅只有他们三人,也不能轻易说出口。
    他转而道:“您放心,我们深入考虑过您的时间问题,来去最多只用两天。”
    “两天,那好像也不是不可以。”李暮看向郭默,在胡旭华愕然的眼神中,道:“这两天里一天算我的假怎么样?”
    “想都别想,你还能明天就走不成?”郭默直接拒绝。
    李暮的假期问题,那是上面亲自拍板做的决定,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要更改,那就得做好去和上级领导打照面的准备,反正他是不想。
    “算了,还是缓两天再去吧。”李暮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007的“福报”,看来他这辈子都别想享受到了。
    胡旭华高兴道:“所以李顾问您是答应了?”
    “嗯,等后面到了那边,还请胡总师您多多照顾了。”李暮点点头,笑道。
    闻言,胡旭华忙道:“不不,是您多照顾我才对,我有很多问题都想和您请教呢。”
    论年纪,他或许比李暮大上不少。
    可说起能力,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儿。
    虽说目前在‘09’技术研究室担任副总设计师,但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
    甚至在呕心沥血写出的原子能潜艇总体设计方案——《原子d弹潜艇初步设计基本方案(初稿)》后。
    他们的‘09’工程差点被直接下马。
    虽说经历几轮的讨论研究后,最终还是得以保留,但也只留下少数核心人员继续进行研制工作。
    “既然如此,您要是有空的话,去我家中吃个便饭,咱们简单的聊一聊如何?不过事先说明,说不定会让你失望呢。”李暮笑着道。
    这个邀请让胡旭华一时愣在原地。
    李暮,夏国核心科学家,邀请他?
    不过楞归楞,他的嘴上却不慢,立刻道:“有空有空!”
    ……
    随后,李暮便带着胡旭华,坐车返回家中。
    到了特楼。
    他便拉着胡旭华来到书房,问起关于搭载磁流体推进器的常规动力潜艇的问题。
    胡旭华开始还有些迟疑,没有直接说出来。
    倒不是怕泄密,而是怕被人窃听。
    见状,李暮笑道:“放心,别的地方我不敢说,这里应该是非常安全的。”
    特楼的安保力量本来就十分的强大。
    而他的房间,因为经常存放一些文件的缘故,更是被关注的重点对象。
    别说被人偷听了,窗户的螺丝钉松了一颗都会被人立刻发现。
    “那我就说了。”胡旭华闻言这才放心下来,说起关于这艘磁流体推进剂潜艇的事情。
    他们采用了033型潜艇作为设计蓝本,对其动力部分进行了改造,将柴电动力改为电动力和磁流体动力。
    033本身便是一艘中型潜艇,重量并不算太大,所以改造的难度并不算高。
    论效果,电磁动力组合,要比先前的柴电动力强上至少数倍。
    “这艘改造后的常规动力潜艇,我们把它叫做033a,有了它之后,我们国家在海上,也算是有了一些话语权了。”胡旭华最后道。
    虽说只是常规动力潜艇,不是原子能动力。
    但033a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磁流体动力一开,敌人的声呐轻易发现不了他们的位置,打伏击和冷枪绝对是一把好手。
    “仅仅是话语权可不够,等原子能潜艇出来,就该轮到咱们当一当‘霸主‘了。”李暮笑着道。
    磁流体推进器加原子能动力潜艇,在海上绝对可以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存在。
    听到这话,胡旭华一边叹气,一边没忍住道:“还不知道哪一天都实现呢,现在连‘09’项目都差点下马了。”
    “下马,怎么可能,为什么?”李暮疑惑道。
    没道理啊,原子能动力潜艇这么重要的事情,夏国不可能轻易地让其下马。
    “不不,没下马,是差点。”胡旭华赶忙解释道。
    随后,他将自己了解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但不同于李暮利用聊天页面查到的资料。
    历史上‘09’工程是由于连年自然灾害,使得国民经济非常困难,船舶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大幅缩减,才不得不下马。
    而如今则是因为,他们投资的东西太多,钱不够用了。
    在国家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的情况下,上面的对于科技领域的各个研究项目其实并不吝啬,基本的资金还是能保障的。
    但大概是久贫乍富的原因,一下子摊子铺得有点太开了。
    拨钱拨人拨设备,一下子就差点将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家底掏空,所以只能先紧紧腰带。
    当然,还有另一个胡旭华不知道的原因——上面想等一等,看看李暮对原子能潜艇的研究感不感兴趣。
    毕竟其他人研究原子能潜艇,再好也只不过堪堪能追上m帝和老大哥的水平而已。
    但换做李暮。
    就两个字,超越!
    “放心,咱们国家如今的经济情况还是不错的,至多三四个月,应该就能重启‘09’工程。”李暮宽慰道。
    他对这个结果,其实也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想想也正常。
    夏国要追赶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仅凭一个半导体产业的经济收入,想要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发展支出,基本毫无可能。
    胡旭华沉默了一下,然后叹气道:
    “希望如此吧。”
    “不过项目差点下马,也不止是因为这个原因。”
    “最重要的还是原子能潜艇的研制进度过于缓慢,让上面看不到希望。”
    要是‘09’工程进展顺利,就算再困难,上面也不可能让他们缩减开支。
    可偏偏他们不争气啊!
    “我能问一问,你们目前进展到哪一步了吗?”李暮沉吟片刻,然后道。
    关于原子能潜艇的资料,从大婴建桥大学这边的实验室里面,他能够找到一些,或许能对其有所帮助。
    胡旭华道:
    “当然没问题,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原子能潜艇水滴线型及耐压艇体结构强度等专题的研究。”
    “只不过这原子能潜艇,我们只听过,没看过,所以只能摸索着来,困难重重。”
    “就拿艇体的水滴线型设计来说,这种设计的制造复杂,曲度要求高,容易导致空间不足等等,都是问题。”
    他的语气满是无奈。
    李暮也能理解,毕竟夏国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参考。
    历史上甚至还是从m帝的一家玩具厂得到了一个以原子能潜艇为圆心制作的玩具,才印证了他们的研究方向。
    他想了想,道:
    “在设计方面,我可能帮不上你们太多的忙,不过如果顺利的话,或许我能在材料制造和加工精度方面做点小小的贡献。”
    直接给出水滴线型的设计方案,显然不太可能。
    毕竟这玩意儿国内那么多专家和教授都还没有想出来,他凭空就拿出来了,未免有些不合理。
    “如果您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已经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胡旭华道。
    水滴型潜艇的外形设计要求艇身各处都是曲线,几乎没有平直的地方。
    这便导致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几乎达到了一个苛刻的地步,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影响潜艇的水下性能和稳定性。
    ……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胡旭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赶回单位复命。
    在他走后。
    李暮也考虑起该怎么帮忙把原子能潜艇尽早拿出来的问题。
    “想要继续提升加工精度,就只能继续升级数控机床了。”他心中暗暗思考。
    3+2轴数控机床虽然非常不错,但可加工的工件范围其实比较狭窄,论泛用性其实不如4轴的强大。
    不过即便拿出4轴,估计也只是堪堪够用而已。
    原子能潜艇的加工机床,最好还是5轴联动的更好。
    这种机床具有高精度和高硬度加工能力,能够生产出静音的螺旋桨,对于原子能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不过以目前的条件,4轴恐怕都有点够呛。”李暮暗暗摇头。
    现在想5轴联动,还是太早了一些。
    他打开聊天页面,开始查找资料。
    目前原子能潜艇的研制,主要就是5个难点:外形设计、潜航深度、降噪技术、超大直径耐压壳制造和材料工艺。
    其中外形设计肯定是没法帮忙的,只能从其他方面下下功夫。
    “这个艇体图层材料就挺不错的,能够帮助潜艇躲避声呐的扫描,一定程度上弥补整体技术上的不足。”李暮看着一条研究信息,目光微亮。
    利用稀土元素制造的“活性”磁砖,能在潜艇永磁电机的应用中显著降低潜艇的噪音,提高隐蔽性。
    搭配上磁流体推进器,对于夏国以后的原子能潜艇,无疑是如虎添翼。……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打着哈欠,正准备收拾东西前往车研所,才想起来自己今天休息。
    去了估计也是白去。
    没办法,他只能继续钻进书房,接着整理昨晚没有完成的资料。
    不过刚刚坐下。
    就看到自己的桌面上,放着一张纸条。
    上面是一行十分娟秀的字迹:“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记得好好吃饭。”
    看来是王娅提前预判了他的行动,留下的提醒。
    笑着将纸条放下,李暮拿出纸笔,开始工作起来。
    ……
    到了9点左右。
    关于原子能潜艇一部分的相关资料,都被李暮整理了出来。
    写了满满10张稿纸,正反两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站起身,伸了伸懒腰。
    看看时间,一个小时正正好,不多也不少。
    “不过只是这些资料,作用还是太有限了,关键还是要继续升级工业母机。”李暮暗暗想道。
    无论是原子能潜艇,还是半导体,它们后续想要继续提升,都涉及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工业母机的升级。
    “等明天去车研所,顺道去一趟机械制造所那边,看一看能不能找人先把项目确立起来。”李暮心道。
    4轴数控机床不是那么容易研究的。
    早一天开始,便能早一天成功。
    一边想着,他一边来到客厅,给郭默打去电话。
    左右都是闲着,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去京影厂和科影厂参观一下。
    当然在这之前,还要问问那两边方不方便。
    不过听完他的话后,郭默直接在电话里笑道:
    “方便,有什么不方便的,你走的那天,我就把消息送过去了。他们现在是天天严阵以待,还生怕你不去了呢。”
    李暮作为国家核心科学家,莅临访问,对于任何一个单位都是天大的事情。
    虽说没有确定时间,但没有任何一方有怨言。
    反而每天都是翘首以盼,生怕他最后又不来了。
    “那好,我这就过去。”李暮听完反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当即道。
    随后,他挂断电话。
    待关建民开车过来之后,便立刻启程出发。
    ……
    京都,京影厂。
    时任厂长的田坊,正在与一个中年演员商量着工作的事宜。
    这名演员叫做刘师隆,是一个老演员了。
    曾经出演过《沙家店粮站》《妈妈要我出家》《刘三姐》等电影,有着还算不错的名声。
    他找对方过来,正是为了拍摄一部新电影。
    后者在听说了剧本之后,也十分感兴趣,表示愿意参演。
    就在他们说得起劲的时候。
    电话“叮铃铃~”的响声,不合时宜地响起。
    田坊皱了皱眉,示意刘师隆稍等片刻,然后拿起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喂,田厂长啊,我是国科院的郭默。”
    “是您啊郭院长,有什么事吗?”田坊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转而露出些许的激动之色。
    这瞬间的表情变化,让一旁的刘师隆不禁好奇不已。
    郭默道:
    “就是上次说的那事,今天李顾问刚好得空,准备去你们厂参观一下,现在已经出发了,我和您说一声,您也好有个准备。”
    “什么,已经出发了!”田坊闻言立刻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从国科院到京影厂,开车不过半个多小时的功夫。
    再算上郭默打电话的时间。
    也就是说,李暮还有不到30分钟,便会达到。
    想到这里,他立刻道:“郭院长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招待!”
    说罢,不待那边的郭默再说什么,他便迅速挂断了电话,火急火燎地跑出办公室,找到正在主楼工作的厂文书萧家邦,让其迅速组织厂里的员工,准备欢迎仪式。
    一时之间,京影厂一千多名员工,全都动了起来。
    ……
    刘娴京都电影学院表演系的一名学生,今天和同学们来到京影厂这边参观。
    不料参观到一半。
    忽然有一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和负责接待他们的厂主任说了几句后。
    后者听完后,立刻表示歉意,道:
    “几位同学,你们今天的参观恐怕要结束了,厂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负责处理。”
    听到这话。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眼中都不禁露出失望之色。
    刘娴想了想,道:“主任,您看这样,我们自己参观,您忙您的,这样如何?”
    “不成,实话和你们说,厂长下了命令,除了我们厂原本的人员,其他的人都要离开。”厂主任摇了摇头,道。
    在接到郭默电话的时候。
    田坊便召集厂里的领导班子,开了一个小会,让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这次招待。
    万一要是因为刘娴等人,出现什么意外,无疑是严重的工作失误。
    闻言,刘娴看看自己的同学,道:“好吧,那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过来参观。”
    “当然,我们随时欢迎。”厂主任飞快地点点头,旋即便让刚刚进来报信的年轻人送几人离开。
    自己则是匆匆地前去找田坊,准备迎接的工作。
    在他走后。
    学生们也没有久留,跟着年轻人离开。
    不过走着走着,她们便发现京影厂里到处都是跑来跑去的人影,手里还拿着小红旗和彩旗,到处的装点。
    见状,刘娴好奇地问带路的年轻人,道:“同志,这是哪位领导来指导工作啊,这么大的阵仗?”
    “我也不知道,不过据说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年轻人回过头,看了看长相英丽的刘娴,笑道。
    一旁有一位女学生疑惑道:“科学家,科学家来电影厂做什么?”
    科学家和电影厂,听着完全没有任何联系。
    其他学生们也是好奇不已,纷纷出言猜测。
    眼看他们走得越来越慢,还越聊越起劲,年轻人赶忙道:
    “各位同学,你们还是快些走吧,送完了你们,我还得赶去大门口迎接呢。”
    “我们厂的领导三令五申,不容许有半点的意外。”
    “要是在我这里出了问题,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往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说着,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听到这话的刘娴等人虽然有心想留下来见识见识这个科学家究竟是谁,但也找不到留下来的理由,于是只能不情不愿地跟着离去。
    不过就在她们被从侧门送出来,准备离开之时。
    刘娴却忽然改变主意,道:“要不我们回去看一看,究竟是哪位科学家,怎么样?”
    “不好吧,厂主任刚刚都说了,这次来的人非常重要,我们贸然回去,万一撞上了怎么办。”有人立刻反对。
    虽说他们也好奇,但也不至于到要偷偷回去看的地步。
    而且现在她们已经读到大四,马上便要面临毕业后的分配问题。
    京都就那么几个电影厂,名额本来就少。
    要是得罪这边的领导,等于直接少掉了一个好机会。
    刘娴想了想,道:“那我们去正门附近远远地看一眼,这样就不打紧了吧?”
    “算了吧,说不定我们根本都不认识是谁,看了也认不出来。”有人道。
    闻言,刘娴不禁有些气馁,想着:“既然别人都不去,我就自己去!”
    “那好,你们走吧,我一个人去看,说不定来的会是李暮李顾问呢!”她留下一句话,然后转身便走。】
    在她身后的几个学生先是愣了愣,然后飞快地追上前,问道:
    “刘娴,你刚刚说是李顾问要来?”
    “你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你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
    “如果是李顾问的话,那我们远远地看一眼,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
    ……
    在听到李暮的名字时。
    这些学生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儿,一双双眼睛里更是露出崇敬之色。
    听到她们的话。
    刘娴回过头,道:“我可没说一定是李顾问,而是说‘说不定’。”
    她虽然想要众人陪自己一起去壮胆,但还不至于拿这件事撒谎。
    “不管了,反正我们人多,而且只是远远地看一眼,顶多被骂几句。万一真是李顾问,我以后想起一次恐怕就吃不下饭一次!”刚刚带头反对的人立刻道。
    其他的学生们也纷纷表示支持。
    毕竟这个机会,确实非常难得。
    以前李暮虽然会时不时在京都的高校开讲座或者公开授课。
    但每每消息传出,便是一片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去。
    “好,那我们走!”见状,刘娴也不废话,直接带着他们就朝着京影厂的大门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