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7章 临大战二王失和(上)
    第657章 临大战二王失和(上)
    北京慈宁宫内,一对母子又在聊天。
    “皇额涅,孙可望请求参加南征,儿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让他去”,顺治帝问母亲。
    “不可!”
    昭圣皇太后的声陡然变得尖厉,“虎不可放其归山,龙不可任其入海。孙可望一旦回到云贵,恢复实力,必然势大难制。让他待在北京便好”。
    “可孙可望不去云贵,如何招降旧部?”顺治帝问。
    “无妨,人留在北京,遣人赍手书招诸将帅便可”。
    顺治帝连连点头,下旨:“以大兵分三路趋云南,指日奏功,无事可望再往”。
    下完旨,他便待在乾清宫内自信地等着前方的捷报。不得不说,此次灭明之战,清廷布置十分周详。政治上厚待降将,成功瓦解相当一部分明军军心;经济上,通过对富庶的江南、湖广一带搜刮,保障了军需;军事上,制定了先取贵州,再夺云南的作战计划。吴三桂、李国翰由陕西汉中、四川,南下攻贵州,赵布泰从广西北上贵州,罗托、济席哈、洪承畴从湖南方向,西进贵州。三路齐头并进,相信定能让明军首尾难顾。
    昆明城晋王府,三十六岁的大明晋王李定国正在书斋想着心事,一双虎目闪烁不定,不知在想什么。
    “殿下,吏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金维新求见”,亲卫于书斋外躬身禀告。身后的金维新却是一脸地满不在乎,仿佛求见的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大明的晋王。
    最近这位金侍郎是越发得宠了,以吏部左侍郎职署尚书事,实际上把持着大明朝廷的人事大权。当初,李定国从广东兵败回南宁,军弱不振,孙可望派张明志等人乘机进攻,挑起内战。李定国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是他进言说:“张明志兵虽多,但都是您曾经的部下,怎么会与您为敌?如今以奇兵绕道袭张明志后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再乘胜至安龙,迎永历帝至云南,大势在我,孙可望不能拿您怎么样。美名厚实,兼收之矣”。李定国听从他的建议,果然救出永历帝、击败孙可望。其后,有言官高绩,邬昌琦弹劾李定国,李定国想杖杀他们,金维新进言说:“二人诚有罪,但不可有杀谏官之名”。李定国醒悟,放过二人。经此事后,晋王殿下认为这位金先生是真正的君子,愈发信任。
    然而,人性复杂,君子的心中往往藏着小人,小人有时也会有君子的一面。金维新看着处处为晋王殿下着想,其实也是有私心的。当初马吉翔因为参与孙可望谋逆被抓,为求活命,谄媚于金维新与龚铭说:“晋王功高,二公是晋王亲信深受信任,如今晋王得到封赏,二公也应当重赏,如果我能够侍奉皇上,自然向皇上说二公好话”。两人大悦,报告李定国,马吉翔遂得以复用,从此票拟阁臣阴阳雷同,金维新谋私,马吉翔为外援。其后,永历帝以金维新护驾有功,打算任命其为大理卿。金维新嫌官小,马吉翔等人再议后,遂升金维新吏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寻转左侍郎,署尚书兼左都御史。“来了!看来陛下已经做出决择矣”,李定国心中微叹,淡淡地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一见李定国,金维新便喜形于色,“恭喜殿下,适才马吉翔密告,陛下已经决定召蜀王回昆明,从此大明军权皆操殿下之手”。
    孙可望败逃后,朝廷大封剿逆各勋镇,白文选由巩国公晋封巩昌王,马进忠由鄂国公晋封汉阳王,冯双礼由兴国侯晋封庆阳王,马宝由安定伯晋封淮国公,马惟兴由兴山伯晋封叙国公,靳统武由平阳伯晋封平阳侯,祁三升由咸宁伯晋封咸宁侯,高文贵由广昌伯晋封广昌侯,其余有功镇将也分别升赏。这本是应有之义,李定国和刘文秀并无分歧。可在对待孙可望旧部的态度上,晋、蜀二王却截然不同。
    李定国不信任孙可望旧部。狄三品、王会、张光翠等人被其以“党附可望”的罪名降爵;又亲自率军进攻驻守楚雄、永昌一带的王自奇、张明志、关有才,“阵擒关有才,降张明志,王自奇走腾越,穷蹙自刎”;其后又将张虎、关有才磔于市;甚至“以收获孙可望之兵名曰秦兵,滇省旧兵名日晋兵”,“由是孙可望之兵心懒矣”。
    而刘文秀则对孙可望旧部十分宽厚,收集孙可望部下兵将多达三万余人,加以改编训练,用于守卫同清军接境地区。他的豁达大度,成效明显,孙可望旧部大多愿意继续为大明效力,随同降清的不过几百人。虽然未能擒获孙可望,但成功安抚地方和军队,稳定了贵州局势。
    刘文秀的实力愈来愈强,引起李定国的疑忌。其后,刘文秀见贵州形势已经稳定,而明军仍据守着四川大部和湖广武冈一线,就上疏奏请永历帝移驻贵阳,以体现朝廷的进取精神,振作士气。一向懦弱的永历帝居然同意了,命礼部择吉日起行。彼时李定国正在征讨王自奇,得此消息,担心移跸贵阳之后,刘文秀的地位将凌驾于自己之上,大为不满,“驻兵永昌,上疏告病,请卸兵事”。永历帝拗不过李定国,“玺书慰劳,召回,迟延三月始赴阙”,“李定国请尽撤川楚守边镇将回云南,遂罢幸黔之议”。
    这是李、刘之间裂痕的第一次明显暴露。李定国上疏告病和要挟永历帝撤回川楚守边诸将显然是针对蜀王刘文秀的,因为他的亲信部队主要集中在云南,而刘文秀安抚了贵州、四川、湖广的军队,将刘文秀的亲信将领召回云南,无疑能削弱其对军队的掌控。
    政争一旦开始,便很难结束。李定国在逼迫永历帝召回川楚守边镇将后,再次建议永历帝召回刘文秀。永历帝不得不在晋、蜀二王之间作出选择,最终,他选择了李定国,下旨召刘文秀回昆明。
    “嗯,陛下圣明啊!”书斋中,李晋王殿下悠悠一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