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出兵抗虏
月明星稀,烛光摇曳。南宁总兵府内,赤军高层济济一堂,正在传阅瞿式耜的檄书。
二月初,金声桓、何腾蛟战死的消息传至南宁。岑丹初便密令备战,至今已有一个半月。
他一直在猜测,朝廷会作何应对?瞿式耜何时会檄令自己出兵?
却没想到,朝廷反应迟缓,应对失机。除了任命瞿式耜接任督师,除了追授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等人为二字王,朝廷并无建设性的举措,亦无实质性的动作。
瞿式耜自知难堪督师之任,再三推辞。
其实,堵胤锡比瞿式耜更适合接任督师。堵胤锡勇于任事,敢作敢为,才能卓越,见识高远,堪称南明第一战略家。他之前督率李赤心、马进忠收复湖南,仅剩长沙、浏阳两城未下,足见其才堪大任。
但他资历浅,性格直爽,一向主张联寇平虏,与李赤心等农民军走得太近,是吴党骨干。眼下朝中楚党得势,永历帝决不可能用堵胤锡为督师。
瞿式耜在桂林,连疏辞任督师。永历帝在肇庆,再三不许。文书往来两地,几个回合下来,等瞿式耜无奈接任督师时,时间已是三月份了。
此时,清军所向披靡,已经逼近全州,直接威胁到了广西。
瞿式耜连忙檄令广西各镇增援全州。等丹初收到檄书,已是三月十六了。
此刻,他神色平静,目光如炬,说道:“诸位,消息已经确切,粤军战败,退守大庾岭。惠国公战死,追赠为宁夏王。清虏无意进取广东,着重在湖南用兵。
“因全州受到威胁,瞿督师命我部增援全州,归新兴侯节制。国家有事,武夫义不容辞。我既是瞿督师的女婿,又受新兴侯知遇之恩,增援全州绝无二话。
“今晚开会,掣肘的话不必谈了,反对增援全州的,也不必发言了。我们只谈如何增援全州,用多少兵,需多少粮,怎么个用兵之法。”
会议之前,丹初先定了基调,免得有人反对,动摇军心。
这并非杞人忧天。春节后,赤军家眷、匠营、铁器局、军器局等相继迁来南宁。官兵得与家属团聚,又得南宁富庶之地,大多心满意足,不乏安于现状者。
也有人主张韬光养晦,继续蜷缩在南宁猥琐发育,争分夺秒编练赤军,待清军攻到南宁时,再与清军一决雌雄。
这些想当然的想法,自然是要不得的。军队要经常打仗,才能得到历练,原地训练得再好,不如真枪实弹地打一场硬仗。
时逢乱世,武将可以随时调转立场,今日为盟友,明日为仇敌,今日投靠这个,明日依傍那个。丹初若有志于天下,除了要壮大实力,还要不停“养望”,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声望,提高自己的名声。
名声这种东西,看不清摸不着,却堪称乱世的“软实力”,甚至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
去年,堵胤锡督率忠贞营猛攻长沙。清军在长沙只有三千守军,长沙已是危在旦夕。
但忠贞营的名声太差。李自成还活着时,大顺军一破城就会拷掠官绅富户。李自成死后,忠贞营组织更加涣散,在湖广地区无所依恃,粮饷无着,常常大肆劫掠。
长沙邑民担心忠贞营破城后会大肆抢劫,争相帮助清军守城。明军进攻长沙功败垂成,与此关系莫浅。
丹初表态主战,诸将纷纷附和。方以智说道:“榆林王、宁夏王虽已薨逝,各地义师依然踊跃。福建,延平伯水师精利,冠绝天下。云南,西营孙可望练兵已久,与清虏有不共戴天之仇。
“谭泰虽在江西取胜,却不敢加兵广东,听说还将回师北上。依我看,必是北方义师蜂起,或如山东柳园军那般,直接威胁京畿。
“明祚未衰,赤军上赖大帅之英明,下赖将士之用命,此番出兵全州,义不容辞,必能旗开得胜。”
放眼天下,还有两支抗清力量堪称劲旅,但都不奉永历正朔。一支为福建延平伯郑成功,奉隆武帝为正朔,尚未承认永历帝。另一支为云南的孙可望,犹奉张献忠为正朔,与永历朝尚无往来。
但孙可望在大西军的领袖地位并不稳固,李定国、刘文秀皆以西府、南府自居,并不甘居孙可望之下。由此,孙可望已有归顺永历之意,想请永历帝封他为王,借朝廷正朔名正言顺地节制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个义弟。
大西军百战精锐,仍在云南猥琐发育。有孙可望这样的行政奇才、李定国这样的军事奇才,大西军足能撑起西南抗清大旗。
有大西军做牵制,清军一时半会还灭不了南明。丹初有此判断,故敢北上抗虏。
但这一次,赤军所面对的敌人更为强大,将首次对战满洲、蒙古八旗,决不可等闲视之。
略一讨论,丹初决计北上抗虏,出动亲兵标、步兵第二标、辅兵标参战,共计八千人,战兵约有四千。
步兵第二标成立已有半年时间,原本驻守昭平、永安,训练日久,正可到战场上历练历练。步兵第一标留镇南宁、太平。步兵第三标成立已有三个月,将赴昭平、永安接防。
赤军编制,上级部队下辖三支主力部队。战事不急时,一支参战,一支休整,一支待命,至此初现雏形。
此外,丹初将首次征调土司兵参战,檄调思恩土司兵两千人马、田州土司兵一千人马,由思恩土司岑勋统领。
赤军两日后开拔,限令土司兵五日内开拔。
亲兵标、土司兵走陆路,经柳州,抵桂林,与步兵第二标汇合。辅兵标、步兵第三标走水路,沿郁江直下梧州,再由梧州溯漓江。第三标留镇昭平、永安,辅兵标继续北上。
全军将在横州、昭平、桂林设置三座粮台,粮草辎重走水路,由水师标护航。
水师标现有一艘长龙、一艘快蟹、四艘三版,护航任务很重。
浔州的陈邦傅徒有国公之名,还没傻到敢与赤军为敌。
右参军方以智留守南宁,统揽军政大权,小事自专,大事与瞿夫人商量办理。
左参军俞厚基坐镇昭平,负责为前线供输粮草弹药,大小事皆得自专。
大战在即,为激励士气,丹初下令犒赏全军。赤军暂时仍不发军饷,普通士卒只能靠犒赏和战利品获得银钱。春节时,全军已犒赏过一次,每人得赏八钱银子、衣鞋一套,老兵、军官各有加赏。这次出征,每人再赏八钱银子,参战的官兵加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