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72章 自省
    第1372章 自省
    如今凉州的情况很不好,越发严寒的冬日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兵灾战乱,虽然对于两国来说伤害都很大,但其中最为悲惨的,自然是战乱地区的平民百姓,他们面对这种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灾祸,只能用自己的身躯和生命去承受。
    无论朝代兴旺,受苦的都是百姓,而处在上层位置的人们,即使在最为难捱的年景,多少总有一口饭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方设法往上爬。
    袁熙本来站的位置其实就已经足够高了,毕竟出身于最大的世家之一,虽然庶子不受待见,但上来就能单独守一座城,还有近千军士可以调动,可以说至少比刘备开局可好得多了。
    所以站在邺城高台上,回想回合走到如今这一天时,也会认为自己即使有前世的知识相助,要是托生于底层百姓家里,只怕能不能活到过年都不好说。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深知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的阶层隔阂还是很深的,要尽量磨平这种差距,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做到的,而且作为新朝,底层最为暴力的向上跃迁方式几乎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期待自上而下的改革。
    这也是和平时期,王朝吐故纳新,自我完善的唯一手段,如果身居高位者,没有这种自觉,那王朝迟早会腐朽,然后面对全天下的愤怒,自下而上的起义便会出现,然后便是王朝更替,又一轮新的循环。
    袁熙将这些话向自己面前的袁叡讲完后,出声道:“你能理解吗?”
    袁叡如今刚到了总角,但因为环境的关系,很早就接触到了治国理政方面的各类学说,所以对于袁熙的话倒是能理解不少,当下点了点头。
    袁熙见了,说道:“那用你的所见所闻,来论证下我的说法有什么问题。”
    袁叡一阵紧张,但还是努力镇定下来,开始引经据典,博引旁证,对袁熙的话进行阐释,袁熙听到其引用的典籍中,儒家的思想偏荀子,法家偏申韩学派,知道这是诸葛亮教的,便问道:“德祖先生教了你些什么?”
    袁叡老老实实答道:“教了些欧阳尚书的故事。”
    欧阳尚书是古文尚书一类,属于上古散失后被重新找到的典籍残片整理,里面都是古时帝王大臣的言论,用来表明其施政理念,是后世四书五经避不过去的一本典籍。
    古人考的四书五经,虽然说是儒学,但其实用现代的眼光看,是政治学和法学的集合体,选拔官员,就是看读书人对于这些理念的理解,是否符合当政者的看法。
    因为这些古代典籍极为晦涩,最后的观点提炼,可能随着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历朝历代对于经学的解释,才是施政最为关键的一环。
    袁熙听袁叡说完后,问道:“这些里面,有哪些是你自己的想法?”
    袁叡说了几个地方,袁熙惊讶道:“这么多?”
    袁叡答道:“两位先生都说,他们教的,未必一定对,站在不同位置上,想法也不尽相同,故让孩儿尽量自己去想。”
    “倒是阿母有时候颇为担心,常常考教孩儿想法来着。”
    袁熙听了,失笑道:“这件事情,正说明你阿母和两位先生站的位置不同,故应对也不同啊。”
    “你以后的路还很长,好好向两位先生学习,去吧。”
    袁叡应了一声,却是没有迈开脚,“阿父,孩儿还有一事请教。”
    “刚才孩儿说的,阿父肯定有不同之见,但阿父为什么却从始至终不置可否呢?”
    袁熙反问道:“你觉得天子会犯错吗?”
    袁叡毫不犹豫道:“当然会,天下大乱,不有很大一部分是天子无道引起的吗?”
    袁熙笑道:“我也是一样。”
    “我只能给你展示不同的想法,却无法保证将来这些东西会不会改变。”
    “你以后要坐上这个位置,就不能停止思考,因为这个天下时刻在变,跟不上它的脚步,你便会无所适从。”
    “而你也不会知道,到底谁是对的,一百个大臣,会有一个想法,你将来必然会陷入这种痛苦的选择,但你又不得不去面对。”
    “你只要记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将所有人的意见记住理解,并进行比对判断,摒弃明显错误的答案,努力找到最适合你和这个天下的,最为合适的那个答案。”
    “这种抉择,将伴随你一生,如果你不堪重负的话,自然也可以将担子交给别人。”
    “但在你还能支撑下去之前,我希望你尽可能坚持下去,这是身为天子子嗣的责任和自觉。”
    袁叡听了,低头应道:“阿父的话,孩儿记住了。”
    袁熙点点头,“去吧,平时也不需要逼自己太紧了,能放松就放松,就像阿父一样,多找些无伤大雅的爱好,也是可以的。”
    一旁甄宓气恼的声音响起,“叡儿还小,陛下这是教孩子什么呢?”她一直在旁边听着,如今见袁熙一开始颇有为父风范,结果一句话便原形毕露,什么叫无伤大雅的爱好,广开后宫吗?
    袁熙一脸无辜,“皇后想到哪里去了,我有这么说嘛?”
    “人生在世,能找到的有趣事情很多,我从始至终,都在教他做正人君子啊?”
    甄宓无语,这不就是明显在抵赖嘛!
    袁熙让袁叡先离开,才对甄宓叹道:“其实这孩子也不容易,虽然他出身很高,但也注定要承受常人不能面对的孤独。”
    “将来他的权力大,但责任和压力也很大,只怕这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这深宫之中,可比我惨得多了。”
    “我年轻的时候,可是走遍天下,看遍了天下风景的,生活比他精彩多了。”
    甄宓横了袁熙一眼,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确实,每到一个地方,都引得名门贵女投怀送抱,只凭这本事,陛下就堪称天下独步。”
    袁熙听了,得意洋洋道:“我这就当是皇后夸赞我了。”
    甄宓却是将身体轻轻靠了过来,拢着袁熙的头发,“陛下这几年,头发白了不少,妾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陛下正当壮年,却是为了这个天下操劳太多,妾想着大王长命百岁,能多多爱惜自己,陛下也是天下人的,但也是妾的,也是陛下自己的啊。”
    袁熙心中感动,握着甄宓的手道:“放心,以后的日子,会轻松不少。”
    “你是不知道,鲜卑人这些年在我心头的阴影,如今如此顺利将百万鲜卑打散,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中鲜卑的分崩离析,使华夏失去了今后百年间最大的威胁,只能说是天佑中华了。”
    “接下来单独面对魏国,便轻松多了,如今魏国三条战线都没有了反攻的能力,曹丕甚至将司马懿召回了长安,我怀疑魏国已经打算继续迁都了。”
    “不出意外,下一个十年,魏国即使不灭亡,也会失去大部分地盘,只能躲到益州苟延残喘。”
    “接下来,晋国便会用兵为辅,发展民生为主,等东南沿海的港口铺开,航线探明,灭了魏国,我就将这摊子交给叡儿,咱们两个出海看风景去。”
    甄宓噗嗤一笑,“陛下这样子,仿佛将晋国当做包袱一样,难怪刚才对叡儿说了那么多义正言辞的话。”
    “不过陛下是不是忘了,还有个汉南国?”
    “听说他们如今在打南蛮,甚至有向交趾方向的意图,不会影响到夫君大计吗?”
    “要知道,那边可是有个前汉天子呢。”
    袁熙听了,苦笑道:“你要说我完全放心,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无论是关羽和刘协,都是要颜面的人,他们承我的情分,起码这一代是没有大问题的。”
    “打交趾就打吧,反正我也没有功夫去管那地方,不过我的海上航路,迟早会和他们有交集的,但说不定已经是叡儿那一代的事情了。”
    “不过目前还是一堆事情等着我,很多都是繁文缛节,偏偏还不得不做。”
    甄宓笑道:“陛下这次击败鲜卑,功比汉武,过几日便是昭告天下,分封众臣了。”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礼仪众多,马虎不来,中原自古以周礼传承,做的马虎的,天下人自然也不知道知道这次大胜意义何在。”
    袁熙叹道:“周礼确实是避不开的。”
    “君臣体系,亦或将来更加平等的时候,上下尊卑,长幼有序,其实都不可能完全避开,没有这种先后,更谈不上平等。”
    “要做功夫的地方,就是上下如何以德才评述为标准,这才是重点。”
    “等诸葛丞相回来,我和他好好商量,如何简化利益,做到能保留筋骨血脉,剔除不必要的腐肉坏皮,引领天下形成节俭的风气吧。”
    诸葛亮赶到邺城的时候,邺城的昭告分封早已经结束,彼时在鲜卑一战中的功臣,都得到了爵位领地封赏,这让没有此战的将领也有有些心急,因为随着和平到来,立功的机会明眼可见的减少,如今也只剩下灭魏了。
    对此诸葛亮对袁熙道:“今后攻伐魏国,陛下不会还亲自出马吧?”
    “陛下参与了所有势力的灭国之战,这首功每次不落,怕是很多将领都在捶胸顿足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