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章 死斗
司马懿比预计回来的时间,要快两个时辰,因为他在渡河的时候就准备回头了,所以只留下了几十条船来回调动千余老弱兵士,以迷惑赶来的晋军,自己则是带着主力以最快的速度回撤。
这个计划他为了保密,谁也没有告诉,这是因为司马懿认为,晋军传信太快,想要扯动晋军形成空挡,一天时间还是太长了。
于是司马懿只留了六个时辰的空档,这让他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和郭淮合兵,共击剩下的晋军,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将晋军考虑的足够强,也预留了足够反应的时间,可以说是全力以赴。
然而事情的变化还是远远出乎他的预料,等他在拂晓时分返回宛城的时候,却听到了对他来说几乎是最坏的消息。
梁畿徐邈战死,郭淮兵败逃入伏牛山。
司马懿懵了,晋军留下的兵力并不多,短短几个时辰,怎么能输成这样的?
等守将说了前因后果,司马懿才明白过来,梁畿徐邈两人虽然有才,但却是急于求成,以至于中了埋伏,以致身死。
当初司马懿看着两人是可塑之才,才将两人留在身边,然而司马懿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自己太过年轻,战功又远超同侪,以至于和司马懿同龄的梁畿徐邈产生了一个错觉,即只要抓住机会,也能如同司马懿一样建功立业。
他们被司马懿带在身边,还远未知晓面对晋军的可怕时,郭淮的横空出世,让两人产生了更深的误判和错觉,郭淮能做到,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
所以在急功近利的想法驱使下,两人做出了极为冒险的举动,即亲自出城抢功,然后倒霉的遭遇了晋军伏兵,就此双双战死。
司马懿气得狠狠将桌子踢在一边,自己还是经验不足,觉得两人可以信任,却没有在两人面前做出足以慑服两人的功绩,以至于尚未建立起威信,这才导致两人擅自行动!
两人一死,也坑了郭淮,本来即使中计,也能稳守宛城的局面,导致郭淮被迫提前进入伏牛山,相对于退守宛城,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但郭淮这么做,是为了打通魏军回撤的道路,保证司马懿能够撤走而以身犯险,想到这里,司马懿不禁也是心急起来,郭淮这种兼具忠心和才干的部下,才是司马懿真正想要招揽的心腹部下,这人千万不能死,至于死去的梁畿徐邈,只能说他们眼高于顶,自有取死之道。
司马懿立刻做出决定,命令宛城只留少量老弱残兵,自己则是带所有的精锐兵马出城,直奔伏牛山通道,去和郭淮会合。
一边的偏将听了,出声道:“那边晋军已经去追击郭将军去了,大将军此时相助,自然是好。”
“但晋军那一路若是回兵,其可以攻击我们后军,也可以攻击宛城,我们如何应对?”
司马懿面色阴沉,“长安都要保不住了,还要宛城做什么?”
“保住伏牛山通道才是真,若丢了这条路,武关和青泥隘口被人拿了,我们只能葬身于荒山野岭!”
“你想留下来守城也可以,只要撑三天,就可以投降晋军,如何?”
见那偏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司马懿转过身去,对侍卫道:“拉下去砍了。”
那偏将叫了几声,便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司马懿面色冰冷,这偏将刚才犹豫,明显是想着投降晋军了,这时候要是他不立威,只怕魏兵路上都跑光了!
司马懿看着周围兵士敬畏带着犹豫的神色,心道莫非魏国真是大厦将倾,心道自己怕是阻止不了人心颓散了,这种人今天杀了一个,明天还能冒出十个,当务之急,是赶紧打一场胜仗提振人心。
他当即发出号令,领着大部分兵士离开宛城,向着伏牛山突围而去。
彼时黄忠留在营寨里面的守军并不多,守将乃是冀州军旧将陶升,他看到魏军大军出动,还以为是攻打自己的,很是紧张了一阵,但随即看到对方往伏牛山方向而去,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派出两拨人马,一去黄忠,一去诸葛亮处报信。
寻找黄忠的信使不久便消失在伏牛山密林里面,而一个多时辰后,诸葛亮却带着信使率军回来了。
陶升见了,颇为惊讶,诸葛亮解释道:“司马懿佯装渡河,但留下的士兵进入密林时候转了回来,探子从脚印方向发现不对,便来报之于我,于是我便火速赶了回来。”
“昨晚的事情,我已经都知晓了,黄将军做的很好,既然司马懿想断他后路,那我也不耽搁了,现在便领军去追击司马懿。”
“至于陶将军,则是留在这里驻守,等两天后,去宛城那边招降,对面应该会打开城门投降。”
陶升听了将信将疑,但还是老实领命,看着诸葛亮带军急匆匆也进入了伏牛山中。
他心道这下子可热闹了,一条狭窄的伏牛山通道,前后进入了四拨人,这要是打起来,只怕数百里伏牛山,都会变成一座巨大的混乱战场啊。之后陶升老老实实等了两天,然后带兵跑到宛城去招降,结果让他惊讶的是,对面曹军果然开城投降了。
陶升平白没有动兵,就得了拿下宛城的功劳,自然不胜欣喜,他本是袁绍旧部,武艺非常一般,只不过在黑山局偷袭邺城一战中保全了袁绍家人,所以袁熙后来也投桃报李,在袁氏崩颓后招揽了陶升。
但袁熙麾下,将领都是看军功的,所以陶升一直不上不下,诸葛亮也明白这点,才找个机会让陶升得了个不痛不痒的功劳。
而陶升不知道的是,在他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宛城的同时,伏牛山中正进行着连场大战,其战况之惨烈,为这几年少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最前面开路的郭淮,被一支意料之外的晋军挡住了,郭淮进退不能,只得硬着透着头皮做困兽之斗。
魏军兵士也知道不打败前面堵路的晋军,便没有丝毫逃走的希望,于是也激发了凶性,和晋军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
而督战的郭淮得知对面情况后,则是心早凉了半截,因为堵路的,却是本应去攻打武关的魏延。
对面没有去武关,也没有去青泥隘口,却是在这伏牛山道中等着自己!
这是郭淮最大的误算,他先前得到的情报,是魏延和关平从两个方向进入了伏牛山,其目的必然是武关和青泥隘口之间取其一。
对郭淮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魏延关平去了同一处地方,这样自己就能趁势占据另外一处通道,从而回头去接应司马懿。
最差的情况,就是魏延关平各打一关,对此郭淮也有应对,一是关口未必能这么快失陷,二是他可以寻找弱的一方,偷袭其后路,将其击败,虽然不一定成功,但等到司马懿过来,两边合力,总能有不少胜算。
至于尾随在自己背后的晋军追兵,郭淮并不觉得有多少威胁,大不了自己回头和司马懿前后夹攻,对面还能同时应付两面夹击?
然而他的设想,被突然出现的魏延彻底粉碎,对面显然是在山中埋伏等候自己多时,趁着郭淮急着赶路,在山道两旁发动突袭,一下就将郭淮前后军分隔开来。
但郭淮作为魏军之中少有的将才,也是被激发出了潜力,在他的带领下,魏兵虽然处于劣势,但兵力并不占优的晋军打了一天一夜,迟迟没能拿下郭淮军。
魏延伸出前脚,踏在一块山石上,看着脚下山道上两边兵士列阵冲杀,心里越发烦躁,自己是不是不行了,这么打都拿下不对方一个偏将!
双方兵士如今在只能容七八人的山道上对峙进攻,但其实已经打成了一场烂仗,两边战术都是一样的,都是前排的重甲兵士持着大盾,将盾牌贴着地面,排成一排往前推进,后面的兵士则是推着前面的人往前顶。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是一面盾墙,长枪都插不进去,只能比拼力气,两边的弓箭手怕伤了友军,发箭的时候也很是忌惮,毕竟面对自己这边的,都是友军没有盔甲防护的后背。
这一天来,魏延尝试了好几种方法,都被郭淮破解,魏延自然知道这样耗下去,急的肯定是对面,因为之后最先赶过来的,大几率是晋军友军,但问题就在于,魏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诸葛亮那一路不出意外,要是来得是司马懿呢?
想到这里,魏延再也按捺不住,他抽出腰间的环首刀,对身边的偏将道:“叫上五十个精锐,跟我来!”
旁边偏领听了,赶紧苦劝道:“将军何苦亲身犯险,只要再打一天,对面就肯定支撑不住,那时候再发动总攻不好吗?”
魏延大手一挥,“不行,变数太多了!”
“我不能将希望赌在援军身上,必须要速战速决!”
“不怕死的,都跟我来!”
他平时治军有方,加上出身低微,很受部下爱戴,此时一声令下,部下齐齐呼喝响应,众人跟着魏延提着长刀,一路直冲过去。
对面郭淮见了,知道决定生死的一刻到来了,当即站起身来,高举长刀,喝道:“跟我挡住对面,我们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打退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