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朱厚照的归来
徐姓监生的话一出,不少人都沉默了,在南京城虽然安乐,但并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别提他们是监生了,连做官的机会都很少。
“诸位同仁不要灰心.”艾志仁出声打圆场道,“我听说户部在征集官员去西域为官,很多进士和举人都不愿意去,说不定到时候能轮到我们这些监生,能有去西域做官的机会.”
去西域做官?
不少监生心里一动,但更多的监生心里却浮现一个想法:为了做官而去西域值得吗?
嘉峪关前三十里的驿站人头攒动,上百个官员聚集在一起翘首以盼,他们身后是无数的近卫军将士和守关将士。
“队伍到哪里了?”杨一清问身边的人道。
“刚刚来报,队伍已离这里只有十里了.”陈弘说道。
这个陈弘就是朱厚烇身边的侍从室队长,是朱厚烇最为信重之人,现在也出现在了迎接的队伍中。
而且陈弘站的位置在杨一清身边,其他官员默契的站在后面,连陕西布政使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官员们对朱厚烇的“第一秘书”的敬畏。
杨一清点了点头,去眺望远方。
杨一清和陈弘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就是为了迎接已经西征西域三年多的朱厚照了。
为此,内阁派出了杨一清,朱厚烇把陈弘给派过来了.
又等了半个时辰,远处就出现了连绵的队伍,很快那面熟悉的大纛就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里。
所有人的心情也随着大纛的靠近而变得激动起来了,大明第一军神终于回来了.
陈弘向旁边挥了挥手,旁边的乐队立刻演奏了起来,演奏的曲目是《正德皇帝进行曲》,而杨一清也不甘示弱的挥手,让另外一边的乐队开始演奏起来,演奏的是传统的迎接曲子,但很明显压不住皇家集团这边.
就在这两种不同的乐声中,连绵不绝的大军抵达了这个驿站。
“恭迎陛下凯旋归来!”
驿站前的迎接队伍整齐的跪了下去,整齐的山呼着。
先头队伍不管不顾的继续向前,一直到大纛抵达了驿站,整个队伍才猛地停了下来。
一个人骑在一匹高大神骏的战马上看着迎接的队伍,聆听着《正德皇帝进行曲》,有些陶醉的说道:“好久没听到这个曲子了,还是那么好听!”
然后对跪倒了一片的迎接队伍说道:“都起来吧!”
在得到这个人的命令之后,所有人才站起身来,才开始去打量那个名声让众人如雷贯耳,让无数人崇拜和敬畏的大明军神——朱厚照。
陈弘和杨一清更是迫不及待的去看向战马上的那个人
果然在战马上看到了那个让他们朝思暮想的人.
朱厚照身上多了一些沧桑之感,眉眼之间变得更加成熟了,脸上的皮肤也变得粗粝了许多.
他没有身着铠甲,只是穿着皇帝的常服,不过腰间除了饮血剑之外,还挂着一把颇有西域风情的金鞘弯刀。他身下战马身材非常的高大,肩高竟然比一个成年人还高,体型饱满优美,在一众蒙古马中可谓是鹤立鸡群。
马鞍上装饰着很多宝石,上面绘制着一个个西域风情的图案.
朱厚照脸上带着无比灿烂的笑容看着迎接的众人,说道:“杨卿,好久不见啊!”
“我说怎么能听到《正德皇帝进行曲》呢,原来你小子也来了,朕的弟弟也在京城等的无比的着急了吧?”
杨一清和陈弘在看到朱厚照真人的时候都松了口气,朱厚照终于是从西域回来了.
朱厚照这远征西域的三年多可没让人省心,把西域搅的可是天翻地覆。
朱厚照到西域就顿时觉得天高.大臣远,耳根子顿时清净了,他身边根本没有能够限制他的人了.
于是就在西域放手大干,用了一年半就把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给灭了,至于北方的瓦剌诸部,早就被朱厚照的兵锋吓的不行了。
而朱厚照又命令燕然都护府征召了两万归化军从东面往西面进攻,而他率领近卫军从西域往北进攻,两路夹攻之下用了半年就把瓦剌诸部给灭了,只有一部分瓦剌部落逃向了更西更北的地方,那里是莫斯科公国的方向。
在正德二十年,西征开始两年后,朱厚照就完成了开战前定下的所有既定的目标。
到了这个时候朱厚烇和朝臣们也就极力劝说朱厚照班师回朝,已经到了班师回朝的时候了。
但朱厚照仍然没有班师回朝的打算,他敏锐的发现了他在西域的好处,一是没有约束,二是没人敢断他的后勤。
是的,朱厚照同学开始拿自己去“威胁”朱厚烇和大臣们了。
朱厚烇和朝廷派出去了各种各样的人去劝说朱厚照回京。
被派去西域的有定国公徐光祚,内阁大学士杨一清,驸马都尉崔元,当代秦王朱惟焯,还有朱厚烇的“第一秘书”陈弘。
秦王兴冲冲的跑了一趟西域,结果风尘仆仆的来回跑了上万里,回到西安后还大病了一场,这让人更加担心朱厚照的身体问题,就算这样了朱厚照仍然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执意呆在西域
朱厚烇他也不能离开京城,所以只能就这样僵持了下去.
然后朱厚照又向更西边的地方发起了进攻,对此朱厚烇也只能咬着牙去继续给朱厚照提供后勤支持。
因为他承受不起朱厚照因后勤支持不足而失败的后果。
那就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就彻底结束了,他会失去统治这个国家的名分,失去统治这个国家的权利,之后他只能用最暴烈的方式去重新建立对这个国家的统治。
所以朱厚烇只能源源不断的给朱厚照筹集各种物资送到西域,让朱厚照能够顺利的进行各种军事行动
而朱厚照发起的二次西征也不负众望的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击败了左右哈萨克部落。
彻底控制了整个天山周围的土地,把战线推到了里海之畔,伊朗高原以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