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8节
    好像船比自己顺风顺流还要快!
    但是他们是在离自己三里多远处擦肩而过……
    他们是要逃跑吗?我等追不追?
    在这迟疑间,那三里多远的距离,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了一切攻击的愿望,指挥李率泰在自己的经验里,实在是想不出任何对付的办法,只能依然冲向码头,跑了和尚,还能跑了庙?!他们的人一定还是在城里头!!
    当孙瑜大队长的这一支船队顺利地抢到了上风头后,他们来了个漂亮地左转弯,如果这时能在空中俯拍,会现他们的纵队队型虽然有些散了,但是,基本上都顺利完成了这个规定动作。
    这个时候,一直趴在船舷上看他们航程的指挥李率泰终于看明白了,他们这是要包围自己啊!
    指挥李率泰抽出了腰刀,高举向上天,喊着:“令,准备火炮,准备靠近他们!准备跳帮!”
    一个令兵摇着一面蓝色的旗子,把命令布了出去。
    这时,其它大海船上的人员也都做好了准备,只要双方一靠近,他们定会开炮,然后撞击上去,大家开始跳帮,我等人多!
    在海安1号的船头,王迟炮手和他的炮长连100毫米直射炮的炮衣都没有打开,两人背着ak47,手里和别的海安队员一样,拿着1649式火铳。
    王迟炮手口中嚼着配给自己的口香糖,炮长口中也嚼着王迟炮手配的口香糖。
    没办法,炮长自己的嚼得太快了,用完了。
    王迟炮手说:“真的只让用火铳打啊,不用炮?”
    炮长深沉地说:“孙瑜大队长在下一盘大棋,太贪了,不过我喜欢。”
    王迟炮手说:“也不能这么说,再破的海船也是海船,简单调理一下,对明人们来说很适用。”
    炮长深沉地说:“尽量少打死一些人,你看他们在船上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样子,这都是合适的采石工人。”
    孙瑜大队长的这支船队很好的执行了他的命令,除了必要的操帆、掌舵人员,所有的海安队员都拿着配枪到了船舷,一会儿他们要听命令来枪击那些不肯放下武器的人员。
    在这支船队左转头与对方同行时,孙瑜大队长又举着电喇叭高喊了一通,可惜没有搭理他的,回答他的只是弓箭,还有火炮声。
    当然,这两样,没有一样能碰到他们,那火炮太小了。
    所谓鞑虏的大海船只能把火炮摆在甲板上,他们早就一目了然。
    孙瑜大队长指着先头开炮的那条船,下命令说:“一号加特林机枪组,歼灭他们的反抗力量!二号组做准备!”
    船舷上的一号加特林机枪组,略微瞄准,随后开始射。
    “嗒嗒嗒嗒嗒嗒!”
    这个时候,他们的船队已经开始与对方保持同平行。
    大家都用望远镜看着这次射击的效果。
    加特林机枪一开始是打在了船帮上,暴起一连串的木花,随后枪口找到了甲板上,在一群鞑虏中扫出了一条血线!
    那些鞑虏的鲜血,身体的零件,木头渣子,在半空中飞舞!
    这时,一阵波浪涌过来,枪口高了,那个桐油浸过的硬帆被扫出一串大洞!
    一个弹匣打光了,1号加特林机枪组的助手,飞快地拔下空弹匣,换上新的,又一轮射击开始了。
    孙瑜大队长端着望远镜,冷冷地看着射击效果。
    这时,大海船上的指挥李率泰都要气疯了,他现在才反应过来,他应该直接冲上去,靠近他们!
    刚才这一轮射击打倒了他身边一个卫士,那名卫士的鲜血迸到了他的脸上,他没有想到对方还有这等大杀器!
    现在已经没有炮手了,那些站在船舷前面的炮手们当其冲挨了子弹,剩下的都不知道跑哪里了。
    指挥李率泰真是气疯了,从南到北,他从没有受过这样的失败,他红着眼睛,挥着刀喊叫着:“靠近他们,靠近他们!”
    这声音大到孙瑜大队长都似乎能听到了。
    孙瑜大队长放下了望远镜,撇着嘴说:“还真是凶悍!二组加入射击!所有战船注意,开始射击对方的操帆手,舵手!!”
    定远侯郑联终于在这个时候赶到了,他命令船队沿着孙瑜大队长船队的右边行驶。
    他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接舷战的时候了,这帮子人还没有开炮。
    他举着单筒望远镜,一点也不落地看着受到枪击的大海船。
    最后,他放下单筒望远镜叹了口气,重重地摇了摇头。
    多少人被打死,他一点也不在乎,那上面的死有多血腥,也吓不到他,再残忍,也没有跳帮战时的厮杀残忍。
    海战的模式让汉唐集团弄成这样子了,今后谁还去跳帮?
    那些跳帮之术,搏击之术,在他们面前像个孩子,难怪他们总是对江湖之术嗤之以鼻了。
    定远侯郑联用自己的大拳头敲了敲头,今后何去何从是个问题,但是先必须把他们的这些东西都配齐了再说。
    连续十分钟的枪击过后,那些大海船上面已经没有操帆手了,舵手也没有了,或者死了,或者离开了那个地方。
    硬质船帆基本上已经是千疮百孔了,许多两桅三桅船的桅杆身上都是弹痕累累。
    甲板上一片死尸,鲜血横流。
    甲板上没有敢再站立着的了,不是趴在那里不敢动,就是钻进船舱里了,但是许多船舱上也是弹痕累累,这个距离子弹很轻易就穿透了它。
    射击动作只要一开始,它就必然会扩大化。
    与他们的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范大海船长和司马建国船长就比较容易了。
    他们没有动用加特林机枪,直接打死了两三个拿着刀枪比比划划的鞑虏后,剩下的,都把刀枪丢海里了。
    范大海船长用望远镜认真看一下,看到他们基本上都是剃过头的浙兵,身材小了些。
    他用大喇叭让他们自己驶往松门卫城码头,他们此时乖乖地听话了,那里本来就是他们想去的地方。
    这两条机帆船又开始在海面上噼里啪啦航行着,他们绕到大海船的另一面,现不少人跳了海,有会水的,也有不会水,抱根木头的。
    范大海船长通告了孙瑜大队长。
    孙瑜大队长让他看着办,警告说,这帮子人都是北方下来的,凶狠惯了,老兵呢。
    范大海船长放下步话机,看看那些在水里扑腾的,没现有多凶恶,他们连武器都没有了,还能有多凶?
    司马建国船长说:“救人吧,别光看着了。”
    “一个个揪上来,上来一个就绑一个,海安队员两两警戒!”
    他们是容易处理些了,但是摆在孙瑜大队长的面前的海船也太多了些。
    他们的船队开始分散,一条一条地慢慢靠近对方的海船。
    这时候郑家船队终于帮上忙了,他们开始上前来靠帮助接收。
    孙瑜大队长有令,但凡是手中有武器的人,直接开枪!
    但是接收时还是出现了岔头。
    一个小组在接收一条海船时,突然从旁边窜中一个鞑虏举刀就砍,当然,海安队员也有准备,抬枪就射,那个鞑虏直接暴头!
    可是这个时候,在一个角落里,忽然站起来一个鞑虏,他直接开弓便射,“嗖”的一声,射中一个海安队员的胸膛!
    其他的队员连忙射击时,那个人已经马上又快蹲下。
    海安队员们火了,一个上前赶紧拉走了伤者,另一个眼睛喷着火,端着枪,就死死盯着那个角落。
    他口中说:“其他人包抄过去,我倒是看看,他还会有多大的能耐!”
    那个鞑虏听到甲板上的脚步声也知道不好,他又张着弓,快地站了起来。
    这个时候时间似乎变慢了,在那个鞑虏的眼睛里,那个穿着怪异的人正举着火铳在等着他,他的脸上露出邪邪的笑容。
    那个鞑虏刚要松开弓弦,只见到那火铳口冒出了一股轻烟,然后他的眼前全黑了。
    开枪的海安队员叫宋翔,由于平常身手敏捷,人送外号:宋海猫。
    被弓箭射中的是他的组长,平时在小组里待他很好,他的受伤让他格外愤怒!
    宋翔快步绕过障碍走过去,看到一个鞑虏仰面倒在地上,他正好是眉心中弹,他身后的舱板上全喷上了鲜血。
    宋翔狠狠地吐了他一口,下贱的鞑虏,就会放冷箭!
    但是他的组长已经不行了,好死不死的正中了他的心窝!
    宋翔仰面长嚎,他拔出组长的转轮枪,抽出自己的短刀,冲进了船舱,他的队员们赶紧跟着他前进。
    这时只听得舱里一阵枪响,同时又响起来了一阵阵死前的哀嚎,这条海船是唯一一条没有俘虏的海船,也是唯一一条阵亡了一名组长的海船。
    第五百四十六章 鞑虏反击战 3
    这一场海上屠杀最后的收尾工作,是一件简单但是有些麻烦的事情。
    人员押运,海船清洗,修整恢复等一大摊子事情,让大家忙乱个不停。
    当所谓的大海船一点点都驶回松门卫城码头时,码头上的明人们都安静极了。这个时候,所有人员物货的运输都陷入了停顿状态,一切都只能等这场海战结束再说。
    汉唐集团的人不担心,但是那些明人们担心。
    松山卫城周边的这些明人们都呆住了,他们看见了各种各样的船回来了,上面全是血渍……原先那些凶神恶煞的鞑虏们现在都老老实实地走下船,一个个都被绑得很紧,全是垂头丧气的样子。
    他们完蛋了!
    忽然人群里丢出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在一个鞑虏的身上!
    紧接着有人大骂起鞑虏来,男女老少这时候开始集体愤怒起来,他们一起扑向了鞑虏!
    这个时候,孙瑜大队长正在和定远侯郑联商谈一件事情。
    原来,在收拾死尸时,他们找到了指挥李率泰,他的胸口中了一枪,死得很彻底。
    正想着把它像其它死尸一样,海葬吧,生前的所有恶行,都会随着生命的死亡而结束。
    但是定远侯郑联红了眼睛,他直接找孙瑜大队长索要李率泰这具尸体。
    要一具尸体干什么?孙瑜大队长自己偷偷查了一下资料,明白了,原来这货是有私仇啊。
    凭着两家的关系,这当然不算啥。
    但是孙瑜大队长还想对定远侯郑联表现一把现代人的人性观。
    孙瑜大队长说:“尸体,你完全可以运走,但是,老郑,我想说,人死万事休,他现在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肉体了,如果在对方的尸体上什么手脚,那就是对人类本身的污辱了……算了,你别瞪眼,我的意思是,咱不是邪恶的人,你明白?”
    定远侯郑联戴上了墨镜说:“此人曾经追杀我家七天七夜,终生难忘啊。我若是交给我大哥埋葬,相信大哥心里能去了一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