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节
    张世杰等人到了泉州城外后,端宗接受了泉州地方头目蒲寿庚的谒见。
    这个蒲寿庚是阿拉伯后裔,逊尼派穆斯林,他起初不过是个亡命徒,后来因为海外生意做得大,又帮朝廷打过海盗,逐渐当上了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广东福建招抚使乃至提举泉州市舶使。
    他一手掌管东南沿海的过半海外贸易,“擅利者三十年”,是当时泉州城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当时在谒见完毕后,蒲寿庚便请端宗入城。
    然而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据史书记载:“宋主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也就是说,蒲寿庚请宋端宗进城,但张世杰不同意。
    端宗行朝来到泉州,就是为了据城立都,现在见了蒲寿庚一面后反而不愿意进城了,这显然是张世杰看出了蒲寿庚有问题。
    事实也证明了张世杰并没有错。因为就在张世杰因为宋军船舶军资不足,因而强行征用了蒲寿庚的一批船只和货物之后,“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要知道,如果说蒲寿庚大杀淮兵还可以理解为是因为船货被淮兵掠走而发怒报复的话,那么杀戮赵宋的宗室,那就显然有问题了。
    而且,蒲寿庚对赵宋宗室的杀戮,是无差别的屠杀,只要是在他控制区内的赵宋宗室人员,就全部杀光。这批人的总数,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两三千人之上。
    明大陆历史上那么多次改朝换代,不是没有过对宗室的屠杀,但那要么是皇族内部的内讧,要么是北方野蛮民族南下后由敌对国进行的,而由一个本国地方官员决策并执行的宗室大屠杀,仅此一次。
    所以说,张世杰并没有看走眼,蒲寿庚的确是在谒见前就已下了投降元朝的决心,从他敢于屠杀几千赵宋宗室的行为来看,这个穆斯林虽然从小在中国长大,但他对中国的本土皇权其实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敬畏,他邀请宋端宗入城,更有可能是为了以端宗作为降元的投名状。
    蒲寿庚真面目暴露后,张世杰以兵围城,蒲寿庚引元将索多南下,宋军解围南退,蒲寿庚则以其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船队配合元军一路南下,直至崖山决战……
    宋亡后,蒲寿庚家族继续扮演着泉州土皇帝的角色,在他们的维护之下,泉州迎来了城市历史上的所谓“伊斯兰黄金年代”。
    到了元末,蒲寿庚家族又故伎重演,他们勾结当时的提举泉州市舶使那兀纳作乱。但这次蒲寿庚家族再没有宋末那么幸运了,乱兵被元军镇压。
    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回族与穆斯林教遭到了严重破坏,“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得诸宝货无计。
    在惩办他们家族的人时,“凡蒲尸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
    蒲氏家族信教,故“忌面西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尸,非常残暴地屠杀蒲氏族人,只有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
    这就是泉州城、泉州港衰落的开始,也是泉州穆斯林衰落的开始。
    而那时这些行为,在当时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对。
    由此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在时人的心目当中,这就是蒲氏屠戮赵宋宗族的报应。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卖国求荣助纣为虐的蒲氏也是深恶痛绝,下令将剩余的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
    蒲氏完全从富族成为贱族达数百年,真是天网恢恢,恶有恶报。
    而当时许多本地的回人也都耻于和蒲寿庚牵连上关系,把他称为“无耻的叛教者”,认为完全是蒲寿庚个人人品行为的卑劣,将穆斯林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
    至于在元宋时期,泉州为何能取代广州成为了最大的对外海港,主要是因为它的外销商品生产的繁盛和造船业的发展。
    泉州的丝绸缎、瓷器、茶糖盐、铁铜锡器等生产技术发达,再加上造船业也高度发达,其顶峰时期的产品,四层大海船,上面生活设备齐全,可以搭乘一千人出航。
    汉唐集团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我们可以不在乎泉州城的海港作用和它的军事作用,但是,它的生产加工能力不可低估,泉州城里的那些手工业者才是真正的财富,甚至泉州城内的那些依然存在的穆斯林也都有他独特的作用……当然,现在可以看成闲子了。
    汉唐集团完全同意了苏波这个军事顾问团的提议,并对郑家加大了弹药的供给,其中特别是炸药包,明显比往常多了几倍。
    郑家人马上就心领神会了。
    一开始他们只是试探着围攻泉州城,离那上面的火炮都很远,他们想着从泉州城的外围得些好处就够了,绝没有想直接要打下它。
    郑家军本来就以海战见长,能在陆上一战中,歼灭援军主力,已经是意外之喜了,说要攻打城高墙厚的大石头城,实在是没有底气。
    定远侯郑联当时心里非常明白,这泉州城和舟山城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可是汉唐集团在交换的货物中,忽然提供了所谓的工程炸药,据说是专们给他们制成了炸药包形状,这里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虽然此时厦门岛上也能生产黑火药,但是用在这泉州城墙上,定远侯郑联目测就知道效果不大,可是有了汉唐集团专门提供的新的炸药包,那可就不一样了。
    苏波团长把这种炸药包的用法和效果说得非常仔细。
    定远侯郑联当时哈哈大笑道:“说吧,苏团长,对我郑家有何要求?”
    “很简单,能够发展正常的商贸就可以了……还有不可乱杀人!”
    “哈哈,我老郑明白!”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定远侯郑联派出了郑家的爆破人员,生生将十几米厚的城墙炸成了斜坡……那爆炸声能传出数公里远。
    第二天清晨,苏波团长和定远侯郑联去查看爆破效果。
    苏波团长看了看斜坡,遗憾地说道:“看来还得来一次爆破……你们还是不太会使用工程炸药啊……”
    定远侯郑联这时猛晃着大脑袋,说道:“会,怎的不会?我断定,里面的敌军已经逃跑光了……”
    苏波团长又拿起望远镜细细看了会儿,说道:“他们可能都埋伏好了……”
    “不可能,要不然那海麻雀不敢落到城头上……别看那上面还插着旗子,海麻雀从不落在离人十步之内的地方……儿郎们,冲啊!”
    第三百零九章 汉唐集团眼睛红了
    事实证明,这个明人海盗头子在这个时空的实战经验,确实要比那面世界的退伍军人强。
    待定远侯郑联挥动着一把破片刀,指挥着郑家军冲上城头后,里面的守军果然都战略性转移了,据前来欢迎的商人们说,他们早早地都向着北面跑了,应该是跑去福州了。
    追,还是不追?
    有个副将愣头愣脑地过来请示道。
    定远侯郑联冲着地上吐了口唾沫,说道:“追个屁!若是我等追到福州,全都要累死了,都成了人家的菜了!那城里面可是有真正的鞑子兵……”
    事实证明,这个明人海盗头子在这个时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也知道以逸待劳的战术思想。
    汉唐集团的军事顾问团团长苏波,现在抱着双肩,抚摸着下巴,斜眼看着定远侯郑联在那里尽情地表演,现在他是一幅亲民又亲商的样子……在一群所谓的群众代表中,定远侯郑联的声音宏亮,不仅表达着对满清的愤慨,还追忆着大明的荣光,当然,也宏扬了一下民族反抗压迫的主旋律,那些明人们差点喊他“郑大大”了……这个明人海盗头子也许天生就有政治家的素养?!
    苏波团长此时一直打不定主意,是不是要告诉他,今年八月十五,这老小子的脑袋会被郑成功砍下来,当街示众……如果知道了,他还会不会笑得这样肆无忌惮,这样下贱……苏波团长想着定远侯郑联听完后痛苦的样子,心情好了很多。
    苏波团长看着人群中,定远侯郑联的那个大脑袋一会仰起,一会低下,一会左右摇摆,哈哈的笑声不断传向四方,心想,这脑袋要有十多斤重了吧?
    没人喜欢自己的同伴太嚣张,明明是汉唐集团的功劳好不好?可是还不能明说,只好任由他嚣张了……大叔要是牛逼起来,样子真不太好看了。
    收复泉州的影响力实在巨大,它随后产生的震荡性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郑家开始时只是在乎这里的战利收获,但是后来的眼界一下子便开阔了。
    泉州城里加上周边地带居民一共有八万多户,人口五十多万……此时泉州当然还是不如福州城加周边地区二十多万户,人口上百万的规模……但是,这些也足够郑家消化一阵子了。
    他们郑家当然不能像满清那样对待占领的地方,他们可以采用就食于敌的方法……而郑家只能做为管理者,加入到维持整个地区的稳定发展的系统中去……
    泉州地区,这是郑家的家乡啊。
    明代的泉州城仍是沿用元代的城墙,其周三十里,其高二丈一尺,内外皆石。市区面积大约有6.2平方公里。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泉州府城;“其城高如省中,而加广五百十九丈,且无省城九山及诸公署,而闤闠星联,科甲鼎盛。”
    这个意思就是说:泉州城的城墙和福州城的城墙一样高,规模比福州城还要大五百十九丈,且泉州城没有像福州城城内阻隔着九座山,以及那些朝廷在地区设置办公的场所;泉州城内平坦开阔,泉州城内的街道街市非常的密集,城内风气很好,科举鼎盛。
    具体来说,当时泉州城是福建最大的一座石头城池。当然,在岩石炸药的威力下,它只能算个渣渣了……但好像泉州的商民不知道这个概念。
    在这个时候,泉州马得功总兵作为满清强盗集团的汉军支部,竟然没有死守泉州,这让汉唐集团的人们大跌眼镜,他们太高估计汉军的战斗力了……看来这一时期的汉军还是比较脆弱的。
    郑家的收益让汉唐集团的眼睛红了,计算有误啊!
    泉州好啊……大明对外贸易的传统三大物件,丝、瓷、茶在泉州都是有批量产出的。
    明朝廷在泉州设染局,随后又设了织造局,以规范管理泉州发达的丝织业,那时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丝织中心之一。
    关键是那时泉州周边还能出产生丝,这个台湾可没有啊。
    泉州德化所产的瓷器在宋元的发展基础上,在明朝中后期达到了历史巅峰,形成了明大陆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德化白瓷,这种德化白瓷大量销往欧洲,享誉海内外,在世界上风靡一时的。
    它们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欧洲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致使欧洲掀起了一股模仿德化瓷器的热潮。这他妈的就亮闪闪的一把大剪刀!相当于“爱疯”手机了……比它还利大……
    明朝安溪和永春地区,不仅有铁矿,茶业也非常兴盛。
    汉唐集团得知郑家轻易拿下泉州城后,心里一边泛着酸水,一边分析着泉州的情况……
    这个泉州下辖的晋江,德化,安溪,南安,惠安,永春各县都有自己发展的优势产业,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互补。
    泉州山区的粮食、木材、茶叶等商品顺流而下,而沿海的食盐、糖、水果、咸鱼等商品也可运到上游,形成了山海物质交流。
    总的来看,泉州区域的经济交换特征,是山区与沿海的大流通,如果汉唐集团加进去,就是可能达到全世界的流通。
    要不明人自己都说:“泉郡宅于海山间,闽越奥区也。山海之产视九州之得于山海者贸繁而异。山而居者岁食其山之入,犹出其余以贸易于海;海之居者亦食其海之入,举得而有焉。盖山海之利居田之半,其民亦侈然安其利以自足矣。”
    更为关键的一点,泉州沿海地带每年都要从海外输入大量的白银,因而,泉州有足够的白银购买粮食。
    此时,泉州与江南的联系十分显目。泉州向江南输出红白糖、荔枝、龙眼干等商品,输入苏州一带的手工业制品和粮食。当然,现在由于战乱,商贸流动处于停摆状态……不过这个位置,汉唐集团完全可以增补上……比江南还好,一定的。
    “还有北镇布呢?!”建国安董事打断了伍大鹏董事长的分析,有些生气地说,“这个你忘了提了,听明人们吹牛逼说,那里的麻布竟然比我们的还轻便!”
    明朝福建所产的夏布中,最出色的是惠安北镇布,当地人说:“北镇布,沤白苎麻为之。妇人治此者,至井臼之类,亦不敢亲操,恐涴手成迹也。此布成之甚艰,其实太轻楚,不耐于用。然今人多重之。每岁和买及横索,无虑千百匹,里甲甚患苦焉。”
    北镇苎布声誉使它成为晚明环台海区域热销产品之一,《闽书》记载:“北镇之布行天下”。
    伍大鹏董事长也拍了拍脑门说道:“这个大使啊,他是福建人,怎么当初不提醒我们泉州地区的重要呢?!”
    没等宋士达董事在无线电里回话,李子强董事少见地为宋士达董事辩解了,说道:“得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会是一场恶仗,谁都想等人家打不动时再出面捡便宜……这个我都看出来了,现在人家得了……咱们就别后悔了……想着怎么多捞好处就行了……好像咱们真能派出人员去管理似的……”
    孙德发董事微笑着说:“他郑家得了,就得了,我们还要支持他们去拿下漳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漳州、安溪、泉州的三角地带……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操作……”
    宋士达董事这时好容易插上话,说道:“就是嘛,眼光放远一点,一州一城的不要在乎……”
    大家思想得到了统一。
    事实证明,他们的政治眼光还不够长远,他们没有想到满清的这次反应还真是够快的,而且力度还颇大……
    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满清设置福建总督,一开始驻福州,顺治五年改名浙闽总督,兼辖浙江,官府搬到了浙江衢州。
    这一时期的浙闽总督名叫陈锦。此人早年驻守辽东,1633年叛明后,由宁完我推荐给皇太极。
    后来他受命治理苏州,第一件事就是做思想领域的打手,借意识形态来“谋乘此,尽除三吴知名之士”。
    他的成绩也算拿得出手……俘杀了造反进士陈子龙。以功授浙闽总督。
    此时满清在福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为福建提督赵国祚,此人为汉军镶红旗人,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后所。顺治初,从征江南,克扬州、嘉兴、江阴,皆有功。世职自半个前程累进到二等阿达哈哈番。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但同样双手沾满了明人的鲜血。
    在1648年,年轻的郑成功把自己所有蓄积的实力都拿出来出击了,那一年他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
    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陈锦和赵国祚两人恼恨同安抵抗,便指挥满清军队屠城,使得血流沟渠。当时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同安之屠。
    大屠杀发生不久,满清援军抵达了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暂时退出了闽南地区。也是由此,永胜伯郑彩和定远侯郑联长期龟缩在厦门和金门之间,不敢露头,只求自保……直到出现了汉唐集团。
    在这些历史背景下,汉唐集团能够理解郑家仅仅收复了同安,一个小小的城池,还有打败了泉州的援军后,为何会如此兴奋,直接把主力推进到了泉州……还好,他们并没有去贸然攻打大城,却在观望着汉唐集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