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家的亲戚被带去提刑按察司走了一遭,吓破了胆,至少近期不敢再来纠缠原葭和原若了。
但只要原葭和原若还在襄平府城,就很难逃脱这群烦人的苍蝇,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会不断打着各种“亲人”的名号来找事情。
秋华年一家马上就要去京城了,鞭长莫及,管不到襄平府发生的事情。
秋华年想了一下,请原葭过来说话。
“原小姐今后有什么打算?”
原葭已经重新坚强起来,对秋华年说道,“我手里有父母留下的银子,自己这几年也攒了一些,足够把若儿养大了。襄平府太容易被那些人找到了,我想带着若儿走远一些,去别的地方生活。”
“原小姐有定好去处吗?”
原葭脸上闪过一抹苦涩,“随风浮萍,漂到哪里便算是哪里吧。”
秋华年点了点头,发出邀请,“不如跟我们一起去京城?”
“嗯?”原葭一时没反应过来。
秋华年解释,“我在京城要开设新的秋记六陈铺子,要在庄子上试种各种作物,可能还会增加一些其他产业,这些都需要信得过的人帮忙。”
“原小姐天资聪颖、识文断字,还擅长算学,且与我们家早有交情,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既然原小姐没想好要去哪里,不如就跟着我去京城帮忙吧。原若年纪还小,你一个年轻姑娘带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也不安全。”
这确实是个好去处,原葭相信秋华年的人品,也自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秋华年说的工作。
她脸上闪过一抹喜色,如释重负地说,“多谢乡君给我们姐弟容身之处。”
秋华年笑道,“别客气,是你自己本事大。”
收获一位优秀的员工,秋华年心情很不错。
“你们这些天先住下,有什么没收拾完的东西、想拜访什么亲友都可以去,保险起见让金三跟着,等我们从杜家村回来,就一起出发去京城。”
这次回乡探亲,吏部只批了一个月的探亲假,花在路上就要将近二十多天,秋华年不敢多耽搁,第二日就叫人安排好马车回杜家村。
孟圆菱前些日子和从清风书院请假的云成回过一趟家,这次就不回去了。再过一个月云成就要考院试了,耽搁不得。
依旧是三辆车,一辆秋华年和杜云瑟乘坐,一辆九九和春生乘坐,还有一辆放行李以及给不赶车的下人们坐。
马车都是加宽加厚里面粘了软垫的,拉车的驽马也换了上等的,速度能快个三四分,除了一家人吃住的行李,秋华年还带了许多从京城买的土仪,回村后送给熟人们。
这次回杜家村,状元郎祭祖是第一任务,除此之外,秋华年也想与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们聊聊天,看看族学办得怎么样了。
他可是每个月都给廖苍批经费送书呢,钱拿了成果可不能马虎!
马车驶离襄平府城,沿官道朝杜家村行去,一路上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想低调都很难,因为送他们到襄平府城后暂住在城外军营里的京兵们这次也会跟着他们回村,直到把他们平安护送回京,这队京兵的任务才算结束。
从襄平府城到杜家村的路,秋华年已经走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觉。
马车舒适了,心态平和了,手里钱也多了,原本觉得漫长难走的路便不再熬人,秋华年每天靠在柔软的坐垫里听杜云瑟念一念书,聊一会儿天,再小憩打盹一番,两三日的路程很快就过去了。
出发的第三日清晨,他们已经来到了漳县县城外。
见时间还早,秋华年说,“咱们进城休整一番再回村吧,正好瞧瞧县城的变化,顺路看一下孟二哥。”
孟武栋这大半年一直在县城里和沈赛一起开他们的食肆,孟家二老本就是心软的人,见二儿子如此坚持,沈赛姑娘又勤劳能干,性子好人也孝顺,态度已经有所松动。
秋华年听孟圆菱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冬天前,孟武栋和沈赛应该就可以完婚了。
进城门之前,护送他们的京兵的队长来问要不要摆出仪仗。
秋华年对杜云瑟笑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状元郎过去想象过带着仪仗归乡的情景吗?”
杜云瑟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看着车帘外已经觉得有些低矮的漳县城门。
第一次见这座城门,它是那样的高大,十岁的杜云瑟被父亲杜宝言牵着手从骡车上下来,在城门外排队等待验明身份。他们要从县城雇车去府城考府试,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举动如天方夜谭,只有父亲相信自己的儿子绝无虚言。
如今的杜云瑟走过大江南北,见识过无数天然或人工的雄伟景致,曾在皇城唱名,御街打马,一个东北小县的县城大门,在他眼中已经称得上低矮。
而他的父亲,那个沉默寡言的汉子,在牵着他的手一枚一枚数出三百文钱雇车时,有没有想到过让自己无比骄傲的长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把全套仪仗摆出来,奏乐进城吧。”杜云瑟开口。
京兵的队长领命离去,车帘落下之际,秋华年悄悄凑过去,在杜云瑟脸颊上落下一吻。
杜云瑟回头亲上他的嘴唇,咬了一下,把人搂得更紧了一些。
一番准备后,庄严肃穆的锣鼓声响了起来,一对京兵举着“状元及第”“钦点翰林”的大红木牌来到车队前方,更前面还有一人鸣锣开道,俱是高头大马,好不气派。
守城的兵卒们提前得到过消息,知道近些日子,他们漳县出的状元郎会回乡探亲,立即把拒马撤下,将城门大开,恭迎状元回乡。
车队缓缓进入漳县县城,道路上的百姓自觉让开到两旁,一路目送这一辈子也难见一次的仪仗,不断有人急急赶到路边观看,却不敢发出一点杂音,安静的街道上似乎只剩下了冲天的锣鼓乐声。
漳县南北城交界处的一条小巷里,一个富户家的马厩隔壁,有一小座低矮的院子,院子门吱呀一声,走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书生。
他年纪不大,精神气却有些沧桑,总是低着头阴着一张脸,叫人不大爱来往。
“外头什么在吵,你们都去哪儿?”
被拦住的人有些不乐意回答,敷衍着说,“新科状元郎回乡了,是咱们漳县的人,一大队官兵护送者打城门进来了,杜秀才你要想看可得抓紧过去。”
“状元?状元?”书生呼吸急促起来,满脸难以置信,否认着心里浮现出的那个猜测,“怎么可能,漳县的读书人里怎么可能出得了状元!”
“哎哟,你掐我干什么!”
被拦住的人挣扎着跑开几步,怒气上涌,“你爱信不信,仪仗现在正在隔壁那条街上,走两步就能看见。”
“什么叫漳县出不了状元?自己读书不成,以为别人也不成吗?听说新科状元和你一样姓杜呢,你也不害臊!”
这个杜秀才去府城考试时得罪了学政,接下来九年考不成科举,人品也不怎么样,去年打跑了老婆,还放着亲爹挨饿不管,就算是位秀才公子,邻居们也不爱给他面子和他拉近关系。
邻居的怒目中,杜姓秀才双目赤红,踉跄了几步,突然摇摆着冲向不远处隐隐传来鼓乐声的街道。
“哎!你发什么疯呢?!找死别连累我们啊!”
……
秋华年和杜云瑟坐在舒适的马车里,揭开车帘看着外面的景色,突然听见侧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声。
“柏泉,去问问怎么了。”杜云瑟对外面赶车的柏泉说。
柏泉应了一声,很快便回话道,“老爷,有个疯秀才冲撞状元仪仗,已经被护卫的官兵们拦下了。”
秋华年问,“是谁?”
漳县哪里来的和他们有关系的疯秀才?
“人疯疯癫癫地问不出来话,但有认识他的邻居说他姓杜。”
杜云瑟淡淡道,“是杜云镜。”
秋华年反应了一下,从记忆里寻出这个人来。
杜云镜一家是秋华年来到这个世界后遇到的第一波麻烦,原主的死就是他们干的好事。
后来他们几次三番找秋华年的麻烦,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作孽不可活,被从族谱中除名赶出杜家村了。
第一凶手赵氏和福宝被判流放之刑,现在不知道是死是活,李故儿参与了襄平府拐子案,去年端午后被斩首了,只剩杜云镜和他亲爹杜宝泉还在漳县苟延残喘。
“他是真疯还是假疯?”秋华年有些怀疑。
“无论真假,都与我们无关。”
秋华年笑了笑,“是啊,和我们没关系。”
疯疯癫癫的杜云镜跑来冲撞状元仪仗,没见到杜云瑟的衣角,就被官兵们按住,交给县衙的皂吏暂且关去牢里。
说他没犯事?顶着“钦点翰林”这四个大字和御赐的京兵护卫们发疯,在古代已经是大不敬之罪了。
车队没有停顿,继续向前行去,王县令听到守城兵卒来报,亲自等在半途迎接。
“下官王楚慈拜见状元郎。”
县令是正七品,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哪怕不论前途,只论现在的官位,杜云瑟也已经高过了王楚慈。
杜云瑟下了马车,与王县令见礼。
红日东升,为长街上的一切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芒,仿佛是状元郎带来的光。
王县令看着眼前这位过于年轻的状元郎,一时有些恍惚失神。
他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多前在县衙第一次见成年杜云瑟时的情景,一个眨眼,那位珠光暗藏的青年已腾云而起,连中六元,超出所有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