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0节
    不过,就算皇帝不见她,她还是可以进皇宫,别的地方不说,她是有到皇宫后面农场的权利的。
    “情况似乎有些不对,你先进宫去。我回家去问看看。”薄庆说道。
    “那你怎么告诉我结论?”钱汝君嘟着嘴说道。高洋在旁边看着薄庆,也是点点头。她很爱惜小命的。来到皇宫,她就好像跑进大锅被滚烫锅子煎了一样,生怕生命不保。平时,她可喜欢来这栋大汉最巍峨的宫殿外参观,深深以未央宫为荣。以身为大汉百姓为荣。是的,大汉百姓是骄傲的,因为他们在四周,没有看到文明比他们更昌盛的地方。而未央宫更是文明昌盛的标的物。
    这也是当初建设未央宫和长乐宫的人的初始目的。他们要把国家的强盛,由无形变成有形。让人都看得到。要不是现在的皇帝跟设计者的理念比较不合,没有将皇宫多家整修,皇宫能更气派。
    人说建筑物配上人物的神态,就会产生一股气氛。钱汝君觉得以前皇宫虽然比较肃穆,但不像现在有一股肃杀,似乎人们在为什么紧张一样。
    而皇宫的气氛,向来跟皇帝有直接关系,皇太子和皇后的气场,还没有这么大。
    “……”薄庆也是无言,他也想着同样的问题。“要不然,你们在这里等等?”
    “还是算了,估计会让整个皇宫紧张的事情,不关我的事。你没事也不能进皇宫,还是先回去吧!长安的治安应该很好吧?”钱汝君大气地说道,只是后头的话,有点心虚。根据她的经验,人多人少都是危险。在大城市里,其实黑暗是无所不在,只是正常生活的人没办法看到罢了!
    “好吧!我想也是,不过我还是回去问一下。这种情形,一般不是发生内乱,就是发生外患了。守在城门边的人消息比较灵通。会跟皇帝的情绪同步。估计这次的情形比较严重。”薄庆仰头看着高高的宫城。其实,他也很想到朝廷发光发热。可惜,他们薄家是外戚,外戚在做许多事情的时候,都会受到阻碍。尤其正儿八经的当一个官员。小官可以,大官几乎是不可能。反而在军队上面,他们可以出一份力。毕竟,朝中的勋贵,还是以军功起家的为主。
    “去吧去吧!我先进去了。宦官给我摆脸色了……”钱汝君挥挥手,跟薄庆告别。
    薄庆对钱汝君这个动作有点无语,但他还是转头就走。他不可能等在外头,他算是个大忙人,利用钱汝君进宫的机会,他本来就要回去忙。至于钱汝君什么时候出来,这简单,薄家人多,派个人守着就可以了。他不用自己等。
    “钱明显,你这是冤枉本官,我可没有摆脸色!”负责带路的宦官苦着一张脸。皇宫里的这些宦官,对于皇帝看中谁,不看中谁特别的敏感。看中的人哪怕是一个小孩子。他们也都会识时务的巴着。
    何况,钱汝君神异的表现,是在宫中表现的,宫里谁不知道她是一个神女。没有见到面就膜拜,已经是这个宦官仗着他这是出皇差,有天子之命守护。
    “我叫钱汝君,不叫钱明显,你会不会找错人了?”钱汝君眉头一皱,要是皇帝不是要见她。就有点麻烦了。九品官要见皇帝,跨度太大。此时,钱汝君早就忘记皇帝给她封的官叫什么名字了。
    “钱明显是官职称呼。”显然这名宦官是钱汝君肚子里的肥虫,很快就发现钱汝君的问题所在。
    然后,把钱汝君和高洋带了进去。高洋本来就在皇上召见的行列,只不过她之前一直拒绝进宫。大汉皇室,对于平民百姓的拒绝,早已经习以为常了。许多读书人甚至用这一个方法,来提升威望。对某些人来说,名声威望比当官更重要。毕竟不是犯罪,官府也拿这些人莫可耐何。
    但高洋的情况有点特殊,皇帝讨要妃子、宫女,如果容许人拒绝,那就没规没矩了。会认负责的官员和宦官很难做人。但是高洋的情况有点特殊,人家是皇帝看中,入宫就要成为更衣,而不是碰运气的。所以宦官不得不对她客气一点。
    进了宫后,宦官想把高洋往后宫拉,开始高洋的后宫生涯,吓得高洋紧紧拉住钱汝君的袖口不放。如果是别人,就算一、二品大官在这里,赶让皇帝的妃子拉着,这就是找死。但钱汝君首先是个小孩,再来是个女孩,更重要的是,她还是高洋的主子。至今,皇帝还没有下达官府,去除高洋奴隶的身份。
    看来,皇帝对钱汝君神女的身份,还是有顾忌的。并没有钱汝君想象中的不在意。神这种东西,在大汉的能量是无限大的。听说,还有很多修仙的仙人,隐藏在各个角落。
    “她要和我一起去见皇帝,表达对皇帝厚爱的感谢,但她并不想进入后宫,宁愿在宫外替皇帝祈福。”
    西汉时期并不是没有庙,只是没什么佛寺道观,这种后世习以为常的佛道建筑。
    他们无所不拜。甚至以天圆地方的原理,来祭拜皇天后土,也是后世坟墓模仿的对象。他们其实无所不拜,路边的一块石头,一棵木头都能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只是,受众有多有少。愈灵验的,拜的人愈多。甚至出现几个名家寺庙。鲜花素果四时不断。
    进了皇宫,果然皇帝没空理她。幸好,钱汝君和高洋都是女的,而且钱汝君有宫中种植的任务,可以随意入内。她今天有把通行令牌带来,就是为了预防皇帝没空。听说皇帝特地在农场旁边弄了一间农用小屋给她住,她还没去看过呢!
    “皇上现在忙些什么呢?”钱汝君问身旁的宦官道。像邓通那样的大宦官,时常随侍在皇帝左右,不可能守在钱汝君家等钱汝君回来。而钱汝君的问题,有点犯忌讳了,按理她是得不到答案的。但或许是她是天命神女的关系。这个宦官还是说了:“皇帝正召见三公九卿,还有长安城内主要的勋爵谈论今年匈奴入侵的问题。”
    “……”战争……这还是钱汝君穿越以来,第一次意识到战争的问题。仔细想想,好像历朝历代的皇宫,距离主要的外患都不会太远,方便军队的调派的问。天子守国门虽然是后来天子提出的。但一直以来,国家的中央政府,都是这么做的。除了朱元璋以外……。
    “匈奴人不会打到长安吧?”钱汝君印象中,文帝的时候虽然有战争,但一直没有入侵到长安。长安的毁是别的事情所造成的。而内乱,虽然一直都有,但是真正要说大的,就是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发生,似乎还要到景帝时候,等景帝把吴王世子打死……
    “……大概不会吧!”旁边的宦官有点无语,这是阻咒朝廷吗?
    “那吴王世子死了没?”钱汝君又下意识的问出来……但她马上发觉不对,捂住了嘴。仔细想来,她的穿越一事,本身就会带起蝴蝶效应。历史不一定会照着他认知的去走。尤其是她又替太子和刘武带来纸,这种会改变世界格局的东西。世界格局一旦改变。
    很多事情也不一样了。或许吴王世子不用死,一样会发生七国之乱,毕竟,七国之乱的起因,就在于皇帝想收回地方的权力。众建诸侯少其力之前,他们可是先进行了不少政策。这在这种情况之下,权利被不断收回的诸侯,难免心中滋生不满。对朝廷的忠心也会动摇。现在的大汉,说是大一统的帝国。其实真正能管到的地方只有关中一带。这也是因为大汉不管是行动能力,还是管理能力,都掌控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做不到真正的中央集权。分封诸候原本也是就近管理的一件好事。可惜,想掌控人心太难。就算是亲人,时间久了,关系也会疏远。有时候,不是他们要反,而是时势逼得他们不得不反,反了还有一点生存的机会。不反,只有任人鱼肉了。反正,事情没有到她头上,钱汝君也懒得管这些烂事。
    “……钱明显,这样说不好,不对,难道你是预言吴王世子会出事?不行,我要去报告皇上。这两天吴王世子应该就到了。诸侯也开始回归,已经有一半的人到了。”宦官喃喃自语,为自己得到神女预言感到惊喜和惊恐。惊恐的是,万一吴王世子在长安出事,那就不好了……
    “吴王世子能够不死吗?”他小心冀冀地问道。
    钱汝君眼皮直跳,很想翻白眼。她觉得跟大汉人接触,她翻白眼的机率有点高,以后不会被人认为她有白眼症吧?
    如果因为她的穿越,引发匈奴人进攻。或者吴国提前造反,皇帝准备不足,都是她的罪过。此时,她的脑海里出现棉甲,也就是布面甲这种东西。如果大汉士兵能穿上布面甲,死亡机率会降低吧!毕竟,在后世,这可是能抵挡火药炸伤的玩意。而且制作上,还是比较简单。只要以二十几汉斤的棉花,浸湿后踏实,重复几次晒干后,就能制成一套防具,不会生锈且纤维强韧。甚至可以再里面加上铁片,增加防御力。铁片的制造,以及重量,比起铁甲,要简单多了。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空间外的棉花,要种植出来,还得等两年呢!空间里的棉花,如果要种出来,需要的时间也比较久,空间里库存的棉花不够了。
    哪里还有种棉花呢?估计这时候的棉花,就算是在西域,也是被当成观赏食物吧!可惜,空间里,现在还没有兑换成品的服务,只能兑换种子。而且她跟胡说也说好了,五年内不给别人棉花种子。不过,棉甲这种好东西,藏着不说,似乎也说不过去。空间里剩下的棉花,大概够做个五百套的棉甲吧!然后,如果把她的棉被拆了,估计再做一套,应该还是够的。
    可是一旦棉甲面世,估计会替胡说和她自己找来麻烦。
    钱汝君突然想到一件事,西方人曾经不知道丝是蚕吐出来的东西,一直以为跟棉麻一样,是种出来的。其实,以棉花雪白的样子,也看不出是种出来的。而像是上天飘下来的美丽雪花。
    现在,其实可以不告诉皇帝棉花怎么生产出来的,把它当成上苍赐予。至于以后皇帝会不会治她欺君之罪?
    其实骗皇帝的人多了,他不一定会去追究。甚至皇帝也心知肚明,关键是,你的欺骗,会不会造成皇帝的损失。
    钱汝君心想,她的欺骗,肯定不会造成皇帝的损失。但皇帝事后知道了,能不能这么想,就很难保障了。然而,对大汉保疆卫国的战争,她还是想出一份力。若让匈奴把大汉灭了,等于把世界的两盏蜡烛吹灭一盏。
    至于宦官所说的预言……其实她还真能说出预言。不过,能保证百分之百准准确的只有火山地震大水……人的事情,因为蝴蝶效应,有太大的变量了……
    “似乎不太可能。除非太子刘启能救他。不过对我们大汉朝廷,改变结局,不一定是好事。”钱汝君只好学神棍,说一些模拟两可的话了。
    第二〇六章 吴王世子
    皇帝跟三公九卿谈话的时间很长,基本上,一直到宫门快关了,才把人送出去。一条条有关军事的布局,就在这一次谈话中决定,并且快速执行。
    大汉前期,或许其它方面已经快速腐化。因军功受勋的勋爵,有很多已经不能上战场,而且因为富贵,加上缺乏教育的关系。勋爵的第二代,有一半不堪使用。
    但,还剩下一半,保持着战斗力,甚至在他们的封地,养了很多残疾退伍。
    这个时代,当兵的福利很差,领的钱,基本上养不活第二代。然而,在这些勋贵的封地里,退伍的士兵,基本上能得到温饱,有些还能在地方上负责一些活。就算是只剩下遗族的,孩子基本上也让他们有吃有喝到大。
    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恩典。足以让老一辈的告诉下一辈的人,做人要报恩。
    而这些第二代,往往形成可观的战斗力。因为,只有能打仗,他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报恩的人。
    心理有追求的人,往往能爆发出比别人多的力量。而他们的封地,往往零零散散的在边关附近,更促使了他们如此做。因为替别人当兵,也是一个职业。虽然大汉规定每个人都要当兵,但实际操作上,有很大的困难。有些人要读书,有些人走南闯北的当大商人。对他们来说,放下事情去当兵,不太现实。自然会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逃避当兵。后来,大汉官府,干脆由官方直接收钱了。有钱的缴钱,没钱的直接去当兵。
    不管怎么说,关中都是一个大兵库,一个平民百姓的战斗力都很强。如果是在平地打架,两个会打架的关中汉人能跟一个匈奴大汉武力持平。
    皇帝也基本上了解大汉的兵力。毕竟,他原本的封地代国。就是一个需要应对北方匈奴的人。此时,守在大汉北方的将军,还是非常有经验,能够灵活应付战况,不是后世动不动就到京城求救的兵痞子可以比拟的。
    此次边关告急,并不是说长安告急,而是提出一个警讯,边关压力现在比较大,后面的人,你看着办。如果不适当提出支持,匈奴人就要冲进来了。
    长城其实并没有完全联在一起,有很多洞口可以进来。只是那些地方,并不适合马匹大量行军。对于向来讲究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进出的地方。所以明知道那里比较好进,也没有意愿从那边进去。
    但事情总有万一,所以在匈奴人大量闯关的现在,这些地方最好有人去守着,比较不会出问题。
    战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纸上谈兵更是困难。幸好,大汉有一个传统,丞相必须是关内侯。而关内侯基本上都是战场几进几出的骄兵悍将。
    对战场的事情,不是两眼不抺黑。
    而且代国国主出身的刘恒,也对军事懂一点,今天的会议,虽然开得比较晚,整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等皇帝好不容易松一口气休息的时候,负责带钱汝君的宦官,才在邓通的指引下,走了进来。
    看到这个宦官,皇帝刘恒才意识到,他之前所关心的问题,于是问道:“怎么?人都带回来了?还是只有高洋?”
    “两个人都带回来了,现在都在农场那边。有一件事,奴婢必须跟陛下报告一下……”
    等宦官报告完以后,皇帝刘恒的脸色拟重了起来。这可以说,是钱汝君带来的第一个预言。如果预言成真,那么钱汝君神女的地位不可动摇,九品明显官,对一个能预言的神女来说,官位太低了,封侯授爵都是必须的。对于女子,官职的任免,比男子随意多了。毕竟,女子的官爵,少有能够继承的。多半一代而止。
    关于吴王世子会出事的事情,皇帝很不希望发生。在钱汝君的预言中,很显然,这件事跟太子还能产生关系,就不知道关系是正是负,能产生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预言这种东西,就是模糊不清,要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子就好了。
    钱汝君能知道详细的讯息吗?
    可有破解的方法?
    真的必须太子刘启才能破解?
    这次招回诸侯共聚一堂,吴国是重点。由于吴国开始发展铸铜钱,现在国力变得愈来愈富强,许多大汉人民涌入吴国。
    在这个时期,有人就代表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土地。尤其是新进的住民,对土地开发的帮助更大。
    在这个时期,土地开发几乎是群体的事情,一个人很难得开出什么大片土地。
    尤其在吴国这个地方,山多平地少。许多地方还有不服王化的土着居民会出来打草谷,弄死几个人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然而,吴国在现在吴王的治理下,大片的土地得到开发,由于铜矿得力,吴国百姓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好。许多以前需要花钱买的东西,现在都变成国家福利。
    所以吴国境内逐渐形成只知吴王,不知有皇帝的现象。
    对于吴国得到治理,皇帝虽然感到开心,但吴国境内的情况,却令他感到忧心。
    这种情形,跟南越境内一样,国王对国内的治理,可说是这个时期完善的典范。几乎可以说,无法普及。
    事实上,钱汝君如果想完成她的愿望,最大的阻碍就是朝廷。
    为了收税,百姓基本上不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出门都要路引。跟后世自由流动的情形差别很大。
    所以,如果城市要有人,要有百姓,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官府的叼难。
    对做官的人来说,增加百姓的数量,也是他们的业绩之一。如果做不到,评等不会好到哪里去。
    他们怎么可能提供百姓?如果买太多奴隶,基本上也是不合法的事……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但基本上最后的下场会是,钱汝君养不起。
    毕竟,大汉的资本流通的规模还非常有限。
    除非,钱汝君能把生意,做到大汉境外。但要在大汉境外做生意,基本不只是上山下海,还要面对许多的马贼,规模必须要大。如果能成功回来,基本上赚的满钵满盆都是可能的。
    不过,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对于真正想做的事情,钱汝君不会退让。
    对于钱汝君的预言,皇帝非常重视,若是别人这么乱说,他可能会一笑置之,或把人抓来打屁股。但是,这话出自钱汝君口中,不得不让皇帝刘恒心惊。皇帝详细问了宦官话以后,知道钱汝君说出这话之前,甚至不知道皇帝召唤了诸侯来聚会。她就笃定吴国世子会死在长安。让皇帝的脸色都绿了。一时之前,他没有心思去理会高洋的问题。也没有问高洋的去向,就对邓通道:“我们过去见见钱汝君罢!”
    “……”邓通本来想建议皇上把人传唤过来,但皇帝本来在下朝之后,就会前往农场耕种。现在钱汝君两人就在农场里,似乎也是顺路,也就没有提出来。顺着皇帝的话,安排坐驾,前往农场。
    要皇帝走路去,那就太折腾皇帝了。皇宫很大,所以都会安排强壮的力士来抬。
    而这些力士,大多是成年之后才阉割的。
    等到了农场,钱汝君正跟高洋把袖子撸起来。拿着一铲子正在查看农田,她们身边有一个竹编的篮子,正在农田里抓虫除草。
    农田有虫,几乎是除不掉的问题。皇帝刘恒没有少抓虫。其它人没有过来,一般妃子,都要等皇帝过来才会跟着过来。平时,这里都没人,偶而窦皇后会过来。
    但是自从她眼睛出了一点问题,她过来的次数也渐渐地变少了。所以此刻除了负责的宫女和宦官以外,并没有什么人。而负责种田的宫女和宦宫,对农作都很熟练。虽然钱汝君改变了他们耕作的方法,引进化肥。但由于在使用化肥之前,要先进行堆肥。所以这些肥,其实还没有加进农田里。
    但钱汝君送来的黑土,已经放进土里。
    为了让农作物可以尽快的出产。他们先把土里的植株一棵棵小心冀冀的拔起,然后再把黑土混入土壤后,重新种了一些皇帝比较爱吃的菜过去。至于其它的菜,则被种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今,钱汝君和高洋在的地方,就是在这片黑土带。至于会发臭的堆肥,就被放在最远离黑土带,还有皇帝出没的地方。那几块地方,一般是皇宫里最下层的妃子负责的。
    在宫里,后宫等级,真的影响到方方面面,想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只能靠一个人,就是皇帝。只有他的宠爱能改变一切。也难怪,后宫里从来没有和平。永远处于宫斗之中。刚才后妃曾经过来过,看高洋的表情,很不善。虽然她们的脸上充满着笑容。但钱汝君在她们脸上读到了恶意。
    钱汝君挺同情她们的,她们也只能这样活着。不知道皇帝百年之后,她们将何去何从?能出宫去吗?如果没有子女,又会如何?
    上一代的后妃,早就在吕后手上,走得走,散得散,所以前代,几乎没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