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4章 年代最佳
    第1344章 年代最佳
    爱之深责之切。
    正是因为深深的喜爱和无数的惊喜,“帝国”杂志才会对“暖暖内含光”站在完美门槛前没有能够更进一步表示遗憾——
    电影所缺少的,就是一个瞬间,一个当让电影彰显神性打破束缚的超级时刻。
    然而,他们也知道,这样的瞬间没有那么容易出现,并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够实现的,所以载入史册的传奇经典才格外宝贵。
    所以,遗憾归遗憾,“帝国”杂志依旧给予最高评价:
    一百分。
    即使是影评人,即使是以文字为生的创作者,在某些时刻也会词穷、也会意识到语言和文字的苍白,再华丽再绚烂的词藻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汹涌澎湃,反而是那些最为原始最为简单也最为朴素的方式更加奏效。
    一个拥抱传递出来的温暖。体育赛场上的尽情呼喊。一句抱歉或者一句谢谢消弭彼此之间的隔阂。一句“我爱你”。
    又或者,眼前的情况,一个满分——
    作为影评人,他们可以保持理智保持客观,从积极的消极的角度展开剖析电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深入分析,从剧本、导演、演员等等角度讨论电影不完美的部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必要。
    有些作品,哪怕知道它们并不完美,但依旧无可救药地为之倾心,正如爱情一样。
    一百分,这就是最好的评论。
    显然,不止“帝国”杂志拥有这样的想法,影评人们难得一见地达成共识。
    于是,这一幕就出现了。
    清一色地、一溜烟地,整整齐齐地,全部都是满分。
    如此狂热,如同谎言一般,浩浩荡荡地全面蔓延,由内而外地引爆整个电影市场,难怪扎克-施耐德顶不住了。
    从“活死人黎明”的五十九分到“暖暖内含光”的九十五分,视觉层面的冲击已经超出想象,却万万没有想到,打开评论列表之后才能够真正意识到,“95”这一数字代表什么,满满当当的一百分塞爆视野。
    不仅仅是冲击而已。
    准确来说,扎克的骄傲和自信、信念和希望全部被丢入粉碎机里,来来回回碾压,一点残渣都不剩下。
    一百分一百分一百分,难道这些影评人脑海里就没有其他词汇其他观点了吗?
    难道查理-考夫曼如同“成为马尔科维奇”那部电影一样爬进影评人的脑袋里操控他们打出一致的评分吗?
    事情,当然不是如此。
    在满分之外,依旧存在其他分数,否则“暖暖内含光”的媒体综评就应该是一百分,而不是九十五分了。
    事实上,不止“巴尔的摩太阳报”格格不入,也有一些影评人并不喜欢这部作品,在“巴尔的摩太阳报”之外,“暖暖内含光”首批媒体综评的最低分为七十五分。
    来自“洛杉矶周刊”。
    “哦,亲爱的,这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妙趣横生又跌宕起伏;以至于我开始不断质问我自己,为什么这部电影不能更好?为什么我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整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英雄:
    安森-伍德。
    抱歉,我着实难以被说服,一个像安森这样的男子,他会被自己的不安和脆弱折磨以至于在一段情感关系里彻底丧失自我,哪怕他的对手戏演员是凯特-温斯莱特也不行。”
    一个另类观点,但……出人意料地引起诸多共鸣。当然,在现实生活里,人们也知道,帅气的皮囊不是一切;但人们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惯性偏见,只要长得好看就能够享受一些看不到的福利,那些俊男美女在爱情世界里总是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这不是事实,冷静下来认真想想就知道。
    然而,刻板印象始终在那里。
    所以,当观看“暖暖内含光”的时候,有一小部分观众无法完全带入故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某种程度上,安森的“瓶”形象成为了绊脚石。
    而且,这不是唯一一个。
    尽管观点不同、切入视角也不同,但“芝加哥论坛报”也同样给出了七十五分。
    “请不要误会,我喜欢这部电影,安森-伍德完成一次出色的演出,在他的表演里能够看到一丝自嘲的滑稽和幽默,天衣无缝地融入角色和故事里,这在他的以前角色里是看不到的,恰恰证明他能够成为一位出色演员。
    但是,冷静下来认真想想,这个角色的本质和’成为马尔科维奇’里约翰-库萨克、’改编剧本’里尼古拉斯-凯奇的角色没有任何区别,沉浸在自怨自艾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查理-考夫曼依旧没有能够摆脱自己的窠臼。”
    一针见血!
    从题材、类型、故事等等角度来看,查理-考夫曼目前的三部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打开脑洞的方式更是一次次带来惊喜;但剥离那些里胡哨的外壳窥见内核就能够发现,查理-考夫曼的自我包裹其中。
    他,暂时没有能够摆脱他自己。
    这也是每一位艺术创作者所面临的桎梏:创作,往往源自于自己;但如果不断重复自己,就会陷入窠臼,所以当创作达到一个阶段之后,就需要开始学会打破自己超越自己。
    这是一个难题,数不胜数的艺术创作者究其一生就被困在自己的阴影里。
    从如此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成为马尔科维奇”和“改编剧本”太出色,所以影评人们对查理-考夫曼拥有更高的期待。
    这是标准的不同——
    如果只是一位普通编剧,影评人们早就已经集体跪地顶礼膜拜,惊叹这位编剧的灵光一闪;但这是查理-考夫曼,惊艳归惊艳,人们却期待更多。
    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建议和期许。
    熙熙攘攘、沸沸扬扬的声音里,“滚石”杂志的一句话评论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总结:
    评论表示,几乎每个时代都会诞生自己的最佳爱情电影,因为不同时代的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悄然发生改变,爱情电影和动作、灾难、科幻、喜剧等等类型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
    观众能够在这些作品身上看到时代的烙印以及文化的变迁。
    也许,时过境迁之后再欣赏,新生代年轻人可能就无法理解那些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但这毫无疑问是对不同年代不同文化的一种回顾。
    而“暖暖内含光”则是千禧年以来社会变化以及动荡之中年轻一代对于爱情思考的一种呈现,这才是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年代最佳!”
    “滚石表示”,“暖暖内含光”发出了时代的声音。
    并且,九十五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