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很快便是过去了三个多月,薛宝钗已经被苏宁接进了府邸,同时苏宁也是被提拔为粘杆处侍卫。
而所谓的粘杆处侍卫便是清朝版的锦衣卫,所拥有的权力自然不是普通侍卫能比的,当然也算是进入到了皇帝的心腹中心。
当然因为苏宁偶尔展现出来的才学,皇帝也是对苏宁越来越器重,这才会把苏宁放在粘杆处培养,因为他认为只有自己亲手培养的人材才是最合心意的,就像历史上的那个李卫,便是从十二岁的时候就跟着雍正了。
“苏宁,听说已经把薛宝钗接入苏国府了?”
“皇上,这都是感谢你的皇恩浩荡。”
“哈哈,看来你对美色还是很是热衷的,要不要朕多赐给你几名绝色美女?”
“皇上,希望你能多多给臣立功的机会,然后再赏给臣那些绝色美女。”
“哈哈,好!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就在此时,苏培盛惊喜的大呼小叫跑到了养心殿说道,“皇上,大喜!大喜。”
“苏培盛,喜从何来?”皇帝却是皱了皱眉看向眼前的苏培盛问道。
接着苏培盛便是满脸惊喜的看向眼前的皇上解释说道,“皇上,后宫刚刚传来消息,元妃娘娘因为身体不适就医,结果被太医院检查出怀孕仨月有余。”
然而皇帝却是没有想象当中的惊喜,反而是皱了皱眉看向眼前的苏培盛说道,“噢?确实是难得的大喜事,今晚摆驾元妃的凤藻宫。”
“是!皇上。”
皇帝可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和多疑善谋的人物,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元妃所在的宫殿,反而是让人查阅了起居注,等到一切都对的上之后,皇帝这才是放弃了所有的怀疑,并且欣喜若狂的册封元妃进阶元贵妃。
接着元妃顺利怀胎三月并且获封贵妃的事情立刻便是传遍了后宫,然后又是传到了贾家宁荣二府,而宁荣二府上下都是张灯结彩的庆祝。
别看贾家宁荣二府都是太上皇的嫡系势力,当年也是太上皇强行把把元妃塞给皇上的,但是贾家上下对于皇权的敬畏还是不曾改变的。
紧接着便是元妃省亲的盛大场面,这一次可是比原剧中还要盛况空前,毕竟元妃如今已经是怀上了天家龙嗣。
只是因为元妃在出宫省亲的头天晚上,那个神秘人再次出现,不过却是警告贾元春回到贾家不要乱说话,不要哭哭啼啼做生离死别状,要不然很可能彻底惹怒和太上皇斗法的皇帝,所以元贵妃这一次回来省亲反倒是规规矩矩。
……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大场面,烈火烹油,鲜着锦,就像王熙凤说的,若果如此,我也见个大世面了。
要知道王熙凤是荣国府大管家,同时也是出身金陵王家的千金小姐,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识过?
然而当她得知元春要出宫回来省亲时,都如此说,可见元春省亲的场面到底有多隆重,排场有多大了。
毕竟,元春可是宫里的贵妃,按等级仅次于皇后和皇贵妃。
而在清朝的后妃制度,一般是这么设置的,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
元春入宫多年,悄无声息,忽然一个消息传来,就是才选凤藻宫加封贤贵妃,从过去的女史一跃成为贵妃了,真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娘娘了。
而原剧中皇帝是册封贾元春为贤德妃,这样双头衔的封号一般都是出现在谥号中,所以才会有很多红学家认为贾元春已经病亡。
当然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元妃省亲是贾家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之后便是彻底的一蹶不振,成为四大家族最后一个进入没落的。
当然贵妃省亲,自然有贵妃的标准,在参加皇家的各种庆典时,贵妃有规定的仪仗,既不能僭越,也不能怠慢,是一点也错不得的。
比如红楼梦元春省亲这次,元春作为贵妃,出场的排场就十分盛大,这也是她做贵妃该有的仪仗,更是象征着皇家的体面。
元春省亲是提前制定好的元宵节当天省亲,但从初八开始,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都要提前安排的妥妥当当。
也就是说,为了元春省亲这件事,皇宫下面的太监和女官,便是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忙活了。
毕竟是贵妃出行,不能有半点马虎,不能出一丝差错,工作疏忽了可不是被赶出皇宫那么简单,严重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接着就是地方官配合要做的工作,比如挡围幕,指示贾府之人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还要安排人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贾府里,贾赦作为大老爷,也要领着一众匠人扎灯烟火之类。
总之,为了元春省亲,从宫里到贾府,从里到外,从上至下,整个都忙起来了,而且一忙就是一周,从初八忙到十四,一切都才准备妥当。
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元春才能进入省亲的流程。
贾家宁荣二府上下都是穿着礼服早早地在大门口列队迎接,哪怕是那位大牌的贾老夫人都是没有幸免,可见封建皇权完美的诠释了天地君亲师。
可能今天的很多读者,都觉得这些礼仪太过于繁琐,不就是回个娘家吗?
哪里来这么多繁文缛节,但别忘了,这可是贵妃省亲,虽然就是回娘家看看,但今时已经不同往日了,贾元春不再仅仅是贾家的女儿,而是他们贾家所有人的皇权主子。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万恶的封建社会,一切都是围绕着皇权服务的,更不要说视天下如奴才的满清政权了。
古代伦理次序的讲究是天地君亲师,除去天地,这个世界,君王最大,然后才是亲人和师友。
贾元春固然是贾府的大小姐,但她更是皇帝的妃子,属于君的代表,所以按照天地君亲师来排次序的话,她首先是贵妃的身份,其次才是贾府的大小姐。
因此,该有的皇家规制是不能省略的,甚至她全程都要按照规定好的内容来进行,不能行差踏错一步,否则不仅会令世人耻笑,可能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看元春省亲一事,处处透露的都是皇家规范,丝毫错不得,连什么时候用晚膳,什么时候拜佛,什么时候请旨,什么时候起身,都写的明明白白,不能早也不能晚,一切都要按照流程走。
这既体现了元春作为贵妃省亲的排场,给贾府挣足了脸面,让世人见了世面,其实也反映了元春的无奈和不得已,从进宫的那一刻开始,她已不再是她自己,她是贾府的一颗棋子,她是被命运播弄的工具人。
当然,在世人和贾府之人来看,贵妃省亲,这是多盛大的场面啊,多少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自己能亲眼见一回,都觉得很幸运了,就连很有志气的探春都说,大小姐生在大年初一,怨不得她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其实在古代,像元春这样最终被封为贵妃的命运,是许多女性终其一生的最高追求,甚至是更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如果不谈个人意愿和幸福,毕竟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这样的泼天富贵谁不想要啊。
这一次元春省亲并未出现多次落泪的事情,只是把一切荣辱全部归咎于皇恩浩荡,话里话外的都是让贾家宁荣二府改换门庭效忠皇上。
在所有世人和女性眼中,贾元春便是一个成功者,后宫那么多女性,能爬到贵妃之位的又能有几人呢?
因此,元春既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只是她的不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原著里就连那个活得最通透的薛宝钗,在元春省亲时,一句打趣宝玉的话,都透露着她的羡慕和不甘,她说,“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毕竟,她当初入京,也是为了待选秀女啊,但这件事最终却是不了了之,大概率是落选了,薛姨妈于是才启动了让薛宝钗嫁贾宝玉的b计划。
而即便如此,薛宝钗后来被贾宝玉激怒时,还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
不过如今一切都是已经不需要了,因为薛宝钗已经嫁给了苏宁,虽然仅仅是苏宁的侧室,但是每天的快乐可是她想象不到的。
要知道苏宁完美的满足了薛宝钗对自己男人的幻想,不光能让她享受到荣华富贵,还能让她身心愉悦。
此时站在角落里的苏宁却是好笑的看向薛宝钗低声问道,“怎么?薛姐姐,你很羡慕元贵妃?”
“哼!女人不都是喜欢这样的荣光吗?”然而薛宝钗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苏宁却是再次看向眼前的薛宝钗揶揄了一句,“可惜!你参选秀女落选了,要不然你也有这样的可能。”
只见薛宝钗突然满脸甜蜜的看向眼前的苏宁表白说道,“一饮一啄自有天定!上天又把更好的你送到了我的身边。”
“不错!看来今天晚上要好好奖赏一下你了。”
“……”
此时正在听着戏曲的贾元春自然是注意到了正在咬耳朵的两人,脸上不由得便是露出了一副疑惑的神色,因为苏宁和薛宝钗都不是她所熟悉的人。
另外苏宁帅气的外表总是给贾元春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由得便是让贾元春感到好奇了起来。
只见贾元春突然靠近贾老太太低声问道,“祖母,那对年轻男女是谁?”
顺着贾元春指引的方向看去连忙低声介绍说道,“回贵妃娘娘,那是苏国府的小公爷苏宁和他的侧室薛宝钗,如今的小公爷在皇宫粘杆处做侍卫。”
“噢?粘杆处侍卫吗?”此时的贾元春不由得眼神闪烁了一下,然后便是若有所思的看了看苏宁。
“……”一旁小心意义的贾老夫人自然是体会不到贾元春的脸色。
“祖母,这位苏国府小公爷苏宁和我弟弟关系如何?”
“非常要好!经常一起出去饮酒划船。”
“噢?”此时的贾元春心里却是忍不住激动了起来,因为她感觉自己可能是找到那个神秘人了。
很快贾元春便是驱散了脑海里的所有杂念,因为她知道如今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旁边可是还有宫中女官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接着贾元春便是心里一动再次对贾老夫人嘱咐说道,“祖母,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希望贾家能够多向皇上效忠。”
“这……”然而闻听此言的贾老太太却是满脸纠结。
察觉了贾老夫人脸上的纠结之后,贾元春再次苦口婆心的看向祖母劝说,“祖母,首先你要清楚一点,贾家宁荣二府的所有荣辱都是依仗皇上,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的太过分。”
然而贾老太太依旧是自以为是的满脸应付的说道,“贵妃娘娘说的是!只是我们贾家宁荣二府也不能让太上皇寒心,不过贾家绝对有信心处理好各种关系的。”
“哎!行吧!希望你们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当然贾元春也想通过这一场的省亲,再一次把早已走下坡路的贾府推上了高点,她想用一场盛大的仪式,为家族争得了无上的荣耀。
然而这烈火烹油、鲜着锦之盛,带给娘家无尽的荣华的同时,却也埋葬了她所有的幸福。
等到省亲结束,贾元春便是意味深长的看了苏宁一眼,然后被护卫簇拥着回皇宫了。
而养心殿的皇帝也是第一时间召见了苏宁,“苏宁,今天元妃省亲是不是非常的热闹?”
“回皇上,贾家宁荣二府上下都是很在意迎驾事宜,为此还建造了一座占地近二百多亩的大观园。”苏宁自然是捡着最为重要的事情禀报皇上。
“哼!这个贾家倒是挺有钱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果然闻听此言的皇帝便是冷笑的说了一句。
“元贵妃劝说家人需要多多为皇上效忠,还把贾家和她的一切荣耀归功于皇上的隆恩浩荡,可惜贾家上下都是装聋作哑和顾左右而言他。”
“哼!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皇上,微臣告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