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5章 好大的官威
    第255章 好大的官威
    西山京郊石灰场占地极大,周围连绵好几个山头都在它的范围内,里面的石灰工人和刑徒也有上万之众。
    而管理这个石灰场的工人和刑徒的人,也是工部和大理寺下属的职司派遣过来的官员负责管理,当然能被派遣到这里的官员几乎也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甚至连流都不入。
    但这样也并不是妨碍这些小官们的实际管理,可以说这些平时在京里都算不上是官的官,在这里就是已经是天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直接就可以关系到了这上万之众的石灰工人和刑徒们的生死!
    当然为了防止这些官员们为非作歹,中饱私囊,宫里也会派遣一位镇守太监来此地监管石灰场的正常运行情况,以及最让宫里关心的财务情况。
    不过在大多时候,这些镇守太监们都会直接越权工部和大理寺派遣过来的小吏,实际上拥有此地的最高管理权。
    因此很多时候,像这种偏僻之地就会滋生出令人发指的腐败和虐待现象。
    而这也是封建管理无法克服的顽疾,而这一顽疾的根本除了人性之恶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千百年以来的“官本位”和“人上人”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只要是做了官的人,哪怕只是一个芝麻小官,但只要手里有点权力,就总会有些人忍不住的将自己看作是可以骑在别人头上的人上人,开始对他所能管理的人极尽的控制和压迫。
    简直就是把人性之恶,通过权力给放大到了极致。
    所以有时候朱载坖也很是光火,因为他的顺义产业园中也会冒出一些这样自以为是的人,而且这些人中有些还是原来同为周边的贫苦百姓。
    他们好不容易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和踏踏实实的工作,获得了产业园内的小管理之职后,就好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开始人五人六的对自己曾经的工友吆五喝六,好像真跟当了老爷一样。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载坖也深感素质教育和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后来的一顿时间,朱载坖还专门让高拱编写了一个小册子,然后又通过讲课和集体学习的方式,让顺义产业园内的工人和管理们重新塑造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让他们明白权力和责任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一体两面,如果只想要权力,而不想担责任,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然后朱载坖还创造性的给了被管理的小员工们一些监督之权,并规定每月开一次管理质询会,让这些被管理的工人们对自己的小管理提出相应的工作意见和工作批评,进而改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就这样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行之后,现在的顺义产业园虽然不敢说是一方净土,但至少比原来那种粗犷式的野蛮管理要好上不少。
    可以说这也算是朱载坖的一次小小的人性化管理尝试,当然也仅仅只限于顺义产业园内部。
    因为这种以下监上的形式虽然朝廷也有,但那也是官对官,并没有推行到其他地方。
    所以为了谨慎起见,朱载坖也就在顺义产业园内让一线管理采纳的这个模式,至于中上层的管理,还是原来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上级还是具有绝对权威的。
    要不然,这么大的产业园,这么多的人真要脑抽的全这样“人性化”的管理,以朱载坖对人性的了解,这些人最后的要求肯定也会越来越奇葩,越来越不切合实际。
    因此朱载坖对管理这一方面的态度,还是原来的那样:抓大放小。
    具体的事情交给具体的人负责,关键的事情就多一些亲力亲为或多一些关注。
    反正不能什么都放,也不能什么都不放。
    总归就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石灰场的内管理官吏和镇守太监,一听是王爷大驾到来,俱都惊的神情慌张,不知道该如何接待。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之中,好像还没有如此尊贵的人来过这里。
    所以,一时间整个石灰场也是鸡飞狗跳,慌里慌张的到了大门前迎接朱载坖的到来。“奴婢(臣)等拜见王爷。”
    镇守太监魏大河和负责管理此地的工部小吏张恩华以及另外一位大理寺小吏刘全德等一干石灰场管理,全都心情激动又带着忐忑的跪在灰尘仆仆的地上。
    朱载坖看着这些人,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样情绪,只是说了句:“起来吧。”
    然后就和孟冲,滕祥和司画等一干护卫进到了石灰场内。
    看着这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石灰场,朱载坖忍不住想要捂一下口鼻,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在到了一座比较干净的木屋之后,孟冲赶紧上前用袖子擦了擦凳子,让朱载坖坐下。
    朱载坖坐在木屋的主位上,看着随之而进来的魏大河,张恩华和刘全德等人,又说道:“都别拘着了,坐下回话吧。”
    三人连忙谢恩,然后小心的坐在了木屋内的小凳上。
    朱载坖看着三人,问道:“这座石灰场你仨管事是吧?”
    三人回道:“回王爷的话,正是。”
    接着朱载坖又问,“那你仨谁最终做主呢?”
    三人对视了一眼,然后魏大河小心的回道:“算是奴婢做主。”
    朱载坖眉头微皱,“什么叫算是?说明白点。”
    魏大河和张恩华,刘全德三人又对视了一眼,然后又是魏大河回道:“奴婢负责的是石灰场的财务和监管,算是最大。张管事和刘管事他俩一个负责管理石灰场的工匠和刑徒,一个负责石灰的生产和销售。”
    朱载坖听到魏大河这么一说,也点点头道:“你们仨分工还算是清晰的,说说吧现在石灰场一天能产多少石灰?”
    负责生产和销售的工部小吏张恩华回道:“回王爷的话,如果西山的煤炭供应充足的话,一天至少能产上百万斤石灰。”
    听到张恩华说一天才只有上百万斤的石灰产能,朱载坖觉得有点少了。
    这上百万斤听着好像很庞大,但换算成后世用的计量单位也就几百吨而已。
    就这几百吨的石灰真要用在京师扩建上,就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了。
    朱载坖道:“石灰场到底有多少人?怎么才这么点产量?”
    刘全德回道:“石灰场内工匠三千人,刑徒五千多,还有周边的零工两千多,差不多有一万多人。”
    朱载坖默默算了一下,就按照一万人的工人数量计算,一天才上百万斤的石灰产量,这不就等于平均一个人一天才出一百斤石灰吗?
    要知道这石灰的生产技术含量可不是非常高的,只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石灰石或者其他碳酸钙含量高的原材料,通过900到1000摄氏度的高温煅烧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获得。
    但这一万人的大石灰场才这么点产量,着实有点说不过了。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就让他们一天到晚只砸深山里的石灰石,一个人一天少说也能砸个几千斤的石灰石吧。可是他们平均一天只有一百多斤的产量,这就说明要么是他们的工作模式有问题,要么就是他们的管理模式问题。
    所以得好好的捋一捋这其中的问题,看看能不能赶在京师扩建正式开工的时候,将这里的石灰产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否则因为建筑材料的不足,导致建建停停,这得建到猴年马月才能将京师扩建的工程全部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