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59章 拔脓挤疮(6)
    第959章 拔脓挤疮(6)
    向下传递紧迫感,是朱由校近几年来,在逐步加码的事,危机意识要传递,事态紧张要传递……但凡心里有良知,想为社稷忧,为天下虑的人,都不会在各自位置上懈怠,而这就遍布各领域了。
    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工、造船、航海等众多领域,都要叫其中的知道大明到底处在何等境遇,唯有让其中的佼佼者,时刻清楚大明面临的种种,那么才有可能迸发无限可能。
    这就叫团结大多数,打击少数派!
    朱由校从来都不否认,在他凝聚的大多数中,每年会有一批人被腐化,自甘堕落,丧失斗志,失去理念,但只要后进者,能够及时被提拔,被重用,这套体系就能保持相对高效的继续前行。
    皇帝是孤家寡人,但不能真成孤家寡人。
    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
    朱由校结合大明的实际国情,摸索出了这样一条路,从而破除掉过去层层叠加的枷锁与累赘,以叫大明在不断改革下,能够一点点卸去负担,可以轻装上阵。
    玉熙宫。
    吏部尚书崔景荣垂手而立,他有些紧张的等待天子讲话,今日来御前,是针对吏部铨法呈递条陈,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是不愿呈递这份条陈的。
    可从天启三年开始,一批批贪官污吏通过各种要案,被廉政院、都察院、检察院等有司,还有厂卫等势力逮捕,最轻的都罢职夺籍,但这仅是极少数的,多数全都被抄家处决了,这也让大明官场出现一个奇观。
    想做官的人很多,可空缺的官位也很多。
    ‘也不知天子要在西苑待多久。’
    见天子迟迟不言,崔景荣的心中想起些事情,‘天子最近几年开朝会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御前廷议,即便是内阁六部等朝中重臣,无诏都不能轻易面圣陛见。’
    “这份条陈整体不错。”
    一道声音突然响起,崔景荣心下一紧,忙低垂着脑袋聆听,拿着奏疏的朱由校,瞧见崔景荣如此,无声笑了起来。
    自己有这么可怕吗?
    “不过有几点要改动下。”
    朱由校收敛心神,继续道:“关于吏法部分,朕觉得还不够完善,吏部应结合过去诸司所查诸案,进一步整理后完善吏法,涉及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各项事宜,要简明扼要的列数出来。”
    “选拔标准,朕还是觉得太宽泛了,应该进一步完善才对,不能说出现空缺了,有人举荐,吏部就将其纳入考虑范围,在原职的年限,政绩,官声怎样,全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不好的。”
    “各省清吏司筹建,朕觉得可通过此次铨法改制,也一并给提出来嘛,这样更便于中枢对地方的有效直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知何地出现官缺,可实际情况怎样,中枢了解的却很少。”
    “此外对请辞,荣退职官的再任命,朕觉得该增加一个年龄限制,到多大岁数,就不必再去地方任职了,到一定年纪,就无需再进中枢任职了,官场不是养老的地方,是需要办事,解决问题的,明明年纪无法胜任,却因为过去积攒的名望,就能忽略这一客观事实了?”
    “还有……”
    朱由校一条条的讲着,崔景荣的心情愈发忐忑,这哪里是叫他革新铨法啊,这分明是在堵很多人晋升的路啊。
    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崔景荣也是坐了几年了,天子所讲的这些,全都是围绕着投机取巧、私下投效、越级提升等方面在下狠手。
    崔景荣知道,这部分条陈敢按天子讲的这些改,那今后不知有多少人,明里暗里的去骂他啊。“陛下,真要这样完善的话,恐中枢及地方出现的空缺,难以很快增补上啊。”想到这些,崔景荣硬着头皮道。
    “尤其是最近几年……”
    可讲到这里,崔景荣却闭上了嘴。
    朱由校看着崔景荣,他如何会听不出崔景荣所讲何意,还不是他给官场扣上了紧箍,但另一方面,吏治整顿又持续发威,真要这样搞的话,那一批批官吏被逮,被杀,可空缺的位置,根本就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也就是难受这几年。”
    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崔景荣道:“今岁的常制乡试会进开,到明岁的会试、殿试亦如期召开,有空缺这件事,今后是能解决的,卿家先按朕讲的来办。”
    铨法改制,是朱由校必须盯紧的。
    他要从源头上去解决一些人,明明刚跻身官场没多久,或跻身官场很久,就因为盘附上什么人,就可以越级进行提拔,官场上的派系之争,是不可能杜绝的,更无法取缔,只要有权力,就必然有争斗。
    但朱由校要立下新规矩,谁想在官场上沉浮,那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过去的大明官场,就是文官势力太强势了,游戏规则被他们篡改,被他们定义,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明历朝中,一旦有一些党派当权,就能迅速的凝聚起更多人,根本就在于游戏规则,被他们执掌了。
    这不好。
    很不好。
    “行了,就这样吧。”
    见崔景荣还想说些什么,朱由校摆手道:“先拿下去完善,到时再呈递御前。”
    “臣告退。”
    崔景荣思绪复杂道。
    看着崔景荣离去的背影,朱由校露出一抹笑意,崔景荣这个吏部尚书,哪里知道针对铨法改制,他这个大明皇帝还想间接促成科考改制,只要吏治整顿持续发威,大明官场的空缺只会越来越多,等到了一个临界值时,朱由校对黄立极提出的分科,设省院,今后真正的官员选拔,必须从省院参与,继而废除掉院试、府试、县试赋予的对应特权,就能够顺势提出来了。
    朱由校当然知道这样做,会叫很多读书人不满,甚至是抗议,可要是将三年一考的乡试、会试、殿试逐步改为两年一考,甚至是一年一考,那这种不满还会有吗?想要特权,可以啊,你先考进官场再说吧。
    朕给予的恩惠还不够大?
    叫你们的宝贵时间,全都最大化了。
    这要是还考不进来。
    那就不怪朕了,要从你们自身找找原因吧。
    朱由校能够预见他要真能缩短科考年限,那所有的不满都将化为无形,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的科考,都是将教育跟做官,给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了,而朱由校想要做的,是将教育跟做官这种狭义上的捆绑给解开,让教育还能对其他领域,去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