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3章 巨星风采
    第1353章 巨星风采
    “暖暖内含光”?查理-考夫曼?
    单日票房接近一千万美元?
    这是什么愚人节玩笑吗,一点都不好笑,就只是显得荒唐。如果真的准备恶作剧,至少也应该提前调查一下,这样的笑话完全没有说服力,任何一位好莱坞业内人士都能够识破这个荒谬至极的玩笑。
    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嘲笑和惊叹之中,稍稍冷静下来,另外一种声音开始冒头,发现一个重要盲点:
    安森-伍德。
    “这一集,我看过!”
    自“蜘蛛侠”横空出世以来,安森就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背后,质疑和挑衅始终不绝于耳。
    于是,相似的故事相似的剧情,一次又一次重复上演,不厌其烦地,如同金鱼记忆般,持续重蹈覆辙。
    “猫鼠游戏”,看起来没有票房潜力——全面爆发——那百分之百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的功劳。
    “大象”,瓶偶像不自量力试图转型——金棕榈——但票房肯定扑街——点映一票难求盛况至今依旧津津乐道。
    “蝴蝶效应”,转型制片人第一枪但正面遭遇“怒海争锋”——掀翻对手横空出世——只有噱头全靠流量。
    一步,再一步。
    一次,再一次。
    一切,似乎已经形成固定模式,那些质疑那些诋毁那些无视那些轻蔑那些鄙夷,全部隐藏在一个“瓶标签”的挡箭牌下,隐藏偏见和歧视,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安森的存在也拒绝承认安森的存在——
    的确,安森是一个偶像,好莱坞需要瓶,一个瓶消失了又有一个瓶冉冉升起,永远不会缺席。
    正如玛丽莲-梦露一样。
    即使玛丽莲早就已经成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个标志,即使玛丽莲早就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即使玛丽莲的经典作品和屏幕形象经受时间的考验流传千古,但人们依旧用“瓶”标签简单粗暴地摧毁她作为演员的存在、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仅仅只是用一个“性感”关键词覆盖她的一切棱角。
    玛丽莲-梦露不是第一个,同样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好莱坞百年历史上,这样的形象这样的符号数不胜数。
    并且,有男有女,无一例外。
    现在,则轮到安森-伍德。
    即使安森再努力再拼搏,那又如何,他能够打破玛丽莲-梦露的枷锁吗?
    然后,这一幕又再次出现了。
    “暖暖内含光”。
    从方方面面来看,这都是一部小众文艺作品,最好的结果就是像“改编剧本”那样,在颁奖季制造一些水,至于票房就不要多想,直截了当地放弃残念比较恰当。
    而且,最后可能还是无法和“改编剧本”相提并论。
    “改编剧本”拥有尼古拉斯-凯奇、梅丽尔-斯特里普等等一众在学院拥有根底的演员,最终在奥斯卡为克里斯-库珀(chris-cooper)赢得最佳男配角小金人,但幕后最大功臣查理-考夫曼依旧被无视。
    而“暖暖内含光”拥有什么,安森-伍德吗?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哈哈,非常好笑,但请不要再说了。”正是在如此背景下,事情,发生了——
    “暖暖内含光”的周五单日票房,九百六十万美元,在区区三百零七间院线上映,刷新大范围公映的单馆票房历史纪录。
    这一切,应该如何解释?
    查理-考夫曼吗,还是米歇尔-冈瑞?再不然是凯特-温斯莱特?
    亦或者是焦点影业的宣传发行策略?
    不,全部都不是。
    没有必要再继续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下去,大象已经在房间里,好莱坞这些冥顽不灵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们还要假装多久?
    难道好莱坞真的是金鱼记忆,完全不记得三个月之前“蝴蝶效应”上映前发生的事情吗?
    当时,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蝴蝶效应”不可能创造票房佳绩,安森能否跻身两千万俱乐部还是需要保持耐心再等待看看,“暖暖内含光”或者“蜘蛛侠2”的表现才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结果“蝴蝶效应”直接打脸。
    而现在,等待了又等待的“暖暖内含光”终于来了,并且打破预期、颠覆认知,现在还准备假装失忆吗?
    等等,还是说学院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学究们真的年龄太大,开始面临阿兹海默症的困扰?
    没有关系,如果好莱坞那些傲慢愚蠢的老人家不记得,电影市场依旧年轻,他们记得,观众们以实际行动回应号召——
    票房数字,自然会开口说话。
    经历周四试映会的热闹、周五首映当日的火爆,“暖暖内含光”的口碑终于在大城市里快速扩散开来。
    焦点影业的定位和宣传也发挥作用:
    没有必要着急,也没有必要凑热闹,“暖暖内含光”并不是人们期待的那种浪漫爱情喜剧,事实恰恰相反,这是一部文艺的、烧脑的、深奥的、复杂的、具有自己独特色彩的电影,甚至不能简单说是爱情电影。
    电影,不适合主流市场。
    这部作品具有一定观影门槛,贸贸然前往电影院,浪费一张电影票的费用是小事,看完之后心气不顺骂骂咧咧惹自己不开心才是大事,没有必要为了赶潮流跟风而前往电影院。
    一部电影而已,不值得。
    那么,谁应该观看这部电影呢?
    那些真正的电影爱好者们,那些对电影、对艺术、对爱情、对生活拥有思考的文艺青年,乃至于对生命对记忆对哲学展开思考的小众群体,“暖暖内含光”绝对会是今年最难忘的一次电影院观影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分影迷的焦点完全聚集安森身上,却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这次他们聚焦的是安森的审美品味。
    从试映会的映后对谈引申开去,这一部分影迷认为,安森是一位真正具有审美品味同时常常思考人生的演员。
    在他们眼里,“蝴蝶效应”和“暖暖内含光”可以看作是“时间两部曲”,尽管两部电影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安森也没有在任何场合里提起两部作品的联系;但这些影迷认为,这两部作品可以看作安森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完美如何定义生活,又如何寻找幸福追逐快乐,如何在时间长河的漩涡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
    这样的主题,贯穿两部电影,这不仅能够看出安森对角色的思考,同时还能够看出安森对电影对演员的思考。
    没有人应该错过这样的安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