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不眠之夜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来,重新回到电影结局。”
“暂时撇开理性立场的思考以及权衡利弊的算计,我始终相信,爱情最美妙也最动人的部分在于——
明知道我们可能会走向相同的结局,我们会被伤害、我们会伤害彼此,短暂的幸福过后是漫长的煎熬和折磨,但依旧拥有这样的勇气拥抱彼此。”
“不止是给彼此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更多是去拥抱那些幸福美好的回忆,去享受爱情之中令人悸动令人怀念的部分。”
“和半杯水理论一样。”
“有人看到幸福,有人看到痛苦,而爱情往往属于那些勇敢尝试的勇士。”
“爱人,是一种能力,相信爱情,也同样如此。”
至少,他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丧失这样的能力——
爱和信任,对于站在深渊里的垃圾来说,那是奢侈品。
在当代社会里,人们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疏离,人们对彼此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单薄,并且一去不复返,无法挽回地滑向深渊,所以,在二十年后,人们简单粗暴地贴上“恋爱脑”的标签,认为那是一种愚蠢。
无可救药的愚蠢。
“恋爱脑”,愚蠢吗?的确,毫无疑问,百分之百,这种观点确实捕捉到了爱情里盲目、冲动和天真的一面。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拒绝相信爱情的?人们拒绝相信人际关系之中存在一种简单的纯粹的浪漫的强烈的具有飞蛾扑火力量的羁绊和情感?人们试图用理智来武装自己的脆弱,并且把情感当作阿喀琉斯之踵去嘲笑去攻击去唾弃?
其实,认真想想“恋爱脑”,愚蠢是愚蠢的,但在愚蠢之外,一次又一次受伤之后,依旧愿意相信爱情、依旧愿意交付信任、依旧对浪漫对美好对善良怀抱信念,依旧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勇气。
某种程度上,这是勇敢的。
人类和动物一样,“信任”是一种本能,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是轻而易举地交付信任,但进入社会之后、成长之后,经受越来越多伤害、经受越来越多背叛和丑陋,用重重盔甲武装自己,拒绝再次受伤的可能。
于是,拒绝相信陌生人,也拒绝相信爱情,从本质来说,这是一种自我防护机制的体现,这也是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对此,安森深有体会,他不仅见证这个过程,并且切肤之痛地深深体验那些背叛和伤害,丧失信任的能力。
然而,也恰恰因为如此,洗尽铅华、历尽风帆之后,赢得生命的第二次机会,安森终于学会了放下那些伤害和桎梏——
最重要的是,放过自己。
“暖暖内含光”这样的故事,最特别也最美好的部分就在这里,它不仅仅是关于乔尔和克莱门汀的故事,而是以这两个人作为核心展现现代社会对爱情的思考,那些质疑、那些犹豫、那些踌躇和那些困惑。
电影真正的内核,不在于大团圆结局,而在于抛出一个疑惑一个问号一种思考。
“所以我相信,敢于追逐爱情拥抱爱情并且在遭受伤害之后继续相信爱情的人,他们是勇敢的。”
“查理-考夫曼留下这样一个结局,在我个人看来,不是因为他相信爱情,而是因为他相信勇气。”
“同时,他留下一个课题,等待观众去探讨去研究去展开,也许他能够从这些反应里寻找到答案。”
“我也是一样。”
全场,万籁俱静,鸦雀无声。
只有安森的声音在猎猎狂风里激荡,大脑里掀起的惊涛骇浪正在轰鸣冲撞,却匪夷所思地找到片刻安宁——
原来,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诚然,娱乐、消遣、放松、这是电影的魅力之一,爆米类型电影的重要地位永远不能轻易忽略;同样,艺术、哲学、思考,这也是电影的魅力,那些深奥而晦涩的艺术电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之外,还有这样一种电影,没有那么深刻却也没有那么严肃,没有必要苦大仇深地思考生命意义却也不是一番狂轰乱炸毫无剧情的视觉垃圾,它们在现实生活里切开一道口子,小小的口子,去窥探生活窥探现实窥探生命,展开探索。
它,让生命拥有温度和重量。
至于安森,他所说的不是正确答案,更不是唯一答案,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嘿,布莱尔,谢谢你的问题。”
安森说。
布莱尔的眼眶刹那间温热,倔强地抬起下颌扬声说到,“不用谢。”
但话音落地,布莱尔就开始鼓掌。
孤单地、倔强地,独自一个人站立,却丝毫不羞涩不拘谨,用力拍打双手发出掌声——
谢谢安森愿意回答问题,谢谢安森愿意敞开心扉让他们窥见他的睿智和思考,谢谢安森愿意带来这样一部作品。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安森能够在戛纳广受好评了。
不是因为时尚,不是因为乐队,甚至不是因为“大象”,就只是因为安森,一个热爱电影并且热爱思考的演员,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电影世界畅游。
当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那些老学究傲慢偏执地用瓶标签掩盖不同演员身上的色彩和棱角的时候,当新闻媒体喋喋不休纠结“两千万俱乐部”以及名利场金字塔阶级的时候,当索尼哥伦比亚那样的商人为了一己之力试图把演员演变为一连串数字的时候,而这一切风暴的中心又在做什么呢?
思考。
不止是思考电影,同时还在思考生活思考生命,思考作为演员的角色、思考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那颗因为电影而跳动的心脏,始终在发光发热。
他,不是一个符号一个标签一个关键词,而是一个具有思考能力的真实存在,一个剥离外表之后具有鲜活灵魂的真实存在。
又有谁能够拒绝这样的安森呢?
啪啪啪。啪啪啪。
凯伦第一个站立起来,加入布莱尔的行列拍打双手;但随即凯伦就发现,她们并不孤独。
一个两个三四五个。
转眼之间,熙熙攘攘的身影就已经塞满了视野的每一个角落。
掌声,渐渐汇聚起来,不热烈不癫狂,却能够在一双双眼睛里感受到真诚,发自内心的真诚与钦佩。
这,比掌声本身更加具有意义。
全场,没有例外,一个不漏地站立起来,再次用掌声献上敬意,一种纯粹而简单的热忱迸发出来,最后演变为一场风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