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章 编辑助理?我不去。
    第5章 编辑助理?我不去。
    方明华一口气背了好几句。
    “呵呵.你果然看过《飞鸟集》,那我再问你,你读里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什么感想?”
    真是好为人师。
    方明华心里嘀咕了句,又继续回答:“《飞鸟集》大约有300多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题材基本上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诗人具有敏锐洞察自然、社会的能力和一支善于表达心曲的妙笔,这些形似只言片语的小诗就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深奥的哲理,表现出一种清新明快、优美隽永的风格。”
    “其实《飞鸟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一九一几年曾经年ri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曾经盛赞ri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
    董墨震惊了。
    如果说通读《飞鸟集》已经相当不错,竟然还知道《飞鸟集》的历史!
    这是一个当过门卫所知道的吗?!
    看着董墨惊讶的目光,方明华知道他在想什么,不慌不忙还说道:“董主编,我在当知青的时候,那个村庄有个插队的老教师,书是他偷偷藏下,我借来看,连这些知识也是他告诉我的。”
    “除了《飞鸟集》还有《新月集》”方明华又补充了句。
    原来如此!
    董墨点了点头。
    “那这首小诗不用说就是伱写的。”
    说着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赫然是方明华写的《春》
    “小张同志说是你写的,我有点不信,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相信里,风格如出一辙啊。
    是吗?
    好像是。
    “写的不好,让您见笑。”方明华很谦虚。
    “哎,小方同志,谦虚是美德,但谦虚过分就是骄傲!这首诗写的相当好,我准备刊登在下一期杂志的诗歌专栏,你同意吗?”
    这个时候怎么不同意?
    方明华同意了。
    董墨兴冲冲走了,临走前还嘱咐方明华多读书,争取写出更好的诗歌来。
    等董墨走后,一直没吭气的张宝福才急忙解释道:“明华哥,昨天有个文学青年又要硬闯去找编辑,我就拿这首诗吓唬住了他,结果让董主编看到,就问我是谁写的,我就说了你的名字,还没来得及给你说,人家就来找你了。”
    “没什么。”方明华笑着说道:“你赶紧下班吧。”
    没想到张宝福站着没走:“明华哥,要不你再写一首,让我去唬那些不听话的文学青年?”
    这次方明华没有答应。
    倒不是没有,好歹自己还看了不少小诗写的还不错,但再给张宝福一首拿去唬人,那真的是装逼了。
    门卫那个叫方明华的小青年写了一首诗,竟然被董主编看中,要刊登在下期《延河》杂志上!
    这个消息最初是在编辑部流传,但很快就在整个杂志社流传开来。
    有的人觉得这个小青年是可塑人才,好好学习努力创作,将来能成为一名诗人。
    但也有的不以为然。
    写了一首三行字的小诗就是诗人了?
    诗人的名头太不值钱了呗。
    今天在主编办张丕祥公室里,编辑部的三个领导就为他的事情在讨论,
    当然话题不是方明华是不是诗人,而是如何培养。
    “我的意思是,既然小方同志已经初步显露其诗词方面的才华,和暂时将他解调咱们编辑部来,做个编辑助理。”董墨建议道。
    编辑助理,其实没什么编制只是临时岗位,帮助编辑审阅稿件等。
    其实按照董墨原来想的,干脆把他调过来直接当编辑好了。
    这种情况方明华并不是第一个,像陆遥、王晓新、白描等都是这种形式调到杂志社,审稿是其次,主要是方便他们专业创作。
    但又觉得别人不会同意,所以就临时想了这个办法。
    主编张丕祥没啥意见,反正又不占编制又不在编辑部领工资,还多了个干活的——是培养,何乐而不为?
    另一个副主编何鸿钧也没啥意见,又不是正式编制,何必争吵?
    但没想到方明华不同意。
    “让我去编辑部当编辑助理?不用了,谢谢董主编。”
    “为什么?”董墨有点惊讶。
    “我觉得我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方明华解释道。
    “是吗?”董墨看着他,脸上突然露出笑容,“你是不是嫌编辑部工作忙?”
    方明华嘿嘿一笑:“董主编,我觉得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多看书!多写诗,到了你们编辑部哪有这么多时间?”
    这倒也是.
    董墨点点头。
    现在投稿人数剧增,特别是诗歌组,经常加班是常有的事,审稿,讨论,有的时候还需要和作者书信交流,忙的不停,还真没有时间写诗。
    “那好吧。只是有点委屈你了。”
    让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看大门,这算啥事啊。
    “董主编,不委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方明华又说道。
    “什么要求?”
    “我能不能到社里的图书室借点书看?”
    “哦,这个我差点忘了。没问题!明天我就给图书室的张秀芳说,你可以随意借书!”
    “那就太谢谢你!”
    最后,董墨走了。
    方明华靠在椅子上,哼着歌。
    开始他挺羡慕编辑部工作的,但看到一个个整天加班忙的像狗一样,顿时没了兴趣。
    在这上班摸鱼不好吗?三班倒工作清闲,
    干嘛跑到编辑部当个小编,而且还是那种没编制的!
    不过董墨这个人很不错,表面上看上去冷冰冰的实际是个热心肠。
    这首小诗在《延河》10月份诗歌专栏如期发表,方明华也赶了个时髦,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明华。
    同时领了三块钱的稿费。
    干了几个月的杂志社的门卫他也知道诗歌稿酬价格——一行一元钱。
    为此,他还专门请张宝福到十字路口的老马家泡馍馆吃了一碗羊肉泡馍。
    5毛一碗,一个馍5分钱外加2两粮票。
    方明华的生活并没有发表一首小诗发生多大变化,依旧看着大门,平时没事的就看书,有了董墨的一句话,去杂志社图书室借书就方便许多。
    《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当然还有国内作家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班主任》.
    当然生活还是有了些许变化。
    杂志社的人进进出出的,好多人都和他主动打招呼,不像以前那个小透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