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不可思议
2004年,三月二十一日,周日。
一切,正如预料,整个北半球,冬去春来,季节的变化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按照往年习惯来看,气候往往要等到五月六月之后才会彻底改变,在三月四月,夜幕降临之后依旧寒冷刺骨,尽管人们离开室内前往外面玩耍的欲望开始蠢蠢欲动,但这种冲动可能还是需要再等等。
然而,今年稍稍不同,因为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也因为“耶稣受难记”、“暖暖内含光”前后彻底引爆热议,天气的微妙变化成为推动人们进入电影院的一个契机,市场确确实实正在迎来出人意料的变动。
人潮,并不汹涌,和夏天不能相提并论,但年轻的少男少女们嘻嘻哈哈地前往电影院聚会,却正在打破严严寒冬的束缚,空气里洋溢着一股青春气息,视线所及之处看到的行人开始明显增多。
大型连锁院线,是如此;小型独立院线,也不例外。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意外地能够发现记者身影,有电视台派出直播团队,也有纸质媒体派出采访记者,还有抽样调查机构派出专业数据调查员——
人人都知道,等待明天早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就会火热出炉,耐心等待就能够看到数据确确实实地摆放在自己的面前。
但人们依旧按耐不住热情和雀跃,一个个蜂拥而出,前往电影院进行采访和观察,展开实地考察,看看客流量和周五、周六比较起来有什么差别。
更多,还是更少?
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去推测票房数据,窥探市场的变化。
难以想象,一直在全年档期里位置尴尬不上不下的春季档居然拥有如此待遇,可以清晰感受到整个市场的复苏——
好莱坞专业人士的预测,正在演变为现实。
得益于奥斯卡颁奖典礼提前一个月,在奥斯卡落幕之后以及暑期档节目之前存在一个短暂的窗口期,如果能够运作得当,也许能够挖掘出市场潜力,正如同演唱会正是拉开序幕之前的暖场嘉宾一般,即使无法像暑期档一样引爆票房,却也能够让春季档焕发新生。
继假期档之后,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又迫不及待地瞄准春季档。
事情,正在发生。
不过,因为安森的关系,事情又稍稍偏离轨道,没有发生在四月,而是三月就已经迫不及待上演。
如果再算上“耶稣受难记”,今年春季档的秩序确实是被搅得天翻地覆,整个好莱坞都窸窸窣窣躁动起来。
根据媒体的观察和预测,周日的观影流量基本和周六持平,并没有明显下滑,展现出市场的热情。
前有“活死人黎明”经典翻拍,后有“暖暖内含光”放飞想象,再加上“耶稣受难记”引爆争议,初春的电影市场比想象中有趣多了也好玩多了,熙熙攘攘的观众看起来并不介意选择乍暖还寒的季节出门观影。
从人潮汹涌程度来看,“活死人黎明”、“暖暖内含光”延续周五和周六的胶着,票房走势依旧杀得难分难解,这一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可能需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够分出胜负——
这,绝对是意外。
三千间院线上映的作品和三百间院线上映的作品居然在票房排行榜上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地纠缠到底,这到底是什么景象?
即使“蝴蝶效应”、“大象”先后创造票房佳绩,即使安森依旧延续票房不败神话,但这一幕依旧堪称匪夷所思——
震惊,一片。
整个好莱坞已经明确安森在北美市场的票房号召力,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份号召力已经达到如此程度。
不要说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哈里森-福特等等票房巨星们都不曾完成如此壮举,就连汤姆-汉克斯也难以实现眼前目标,在北美电影市场历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让所有人都投来了视线。
然后,三月第三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火热出炉——冠军,“暖暖内含光”,两千三百万美元。
亚军,“活死人黎明”,两千两百万美元。
季军,“耶稣受难记”,一千九百万美元。
赫!
倒吸一口凉气,集体当机!
即使亲身经历亲眼见证,即使内心深处已经做好准备,但此时此刻依旧陷入惊涛骇浪的正面冲击之中。
事情,正在发生,居然真的发生了。
历史,诞生。
不止是全新历史纪录而已。
“暖暖内含光”以单馆七万四千九百美元的票房数据书写神话,不仅轻轻松松将“蜘蛛侠”三万一千美元的大范围公映单馆票房历史打破,甚至整整翻了一倍有余;而且放在小范围点映作品之中也毫不逊色。
被媒体誉为“兼具独立电影和商业电影双重属性”,以小范围点映的观影狂潮在大范围公映的规模之中创造奇迹,彻彻底底颠覆人们对北美电影市场的认知,摧枯拉朽地推翻一切规律一切规则一切制度。
拉开全新序幕。
查理-考夫曼:……
即使是焦点影业也完完全全愣住了,没有人预料到这一幕,更加没有人想到“暖暖内含光”居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七万四千九百美元的单馆票房,尽管暂时无法和“大象”三个月前创造的小范围点映真人电影单馆票房纪录相提并论,却依旧在单馆票房影史纪录榜单里高居十三位——包含动画电影在内的全部作品。
如果是真人电影单馆票房历史纪录呢?
“暖暖内含光”则暂时位居第五位。
并且,最为不可思议的部分在于,“暖暖内含光”是单馆票房影史榜单前两百名里,唯一一部上映院线超过三十间的作品。
三十间!
换而言之,那些单馆票房出色的作品,最多也就是在三十间院线上映,依靠饥饿营销将客流量聚集起来;而现在“暖暖内含光”在三百间院线上映,却依旧书写如此成绩,难怪整个北美市场彻底惊呆了。
如果这样,依旧有人认为安森不是巨星的话,恐怕没有人愿意支持如此荒唐的想法。
“这全部都是查理-考夫曼的功劳!”
也许有人这样认为,但查理-考夫曼自己表示拒绝:这件事,和我无关。安森,这完完全全就是因为安森。
事实上,当媒体围堵查理-考夫曼的时候,这位鬼才编剧居然逃之夭夭——
对,逃跑,以他从来没有展现出来的速度,全速逃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