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全都是心眼子(求订阅)
赵阳此时整个人都是麻的,被人误会成领导是一种什么体验,而且还是在领导面前。
别人他不知道,但是他看到一旁杨宁看着热闹,努力憋笑后,赶紧抽出了自己的手,连忙拉着杨宁介绍道。
“我不是领导,这位才是我领导杨宁同志。”
赵阳这话一出,现场陷入了一片安静中。
刚才一脸热情的拉住赵阳手的二汽领导,一脸尴尬的看着杨宁。
他也没想到,看上去比较年轻的竟然会是传说中的杨宁,这不闹笑话了嘛。
“呵呵,杨宁同志果然年轻有为啊!没想到这么年轻。”
就在一圈人陷入尴尬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穿着干净灰色中山装的领导笑着打了个圆场。
“对对,王书记说得对,我也没想杨宁同志这么年轻。”
随即他又热情的握住杨宁的手,一脸认真的看着杨宁说道:“刚才不算。”
“欢迎杨宁同志来到我们厂进行技术指导。”
“哈哈哈~”看着一脸认真的领导,杨宁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其他人也纷纷大笑。
这一笑,刚才尴尬的气氛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行了老郑,好歹也是个厂长了,严肃一点。”王书记忍住笑意,板着脸说道。
随即他热情的看着杨宁说道:“杨宁同志,欢迎!”
然后他指着松开杨宁手的领导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厂的郑厂长,刚才不好意思啊!闹了个笑话。”
看着脸上笑意还没褪去的王书记,杨宁笑着说道:“没事,也要感谢各位领导的信任。”
接着王书记又向杨宁介绍了厂里的其他领导,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存放生产设备的车间。
当杨宁看到已经被拆解成一堆零件的生产线后,瞬间就明白二汽厂为什么要让自己过来了。
约翰牛还真不当人啊,就算是用来和我们进行技术交换的设备已经落后了,他们还是把生产线拆成零件才给我们。
大家都知道,汉斯的一些精密设备,要是拆了,没有原厂技术的话,就算是给你图纸你也装不回去。
看着这一堆零件,杨宁就知道约翰牛的又开始玩套路了。
他是笃定即便把生产线给我们,我们也生产用不了。
“真不愧是一根老字号搅屎棍!”杨宁心里暗骂道。
“有图纸没?”杨宁看着这么一大堆零部件,也感到有点头大,要是没有图纸的话,想要让这条生产线发挥作用,那就只能一件件试了,这样工程量就大了。
“一开始没有,我们抗议后,他们才给了我们这些设备的图纸。”
郑厂长此时的脸色也不好看,本来还在为我们能够得到这条生产线感到高兴,但是看到这堆玩意后,他骂娘的心思都有了。
“但是我们的技术员根据图纸开始组装后,有些设备组装起来后根本没法用,不是多一些零件就是组装后设备的加工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杨宁听到郑厂长的解释后,心里松了口气。
“虽然我们当时也耍了一些手段,但是那只能恶心一下约翰牛罢了,说到底还是我们吃亏了。”
王书记也一脸可惜的说道。“哦,我们怎么耍约翰牛的?难道给他们的工艺配方是假的?”杨宁好奇的问道。
他一直没关心这方面的事,所以对于双方的交易细节不是很清楚。
“怎么可能是假的,要是我们这样干的话,国际信誉还要不要了?”
郑厂长板着脸说道:“我们只不过给他们的工艺配方全都是汉字罢了,可惜他们还把持着香江,懂汉字的人不少,只要翻译一下就好。”
好吧,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也不缺少智慧,和老牌搅屎棍加在一起,这次交易的两家加起来绝对超过了八百个心眼子。
杨宁听后也是一阵头皮发麻,只能说干得漂亮。
“也不一定,懂汉字的人不一定懂技术,到时候有他们求我们的时候。”
“哈哈,也对。”郑厂长听后也笑了起来,之前觉得被约翰牛耍的郁闷心情也好受了一些。
“先不说这个了,先看看能不能把这条生产线搞起来,不然我们这边可就被动了。”
王书记他们也知道杨宁这话是在安慰他们,毕竟就算香江那边不行,不是还有校长那边吗?
能给我们这边添堵,校长肯定不介意让之前跟过去的技术人员帮约翰牛一把。
这时技术人员已经把图纸送了过来,毕竟只是一些组装图,而且约翰牛也不会给我们详细的技术资料,所以图纸也不算多,而且全都是他们自己翻译的英文,原厂的德语图纸你们吃了是吧?
杨宁看着简陋的图纸,心里忍不住吐槽道,虽然知道约翰牛不当人,但是没想到他们这么不当人。
“行了,马上就到饭点了,我们下去吃点。”
看着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杨宁,王书记贴心的说道。
“也是,早就听说杨宁同志饭量大,今天总算可以见识一下了。”郑厂长也反应了过来,笑着说道。
“我们厂里的厨子不错,今天你就放开了吃,别跟我们客气,要是把你饿坏了,领导可饶不了我。”
说着就带着杨宁他们一起去了食堂。
食堂这边早就接到了通知,看着样式简单但份量很足的三菜一汤,杨宁不好意思的说道:“家。笑了。”
可能是真的饿了,也可能是厨师手艺不错,杨宁感觉自己今天吃的比平时多了不少。
吃饱喝足后,杨宁就带着图纸来到之前存放生产线零部件的车间,把所有的零部件都对照图纸进行了一次规整。
虽然之前这里的工人已经统计过了,但杨宁觉得还是自己亲自统计一下比较好。
毕竟我们现在的生产技术都来自老大哥,老大的技术怎么说呢?主打的就是一个量足管饱,简单皮实,和汉斯的技术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汉斯的设备,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影响到整个设备的机械构造,有些设备还要考虑到悬空平衡构架。
这也是习惯了使用老大哥设备的我们组装起来不是那么回事的原因。
随着统计规整,一个个零部件的数据全都全都在超脑模式下被杨宁记了下来。
再对照手里组装图纸,结合机械构架,心里对这条生产线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这些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杨宁接下来一段时间,上午就是在中科院研究所处理当天需要处理的数据资料,下午就去二汽知道生产线的组装。
不仅如此,在超脑模式下,杨宁还把整个生产线详细的组装工艺写了下来,每个设备的详细构架也全都画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