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节
    次日徐扬便依计划行事,先带了五百人马入城。
    入城才知,宿城这边的饥荒较之别处格外严重:因位置太偏北,甘肃旁处旱了两三年,宿城却已五年不曾下雨;五年之中粮食颗粒无收,只靠着周围城池和边城军中接济。至今年甘肃境内处处粮食歉收,边城军中也粮草告急,宿城内断了接济,饥民骤增,自然闹起事来。
    宿城官署已被灾民打砸,离官署不远的官府粮仓中存粮本就少,如今也被洗劫一空。不少灾民为了抢粮大打出手,官署附近不少死伤,也分不清是闹事的还是路过的饥民。徐扬先带人肃清了官署,又安抚了闹事的灾民,忙了一天一夜,城中总算稍有秩序。傍晚时分,马副将率余下一千人马押送粮草进了城,方青梅也随着进城。军队在城中驿馆安顿下来,等着上头派来新的地方官,接手宿城事务,徐扬他们便可押送粮草继续往边城去。
    谁知便在此时出了乱子。
    马副将虽是押送着粮草悄悄从另侧城门进城,依然被闹事的灾民看到。军中有两个宿城当地的校尉,看了城中惨状,不顾军中严令禁止,竟然悄悄的给附近灾民散了粮食。
    等马副将发现此事时,已为时已晚。
    于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晚便有灾民跑出城去传了消息:宿城中有西北军从京中运来的粮食。一夜之间,宿城便被四面八方赶来的饥民围住。夜半时分徐扬听说消息,急忙令人守住了城门;等次日午时,徐扬带人上城门一看,只见宿城城墙之外,放眼望去,方圆一里,已经被灾民围的满满当当。
    草草估算,城外人数已是近万。
    私自散粮的两个校尉这才知道惹出了大事,到徐扬跟前负荆请罪。徐扬从轻处置了二人之后,又下了一道命令:自当日起,城门紧闭,任何人等不得出城,亦不得放灾民进城。
    徐扬方青梅一行人在宿城这一被围,便是半个多月。
    半个月中,围城灾民数目从一万增加到两万余。
    边城一万援军五日后便赶到了宿城之外,然而面对城外两万余灾民,却毫无办法:万余人手无寸铁,也早已被饿的没了什么力气,并无反抗之力;但若驱赶,他们也不肯动弹,心知此时若要不到粮食便是饿死的结局。边城援军将领横下心来,命人骑马挥鞭驱赶城外流民。谁知这些流民死守着城门,宁可被抽死,也不肯让开。
    西北援军抵达的当日,城门外灾民被抽死十余人。
    却无一人离开城墙。
    此时西北援军若强行入城,只怕要践踏万余无辜百姓的性命;而徐扬若强行押送粮食出城,军粮便只有被哄抢一空的下场。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
    在城中的这半个多月,方青梅过的可谓度日如年。
    她与徐扬等人下榻的驿馆离城墙并不算远,日日能听到从城外隐约传来的号哭声和撞门声。眼看着徐扬脸色一日黑过一日,为保城内安定,自援军抵达当日,徐扬便下令在宿城内每日施粥放粮。
    第六日上,徐扬接到消息:西北大营张将军已上书朝廷,请求再调拨粮食赈济灾民。
    第十日上,徐扬接到张将军手谕:严守城门,不准放粮。
    第十五日上,方青梅问徐扬:你们押运的粮草会不会拿来赈灾?
    徐扬板着脸回道:
    “关内大旱,关外旱的更厉害。鞑子虎视眈眈盯着,随时都可能扑上来。边城的粮草,决不能动。”
    外有饿狼,内有饥民。两害相权,择其轻者。
    “……若赈灾的粮食一直运不到呢?”
    徐扬沉默许久,道:
    “杀出去。”
    第十七日上,援军便开始在宿城外向灾民传递消息:自江南调运至甘肃的赈灾粮食已经运到甘南碧霞口,甘肃总督已调兵亲临陇南县,在碧霞口镇放粮。
    起先并无人相信,两三日之后,有从陇南过来的路人证实了消息,围城的灾民才将信将疑。
    宿城被围的第二十天,城外灾民开始缓缓散去。兼之边城援军不住驱赶,徐扬等人终于得以在夜间从西门护送粮草往边城去。
    等方青梅随着徐扬到达边城故地,已是离京两个多月以后的四月底。
    人间四月,江南草长。
    而边城刚刚经过一场久违的春雨,城中的柳树才刚刚爆出新绿。
    虽已过去十年,边城中当年方上青和方青梅住过的一处院子仍被留着。方家有两位老仆,一位门房老韩,一位厨娘邹婶,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离开,早把方家老宅当做了自己家看顾着。徐扬说,还有当年方上青将军身边的老吴副将,也三五不时过来看看,照料老韩和邹婶一二,并时时遣人送些米面钱粮。
    说完徐扬又笑着解释:
    “就是吴胖子的爹。”
    但方青梅甫一入城,来不及安顿,便先往边城西郊跑了一趟。
    当年方上青受伤不治留下遗言,死后务必要将他葬在边城西郊之外的高坡上,从那里可以俯瞰苍茫西北,他活着看不到,死后也要等着看鞑子被驱逐关外的那一天。
    春天正是黄沙漫天的时候,幸好这天却是阳光晴好,风止云栖。
    方青梅和徐扬到达西北高坡的时候正是清晨,苍蓝干净的天似一块发亮的蓝绸,笼罩着身后孤零零的一座边城,城西连绵的西北大营,脚下的高坡,和远处空旷辽阔漫无边际的沙漠。
    方上青的墓碑便立在坡上背风处,为防鞑子使坏,只立了简单一座石碑,上头连名字也无。
    方青梅恭恭敬敬跪地磕了头,又起身将墓碑周围清理干净,才看到碑前三只酒杯,只是已被黄沙半掩,顿时有些奇怪:
    “不知是谁来祭奠父亲。”
    徐扬不以为意道:
    “军中将士,城中百姓,常有人来此处。”
    从西郊回到城中,徐扬因还有公务在身,便遣了身边马副将陪着方青梅回城中老宅。因提前写信打了招呼,老宅早被收拾的干净利落,桌椅焕然一新,窗纸是新糊的,连卧房之中窗帘被褥,也都是新换的。
    方青梅见到老韩和邹婶,久别重逢,说起旧事新情难免落泪一番。待叙旧过后,邹婶才又拉来两个小丫头,说是一位吴副将安顿她们来方家老宅,专门伺候“方小将军”的。
    马副将听了,便对方青梅笑道:
    “必定是吴胖子出的主意。”
    送方青梅安顿下,马副将便告辞出来。一路劳顿,方青梅在家中歇了个午觉稍作休憩,便告诉了老韩一声,一个人溜达着到了街上。
    漫无目的的在街上逛了一圈,很快便逛到了城墙边上,然后稍觉得饿了,她又施施然沿着原路折返,往老宅中去。
    印象中的边城大而热闹,走在街上处处都是人声。可是不知怎么,如今眼中的边城既小且安静,街上虽然人声往来不断,却远没有记忆中的热闹喧嚣。
    也许是她长大了的缘故?也许是她已见识过更加繁华热闹的缘故?
    四月的阳光安静热烈,眼前纵然人来人往,却都好似离自己十分遥远似的。方青梅挨着街边一溜阴影慢慢往回走着,已快到老宅街头位置,仍犹似在梦里未醒过来一般。
    直到迎面看到一个熟悉的披着半旧藏青披风的身影,牵一匹马立在街角处,眼中含笑的对着她,方青梅才怔在原地,许久揉揉眼睛,大梦初醒般喃喃道:
    “……周渐梅?”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预计昨晚更本章的,没有写完……今晚补齐更上。
    预计下一章正文就结束了,然后后面会陆续有些周渐梅的番外。
    好几年没有认真完成一个故事了,这一篇写下来,我自己都能感到有很多不足,承蒙大家喜欢这个故事,一路跟下来,多谢支持啦!
    下一篇有点没想好,可能会继续更《遇仙》,也可能是《其实我很笨》,也可能会开个放飞自我的脑残坑……哈哈,希望大家还能继续支持啦!
    ☆、第80章 两情成相悦
    都说他乡遇故知是喜事,可是方青梅这会心中却是喜悦中掺杂几分紧张。
    分别两月多,此时看见了周寒在眼前,犹恐自己是在梦里。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周寒已牵马走近,站在面前垂眸笑看着她:
    “倒没有瘦了。”
    “……”
    顿了顿,又轻笑道:
    “给你带的几样蜜饯,可还合口味?”
    “……”
    见她仍不做声,周寒又柔声问道:
    “被困在宿城十几天,是不是吓着了?”
    “……刚开始没害怕。”方青梅这才慢吞吞的开口,“到最后徐鸿展说要杀出城去的时候……是有点害怕了。”
    话说出口,才觉察语气中莫名带了几分委屈,顿时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刚想着说些什么遮掩一下尴尬,周寒已伸出手紧紧握了握她的手又松开,温声慰藉:
    “外有虎狼环伺,边城大营不可一日断粮。两害相权择其轻者,徐将军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嗯……我知道。也就怕了那么一下。”方青梅慢慢将手往后缩了缩,翘翘嘴角,抬头向周寒笑笑,“幸好最后赈济粮来得及时,灾民散开了。”
    说完了,才看着周寒问道:
    “周渐梅,你怎么会在这里?”
    “自然是来办事的。”
    “办什么事?”
    “自然是办大事。”周寒笑道,“皇上下了圣旨,从各处调拨粮草到甘肃赈灾,解宿城之困,征粮也征到了周家头上。宿城被困的时候我正好已到了西安,听说了消息便同大哥在汉中会合。筹到了粮食之后,又随船沿汉江北上,到了陇南。前日才从陇南到了边城。”
    “……哦。”方青梅听了,垂着眼想了半天,慢吞吞重复道:
    “从西安到了汉中,又从汉中到了陇南,从陇南到了边城……”
    她垂手拉拉周寒身上的藏青披风,轻拍了拍上头的灰尘:
    “难怪这一身风尘仆仆的。那你——到西安是去做什么了?”
    “……”
    周寒被她问的顿了顿,慢慢笑道:
    “京中待着无聊,就出来跑路散散心。”
    “哦,散散心啊……”方青梅偏头看着他,也慢慢笑起来,“我还以为你是放心不下,跟着我一路跑出来的呢。”
    “……”
    见周寒没有做声,方青梅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上前一步拦腰抱住周寒,往他胸前轻轻靠了片刻,深深吸一口气,然后飞快松开手,退了一步笑道:
    “这么久不见,还真有些想你了——你吃过午饭没?”
    这问题转的太快,周寒来不及从惊讶中反应过来,便先不由自主的摇头:
    “……尚未。”
    “正好我也没吃午饭呢。”方青梅朝他招招手,便转过身,“走吧,今天我来尽地主之谊,请你吃饭。”
    边城地方不大,吃饭的地方却不算少。两人一前一后,方青梅优哉游哉走在前头,一路眯眼看着路边的招牌,最后指了指城门附近一家饭馆:
    “这家好像人多些,应该不错。”
    周寒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