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忠勇可嘉咸宁侯
在大同总兵府里焦急等待着的仇鸾终于等到了时义的归来,听到时义说敌将脱脱愿意为他们和俺达搭上线的时候,仇鸾更是大喜过望!
只要俺达能控制着鞑靼那边不再宣大一线再次进犯,这对于仇鸾而言就是大功一件!
当然这个大功也不能示众于人,因为一旦泄露,那这大功就不再是功,而是诛九族的大罪。
“那个脱脱当真是这么说的?”
仇鸾压低着声音又向时义确定了一遍。
时义回道:“大帅这是小人亲耳所听,脱脱说了他要将大帅的意思转告俺达。俺达求开市已久,他若是得了大帅的信,肯定会约束手下不犯大同的。”
仇鸾激动的搓着手道:“还是本帅机智过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鞑靼歇兵。只可惜本帅之计不能宣于众人。”
仇鸾说话的时候,又不自觉的盘起了自己腰间挂着两方小银印。
这两方小银印可不是一般的印信,而是嘉靖皇帝赏赐给亲信大臣的密疏印信。
一般的大臣得到的密疏印信,上面刻的不是“学博才优”,就是“忠勤敏达”之类的四字短语,唯独仇鸾这两小印特别。
这两方小印上分别刻的是“翔卿”和“朕所重唯卿一人”,由此可见嘉靖皇帝对仇鸾的恩宠是何其之大。
但可惜的是仇鸾此人,不管是他的忠心还是他的能力,都匹配不上嘉靖皇帝他的恩宠。
而嘉靖皇帝之所以会瞎了眼的宠信仇鸾,说到底还是因为手中无人可用。
其他将门世家,乃至公侯世家的子弟在京师也不缺,但这些人在嘉靖皇帝的印象之中,要么过于蠢笨,要么就是不懂本份,不知道为君父分忧。
当年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多么需要支持的时候,结果这些人就像是死人一样,就在一旁看着那帮文官们对他的种种逼迫,只有仇鸾站出来支持他。
所以,在这个所有人都逼迫嘉靖皇帝换爹的危机时刻,在这个孤军奋战的时刻,仇鸾的这份忠心对于嘉靖皇帝而言,那是多么的珍贵啊。
因此,还是小透明的仇鸾,一下子就获得了嘉靖皇帝圣心,直接一飞冲天,数佩将印于外,成为了嘉靖朝深受恩宠的将官,就算是犯了些错误,嘉靖皇帝也会选择原谅。
因为嘉靖皇帝太需要这样的忠诚之臣为他保驾护航了。
至于那些能力出众又会带兵打仗之才的文官,虽然他们的能力也多卓绝,但是在嘉靖皇帝心中,这些人始终还是和他隔着心的,所以嘉靖皇帝也始终无法将自己的信任给予这些人。
这不得不说也是大明朝的悲哀,君臣之心相离,想要办成事,简直难如登天。
脱脱也没拖着仇鸾的事情,他很快的就把仇鸾的请求和仇鸾对互市之事的保证带给了俺达。俺达在得到脱脱的这个信息之后,心中也是一动,互市之事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若是能够尽快促成,那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从脱脱带来的信息来看,这个新任的宣大总兵好像就是个样子货,根本也不用放在眼里,还有就是大同刚刚被脱脱抢了一波,还杀了两个总兵,这个时候不管是大同内的守兵士气,还是大同积攒的财富,都不值得俺达将重心再放在宣大一线。
与其如此,还不如给这个新任的宣大总兵一个面子,让他继续为自己努力筹划互市之事。
于是乎,俺达就让脱脱接受了仇鸾送来的金银财宝,并让仇鸾的使者侯荣带回了他的信物:一支箭和一面旗子。
和仇鸾结下暗盟,约定鞑靼部队在仇鸾担任宣大总兵期间,不会再进攻大同。
仇鸾得到了俺达的回复和信物之后,又是大喜过望,觉得自己聪明绝顶,以无双智计保住了大同。
但也在这个时候,俺达也做好了新的准备,辽东那边的问题他已经全部扫清,现在就是要再给大明三分颜色,要让大明知道他是一个言出必行之人!
浩浩荡荡的俺达大军大摇大摆的从大同经过,一路向东,大有直扑京师之意。
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仇鸾也并未直接通知朝廷防范俺达,而是继续的在大同醉生梦死的做着自己的名将之梦。
直到八月初的时候,俺达部队已经彻底离开了宣大防线向东很远之后,仇鸾手下的“卧龙凤雏”时义和侯荣觉得好像又是一次机会。
时义和侯荣向仇鸾建言道:“大帅,鞑靼大军正在向东行进,主公这个时候若是能主动上疏请求护卫京师,这样不仅可以趁机建功立业,还能进一步得到陛下之圣宠。”
仇鸾一听两人的建议,顿时也觉得这好像还真是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机遇,若是能够把握住,说不定还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于是乎,仇鸾在八月十一日上疏言:“臣侦虏东行,且犯蓟镇。诚恐京师震惊。请以便宜应援,或随贼搏战,或径趋通州为防守,惟上之所命。”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仇鸾卖的了嘉靖皇帝看到仇鸾的这份奏疏,心里别提有多感动了,还在黄锦面前不停的夸着仇鸾,“什么是公忠体国?什么是一片赤诚?仇卿就是如此,朕得仇卿如此忠良之臣,真乃是上天赐福啊。”
黄锦也清楚嘉靖皇帝对仇鸾的宠爱,自然也顺着说道:“帝君对咸宁侯如此恩重,他肯定也不会辜负帝君的信任,一定会好好办好差事的。”
嘉靖皇帝嗯了一声,“给他回旨,朕很欣慰他的忠勇之心,让他在居庸关防守,若是听到京师预警,他可直接率兵入关救援京师。”
黄锦当即便为嘉靖皇帝拟诏,将嘉靖皇帝的最新旨意送到了仇鸾处。
仇鸾得到嘉靖皇帝的旨意之后,又是大喜过望。嘉靖皇帝对他的宠信果然又上了一个台阶。
接着仇鸾为了不败露自己和俺达的密约,于是乎就主动的向嘉靖皇帝表露出了自己支持互市的想法,并站在“上帝视角”开始为嘉靖皇帝分析敌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