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7节
    西单也是什么人都有的。
    严打过去一年多,混混小偷们又敢出来活动。
    夏晓兰今天倒不担心,晚上肯定是她和杨永红三人一起走。
    但以后就得刘芬一个人照看三个店,每天都要把营业款收拢在一起,邵光荣说的安全隐患的确存在。luna那边,要指定个店长,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自家的店的营业款,让谁送?
    还得像商都那样,让附近的派出所多照看几分,夏晓兰决定请伍行长牵线,和派出所的领导拉点交情。倒不是行贿,人都有个亲疏远近,热情客气去刷刷脸,平时有人公安在附近转一转,能震慑宵小!
    个体户要打交道的,又岂止是派出所,工商、城建、消防……哪方面的关系都需要平衡。
    下午的时候,于奶奶坐了公交车来店里。
    她是从秀水街过来的。
    “周诚他妈带了好些朋友去那边店里,我还看见宁彦凡他孙女了,叫宁雪是吧,陪着她妈在店里挑衣服。”
    怎么一股脑的,全去秀水街了?
    夏晓兰好奇:“那边生意咋样,客人多不多。”
    秀水街现在还没那么热闹,夏晓兰做好了生意不好的心理准备,于奶奶却卖起关子:“晚上回去和你详细说这事儿。”
    据于奶奶自己观察,同样两家店,卖同样的衣服,西单和秀水街的客人群完全是不同的。
    西单这边更年轻点,20多岁的女同志多。
    秀水街那边,倒是像关慧蛾那年纪的客人多些。
    瞧着是秀水街人少,但秀水街的客人们更有购买力。
    钱英说得对,开业第一天,西单的店忙到九点才关门,夏晓兰还花了半小时盘账。
    陈依一做的账目一目了然,卖的是哪一款,打几折,收多少钱,找零多少……清楚的,像电脑打印出来的财务表。然后这姑娘还特别有分寸,没替夏晓兰算总账,夏晓兰自己噼里啪啦按着计算器把总账算出来,瞧着营业额自己很满意:
    “一顿大餐先欠着,谁都别拒绝,你们今天帮了大忙。”
    除了累,夏晓兰就一个感受,京城这边的市场,还是比商都大。
    泱泱大国的首都,85年已有千万人口,这是多大的消费潜力?夏晓兰觉得,开两家店都还不够,她应该在短时间内,把京城的服装销售市场的份额给占住……夏晓兰并没有忘记和季家的赌约,如果这学期不出国当交换生,夏晓兰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截止85年的底,她要让自己的身家突破百万!
    第792章 贫穷的焦虑(3更)
    疲倦是真疲倦。
    开心也不是假的。
    西单店第一天营业额8700多,秀水街没西单口岸好,客流量不如西单,营业额却也有5500多。
    第一天,两个店加起来营业额超过14000元。
    这个数字,是传单的效果,也有熟人照顾生意。
    拧一拧熟人的水分,数额相差不会超过两千块。
    到20号之前,不知道还有多少客人会拿着传单上门,把开业酬宾的热闹过了,留下来的就是真正的客人。
    周末是要查寝的,夏晓兰跟着杨永红几人回寝室,307全体都累瘫了。
    没人提夏晓兰家能赚多少钱,说的全是做生意辛苦。
    “这算什么,一开始没本钱,我和我妈轮流用自行车载油渣去乡下卖,辛苦归辛苦,赚的钱上沾着自己的汗水,就图花起来堂堂正正不心虚呗。”
    夏晓兰不是在给室友灌鸡汤,她纯粹是在自己感叹。
    赚钱的方法那么多,开始是没本钱,只能一分一毛的攒。
    现在有了本钱,夏晓兰对一些生意同样很谨慎。
    她不去碰灰色的地带,她的发迹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经得起查,谁想找她麻烦都不容易。
    杨永红早知道这世上有钱的很有钱,比如捐几百万给学校当奖学金的港商。
    但今天西单店里收的营业款,给了杨永红挺大的冲击,毕竟捐几百万的港商太遥远,一天收入几千的就和她睡同一个寝室,夏晓兰家服装店的今天的零头,都比她家一整年的收入还多……等她大学毕业,也不可能赚比这更多的工资。
    杨永红迷茫了。
    读这么多年书,考上华国顶级学府,经济上还不如个体户有钱?
    杨永红有报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
    但考虑到现实,她老家也真是穷。
    能不能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杨永红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她就和夏晓兰谈了。
    “晓兰,我不是嫉妒,我是自己都没想明白,你能不能给我解解惑。”
    有一句话,形容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很贴切,夏晓兰一听就知道杨永红为什么迷茫——有一短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剃头的。
    下海经商的赚到的钱,搞研究的人却生活清贫,哪怕将来各种待遇提高,新闻上经常说什么卖煎饼果子的大妈月入几万,大学毕业的白领一个月几千块,网上掀起了大讨论,不少人抱怨,读了十几年书出来工作,还不如早早出社会打拼。
    夏晓兰觉得,杨永红现在就是陷入这种迷思里。
    “我们边吃饭边说。老大,那照你的说法,我就和我妈一门心思做生意就行了,反正我去做生意,一个月赚的,也比毕业后一年的工资都高,那我为啥还要辛辛苦苦考华清?我在这里念5年本科,前后得耽误多少事儿?”
    是啊,得耽误多少事儿。
    杨永红瞧的清楚,夏晓兰要是每天都在服装店里守着,凭借她的销售技巧,生意不可能差。
    杨永红好像有点明白了。
    夏晓兰又问她:“你喜欢念书吗?”
    杨永红使劲点头:“我要不喜欢念书,还能复读三年,考四次!”
    她不仅是喜欢念书,还要念最好的学校。
    夏晓兰摊手,“我也喜欢念书,想来大学里学更多知识。个体户是赚钱,但你看个体户有地位吗?咱们寝室的人思想开通,没有瞧不起我,那你知道社会人别人是怎么看待个体户的吗?中科院的院士一年的工资加起来,也不会有我家服装店赚得多,可谁对社会贡献大,谁能被别人真心尊重,还用我说不?”
    就算是杨永红,要不是读书,根本离不开冀北省农村老家。
    可能就在乡下嫁人生孩子了,一辈子都触碰不到夏晓兰的世界,又谈何迷茫!
    井底之蛙才不会迷茫,以为世界就自己看到的那么大。
    “老大,你肯定能靠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咱们这才大一呢,你担心什么?你要是对做生意有兴趣呢,只管来问我,咱俩可以商量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你能干点啥。”
    想改善家庭条件不是坏事,夏晓兰也不会藏私。
    但要影响了学业,夏晓兰觉得是因小失大。
    杨永红和她不一样,夏晓兰是老黄瓜刷漆,有先知先觉撑着,也有家里人帮忙,有上辈子的阅历,才能把生意撑起来。杨永红不笨,但要想两方面兼顾,杨永红必定要碰壁。
    杨永红自己想了会,都把夏晓兰的提议否决:
    “不行,我肯定没办法两头兼顾。”
    人的精力有限,夏晓兰能办到的事,杨永红没信心。
    再说了,每个人做生意都有自己的诀窍,杨永红还没有那么厚的脸皮,要让夏晓兰帮忙。
    她要能既不耽误学业,又能自己发现能赚钱的门路,那是有天赋……要不能,还是老老实实念书吧,朝着她的一个月200元的工资奋斗。
    杨永红一下子就醒了。
    人咋会一点都不羡慕嫉妒,她也不是圣人啊,昨天受的冲击力太大,一时钻了牛角尖!
    “晓兰,别笑话我,老家的日子真是穷怕了。”
    贫穷没有让杨永红难堪。
    但贫穷同样会让她焦虑,哪怕她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平时活的比谁都明白,偶尔也会迷茫摇摆。
    夏晓兰挽住杨永红的手,“我不笑话你,其实我有件事早就想说,怕你不同意。老大你也看见了今天店里多忙,你今天感受过服装店的氛围,要觉得个体户不丢人,我邀请你周末和假期去店里兼职……前提还是不影响学业,要不经济账咱也不划算呀,不能丢掉奖学金。”
    去店里兼职?
    杨永红没问工资。
    她这和夏晓兰探讨人生,怎么搞得向夏晓兰讨要工作了?
    如果每周末去搞这个兼职,她能不能胜任,明白晓兰在照顾她,杨永红更得考虑好。
    夏晓兰也不催杨永红,过什么样的人生都是自己决定的,夏晓兰是能帮就帮,绝不勉强——她当时是蛊惑了龚洋跟着刘勇工作,那也是龚洋自己选的。
    学美术的去搞设计,专业还挺对口。
    华清土木系的,去帮夏晓兰卖衣服,她自己都有冷汗。
    兼职,只能是兼职!
    第793章 刘芬就是个借口!(4更)
    给同学打工,关系要怎么处?
    杨永红现在是坦荡荡的,她是307寝室家境最差的。
    贫穷的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杨永红的精神世界很丰富,这种自信是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华清,并且能在学霸遍地走的华清拿一等奖学金的脑子带来的。
    不贪谁的小便宜,当室长又处事公正,谁都服气她。
    如果去夏晓兰家服装店打工,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还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夏晓兰。
    想到拿到手的奖学金已经给家里寄了200元回去,杨永红就把夏晓兰的提议搁置了。
    “晓兰,我还是算了,谢谢你的好意。”
    夏晓兰抱抱她,“没事儿,你只要知道兼职的工作永远给你留着就行,周末不合适,暑假要不要考虑下?”
    说的杨永红都笑了。
    迷茫啥啊,身边的人都在支持着她,杨永红觉得,要是自己确实经济上有困难,夏晓兰不可能不管她。
    和杨永红谈过,夏晓兰还担心着今天店里的情况。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