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朱允炆,你真是朕的好皇孙
    第6章 朱允炆,你真是朕的好皇孙
    当看到朱标之死时,朱元璋就在猜测谁是建文帝,只不过那时的他,还从未考虑过是朱允炆。
    可没想到的是,朱标之后,自己居然直接把朱允炆捧上了皇位?
    按理来说,自己并非昏君,应该不会犯这种致命的错误啊。
    自古以来,以天道伦常而言,储君都是从子嗣中选,哪有直接选孙子的?
    除非儿子辈都死绝了。
    从皇权的角度而言,选孙子作为储君,必定会引起其他子嗣的不满,从而动摇国本。
    莫非那时候,自己真的老糊涂了?
    可能真如李晗所言,妹子和朱标的过早离世,导致自己性情大变,做出了糊涂的决定。
    而且,李晗还在信中说,朱允炆读书读傻了,优柔寡断毫无主见,这可是当皇帝的大忌啊!
    可朱允炆这孩子看着聪明又伶俐的,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
    不过,这黄子澄又是谁?
    朱元璋决定继续看下去寻找答案。
    “这黄子澄,读书考试一级棒,洪武十八年的探并非浪得虚名,只是视野和格局也就比小镇做题家强点。”
    朱元璋心道,原来是三年后的探啊,怪不得自己现在不识此人。
    “平心而论,朱允炆其实还算聪慧,在其被立为太孙后,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按理来说,新皇上位,为了皇位稳固,削藩实属正常操作,可坏就坏在,这俩削藩的方法,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朱元璋重视亲情,骨肉相残是他的大忌讳,此时看到朱允炆要削藩,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过李晗确实说的有道理,朱允炆继位,镇不住那帮皇叔,削藩也是无奈之举。
    此时,他已经逐渐明白,明初巨变是怎么回事了,必然是因为朱允炆削藩引起的。
    只是,朱允炆到底用了什么昏了头的法子削藩,才导致惨败的?
    “朱允炆继位后没几个月,便着手准备削藩。”
    好啊朱允炆,还真是朕的好皇孙,这么迫不及待的就想对自己的叔叔下手了吗?
    朱元璋的眉头越皱越深,心中的火气也是越来越大。
    “时任兵部尚书齐泰建议,应该先削藩王中实力最强大的燕王朱棣,以雷霆之势搞定朱棣,其他藩王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实话,齐泰的建议其实才是最优解,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谁都懂,可黄子澄他不懂啊!
    为什么说黄子澄是个书呆子,他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
    而且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
    这是什么混账逻辑?这就等于大声告诉朱棣,诶,我要对你下手了,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我先弄死伱的兄弟再来弄你。
    只要朱棣不是傻子,自然就会在建文帝对周王下手时做好准备了。”
    对啊,黄子澄这么做,岂不是打草惊蛇?
    朱元璋也是连连点头,这洪武十八年的探,就这水平?
    看来,三年后的探,要换人了!
    “然后朱允炆竟然采纳了,好吧,采纳就采纳了,但黄子澄的削藩计划,你朱允炆贯彻到底也行啊!
    在相继逮捕周王、湘王、代王,又废朱橚及岷王为庶人。
    彼时朱棣为了逃过朱允炆的屠刀,竟开始装疯卖傻,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胡言乱语,大夏天的盖被,甚至还跑进猪圈里吃猪屎。”朱棣竟然还被逼得吃猪屎?
    朱元璋哭笑不得,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孙子,他着实不知该如何评价。
    只是看到亲儿子被逼到这个程度,他着实有些心酸。
    “要说此时,一鼓作气将朱棣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朱允炆他居然心软了!
    朱允炆又下诏让燕王议周王罪,朱棣上书,替周王申冤,朱允炆览书后,颇为悲伤,认为事宜且止,这可把齐泰和黄子澄急得跳脚。”
    怪不得信中说朱允炆优柔寡断,还真是没说错!
    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深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可没想到自己的好皇孙,竟然还能整这么一出?
    真是迂腐至极!
    朱元璋此时恨不得把朱允炆抓过来,痛揍一顿,这熊孩子,不知道一旦削藩开了头,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吗?
    “朱允炆一边假意悲伤惺惺作态,一边却召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以弱燕王,复调北平永清左卫、永清右卫官军分驻彰德、顺德,都督徐凯练兵临清,耿瓛练兵山海关,以控制北平。
    钝刀子杀人,最是要命,这一下,可彻底把朱棣给逼急了。
    不日,朱棣便以靖难之名,挥师南下,彻底打乱了朱允炆削藩的节奏。”
    好啊,没想到还真是你啊老四!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确定了是朱棣造反之后,朱元璋还是忍不住狠狠暗骂了一句。
    一方面恨朱允炆对自己的叔叔太狠,另一方面,又恨朱棣真的造反了。
    朱元璋很矛盾,恨不得把两人绑到自己面前狠狠地抽一顿出出气。
    “要说朱棣是不是有反心,可能有一点,但不多,其中一部分可能是道衍和尚给撩拨的,另一部分,便是被朱允炆给逼的。”
    这道衍和尚是谁?
    朱元璋眼中闪过精光,此子断不能留!
    心中想着,要向李晗上仙问问,道衍究竟是谁,接着又看了下去。
    “其三,朱标死后,为了给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由于没了马皇后的劝阻,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举起屠刀。
    李善长、蓝玉等人纷纷被朱元璋以各种名义处死。
    幸好徐达在洪武十八年时因背疽而死,否则,恐怕也逃不过这场大清洗。”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是一身冷汗,虽然在看到立朱允炆为太孙时已经想到这一层了,但是没想到自己会干得这么彻底。
    还有,等等,徐达会在三年后因为背疽而死?
    如今,徐达已经患上背疽,本以为是小病,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徐达、常遇春等人是他朱元璋的拜把子兄弟,也是他的左膀右臂,几人在多年的战争中,早已结下深厚情谊。
    常遇春已经病逝,朱元璋不想看到徐达再死在自己眼前。
    不过,既然李晗上仙已经算出此事了,那么他应该有治疗徐达背疽的仙药吧?
    想到这里,又看着佛案上的万古霉素,朱元璋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看回手中的书信,朱元璋长长叹了一口气,李晗上仙的信中,全是天机。
    只是这天机,真是令人恼火。
    本以为知道了明初巨变是怎么回事后,心态会稍稍好一些,没想到信中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他的血压再次飙升。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朱棣南下,南京朝廷无将可用,于是乎,大明初代战神,李景隆闪亮登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