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节
    躺在最外边的傅云英一时无语,傅桂大概不明白沈家公子爬到郑家船上之后发生了什么。
    月华如水,洒下万道清辉。
    枕着若有若无的潺潺水声入睡,连梦也是轻而软的。
    翌日清晨傅云英起床时,头重脚轻,穿鞋的时候差点栽下床。
    养娘抱着她坐稳,帮她穿好绣鞋,给她梳头。
    渡口很热闹,说话声,走动声,孩子欢笑尖叫声,丫头开窗往江面泼水的声音汇聚成一片起伏的水浪。
    傅云英去甲板透气,碰到蹲在角落里剥菱角吃的莲壳。
    莲壳告诉她傅云章还没起身。
    “昨晚碰到贵人了!”他咬开一只菱角,笑眯眯道,“隔壁那条船是新上任的武昌府同知李大人雇的,他很赏识我们少爷,硬要拉着少爷来一个什么秉烛长谈,少爷过了四更才回来。”
    武昌府同知?
    “李大人是南方人?”
    莲壳摇摇头,“不,是北方人,好像是北直隶的,他说的是北边的官话。在京城当过官!”
    如果是北方人,应该从陆路南下,怎么会坐船北上?
    莲壳把剥好的菱角米往傅云英跟前一递,“五小姐,吃菱角。”
    傅云英摇摇头。
    莲壳缩回手,一口一个,转眼就把一捧白胖的菱角米吃光,含含糊糊道:“李大人要去江陵府,他要给魏家人迁坟。”
    傅云英心口猛地一跳。
    “什么魏家人?”沉默几息后,她压下心头震惊,问道。
    “江陵府的魏家,以前出过很多举人的。”莲壳挠挠脑袋,想了半天,“后来他们家去京城了,没几年都死了。李大人说他受人所托,送京城魏家人的灵柩回乡安葬。”
    魏家人葬在京师郊外的一处坟场里,傅云英每次祭拜家人,只能对着北方遥拜。没有朝廷允许,一般人不能靠近那个坟场,更别提为亲人迁坟。
    “李大人叫什么?”
    她不记得魏家有个姓李的亲戚。
    莲壳道:“叫李寒石,生得白白净净的。”
    傅云英仔细回想,李寒石这个名字是她头一回听说。
    不是李寒石,莲壳说他是受人所托,谁托他帮魏家迁坟?
    这个人能够说动皇帝,地位应该不一般。
    难道是他?
    不对,他远在天涯海角,不可能出现在京师。
    傅云英轻轻握拳,这人愿意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安葬魏家人,一定和父亲交情匪浅。
    又或者……有人故意这么做,想引诱她现身。
    江面上的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气,拂在脸上身上,冷飕飕的。
    她打了个寒噤,慢慢冷静下来。
    坟迁过来了,总有前去祭拜的机会,不必急于一时,得先打听清楚李寒石背后的人是谁。
    如果是居心叵测的人,江陵府不能去。如果是魏家昔日交好的故交,算是欠人家一份情。
    她打定主意,回到房里继续看书。
    翻了几页,听到外面传来说话声。
    傅四老爷站在甲板上和什么人大声说话,渡口人声嘈杂,两边人说话都得拔高嗓音才能听得见。
    不一会儿响起傅云章清凉柔和的声音,他和隔壁船上的什么人辞行,两人约定月余后再在武昌府小聚。
    那个说话豪爽的人应该就是李寒石了。
    傅云英侧耳细听,再次确认她不认得这个人。
    傅家的船离开渡口,接着往北而行。
    吃过饭,傅云英去找傅云章请教问题,却见他舱门紧闭。
    守在门外的莲壳摇摇头说,“昨晚吃了太多酒,少爷头疼,刚才起来和李大人辞别,又睡下了。”
    傅云章似乎不大能吃酒,每次参加文会诗会回来一定会醉倒。
    暑热天醉倒可不好受,又在船上。
    “我这里有金银花露,是我让灶房婆子自己蒸的,比药铺的干净,船上有冰,你调一碗冰镇花露给二哥吃。”
    傅云英让芳岁把装金银花露的葫芦拿来给莲壳。
    莲壳接过葫芦,谢了又谢,“五小姐真周到,二少爷最喜欢吃这个,家里也做,不过今年的金银花没晒好,都烂了。”
    “就是给二哥预备的,家里还有许多,他要是喜欢,回头让丫头全送过去。”
    莲壳笑着应了。
    ※
    下午,江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慢,远远能听到鼎沸人声。
    武昌府到了。
    傅家的船慢慢驶入渡口。
    武昌府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起初作为军事重镇而始筑城。其建制始于西汉,原名鄂县,三国时东吴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迁都于此,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更名为武昌。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以武昌府又名江城。元朝时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此后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武昌府毗连汉阳县、汉口镇。山南水北为阳,汉阳的名字由此得来。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汉水新河道北岸形成一座新的市镇——汉口镇。汉口镇以其优异的地理条件,迅速赶超汉阳和武昌,成为一座新兴商埠。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别说很少出远门的傅月、傅桂,连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傅云启和傅云泰两个皮猴子都被武昌府的繁忙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作者有话要说:
    姚广孝:法名道衍,曾出家当僧人,辅佐燕王朱棣,学神。为了掩盖朱棣篡位的事实,监修史书的时候篡改了很多历史。
    文中姚文达的破题之法参考的是永乐二年一位进士的试卷。
    “君子贤其贤”这一句有不同的解读,文里的解释只是其中一种。
    八股文的格式参考相关资料。
    不同时期八股文格式是有变化的,比如明初八股文格式松散,后来格式要求越来越严格,每一部分写几句话都有严格规定。万历年之后的八股文没有“原题”这一部分。
    文里采用的要求比明初的严格,比明中期的稍微宽松一点。
    第35章 高人
    渡口早有傅家仆从车马轿子前来迎接。
    傅云章曾在武昌府求学,几年前他在贡院街附近买了所二进小宅子,因他不常来,其中一半租赁给相熟的学子租住。
    贡院街和考试的贡院离得近而得名,寸土寸金,乡间三十几间平房的大宅院只要一百两银子,在这里要八百多两。贡院街的房屋都是如此,一半自己住,一半出租给赶考的学子。
    房租不便宜,每月一两银子,不包括柴米菜蔬的花费,这些赁屋居住的学子一般出手阔绰,不吝惜这几个钱。大部分学生选择借住在寺庙道观里,寺庙的租钱少不说,知客僧也殷勤周到。
    傅四老爷常来武昌府,自然也有落脚的地方,不过不在贡院街。
    “晓得大朝街不?咱们的宅子就在大朝街。”
    傅四老爷捋捋美须,笑着说,脸上不无得意。
    傅云启和傅云泰眼前一亮,差点蹦起来,“是不是可以看到王城?”
    本朝开国之初,太祖吸取前朝灭于“主弱臣强”的教训,将自己的儿子、侄子们分封至各地为王,藩王们可以主持地方军务,希望以此巩固皇权,防止权臣篡权,抵御外敌入侵。
    分封藩王本是为拱卫皇权,但是藩王势力过大,却反过来对皇权造成了威胁。
    后来身为藩王的成祖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采取豢养藩王的策略,逐步削弱各地藩王的势力。此后,各地藩王不能参与朝务,不能干涉地方内政,不得结交大臣。
    藩王没了实权,虽侯服玉食,穷奢极侈,但终身不能踏出封地一步。
    弘旿十四年,太祖第六子朱桢就藩于武昌。楚王府位于蛇山南麓,坐北朝南,朱甍绣瓦,雕梁画栋,东西宽约二里,南北约四里,几乎占了主城的一半。
    寺庙道观、省府衙署均环绕楚王府而建。
    武昌、汉口、汉阳、江夏等地的官吏表面上和楚王府为从属关系,实则受命于朝廷。人人都知道武昌的官员赴任时都担负监视楚王一宗的重责,但这并不表示楚王活得战战兢兢,事实上楚王仍然是武昌府说一不二的土皇帝,本地望族基本都是世代伺候楚王一宗的高级官吏之后。
    大朝街就在楚王府对面,可以看到楚王府高大的城墙和塔楼。
    楚王府垒石为城,宫门朱漆,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威严豪壮,犹如宫殿,本地人没见过京师的紫禁城是什么模样,料想应该和王府差不多,于是私底下管王府叫“王城。”
    大朝街就在楚王府对面。
    “不止能看到王城,明天带你们去广阜屯,说不定能看到屯兵出操练兵。”
    傅四老爷说完,看到侄子和儿子激动得语无伦次,拍拍两人的肩膀,叮嘱道:“这里是府城,和县里不一样。别到处跑,紧跟着我。王城戒备森严,被王府的卫兵抓去可不是好玩的!”
    傅云启和傅云泰纵然年纪小,但天生对皇权的敬畏比老师和长辈的耳提面命要有用多了,加上府城人头熙攘的热闹场面带来的震慑,两人不敢调皮,乖乖点头,“晓得了。”
    老实得不得了。
    那头傅云章下了船,直接坐进马车里抱着楠竹刻花枕头打盹,脸色略有些苍白,似是还未酒醒。
    傅云英想了想,没有叫醒他,和傅四老爷打了个招呼,往贡院街这边行来。
    傅四老爷嘱咐她几句,让王叔、王婶子几人跟着她,径直带着傅月、傅桂和傅云启他们去大朝街。
    江城主城内河流蜿蜒,隔一二里路便有闸口、渡口、石桥,居民大多沿江而居,繁华昌荣。百姓们往来出行,大多乘船,坐船不仅比走山路便宜,还能节省花费。
    坐船省时,但需要时不时登岸换乘马车轿子,太折腾了,傅云英看傅云章精神不济,眼圈青黑,干脆不叫他,让莲壳绕远路去贡院街。
    城内几条主要街道横平竖直,平坦宽阔,都由条形青砖铺就。为了便于排水,中间略微隆起,两边砌有石栏杆,行人不许街道中走,只能尽量靠道路左右两边行路,车马轿子走在最中间。
    马掌落在路面上的哒哒声中,间或响起独轮车的车轮飞快轧过地面的嘈杂声响。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南北商人云集于斯,天南海北的货物源源不断从渡口停泊的船只上卸下,经由大小商贩转运,销往各地。
    杭粉画脂官皂、川广杂货、福广海味蜜饯、西洋稀罕货、南北直隶奇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