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下雪了
下午兄妹俩还是回去了,李苇苇终究还是没能说服秦大河。
主要就是阅历差,那个计划普通股民听着可能觉得挺好的。
现在信息流通不畅,内幕炒股很多人认可。
但是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几万块一条内幕?这不扯淡嘛。
说不定人家是在养猪,肥了之后拉到自己的庄股里面宰一顿呢。
秦大河他不懂炒股,但他懂大a的庄家,心真狠啊,甚至公司都敢卖给你。
十亿的股本,你买着买着就会发现,买到十二亿了怎么还有人挂单。
下午直接打了个电话给大舅,问问他今年回不回来,回来的话,问问大舅明年的打算。
“月底回来,把老头儿接到合肥那边。”
“就十几天了啊。”现在都十二月十七号,估计已经准备好动身回家了。
“嗯,这几天在交接工作,年终奖到手我就离职了。”大舅把自己的事简单讲了一下。
现在投资公司进入正轨,肯定要有专人管理的,他也不想继续在某为内卷了。
随着今年的订单超额完成,市场部大老板又开始给他压力,真扛不住了。
销售成绩越好,压力越大,还有投资公司的事要忙,他怕猝死,反正现在不缺钱。
而且公司还有一些空余资金投不出去,他上任之后准备进行一些中短线资金管理,也就是炒股。
“要不要我和阿妈去外公那边帮忙收拾东西?”
“不用,到时候我亲自回来,该扔的扔。”
老头儿老娘的习惯他肯定知道,不亲自过来帮忙收拾,估计要叫卡车帮忙搬家。
“那今年就在合肥那边过年了?”
“嗯,不过小林子他们今年不回家,我搬完家也要回去的。”
年年一大家子回来,太麻烦了,隔两年一趟差不多就行了。
等老头儿接到合肥那边,有小弟照顾着,总归是好一些。
老是要大姐这边照顾,他心里过意不去,小弟连外甥结婚都没回来呢。
挂断电话,秦大河也没说投资的事儿。
等大舅回来再问问,电话里聊的话,没个几百块根本聊不出来啥。
他找到老娘,把大舅过几天回家的事儿讲了一下。
“我晓得了,到时候我也去一趟。”老娘皱着眉头,“过年咱家还得去合肥拜年。”
“没事儿,开车三个小时就到了。”有了车子一切都方便。
“行吧,不过得让你爸驾照考了,他整天琢磨着这个,开长途的时候你们父子也能换换开。”
秦大河点点头,确实该让老爸学驾照了。
现在冬天不忙,自己去收就行。
等晚上秦父回家吃饭的时候,就把考驾照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我明天骑踏板到市里?”天这么冷,人过去估计都冻透了。
“额,要不你开大三轮去县里学呗,多使俩钱。”大三轮装个暖炉冬天不算太冷。
“县里那个驾校我问人了,起码一千五才包过。”老男人扯了扯嘴,直接明标价码了,离谱。
“一千五就一千五,我给你出。”秦大河无所谓的说道。
“那我明天就去,你收用大船收吧。”开船收是真冷,外河的风吹起来也要人命的。
“咱家这个礼拜还剩多少额度了?”
“四千来斤,还有三天功夫,随便收收就行了。”
聊了一会儿,秦大河就回去陪老婆孩子了。
秦父则是拎着茶壶去利民超市转悠,顺便显摆一下自己明天去学驾照的事儿。
想到马上就能开车了,他心里也很激动的,这个年代能开车的见面就高人一等呢。
屋里的两个娃娃难得的同时睡着了,艳艳眯着眼睛准备先补觉,晚上最少要两次换尿片喂奶才行的。
“阿哥,你睡不睡?”她迷迷糊糊的说道。
“等会吧,看会儿书。”现在哪里睡得着哦,才七点钟。
拿着一本青鱼养殖指南,找个舒服的位置靠在另一边,轻轻的在俩崽子脸上啄了一口,翻看起来。
他手上的这本书属于比较落后的,自然养殖为主,也是他特意寻找的,薄薄的一册。
书里主要就是分析青鱼的食性和习性。
看到生长速度一页还有点儿惊讶,极少数的青鱼五年时间能长到五十斤,这可就牛逼了。
不过下面也说好了,数量一般很少,水深也必须足够,大鱼没有足够的水压,进食欲望不高的。
正常的青鱼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五年时间能养到二十斤属于普遍情况。和五爷说的差不多,五爷那边是初期喂食颗粒饲料,中后期自然养殖,清塘的时候均重差不多也有十八九斤。
他那边的鱼塘也是百亩大小,水深差了一些,才两米。
秦家承包的大湖平均水深是四米,养大鱼足够了。
哪怕是边缘位置,都有一二米的深度呢。
这么深的大湖,对周边农民而言是好事,起码到了干旱的时候,有个稳定的水源。
三爷承包肯定是赚不了太多的,大湖今年的抽水都了两万,成本太高了
但秦大河准备自然养殖,水深了也无所谓,他心里也越来越满意大湖的条件。
等大湖的鱼儿养好了,再去弄点水下摄像头固定机位,实验饵料窝料多方便啊。
实验好了,不管是卖钱还是自己出去钓鱼,都爽的很。
看着看着,他眼睛也眯了起来,渐渐的睡着了。
早上起床,屋外突然就白茫茫的一片了。
屋里因为有空调的原因,两个宝宝睡的小脸红扑扑的,煞是喜人。
“怪不得昨晚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外面沙沙响呢。”艳艳兴奋的看着屋外。
下雪了,鹅毛般的大雪,真好看。
天上的雪不停的散落着,摇摇晃晃的落在手心,很快又融化成了水。
“今年天冷,下雪不会化,嘿嘿,正好不用去收了。”大雪天扎厂也要停工的。
“阿哥,我们去堆雪人吧。”南方的孩子,对于雪人总是有着执念,因为可能三四年才能堆一次。
“先不急,再下一段时间。”
院子里是水泥地,雪还干净,等厚一点堆雪人才有意思。
也不知道憨娃儿有没有起网,这天气大湖边缘估计也结冰了吧。
他的小塘倒是没上冻,现在水是流动的。
正说着呢,娃儿夫妻俩拎着东西走进来了,宝儿头上还裹了个头巾。
“今天还起网了啊。”秦大河是真佩服这个憨兄弟,手上的东西很明显是鱼获,
“哥。”娃儿下了车就递烟给他。
“大哥,家里车子没法上街,估计这几天都是这样,我就想着把货给你和师傅分分。”宝儿笑呵呵的说道,“等会还得给师傅送一些。”
大雪天的,县道上面可没人组织撒工业盐,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开路呢。
别说摩托三轮了,秦大河自己的越野车都不敢去开。
“哈哈,先进屋暖和吧,我来把鱼扔鱼护,阿爷那边等会我去叫他们中午来,大家一起吃个饭。”
大雪天的,啥也干不了,一起热闹热闹。
这时候老俩口也过来了,今天出不了门只能来后面儿玩孙子。
“妈,中午多做点饭,我把阿爷叫过来一起吃个饭,还有宝儿她们。”
“行,我晓得了,正好还有这些鱼呢。”秦母笑呵呵的拉着宝儿进屋吹空调去了。
这姑娘真不错,憨娃儿娶了之后,家里接人待物总算是有个能拿得出手的了。
说着,秦大河穿上胶鞋和憨娃儿出发了,娃儿还能去学半天的雕刻。
村里路上的雪并不是洁白的,而是脏乱中带着杂草,和秦家院子里不一样。
南方的雪大抵如此,又薄又软烂,踏在上面好不痛快。
下雪还好,下雨的话,走一段路,身高都上涨不少,一只脚起码三斤泥巴。
深一脚浅一脚,踩着嘎吱嘎吱的雪,时不时还有泥坑。
路上不少小孩儿迫不及待的开始堆雪人,他们算是最喜欢大雪天的人了,充满着天真与烂漫。
好不容易到了阿爷家里,把中午吃饭的事儿讲了一下。
“大河,后天运漕开集,咱们这东西还卖吗?”年前的农人最有消费欲望,到了开春,又要开始算计一年的销,自然是舍不得钱了。
“不了,离过年还有五十多天,起码能赶两三个集,肯定能卖掉的。”
“咱们都是好东西,不愁卖,真不行明年再卖就是,现在开车太危险了。”
大路上全是雪,大堤又陡,一旦漂移很容易翻车滚入河中的。
“行,反正咱们几家不缺钱。”
“你们过年也不用准备啥菜了,今年咱们一起过年,三例年直接在家里住了。”秦大河提议道。
三例年就是过年到初三,过了初三年就过去了。
“那能行吗?”丈母娘犹豫的看向自家男人。
“吃个年夜饭行,住还是算了,等我老了再过去。”老丈人看女婿,是越看越满意。
方方面面的考虑着自己老俩口,不枉费把姑娘嫁过去了。
“我回去了啊,中午来吃饭,憨娃儿给你们带了不少好鱼呢。”
“知道了,我和娃儿做摆件,让艳儿他妈先去帮忙吧。”说着,阿爷带着娃儿回木匠作坊忙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