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章 人才收割机(第三更,求收藏)
    第104章 人才收割机(第三更,求收藏)
    面对这样送上门来的好事,谁又会拒绝呢?
    人才!
    是发展北婆罗洲不可或缺的,想要实现北婆罗洲的快速发展的捷径是什么?
    就是利用德国战败的有利时机,从德国大量引进人才以及技术。
    有了德国的人才和技术,再加上勤劳刻苦的国人,婆罗洲的崛起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李毅安并不知道的是,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纳粹党的第三号人物。从盟国在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刻起,就认识到纳粹必将战败。鲍曼召集军备部和党卫军的领导人在斯特拉斯堡的红宫饭店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与会者还有克虏伯、蒂森、西门子等财阀的代表,以及大众、梅塞施密特等公司的领导人。鲍曼本人并未出席,但以希特勒的名义对会议的讨论内容做出了指示:研究德国一旦战败后庇护纳粹精英出逃的计划,并为此研究向中立国迅速转移巨额财富的具体方法,以为纳粹的战后复苏作出安排。
    而柏林他们就是这一计划的具体实施者,而李毅安这边只是计划的一部分,北婆罗洲只是一个选项,甚至都没有列入鲍曼的计划之中。
    但是对于柏林和他背后的人来说,他们选择了北婆罗洲。认识到即将失败的并不仅仅只鲍曼,还有其它人。
    “柏林,你知道吗?”
    点着一根香烟,李毅安抽了口烟,看着柏林说道,
    “说实话,我并不在什么纳粹不纳粹的,相比于其它我更在意的是人!我说的是德国的科学家以及技术人员,就像你说的那样,我那里需要很多这样的人才,如果你们要来的话,我欢迎,但是伱必须帮助我找到那些科学家,找到他们,帮助他们离开德国……”
    美国战后推行的“回形针行动”带走了多少德国技术人员?
    1600名。
    而这1600名专家是怎么来的?
    是一份名单!
    也就是传说中的“奥森伯格名单”,这份名单实际上就是纳粹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德国人计划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高级技术人员疏散到海外。
    而盟军的进攻时,在波恩大学的马桶里发现了本应该被销毁的名单碎片,美国情报人员把这些碎纸片拼接在一起,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的摘要指南和1500多名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名单及家庭地址的重要文件。
    这份资料价值极大,后被美国人称其为“奥森伯格名单”。正是这份名单为美国赶在苏联之前找到这些科学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
    应该到什么地方去找这份名单,李毅安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柏林的帮助下,他完全有机会得到名单的副本。
    别说是把这1600名最顶级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弄到婆罗洲,哪怕只得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就能让婆罗洲一夜成为“科技强国”。
    不对,应该是“科技强企”才对。
    “当然,你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公司中也会给你们留下相应的职位,比如,公司的情报机构……”
    李毅安冲着柏林微笑道。
    在柏林看来他的笑容似乎是不怀好意的,应该说是有所图谋的。
    “你想建立自己的情报机构?”
    李毅安却是眼中含情,看着柏林,认真道:
    “确实如此,不过我手里没有专业人才,人才难得,来给我做事吧!”
    “第三帝国还没亡呢。”
    柏林叹口气道:
    “本来就是当个中间人的,你却偏偏想要我帮你组建情报机构,这种事情急不了,而且我一个人也不行,要先从培训人员开始,人员不培训好,活就干的非常糙……”
    想了想,柏林又说道。
    “等以后有机会,我帮助你物色一些专家吧,就是培训间谍的专家,第三帝国的间谍基本上都出自他们的学校。”
    间谍学校?
    三德子确实是人才济济啊。
    莫名的抽动了一下嘴角,李毅安说道:
    “行,就按你说的。”
    随后柏林又看着李毅安说道。
    “对了,你想赚钱吗?”
    “赚钱?”
    李毅安诧异的看着柏林,嘴角一扬,说道。
    “我是商人。”
    商人,当然想赚钱了,你这么问,不是在污辱人嘛!
    “有一个生意,你敢做吗?”
    柏林的话有点意思,一个“敢”字,其中所的潜台词肯定是“危险”。
    危险与风险不同。
    危险是能要命的那种。
    可俗话说赚钱的密码都写在刑法里,面对赚钱的机会,李毅安又岂能没有兴趣。
    “说来听听。”
    “钨砂。”
    “什么?”
    “钨砂。”
    柏林再次强调道,
    “你应该知道,中国在战前出口了大量的钨砂,每年有几万吨,而现在每年只有几千吨,都是通过的飞机运出来的,现在“驼峰航线”的运力很充足,完全可以运出更多的钨砂,在中国,钨砂每吨只值1500美元。”
    钨砂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德国的机械工业使用高强度的碳化钨车刀和钻头,而美国只能使用次等的钼合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克虏伯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垄断了碳化钨的生产。另外钨合金也用于制造穿甲弹,德国对于钨砂的需求量极大,战争期间德国的钨砂全都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
    为了削弱德国的战争潜力,英美开始联合买断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所有的钨矿出产。由于盟国的大量抢购,钨砂价格已涨至战前的275倍,飙升至16800美元,盟国获得了其中将近一半的钨砂。
    尽管盟国抬高了钨价,然而他们有别的廉价来源——中国,事实上,伦敦的钨价并不是国际标准价格。而是局限于欧洲的高价,其它地区价格并不高。
    即使是德国愿意出高价,也买不到足够的钨砂,没有充足的钨砂,非但前线失去了性能优异的穿甲弹,甚至就连军工生产都受到影响。
    所以,柏林才会把主意打到李毅安的身上,曾经在中国工作的他,当然知道,战前中国是最大的钨砂生产国。
    看着李毅安,柏林缓缓道。
    “可如果你能把钨砂运出来,再运到欧洲,我们可以用17000美元的高价收购。”
    嚯!
    十倍的暴利啊!
    还不等李毅安从十倍的暴利中回过魂来,柏林又补充道。
    “而且我们愿意用黄金支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