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刺杀正统皇帝,真假皇帝只能留一个
敦煌城,夜。
暴风雪犹如怒吼的巨兽,席卷而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和不可一世的威势。风声呼啸,如同千百个幽灵在夜空中尖叫,雪被狂风裹挟着,疯狂地拍打在城墙之上,发出阵阵令人心悸的声响。
整座城池在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显得风雨飘摇,街巷间,原本微弱的灯火在狂风中摇曳欲灭,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更添几分鬼魅与不安。
十几个人影朝着城中的宫殿掠去,如幽灵一般,很快就到了那宫殿前。犹如风雪太大,宫殿的守卫都去躲避风雪了,十几个黑衣人轻易的就进入了宫殿。
他们的目标似乎十分明确,而且对宫殿内部很熟,掠过曲折的回廊,到了一个寝宫前。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拔出了寒刀,冲了进去。
接着,里面传来激烈的打斗声,惨叫声。没多久,有个声音传来:“中埋伏了,撤!”
只有五六个黑衣人从寝宫里冲出来,追兵也跟着冲出,大喊:“来人,拦住他们!”
但是,风雪太大,声音根本传不出去,宫殿的守卫都躲避风雪去了。那五六个黑衣人速度极快,很快就消失在黑夜的暴风雪中。
“穷寇莫追!”许彬喊一声。
这么大暴风雪,又是夜里,也没法追。他转身回到寝宫里,里面躺着数十具尸体,袁彬正在查有没有活口,最后摇了摇头:“一个活口的没有,这帮人是做足了准备来的。”
“幸好,我们早有防备。”许彬感到后怕。
这时,内殿墙壁传来‘咚咚’声,袁彬在墙壁某处一按,竟然有机关。墙壁有个暗门开了,正统皇帝从里面走了出来。
“陛下,惊着你了。”袁彬一拜。
正统皇帝目光扫过那些黑衣人尸体,冷问:“这些,都是来刺杀朕的?”
袁彬和许彬齐齐点头,他们早就想到会有被刺杀的一天。正统皇帝眉头皱起:“是谁的人?”
“看服饰和外貌,应该就是关西七卫的人。”许彬面色凝重,“看来,关西内部分歧很大,有人想我们死。”
袁彬却盯着那些黑衣人尸体,沉默了好一会儿道:“这些人的手法,行事方法,很像锦衣卫。我出身锦衣卫,这个感觉不会错。”
“啊?”许彬大惊,“意思是那伪帝要对我出手了?”
袁彬点头:“有可能,你不是说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是那伪帝的心腹么?这手段,够阴的,用当地人来刺杀我们。如果我所料不错,敦煌城中肯定进了许多锦衣卫暗卫,我们以后出行定要小心。”
“也对!”正统皇帝倒是十分淡定,“直接刺杀了朕,一切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大动干戈。”
许彬一拜:“陛下,这事明天还是得知会一下牙罕沙,看看他的态度。”
三人目光相视,都点了点头。
……
京城,阴霾笼罩,寒风呼啸。
朱祁镇早朝之后,就窝在了乾清宫的暖阁里,有暖气,就是舒服。他差点就准备搞个小火锅,独自小酌几杯了。
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来汇报,狗狗祟祟的。朱祁镇心领神会,挥手让太监和宫女都退了出去。石彪这才压低声音道:“陛下,刺杀敦煌那假皇帝失败,他们早有防备。不过,陛下放心,我们还有手段。”
朱祁镇拧了拧眉。
能刺杀正统,当然最好,成本最低,真假皇帝只剩下一个,假的也都是真的。可敦煌是别人的地盘,没那么简单啊。
“陛下,得防止关西七卫作乱。”石彪道,“他们敢收留,肯定有了谋逆之心。陛下你虽然多封了十几个卫所,但那些都是小部落,被七卫压着。”
朱祁镇缓缓点头:“是得做些准备了,明年漠北也先应该会南下,到时候我们与漠北作战,关西七卫在乱西北,那就麻烦了。”
他心念电转。
与关西七卫相连的是陕甘,那么陕甘的军队防卫就尤为重要。目前是由那边的都指挥使负责陕甘军事,这个人是谁?
新宁伯谭祐!
这个人是靖难名将谭渊的玄孙,怎么会是他?于谦亲选的?
“河南布政使刘定之,还没进京吗?”朱祁镇突然问。
“陛下,奴婢一早问过了,说是今天会到。”曹吉祥禀报,“按照规矩,他进京会先来见陛下。”
朱祁镇点了点头,挥手让曹吉祥退下。
……
他之所以召刘定之进京,是心中已经有个安排,那就是让刘定之这个自己人,为陕甘巡抚,总领陕甘政务和军务。
并且,要把巡抚这个职位确定下来,成为定制。如今大明朝十三省的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他都是不大信任的,那就搞几个巡抚按在他们头上。
读过历史的朱祁镇制度,皇帝是一直警惕地方官做大做强的。
在永乐时期,太宗皇帝就派遣尚书蹇义等26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但那时候,永乐皇帝还是坚持他爹的三司制度,也就是他爹搞出来的‘布政使司,监察御史司,都指挥使司’的三司相互制衡的制度。
那时候的巡抚,是朝廷派出去到地方,任期都比较短,处理完事,都是要回到朝廷的。
但是,三司那个内耗的制度,到了宣宗时期,实在是扛不住了。于是,宣宗派遣于谦等6位侍郎巡抚各省,督理税粮及与税粮有关的地方事务,这标志着各省专设巡抚的开始。
于谦在巡抚任上,干了十几年。不过,这时候的巡抚依旧不是地方官,他们要一年或者两年回到朝廷禀报工作。
直到成华十年,明宪宗宣布,巡抚就别回京了,呆在地方吧。巡抚自此成了常设的地方最高长官了。不过,从制度上被落实,还是到了嘉靖十一年。大明都察院拟定了巡抚的职权与礼仪,嘉靖帝批准了这份新规,下令永远遵守。
巡抚的权力极大,万一与地方豪强士绅联合,那就是大麻烦,必须给出各种限制。朱祁镇揉了揉眉,低声自言自语:“没办法啊,陕甘必须搞个巡抚去总领那边的军政,防止关西七卫作乱。”
……
下午。刘定之来了,风尘仆仆,看上去整个人都显得消瘦,可又带着一种精干的气质。他参拜之后,朱祁镇抬了抬手:“定之,你还没找媳妇吧?”
“啊?还……没有。”刘定之没想到皇帝会先问这个问题。
“那得赶紧找啊?要不朕给你赐婚?”朱祁镇一笑,“朕有个人选,那姑娘烧的一手好菜,知书达理,是太后的贴身宫女……”
刘定之麻了,连忙摇头:“陛下,臣还不打算成家,臣许多事才铺开,风里来雨里去的,不想耽误人家姑娘。”
朱祁镇微微含笑。
他其实也只是试探下,不可能把双喜赐婚给刘定之的,那岂不是给刘定之身边安插了个太后的眼线?
“行吧,等你以后想成亲了,朕给你赐个郡主什么的。”朱祁镇大笑,“不过,那你得当大点的官,那样才门当户对。”
刘定之面色坚定:“当官的,无非就是两头,一头是朝廷一头是百姓,只要能为百姓做些实事,臣就知足了。”
朱祁镇赞许的点头:“河南这两年在你的治下,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陛下,臣正要向你汇报呢。”刘定之眼中精光闪过,“陛下大修黄河,河南是重中之重,臣与河道总督王涞也见过了,臣会竭力配合他……”
朱祁镇挥手打断他的话,道:“河南的事,不需要你操心了。”
刘定之大惊失色:“为……为什么?”
朱祁镇目光直视他,沉声道:“朕决定升你为陕甘巡抚,全权主持陕甘的军政。”
“这……不行啊,河南的很多事,臣才铺开,臣……”刘定之急了。
朱祁镇嘴角含笑,还是头一回看到不想升官的人,他叹口气:“定之,河南的事已经基本定型,找个人按部就班去干就行了,但是陕甘需要你,朕需要你啊。”
刘定之看到面色真诚的皇帝,他恭敬的一拜:“臣遵旨!”
“来,朕跟你说说陕甘的情况。”朱祁镇走到地图边轻叹,“关西七卫蠢蠢欲动,朕实在是担心啊。朕不希望西北乱,因为朕当前主要精力要放在漠北。如果大明两线开战,那就危矣。”
刘定之听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两个时辰之后,刘定之退出了乾清宫,他没有任何停留,当天离京,赶往陕甘。离去之前,他给皇帝磕头,认真道:“陛下,你要保重!不管这天下人怎么造谣,你都是臣心中的大明皇帝,是河南千万百姓中的大明皇帝。”
……
英国公府。
郕王朱祁钰来看望英国公,两人并肩走在后院。大雪初霁,天空湛蓝如洗,一抹淡淡的阳光穿透薄云,洒在皑皑白雪之上。
原本挺拔的翠竹被厚厚的大雪覆盖,枝头低垂,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而微凉的气息,偶尔有几声远处的鸟鸣穿透寂静,更添几分生机。雪地上,偶有几行不知名小兽留下的足迹,蜿蜒曲折。
“国公爷,还是你会享受啊。”朱祁钰看着雪景,“你这院子,清幽雅致,文人骚客定然喜欢。”
英国公朗声一笑:“是老夫那孙女之前弄的,老夫一介武夫,哪会欣赏这些。”
朱祁钰假装微惊:“原来是贤妃娘娘,难怪难怪。你们英国公府,圣眷日隆,本王这个亲王都羡慕了。”
“呵呵,王爷,你有话就直说。”英国公摊手。
虽然对方是亲王,可在他眼中只是个晚辈,先帝对他都客客气气的。朱祁钰收起玩笑神色,道:“本王刚从太后那出来,得到一个消息,陛下刚刚任命了一个陕甘巡抚。”
“陕甘巡抚?有这个必要吗?”英国公面色微变,“是谁啊?”
“原河南布政使刘定之。”朱祁钰摊手,“是个极其固执的人啊,当年在河南,就和士绅闹得水火不容,不是陛下撑着他,估计早就被罢官了。”
英国公目光冷冷:“原来是他!陛下用这个人,是不放心关西七卫?”
“仅仅是关西七卫吗?”朱祁钰笑问。
“不是吗?”英国公反问。
朱祁钰摊摊手:“本王消息已经带到,国公爷,告辞。”
他转身而去,英国公看着他的背影,他知道太后让郕王来传话的目的。但是,他一直不喜这个郕王。
……
靠近年关,朱祁镇最近与各部开会,倒不是布置什么具体任务,就是聊。这天,他召集了礼部的官员,他想聊的是教育话题,因为礼部管着教育。
他想过教育改革的,因为现在大明依旧是科举制,学子们只读四书五经,其他领域,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几乎都没有涉及。而西方在文艺复兴后,各个方面都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要教育改革,很难,尽管他是皇帝。首先改变这些官员对其他学科认知就很难。物理,数学,化学等对大明的重要性,他们根本不理解。
他打算设立专门的自然科学考试科目,鼓励士子学习并研究物理、数学、天文等学科。他们通过考试,一样可入朝为官。
当然,需要逐步引入现代物理、数学、天文的基础课程。例如,可以从基础的力学、光学、几何学、代数学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领域。
实际上,这些课程资料是可以获得的,因为古希腊文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如今东西方交流不比以前,只要心思,就能获得课程,甚至人才。
第一步,就是说服眼前这帮人。他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大多数人都是云里雾里,或者是根本不在乎。
礼部尚书杨善似懂非懂:“陛下,你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定然要做,臣建议先不要搞的声势浩大,一步一步来。”
“朕也知道,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这些事,也不是朕这一代人能做成的。”朱祁镇轻叹,“但是,先要走出这一步。”
其他户部官员也都赞同,毕竟是皇帝交代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