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欲兴兵
大量的珍贵灵药,被姜黎从古佛旧地的无人区移植过来,因而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药园。
虽然受制于归墟的规则,这些灵药的等级都不高,但论及质量,怕是此间天地的最上流,除了圣地的药园外,再无别的地方可比。
灵药想要增强药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长年份,故而,加速时光的阵法就很重要了。
而除了灵药之外,姜黎也把北妖蛮山脉深处,那已经长成小树苗的九黎箭木给移植了过来。
九黎箭木的质量如何,完全与其生长的年份有关。生长的越久,所制成的箭羽威力也就越大。
在宙光星盘形成的十倍加速域中,九黎箭木与那些珍贵的灵药一样,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
……
…………
传授完众人凝聚神魔法相之法后,姜黎便让他们离开了。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姜黎则是陷入了忙碌之中。
首先,因为黎国晋升的缘故,已经从九黎结界升级为都天结界的黎国防御罩,范围又扩大了不少。
其笼罩范围,近乎方圆万里。北起北妖蛮山脉,南起南辛山脉,可以说是将黎国所在的煞域,全都纳入了自身的范围。
就连姜黎先前从十二诸侯手里夺下的十二座城池,此刻也被都天结界所笼罩。
这让姜黎松了一口气,有了都天结界的保护,十二诸侯再想夺回这十二座城池就难了。故而,黎国也不用分出诸多精力,去防备十二城附近的贵族了。
同时,都天结界的笼罩范围扩大,也标志着能够开荒的荒地面积变得更多了。这些,都需要组织人手去开荒。
除此之外,以气运册封官员,因国民修为提升,需重新分配资源等问题,也需要姜黎去处理。
如此多的事积压在一起,都需要他去处理,姜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自然变得极为忙碌。
而等一切都走上正轨,姜黎彻底轻松下来之后,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
“放肆,他们还有完没完,自己不想进步,也不许我进步是吧!”
都天神池附近,姜黎结束日常的修炼,看着面前朝自己汇报的黎风等人,怒气冲冲的吼道。
当然,这些怒火不是冲着黎风等人发的,而是冲着黎国附近的诸侯贵族发的。
这一个月来,他们遣使者来黎国谴责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了,几乎每天都有好几波人到来,且其措辞也一次比一次严厉。
不知道的人见了这阵势,还以为姜黎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可实际上,他也没做什么,只是单纯的模仿帝辛罢了。
作为被帝辛提拔起来的亲信,姜黎模仿他又有什么错?
帝辛下令重用奴隶,以至于各国野人、奴隶纷纷逃出诸侯国,前去朝歌投奔帝辛。
姜黎一向视帝辛为榜样,便下了相同的命令,以至于附近贵族封地内的野人奴隶,偷偷跑来投靠黎国。
这事姜黎已经干很久了,黎国的人口就是这么增长起来的。而与黎国的未来相比,区区诸侯贵族的责问自然不算什么。
所以,先前诸侯贵族们的责问,姜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可他没有想到,这群诸侯贵族如此不识好歹,见他没有回应,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遣使者来黎国指责他,并给他的计划制造困难。
诚然,在如今妖蛮逼境的情况下,这群诸侯贵族不敢派兵攻打黎国,但他们可以恶心姜黎。
比如,他们在通往黎国的道路上设卡,凡是发现有人偷偷前往黎国,便将其斩杀。之后,更是将尸首悬挂在旗杆上,以示警告。
那准备逃往黎国的野人与奴隶,看到这一幕,心中惊惧之下,哪里还敢继续逃亡黎国,转而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逃了回去。
且这种恐慌是会蔓延的,当这消息传出去后,很多野人与奴隶都害怕了,以至于最近这些天,逃来黎国的野人与奴隶越来越少了。
姜黎此刻,便是为此发火。
他不在乎附近诸侯贵族的态度,因为这些人全是他的敌人,早晚要被他吞并。
但他在乎黎国的未来,而附近诸侯贵族的举动,明显妨碍了黎国的发展。
没有外来人口的持续输入,只靠黎国自己生,想要拥有突破七境所需的上亿人口,那不知道需要多久。
而且,从外面逃来的人口,全都是现成的劳动力。可黎国自己生的子民,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成长,方能派上用场。
二十年啊!
此刻正是黎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连两年都不能耽搁,更别说是二十年的时间了。
所以,附近诸侯贵族阻碍野人奴隶逃来黎国的举动,深深的触怒了姜黎。他要对此展开报复,不然,附近的野人与奴隶还以为他怕了这些诸侯贵族呢,那时,谁还敢逃过来?
除此之外,此事还很可能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动摇黎国的根本。那些刚刚逃来黎国的野人与奴隶,正是内心极为忐忑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
若是此时传出姜黎怕了附近诸侯贵族的传闻,那他们本就不坚定的内心,势必会动摇起来,从而导致他们做出逃离黎国的决定。
黎国刚刚晋升,国运还不是十分稳固,若是发生国人逃离事件,必然会导致人心动荡,以至于影响到国运,动摇黎国的根本。
黎国不似别的诸侯国,国人是以血脉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而是以信念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黎国的优势,同样也是黎国的缺点。优势在于,黎国可以毫无顾忌的吸纳别国人口。劣势在于,黎国的凝聚力远没有别国那么紧密。
若是一直强大下去还好,可一旦遭遇巨大的挫折,黎国就算没有直接崩盘,也将处于破灭的前夕。
说白了,还是建立的时间太短的缘故。
若是黎国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国内的几大族群完全融为一体,并对国家有了极高的荣誉感,自然无需担心遭遇挫折,国家就会解体的风险。
是故,在黎国还没有彻底成势前,姜黎必须维持住黎国很强盛的假象,不说在人域,起码在坠星域是无人敢招惹的。
如此只需几代下去,面对挫折,国人便不会觉得是国家不行,而是自己不行。
“主君,通过我们在辛城的调查,可以得知,此事是有预谋的,并非那些诸侯贵族临时起意。他们这么做,就是在故意针对黎国,或者说是在故意针对你。”
感知到姜黎的怒火,黎风继续禀告道,把自己得到的讯息说了出来。
“据查,此次针对我黎国的行动,正是先前与我们为敌的十二家诸侯所为。”
“他们不甘心于上次的失败,也不想看到我黎国日益强大,所以便想出了这么个办法,以此破坏我黎国增加人口的大计。”
此时的黎国,早就不是之前可比的了,不仅独霸煞地,就是在辛城也拥有很强的势力,甚至可以说是最为炙手可热的存在。便是很多来自大商的贵族,也在巴结黎国。
原因倒也简单,大部分是因为姜子矜的缘故。
似姜子矜这种级别的炼丹师,就是放眼整个万域,也是极少数的存在,就更别说是在小小的坠星域了。
可以说,整个坠星域,比姜子矜炼丹境界高的丹师有很多,但能像她这般炼制出先天丹药的炼丹宗师,却是独一份。
炼丹宗师哪怕前往朝歌,都能受到最高规格的礼仪,又何苦来坠星域这种地方受苦?
基于这种情况,就导致姜子矜炼制的丹药在坠星域极为抢手。
而黎国掌握着丹药的售卖权,自然受到了辛城各大贵族的追捧,地位随之水涨船高,成了辛城的新贵。
除此之外,在传闻中姜黎更是圣子候补,这就使得黎国又多了几分神秘色彩,更加受人追捧了。
地位高了,想要打听什么,做些什么,自然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像这次十二诸侯联手,破坏黎国计划之事,黎风只是稍微露点口风,没过多久,辛城便有不少想要巴结黎国的贵族偷偷派人过来,将十二诸侯的谋划全盘托出。
甚至于,这些告密的贵族中,就有十二诸侯的内部成员也不一定。
十二诸侯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贵族与诸侯之争,宗室内部斗争,这可不是大商与周国独有的。
能够传承到今日的诸侯国,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的苗头,区别只是严重与否。
十二诸侯内部,有人想要与姜黎为敌,自然也有人想要与姜黎亲近。
“我猜也是他们,除了他们,别人都没有这个动机,也没有这么做的必要。”
姜黎闻言,不由冷笑出声。与黎国接壤的人族势力总共有十三个,分别位于是东面的辛城,以及位于南面的十二家诸侯。
这其中,辛城不可能对姜黎出手,唯一有动机出手的,就是与姜黎有仇的十二家诸侯了。
先前在姬发的串联下,这十二家诸侯贵族将自己的封地选在了辛原的边缘,也就是靠近南辛山脉的部分,正好与黎国接壤。
在之前的大战中,姜黎虽然打下了十二座城池,但这十二家诸侯的封地极为庞大,各自损失一座城池,根本就不算什么。
在这十二城池之外,仍有大片的土地归他们管辖。
那从附近逃来的野人与奴隶,说白了,就是从这十二家诸侯的封地里逃出来的,因为他们距离黎国最近。
而且,姜黎吸取了后世的经验,在外交上选择了远交近攻的战略。除了距离最近的十二家诸侯外,其余的诸侯贵族,姜黎皆是选择与其交好。
姜子矜所炼制的丹药,主要销售对象就是他们。至于十二家诸侯,他们休想从姜黎手里买到任何与黎国有关的东西。
甚至于,姜黎还联合了其余诸侯,对这十二家诸侯进行了经济封锁,导致他们很难在坠星域购买到各种资源。且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针对他们。
姜黎就是在打压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去削弱他们的实力,以为未来的大战做准备。
他们越弱,以后姜黎攻打他们的时候,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少。
也正是在姜黎不留余地的排挤与打压下,这一年多来,十二家诸侯在坠星域的势力,发展速度近乎停滞。
不,甚至看可以说是出现了倒退的迹象。毕竟,他们被黎国吸纳了几百万的人口,不可能毫发无伤。
本就有旧仇,接着又被姜黎联合其余贵族排挤与打压,后来甚至是偷偷吸纳他们的人口,导致其实力日渐衰弱。
这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他们不对姜黎出手才奇怪呢。
“我只不过把大王做过的事,在黎国重新做了一遍。可他们倒好,不敢指责大王,反而跑过来指责我。”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是欺软怕硬,觉得我好欺负。还是觉得大王做的不对,故意指桑骂槐,明面上是在指责我,实际上是在指责大王?”
“我生平最恨的,就是欺软怕硬之人,见一个杀一个。而大王更是对我有大恩,他们若是通过指责我的方式来指责大王,那我姜黎更是容不得他们。”
“是故,无论他们是欺软怕硬也好,还是指桑骂槐也罢,我皆是留不得他们。”
高台之上,姜黎厉声说道,向众人表明了他的态度,想要再次对十二家诸侯动兵。
“主公,凡出兵,必然要出师有名,如此才能安四方诸侯之心。若是无故兴兵,必会后患无穷,很可能会遭到各路诸侯的围攻。”
黎风听出了姜黎的意思,可他还是张口劝道。因为,就目前的规矩而言,十二家诸侯并没有做错什么。
他们又没有对黎国动兵,只是阻止己方的野人与奴隶偷偷逃到黎国罢了。这种行为,在这个时代,无论放到哪里都是正确的,非常的符合时代规则。
姜黎若是以此为由兴兵讨伐十二家诸侯,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