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1章 票房一哥
    第1361章 票房一哥
    曾经被整个好莱坞认为不够艺术也不够商业的“暖暖内含光”,现在却摧枯拉朽地颠覆规律,书写奇迹。
    前有媒体综评的狂热,被誉为这是查理-考夫曼最完整也最融洽的作品,早早成为今年颁奖季一号种子。
    后有票房市场的追捧,一部独立电影一部艺术电影一种小众电影,却在正确的宣传之中突破一亿门槛。
    一切的一切,带有神话色彩。
    认真想想,这不是奇迹还是什么呢?
    从试映会开始,“暖暖内含光”的一切都在颠覆认知打破规律,每一个脚步都带来惊喜,推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那么,奇迹缔造者是谁呢?
    查理-考夫曼?米歇尔-冈瑞?还是凯特-温斯莱特?
    其实,众人心目中早就已经有答案了。
    “安森-伍德,票房神话依旧开不败。”
    “点石成金,安森-伍德的魔法继续闪耀。”
    “好莱坞正在全面进入安森-伍德时代。”
    “观众满意度调查:安森-伍德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好莱坞演员性价比调查,安森-伍德一枝独秀。”
    “没有人能够拒绝安森-伍德!”
    “继格斯-范-桑特之后、这次则轮到查理-考夫曼,还有谁是安森-伍德带不动的?”
    “为安森而狂——北美电影市场正在进入安森狂热季节。”
    “不仅是北美票房一亿美元而已,安森-伍德正在改变好莱坞熟悉的市场规律。”
    “势不可挡!安森-伍德强势登顶!”
    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安森。
    也就是几个月前,整个好莱坞正在为约翰尼-德普倾心,一部“加勒比海盗”的横空出世引爆整个电影行业。
    一方面因为海盗电影在好莱坞沉寂多年,当年一部“割喉岛”以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亏本之最掐灭好莱坞的全部念想,却在约翰尼-德普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杰克-斯派洛船长面前死灰复燃。
    另一方面因为约翰尼-德普在超过十五年的时间里累积人脉沉淀声望,一直专心致志耕耘演员身份,始终没有进入主流视野,现在遇到人生角色终于焕发生命力绽放万丈光芒。
    这恰恰是好莱坞最喜欢的故事。
    一夜之间,约翰尼-德普站在好莱坞的金字塔顶尖,甚至将安森甩在身后,哪怕安森这两年气势如虹却还是抵挡不住厚积薄发的约翰尼-德普,整个好莱坞似乎只有约翰尼-德普一般,就连奥斯卡也另眼相看。
    然而,现在事情又再次发生变化。
    关键在于“大象”和“暖暖内含光”两部作品的成功。
    一名演员,具备号召力和吸引力让观众进入电影院观看类型大片,这不容易,这也是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朱莉娅-罗伯茨、金-凯瑞等等两千万俱乐部成员如此稀少的原因,现在约翰尼-德普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最新成员。
    但一名演员,具备号召力和吸引力让观众进入电影院观看艺术电影,这就更加困难了,这也是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梅丽尔-斯特里普、杰克-尼科尔森等等没有票房大片也不在两千万俱乐部行列的演员却依旧能够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原因。如果一位演员能够同时具备前者和后者的号召力?
    那就是汤姆-汉克斯。
    独一无二的汤姆-汉克斯。
    而现在,也许应该再增加一位:安森。
    “大象”的票房成功,在好莱坞一起熙熙攘攘的热议,但人们意见稍稍有所保留,也许这就是一次偶然的运气、也许这是金棕榈话语加持、也许还是因为严肃话题适逢其会地迎合市场,种种猜测皆有可能。
    但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
    “暖暖内含光”不仅收获出色的票房成绩,甚至打破市场规律颠覆行业规则突破一亿美元,一举上升到全新高度,对于独立电影领域的冲击丝毫不逊色于“蜘蛛侠”北美六亿美元的壮举,全面掀起惊涛骇浪。
    也许有人好奇,“低俗小说”影史地位为什么如此特别?
    原因,有很多很多,这部独立电影的横空出世确实改变了一系列事情,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
    这是北美票房有史以来第一部突破一亿美元的独立电影。
    一亿零一百万美元,非常勉强地突破了一亿门槛,但确确实实是北美电影历史上破天荒的头一遭。
    而且还是在遥远的1994年,一亿美元的含金量比现在更高。
    然而,整整十年过去了,这依旧是后续独立电影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也是整个独立电影市场仰望的目标。
    终于,“大象”、“暖暖内含光”先后登场,再次改变局面。
    也就是不久之前,一小部分业内人士半开玩笑地表示,“大象”北美票房最终遗憾地没有能够更进一步,结束安森在北美市场连续四部电影票房突破一亿美元的壮举——
    “扼腕,安森终究不是汤姆-克鲁斯也没有能够成为威尔-史密斯。”
    “果然,就连安森也不行。”
    “汤姆和威尔的壮举确实不是能够轻易复制的。”
    进入千禧年之后,北美电影市场进一步扩张和发展,一亿美元票房的门槛开始降低,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每年达到如此成绩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多;然而,像汤姆-克鲁斯和威尔-史密斯这样连续五部电影票房突破一亿美元的演员,始终没有能够再次出现,一直到后来也没有。
    毕竟,连续五部作品完成如此壮举,不仅需要号召力,还需要连续性,挑选作品的眼光更是有严格要求,经纪人对演员职业生涯的规划也要格外清晰,方方面面的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自约翰尼-德普之后,好莱坞就一直在试图摆脱“明星中心制”的局面,建立以版权为中心的全新局面,电影公司接管主动,“演员号召力”也就慢慢地在市场里消失。
    安森,也没有能够达成——
    非常接近,非常非常接近,四部电影连续票房破亿的表现,持平汤姆-汉克斯的战绩。
    然而,安森也和汤姆-汉克斯一样,并没有执着于票房市场,在声势持续上升的氛围里,坚持以演员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大胆地选择一些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剑走偏锋的类型电影,试图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最后,两位演员北美票房破亿的征程双双止步于“四部”。
    当然,这只是调侃而已。
    尽管“大象”北美票房没有能够破亿,但这部电影却是2003年最赚钱的电影之一,谁都没有想到格斯-范-桑特的作品居然会和“最赚钱”这样的关键词挂钩,哪怕票房没有破亿,安森依旧完成一次壮举。
    接着,“暖暖内含光”出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