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5章 皇后:姐妹们都知道你是假的
    第115章 皇后:姐妹们都知道你是假的
    恩科终于结束。
    礼部尚书胡濙站在那贡院前,望着一群群离去的学子,他咧嘴笑。
    他们平凡,可当中会有人不为外界纷扰所动,坚守内心之善,以高尚品德影响世人,如此,是为立德。
    他们初出茅庐,可当中会有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担当,致力于造福苍生,以实际行动书写人生华章,如此,是为立功。
    他们学识尚浅,可当中会有人勤于探索,敢于创新,以笔墨传承文明,启迪后世,留下不朽篇章,如此,是为立言。
    读书人有三愿:立德,立功,立言。快八十的胡濙心中无比坚信,大明朝的这些年轻人,会比自己做的好。
    “真是羡慕啊,神采飞扬的年纪。”他喃喃自语。
    “先生,你可是他们的座师。”商辂走过来恭敬的一拜,“先生,我替他们感谢你。正因为有先生你坐镇礼部三十多年,才有了科举的公平,我等寒门子弟才能入朝。”
    胡濙谦虚的摆摆手,心中却是高兴的。
    这个商辂也是他在正统十年主持科举的时候,成为状元的。如今的商辂,已经是内阁大臣了。这三十年多年来,要说谁学生最多,当属他胡濙。从朝堂到地方,都有他胡濙的学生,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这应该是老夫最后一次为大明主持恩科了。”胡濙轻叹,“老夫很知足,这些年看到不少有为的年轻人。”
    商辂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师,悲从中来:“先生,我们都会记得你。”
    胡濙横他一眼:“这是陛下的恩科,你们该感谢陛下。对了,听说你小子又上折子反对新政?老夫的话都不听了?找捶是吧?”
    商辂站在那不动,挨了胡濙两拳,一笑:“先生,你知道的,我商辂其实没有什么治国理政的本事。我就是个读书人,我也只会做个读书人,会不断给陛下提意见,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当然,陛下可以不听。”
    胡濙怕了怕他肩膀。
    他懂商辂的意思,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读书人,能不断的给皇帝提醒。如此,皇帝才敢去任用刘定之那样的人,才敢去推行新政。
    ……
    乾清宫。
    朱祁镇看着礼部呈上来的十份考卷,他要在其中点出前三甲。他目光扫过,没有发现李东阳的卷子。不过,他也没多问,提笔点了前三甲。
    点完之后,他才朝着胡濙问:“有个叫李东阳的,他考的如何?”
    胡濙有些意外:“陛下也听说过这个神童?此次他落榜了。”
    “啊?”朱祁镇意外了。
    “他文章还是不错的,可显得稚嫩,显然是凑起来的,华丽的文采下没有实际的东西。所以,臣就让他落榜了。”胡濙道,“不过,臣会给他机会入顺天府学为诸生。过几年,再录取他也不迟,毕竟他还小。”
    朱祁镇心中暗暗佩服,胡濙这种经验老到的礼部尚书,甚至能为学子的一生着想。李东阳这样年少成名的,的确需要些考验。可他又不会让李东阳自此沉沦下去,给他机会为诸生。
    “天下学子有胡老,是他们的福分。”朱祁镇真诚道。
    胡濙嘴角浮现一抹得意的笑:“臣最后一次为大明主持科举,算是圆满了。”
    朱祁镇走近,鼓励道:“三年后,你继续啊。”
    胡濙却是摇了摇头:“老了,再说,总得给年轻人机会吧?”
    朱祁镇点了点头,问:“那你之后,谁合适为礼部尚书,主持科举?”
    “商辂啊,他可是我朝唯一一个三元及第。”胡濙没有犹豫回答。
    朱祁镇却是皱起眉头:“商爱卿才华肯定是够的,可他那脾气,有时候朕说一句,他顶朕三句。”
    胡濙哈哈大笑:“陛下,这是你的福分。陛下身边有商辂这样的大臣,陛下就会时刻警醒。”
    朱祁镇一愣,而后也跟着大笑。
    他想起前世看的一个剧,乾隆对纪晓岚说:朕希望你永远是纪晓岚,在朕的身边告诉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了你这个读书人纪晓岚,朕才敢有和珅这样的朋友啊。
    ……
    恩科放榜,全城震动。
    此次恩科状元叫柯潜,榜眼吴汇,探沈曼青。
    打马游街的队伍浩浩荡荡,状元、榜眼、探身着华丽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行进在队伍的最前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不时向两旁的人群挥手致意,引来阵阵欢呼和喝彩。
    沈曼青朝着柯潜和吴汇道:“两位,待会游街结束,去太白酒楼喝酒去。我爹在那边摆下流水席,不吃白不吃。”
    “你爹在京城摆下流水席?还是太白酒楼?”吴汇大惊。
    “你们家做什么的?”柯潜好奇问。
    沈曼青摊摊手:“江南沈家,你们不知道吗?江南首富。”
    柯潜和吴汇齐齐扶额。沈曼青耸耸肩:“唉,没想到我会中了探,我爹当年也是探。这回,够他回去吹牛了。”
    “你爹还中过探?”吴汇惊呼。
    “可不是,那还是先帝时候。”沈曼青道,“他中了探,进了翰林院,发现自己不合适当官,就辞官回家了。”
    柯潜眼中满是羡慕,道:“一门双探,也是一段佳话咯。”
    沈曼青不在意的摇了摇头:“佳个屁!他不想当官,逼我读书考取功名,以后好跟我官商勾结,把沈家做大做强。”
    柯潜连忙看了下左右,无语瞪眼:“沈兄,别瞎说。”
    沈曼青依旧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挥手:“好了,喝酒去,今晚不醉不归。柯兄,吴兄,要不要从飞燕楼叫几个姑娘?魁?”
    柯潜和吴汇对视一眼。
    “呃,只要你出钱,魁不魁……我还是很在乎的。”
    “悄悄地,我们现在是名人,注意影响。”
    ……
    乾清宫。
    这里没有皇宫外热闹,朱祁镇窝在暖阁里看江南士绅资料。锦衣卫指挥使石彪进来汇报:“陛下,今天放榜,可热闹了。”
    “那是,正是上榜学子春风得意时嘛。”朱祁镇随口道。
    “这回有些不一样,那探郎的爹,在太白楼摆下流水席,京城任何人都能去吃。”石彪感慨,“不愧是江南首富,有钱,豪气!”
    朱祁镇抬头,疑惑的问:“什么首富?谁这么豪?”
    石彪一脸惊诧的看着皇帝,道:“陛下,你点的探,你不知道?探郎沈曼青,江南首富沈一欢的儿子。”卧槽,沈一欢?这么巧?
    朱祁镇看着手中的本子,上面写的就是沈家,是锦衣卫才送来的。沈家在江南,是头等豪门,他们还帮宫里做事。江南织造局就是和沈家合作的,宫里每年的丝绸,多数出自沈家的织布坊。
    沈家在江南,有大量的土地,庄园。朱祁镇看资料的时候,还想着在江南推行新政,就从沈家开刀。
    “这个沈家,有没有问题?”朱祁镇问。
    “陛下,这要看你怎么看了,这么大家族,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吧。”石彪道。
    朱祁镇横他一眼:“嘿,老石,你现在回答朕的问题,也是滴水不漏啊。”
    石彪嘿嘿笑:“陛下,臣这就派人先去江南,到时候,你想他们家有什么问题,臣就查出什么问题。”
    朱祁镇:“!!!”
    瞎说什么呢?朕是那样的皇帝吗?朕就是做个准备。古往今来,朝廷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朕不是留个备选么?
    ……
    夜,一轮弯月挂在星空。
    月色下,已经是一片寒霜,阵阵寒风呼啸而过。此刻,房间内却是很温暖,窗幔下两个人影紧紧相拥。
    半个时辰的折腾,皇后慵懒的靠在朱祁镇怀中,脑袋枕在他肩膀,脸蛋酡红,眼儿迷离,浑身提不起一丝力气,浑身更是酸麻。
    “臣妾告诉你个秘密。”皇后娇声道。
    “什么?”朱祁镇有些心不在焉。
    皇后微微提起了一些力气,身子微微撑起,青丝滑落,她直勾勾盯着朱祁镇道:“其实,姐妹们都知道你是假的。”
    朱祁镇猛地坐起,大惊:“啊?”
    皇后眨巴着美目,一双眸子泛着狡黠之色:“你这么猛,她们能不怀疑吗?她们都知道漠北也先抓了个假皇帝。一开始,我们也是不信的,可太后行为古怪啊。不让我们来伺候皇帝,还曾想凑钱。”
    朱祁镇捂脸。
    男人啊,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后宫的妃子都知道了?可她们很配合啊。
    “那你们……”朱祁镇疑惑。
    皇后眼眸微微垂落,面色黯然:“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太后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世人或许都羡慕我们成为了高贵的皇妃,可是,唉,朱家的妃子,能有什么呢?搞不好,还会殉葬。”
    朱祁镇伸手抱紧她,心想这些妃子其实也挺悲剧的。皇后靠在他怀中,或许是太疲累了,很快就睡着了。
    ……
    朱祁镇毫无睡意。
    他小心翼翼的起来,走出寝宫,在后宫的小道上边走边看。太监和宫女都睡着了,根本没有大小他。
    经过高淑妃的寝宫,他发现宫里还亮着灯,便大步走了进去。站在寝宫外的宫女看到他,吓一跳,连忙上来参拜。
    “淑妃还未就寝?”朱祁镇问。
    “娘娘最近难入睡,在看书。”宫女道。
    她正欲起身去禀报,朱祁镇挥手阻止,轻步走了进去。
    寝宫内置有炉子,相较于外面,这里温暖宜人。地面上铺展着名贵毛毯,脚踏其上,感觉柔软而舒适。室内装饰典雅雍容,淡淡的香弥漫在整个卧室之中。
    高淑妃正立于窗前,身着一袭白色衣裙,裙摆长及曳地,细腰以云带轻束,更显出不盈一握之姿,上身曲线则被完美勾勒,呈现出夸张的弧线之美。发间插着一支红色发簪,映衬得她的面容如芙蓉般娇艳,一双杏眼媚意天成,艳丽无比。
    “咳!”朱祁镇轻咳一声。
    高淑妃闻声转头,面露大惊之色,连忙上前,柔柔地弯腰行礼,轻声细语地道:“臣妾参见陛下。”
    她的丰腴身姿中透着一股成熟少妇的独特韵味。
    “朕突然想你了,来看看。”朱祁镇谎话张口就来。
    高淑妃明显一愣。朱祁镇上前抱起了她,走向一旁的软榻。
    半个时辰后,高淑妃双眸微闭,绝美的俏脸带着一抹红晕,紧紧靠在朱祁镇怀中,轻声道:“陛下,臣妾的安危,全系在你身上了。”
    “朕知道。”朱祁镇还抱着她道。
    高淑妃是最早服侍朱祁镇的女人,她怎么会不知道?
    朱祁镇心中暗想,这么一来,后宫的女人其实被动站在了朕这一边啊。
    ……
    京城突然下起了大雪。
    朱祁镇一早从乾清宫走出,眼前的景象令他不禁驻足凝望。只见宫墙内外,白茫茫的一片,雪依旧纷纷扬扬地飘落。
    雪覆盖了宫殿的琉璃瓦,使得原本威严庄重的宫殿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柔和。远处的山川、近处的楼阁,都在大雪的映衬下变得模糊而祥和。
    “瑞雪兆丰年啊。”他感慨一声。
    大雪来了,也快年底了,他今日召集内阁大臣,商议明年的各项计划。
    文华殿中,燃烧这个好几个火炉子。
    内阁大臣们穿着厚厚的袄,站成一排,齐齐朝着朱祁镇跪拜:“臣等参见陛下。”
    朱祁镇抬抬手:“都坐下说,今日咱们需要好好过一过这明年的各项计划了,有些事,这一开春就需要去办。”
    朝廷大事,看起来复杂,其实也简单。从秦时开始,到明朝,历经一千多年,大部分政务都有了具体的流程,大约按照流程办就行。
    最终,讨论的重点还是在推行新政上。内阁大臣们一致觉得,还不能全国范围内大肆推行,万一出了差池,就是大麻烦。
    朱祁镇沉思许久,道:“那就从江南开始,不是说难在江南吗?从最难的地方开始。”
    内阁大臣们这回都赞同了,这是关于地方新政的最终决议。而朝廷要推行的‘考成法’,大臣们都没有意见。
    “希望明年,大明有个新的开始。”朱祁镇最后总结。
    弱弱的求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