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十万订单砸下去!什么事情都解决!
赵审言拿下了整个倭奴南朝政权之后,并不急着出兵而是立刻修书一封向朝廷汇报当前的情况。
估计是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赵审言都有点激动。
大明。
这一个月以来大明这边也是发展顺利。
最顺利的莫过于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在江南的推广。
各大作坊主在看到了这样的好机子之后,纷纷引进。
朝廷开设的工部匠作厂这段时间光是生产这两种机子,就赚了不少。
而这也是陈寒说的大明商会的一个雏形。
虽然现在不过就是生产机子的小作坊,但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龙江造船厂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又有十来艘战船已经下水。
同时这一个月来朱元璋为了保证这次东征,召见了朝鲜使者,和他们达成了合浦港开放的条件。
朝鲜那边听说再过几个月,大明将会在合浦刚进购大量的粮食之后,积极做着准备。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其实这是大明为了在对马岛建立基地做准备。
朝鲜那边只知道有买卖做就好。
不过有件事倒是让朝廷一时间没有想到。
……
东南松江府,作为布最大的生产地,这段时间来不管是百姓的生活,还是生产,都有了巨大的波动。
是这样的情况,很多的作坊开始引进了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效率上是大幅度的上升。
但另一个负面效果就出现了。
那就是这些作坊开始大量地裁撤工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寒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只是一味地想到了要如何地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织布上面。
可是却忘记了,现在的产能和百姓的消费水平,能不能联系到一块来。
如今看起来好像并不能。
在朝廷还没有办法给出大量订单的空隙里,作坊的效率是提高了,但是他们没有订单,能少几个工人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好事情,至少不用给那么多工钱了。
但是工人可不答应。
他们不会管飞梭织布机是不是能够提高效率。
他们现在只知道,提高了科技水平的织布机,让自己失业了。
眼见着马上就要到八月份夏税征收的时节,现在所有的赋税和丁役都改成了宝钞征收。
其他人能够用农产品去换宝钞来交税,可是他们因为进城打工了,家里面的田地都给别人来种,每年就收那么一点点粮食来权当是糊口而已。
重头都落在了这个打工的收入上面。
这要是没了工作家里面的田赋还要交,那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
于是这部分工人就开始闹事。
不闹不行啊。
可是那些作坊主们,也有道理,现在有了好的机器让我们的效率更高,我们还要白养人干嘛?
于是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松江府就出现了大面积工人和作坊对着干的事情,肆意阻挠作坊开工、恶意打砸作坊、烧毁作坊的珍妮纺纱机等等。
奉天殿。
朱元璋这回也是发了火了。
“难道这点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这次在奉天殿的可就不仅仅是夏元吉和陈寒他们,还有户部尚书赵勉。
他们现在也挺委屈。
松江府会发生这种事情夏元吉有点预感。
当时陈寒提出来要给军队换一波军装,这样的话就可以提供大量的订单。
但是兵部那边不同意,原因无他。
军队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冬天,他们为什么要换,简直是劳民伤财。
最主要的是军队去年冬装才刚换过。
陈寒又提出来马上可以给东征军换军装。
是放下去了订单。
但是很可惜,对于现在的松江府而言,三万件服的订单太小了,他们很快就能消化掉。
陈寒这次是认栽了。
过度乐观地以为能够按照计划来。
没想到实操跟纸上谈兵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种事情本就不是陈寒这个现代人擅长的,现在果然是出了事情。
幸好没有出人命,就是一帮工人反对效率太高的东西,让他们都失去了工作。
陈寒看到朱元璋发火,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去:“陛下,此事皆怪微臣未曾想到如今情况。”
朱元璋看到陈寒出来,还文绉绉地这么讲话,心里面想怪也怪不起来。
“此事怪不了谁,服订单一事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户部尚书赵勉提议:“陛下,此事的确不能责怪陈大人,微臣这里倒有个办法。”
朱元璋问:“说来!”
“既然服效率增加,朝廷可与作坊合作,降价收购服,卖于百姓,广开销路。
从当前情况来看,无非是百姓还不知作坊效率提高,价格居高不下而已。
若能通过朝廷手段逼迫作坊价格下跌,说不定百姓愿意购买服。
当地世家大族见有利可图,也会加入其中。
由此便可倒逼作坊价格下降。
届时百姓能接受服普遍下降的价格,销路也敞开,作坊只需做到薄利多销,便能维持。”
陈寒没想到这个户部尚书还是个高人。
这个办法确实可以。
在当前信息闭塞的环境下,说什么都不如做出来让百姓们知道现在的效率增加,价格下跌。
最好的办法就像户部尚书说的那样,先让朝廷亏本收购上来一批,让百姓尝到甜头,从而倒逼工厂价格下跌。
这个办法可以,就是损点,容易折寿。
夏元吉到了嘴边的话还没有出来,朱元璋已经同意,“权先照此去办!”
等从奉天殿出来后,陈寒看向了夏元吉。
“维喆兄,刚才在里面我看你好像有话要说。”陈寒现在穿着一身青袍,也是妥妥的正五品官了。
这要是在现代社会,这可是差不多和市长一个级别了,他高兴了几天,现在就不高兴了。
沈立谦的表情也不是很好看。
夏元吉看到是陈寒喊他,立刻走了过来:“陈贤弟!”
“说说是怎么回事?”陈寒问道。
对于夏元吉这个实操专家,陈寒可一点都不敢小瞧了人家。
夏元吉长叹一声:“贤弟,赵部堂的那个办法你觉得可行吗?”
陈寒一笑:“损了点,权宜之计罢了。”
沈立谦撇嘴摇头:“麻烦事来喽。”
夏元吉也是一笑:“陈贤弟,你是一针见血啊。”
陈寒更是说道:“改革带来的阵痛而已,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效率提高在短时间内会让作坊主们为了降低成本而裁撤工人,这不是人力能解决的。
所有人都是逐利,别放在心上,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夏元吉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就是苦了这些百姓了。”
“改革都是如此,即便知道会这样,我们这些人还不得照样干下去,时间长了,受益的还是他们。”陈寒劝解。
夏元吉也没办法,三人正要去干各自的事,就看到礼部尚书凌汉急匆匆要去进宫求见皇帝。
看到在奉天殿门口的陈寒和夏元吉,凌汉凑了上来。
“小陈老师,维喆、孟礼也在。”
三个人都给他行礼。
陈寒用河南话问道:“老大人,干啥去啊?”
凌汉一阵尴尬:“别闹,好事,朝鲜使者跑来朝贡,前面伱不是说朝鲜的合浦港口离着对马岛近吗,这回可不可以让他们帮忙,可就看你的了。”
陈寒一愣:“这还有我什么事?”
“你们在松江府搞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搞砸了,你以为俺不知道啊!现在满朝文官都在看你的笑话……”凌汉笑着道。
陈寒脸都红了:“老大人这话搞清楚,什么叫做俺搞砸咧,这是改革必然的阵痛,您懂不懂?”
“别说这些套话,年轻人没有掌握好节奏,搞坏了事情,这没啥,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哪个大夫不治死几个人就成名医的。
不说这些废话,现在有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你们要不要?”凌汉道。
夏元吉道:“您说!”
“先进去面见了陛下再说吧!”
凌汉带着陈寒和夏元吉、沈立谦到奉天殿。
朱元璋和朱标正在头疼呢,看到陈寒又进来,朱元璋直接就问道:“猴崽子你又进来干嘛?挨骂上瘾啊,礼部那边在给你搞和江都的婚事,你不去盯着点?”
陈寒现在还真没有那么多时间管这些事,实在因为国家大事太多。
“老爷子,不是我要进来,凌部堂叫我来的。”陈寒很委屈。
朱元璋看到有凌汉这才脾气好了一点:“凌爱卿来了,给上把椅子!”
小太监搬了把椅子给凌汉坐下,陈寒、夏元吉和沈立谦就只能站在边上。
“凌爱卿有事奏来!”
凌汉也没有多罗嗦:“陛下,好事,朝鲜使者那边过来朝贡,除了朝贡,他们还想从咱大明进二十万件服!”
陈寒一愣,朱元璋也是一惊:“他们挖到金矿了?要这么多?”
凌汉笑道:“非也,这帮家伙知道咱们要他们的合浦港作为跳板进攻对马岛,想让朝廷便宜点卖给他们。”
朱元璋小声骂了一声:“鸡贼东西,这是趁火打劫!”
但是陈寒一听却恍然大悟,难怪凌汉刚才说自己将功赎罪的机会来了。
朝鲜那边来敲诈大明,原本肯定是要亏本做这笔买卖,但是现在好像不一定啊。
刚好大明有了这么高效率的机器,成本下降了不止一倍,打个折卖给他们也划算。
他眼睛亮了起来,和夏元吉对视了一眼,而夏元吉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陈寒看向了凌汉,凌汉也是冲他抛了个眼色。
朱标站在大殿上面,看到了他们互相之间使眼色,也是会心地一笑:“陈爱卿,你可想到了好主意,还不奏来!”
果然是老丈人啊,这么偏心地给自己递台阶。
朱元璋瞥了朱标一眼,那意思是:你倒是会给自己的女婿找功劳。
陈寒赶紧站出来:“陛下,先前赵部堂所言,可让朝廷出资购进一批服,低价卖于百姓,打开低价服销路,从而让松江府回归正常秩序。
而今朝鲜国既然向我们求购二十万件服,朝廷何不如将订单下放于松江府作坊,收购价按原先的六成,再以七成价卖于朝鲜国。
如此一来,即将服价格压下、作坊主们又有了朝鲜国的二十万订单,朝廷的十万订单,即使降价了他们也不亏本,而工人依旧可以回归到工厂,岂不三全其美?”
朱元璋大笑:“好你个猴崽子,聪明,这件事算你将功赎罪。”
接着看向了凌汉:“凌爱卿,可以此价格跟朝鲜使者谈判,不过咱还有个条件,让他们在合浦港口设立粮食转运点,届时我大明征战倭奴的口粮直接从他们那里买。
就是便宜了朝鲜,这么多将士的口粮,这笔买卖他们要赚不少。”
陈寒在下面说道:“大明能从石见银矿搞到那么多的银子,还怕没有钱来付吗?”
朱元璋听了后倒是哈哈一笑。
这一次朝鲜那边应该说是给陈寒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礼部和户部那边接到了这么大的一笔订单,急忙去江南找作坊合作。
作坊主们正愁没有订单,要和百姓们发生械斗,松江知府差点就要请求松江卫派兵镇压了,如此大的订单下来之后顿时解了燃眉之急。
三十万份订单给了几个大的作坊主,时间上要求是三个月完成。
于是先前那些裁撤工人的作坊主们,只好又把工人们好好地请回了作坊。
虽然他们听到价钱压到了原先的六成有点不高兴,但是一算账,因为引进了新机器,还是有的赚的,而且赚得比之前还多,这笔买卖他们很满意。
朝鲜国那边朝贡完了之后,也是乐呵呵地交了一笔定金回国了。
虽然现在朝鲜国与大明之间正处于蜜月期,但是能赚便宜的事情他们一点都不含糊,一样是鸡贼的很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即便给他们打了七折,其实大明还是有得赚,谁让大明的作坊现在有了新机器呢。
甚至朝鲜国很快就会尝到苦楚,因为他们国内很快就会因为这笔便宜的订单,而导致国内本就不是很发达的手工业,遭受到致命的打击。
他们国内上哪去找如大明这么低廉、质好的服。
朝鲜国王这一小聪明举动,很快就会让他们彻底依赖大明的纺织业,当然这都是后话。
……
某茶馆。
“哼!原以为这件事怎么也能给陈寒那小杂种一个下马威,让陛下给他点苦头吃,没想到倒是让他建功立业了。”一个中年男子冷哼一声。
“松江府打砸了不少的作坊,本是个好兆头,没想到朝鲜国来掺和一脚,这下,便宜布的势头将会止不住,那所谓的改革倒是让百姓们受益,都去支持他了,咱们怎么办?”有一名男子说道。
“新机子推行下去是好事,只是这种东西,没掌握在咱们几家手上,而是无目的地散发下去,那干脆不要它!!”有人发狠。
一个清癯的身影站在窗户边上:“锦衣卫变成了税务稽查司、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哼,这个陈寒是要绝我们读书人的根啊!
可没这么便宜的事,这一招你能躲,下一次可就没这么便宜了!
给他来个狠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