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解放贱民 发放军饷
虽是逆水行舟,毕竟可以昼夜不息,若是有风,不管顺风逆风,船只皆可逆流而上,连桨手、橹手都可休息。
平均下来,长龙战船溯浔江而上,一日可行一百一十里,速度略快于骑兵。若是顺风顺水,桨帆船一日可行三百里,比骑兵急行军的速度还要快。
水师战船真是个好东西啊!
丹初无骑马之苦,借船行之便,难得休息了几日。
这天,战船行至横州,进入赤军地界。岸边有不少儿童嬉笑欢呼,沿江岸追逐战船。
赤军纪律严明,名声已经传播开来。行军之时,常有儿童追逐。只是,这群儿童身后背着一个腰鼓一样的东西,引起了丹初的注意。
“爵帅,此为胥民,以船为床,拥水为衾,世代住在船上,不与外人通婚。幼童所负为木浮,质地轻便,可防溺水。”
阮廷峰神色欣慰,说道:“水师标招募了不少胥民,多为水手。想必这些幼童也憧憬着有朝一日加入赤军,将来好出人头地。”
船上水手亦向岸边回应,虽然不敢大声喧哗,却也纷纷挥手示意。
“说不定,他们的亲人正在船上。”左参军俞厚基说道。
丹初没有说话,若有所思。
赤军倡导平等,陆师中有不少瑶人、侗人、苗人等少数民族,水师中亦有不少胥民。
相传,元末陈友谅出身渔家,部卒里有不少船户,水师特别强大。朱元璋与之争夺天下,深受汉军水师之苦,后传旨天下,罚陈友谅的部卒为胥民,世代不得上岸。
传言不尽属实,胥民自古有之。除了湖广一带,岭南、江南、东南等江河湖海上,都存在着大量的胥民。
这些人原本属于贱民,为社会所轻视。赤军却反其道而行之,招募他们为士卒。
事实证明,这些贱民吃苦耐劳,勇猛敢战,熟悉广西地形,适应广西气候,是很好的兵源。
身为一名穿越者,除了要驱除鞑虏,建功立业,还要解放贱民,改善贫民生活。可以说,解放贱民亦是驱除鞑虏的必要手段。唯有争取广大贫民,方能凝聚力量,对付滔天之敌。
丹初来到一名水手前,笑道:“兄弟可是胥民出身?”
那名水手正在手舞足蹈地回应胥民幼童,以为丹初要怪罪他,吓得瑟瑟发抖,说话也不灵光了:“回,回,回爵帅的话……”
阮廷峰眉头一皱,说道:“爵帅问话,你如实回答便是。”
水手见到主将,顿时恢复了勇气,说道:“回爵帅,小人确是胥民出身。”
“我且问你,胥民最盼望的是什么?”
水手不假思索,说道:“胥民随波漂流,靠打渔或者运货营生,吃了上顿没下顿。最盼望的是,能在岸上安个家,吃饭有着落。若能让幼童读书识几个字,再好不过。”丹初点点头,说道:“你回答的很好。再问一个问题,你当水兵之后,家眷可好,吃的、住的都安排好了吗?”
那水手看了下阮廷峰,阮廷峰正要代他回答,丹初却摆摆手,示意由水手说。
水手只好说道:“我家里人口少,只有一个婆娘,两个孩子。在水师标当差,伙食比步兵还好,我顿顿都能吃饱,当兵五个月,还胖了几斤。家眷那边,军中每月发两斗米,也可以吃饱饭。”
丹初眉头一皱,知道水手在说假话。按赤军制度,百姓家中一个家丁当兵,月给米两斗。
两斗合成今制,也就是二十五斤。这年头百姓普遍营养不良,谷物摄入不足。二十五斤大米,可以养活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幼童。
“你在水师营,最盼望的是什么?”
“最想立下战功,家里就能多发点禄米。”
当初赤军制定两斗大米的补贴标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让一个兵丁可以养活一个成年家眷、一个幼童。
在贫穷的广西,在这兵戈不断的乱世,这项政策很有吸引力,百姓参军很是踊跃。
但平心而论,这种标准太低了。要知道,满清兵部已经初步厘定了八旗、绿营军饷。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旗初定军饷,标准参照的是明朝边军中最精锐、待遇最优厚的家丁。
最常见的马甲,也就是骑兵,每月俸银为3两,禄米每季一发,全年4石8斗。步甲每月俸银为2两,禄米与马甲相同。至于骁骑、护军、前锋、亲军等天子亲军,军饷更为优厚,每月俸银达到4两,禄米与马甲、步甲相同。
清初银贵,八旗这种丰厚的饷银,外加战争劫掠,足以让全家过上富足的生活。
尤其是,骁骑、护军、前锋、亲军营兵的军饷标准,已与七品知县相当。这种丰厚的军饷给清初财政造成了极重的负担,以致入不敷出,八旗军饷也屡有调整。但起初定的高,后期就难以再削减,清廷只能用变通样,或减饷银、增禄米,或增饷银、减禄米,总的标准不降反增。
绿营虽是后娘养的,标准也不低。顺治元年,规定各镇马兵月给饷银1.5两,战兵、守兵给1两,月给米4斗。与八旗一样,绿营军饷也屡有变化。顺治四年,规定马兵月饷2两,战兵、守兵各1两,月米增至5斗。顺治五年,又将绿营兵丁月米减为3斗。此后,绿营月饷和禄米再未变动,成为定制,直至清朝灭亡。
眼下,正是永历三年,也即顺治六年。南明军队大部分连军饷都发不出来,还打什么仗?杜永和、曹志建、陈邦傅等人占据富庶之地,却都难堪大任。
将来,若赤军与清军全面开战,赤军连饷银都没有,连一家人都养不活,士兵还有什么心思卖命?靠教育吗?靠大义吗?
教育士兵,以大义相激励,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要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要给出比饷银、禄米更为宝贵的东西。
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当然就是田地了。以当下的情况看,赤军无力均田免赋,均田免赋的条件也不成熟。
唯有一条路径可走,以着佃纳粮、鼓励工商为抓手,提高财政收入,发给士兵军饷。
丹初考虑已久,此刻终于下定决心,对俞厚基说道:“左参军,尽快拟个稿子,先办两件大事。一曰解放贱民,今后不分胥民匠户灶户等,一律解放为民,不许再以贱民视之。军户一并废除。二曰发放军饷,制定军饷标准,普通战兵月饷不低于八钱白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