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节
    陈嫣原来在栌山庄园修建藏冰处,内挖大量冰井,这种存冰方式证明是可行的后,她立刻在长安城中阴凉地段也买地修建藏冰室、挖冰井。一开始主要是供应家里,她虽然不在长安度夏,可是还是家人、亲友呢!
    就说刘嫖,知道女儿鼓捣出了比皇宫藏冰法成本低的多,民间也可使用的藏冰法之后,拿着这些冰做人情,送了不少礼呢!
    之后母女二人都扩大了藏冰规模,到了夏天卖给长安的有钱人,算是发国难财了。大概是长安有钱人太多,每年都在扩大藏冰量,然而每一年都是供不应求——狗大户到底是狗大户!
    酪浆差不多就是后世酸奶一样的东西,在此时不只是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吃,偏北方的中原地区也拿这个当日常饮食。冰镇过的酸奶特别解暑,配水果也特别恰当。再配上蜂蜜,是这个季节陈嫣尤为喜爱的一道甜品。
    其实也可以不加蜂蜜,酸奶足够衬托水果的滋味了。不过考虑到王温舒的口味,陈嫣才‘勉为其难’地加了一些。
    接过小银匙,王温舒饶有兴味地观察了一番,这才下手。吃了一口,觉得味道很妙,但…果然还是差了些什么!
    伸手将之前的蜂蜜罐子拿来,剩下的蜂蜜几乎全怼了上去。畅快道:“甚佳!”
    心满意足地吃完,对陈嫣大加赞赏:“樱桃去核极好!生了吐核的功夫。”
    旁边正在收拾陈嫣桌案的婢女清翻了个白眼,站起身道:“王先生您就只看到省了吐核的功夫?去岁这道樱桃浇酪呈给天子与皇后娘娘用过,天子和皇后娘娘赞不绝口!其他有幸学了去的,有说玻璃盘配的好的,有说以冰镇酸酪,滋味尤妙的…敢情我们翁主亲自动手,在您眼里就只值个樱桃核?”
    玻璃在华夏出现的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玻璃珠、玻璃管珠已经成为贵族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而到了秦汉,大一统王朝使得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玻璃烧制业也是一样。
    此时已经能烧制一些小碗、小盘了,只不过相当珍贵,是顶层贵族的专享。
    陈嫣大概在两年多以前开始研究烧砖、烧陶和烧玻璃——看起来三者相距很远,实际上很多地方相通,窑炉、炉温等等,彼此很有些借鉴意义。
    烧砖的目的是为了搞出红砖来,现在用来造砖瓦房的青砖虽然美观、质量好,但成本高、产量较小,这使得中产之家也住不上砖瓦房。
    烧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瓷器提前出现,此时也有比较粗糙的瓷器,但那种瓷器还不如精美一些的陶器呢!陶器已经很成熟了,其中工艺较好者碾压现如今又丑又不好用的瓷器。
    烧玻璃倒是目的单纯,就是为了烧玻璃。
    虽然她见识过烧玻璃的小作坊,最喜欢的一个up主就是玻璃工艺品达人,她也知道玻璃的转换公式。但…但如果觉得这样就可以制造出想要的玻璃了,纯粹是想得美!
    从了解到实践是两回事,同时,公元前和两千多年后完全不同的生产环境、工人更是有着难以逾越的天堑。
    不过有陈嫣的‘先进理论’指导,进步倒是比正常情况下快了无数倍。去年这时候装与樱桃的小盘还很朴素,最多就是颜色配的好。今年现在用的玻璃盘就花俏多了,完全是按照陈嫣所说定制的,颜色艳丽、花纹精致、光洁如玉。
    嗯…唯一的问题是还有很多技术性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烧制玻璃失败率很高,想要陈嫣手上这种级别的佳品,更是难得。
    陈嫣还考虑着要不要先卖一些玻璃制品出去补贴研究经费,虽然现在质量在陈嫣眼里还不够,成本也没有降下来。但…但按照现如今的玻璃器行情,完全可以大赚一笔了!
    王温舒拿着小银匙敲了敲玻璃盘,笑了起来,但并不说话。
    玻璃器很漂亮,冰镇酸酪的滋味配樱桃也甚佳。但他第一个注意到的果然还是蜂蜜和樱桃核。
    只能说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不同的,这是由每个人不同的经历造就——王温舒嗜甜如命,而陈嫣经常会嫌弃蜂蜜或者柘浆放的太多。说实话,王温舒第一次知道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人嫌弃太甜!
    他第一次尝到甜味是童稚时母亲分的一点儿饴饧,家里还有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只有这么一点儿,但就这一点儿的滋味就够了。此前他也吃过些果子,但果子大多有酸涩之味,就算是他吃过的最甜的甜瓜也远不及饴来的纯甜!
    对甘甜滋味的喜欢,以及甜的极度缺乏,让他面对甜味的时候缺乏自制力。
    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种感受,不过试过‘戒糖’的人应该能够明白,戒糖一段时间之后吃糖,真的是不嫌腻的!
    对于王温舒的个人口味,陈嫣也不能说太多,她只能管好自己。
    吃完甜的之后立刻有人端来漱口的薄荷水——陈嫣是很注意保护自己牙齿的,在这个时代要是坏了牙,连牙医都没得看!
    从小她就注意不吃太甜的东西,后来还自己知道的一点儿知识弄出了牙粉、牙刷。早晚刷牙、甜食后漱口都是应有之义!这样的坚持不是没有回报的,至少她现在有一口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好牙!
    古人虽没有太多机会吃甜的,所以少了一种牙病的侵害,但这不代表古人的牙齿健康情况就很好了。
    牙齿清洁、营养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普通老百姓除非是天生的,否则一般都是一口不甚整齐的黄黑牙齿。特别是南方闽越之地,据说还流行染黑齿,好像一开始是为了防牙病,后来倒成了习俗了。
    古代从上古到封建末期的明清,分辨有钱人和普通人的一个有效办法都是看牙齿是不是整齐。这一点有点像是观察手,有的人脸天生就很漂亮,可以说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哪怕此人出身贫寒。可是手是瞒不过人的,从小做着粗活儿长大,必然会有一双粗糙的双手。
    陈嫣的牙齿整整齐齐,洁白光亮——绝对够得上古代‘齿如瓠犀’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即使是权贵阶层也不是轻易能达到的,得老天爷赏饭吃!因为此时的养护牙齿方法还很匮乏,权贵最多就是保证牙齿整齐一点儿,干净一点儿而已。
    若不是难得,‘齿如瓠犀’也不会出现在《诗经》中,和‘手如柔荑’、‘螓首蛾眉’之类的美女标准并列。
    漱口完毕,正好有一个婢女从外入内,到了陈嫣跟前道:“翁主,东冶福溪庄园送东西来了!”
    陈嫣一下明白送的什么东西,立刻笑道:“总算是来了!”
    东冶是南边闽越国的都城,闽越国王是当年助汉家得江山有功这才被分封的,不过未来闽越之地还是会被汉家收回——陈嫣可是记得的,汉武帝的功勋中就有收复南越这一条!更远的南越都到手了,中间的闽越还跑得掉?
    陈嫣之前在东冶东边买了一大块地!别看东冶是闽越国的都城,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口、多大规模!东冶东边的土地买下来也不困难,大汉贵人的身份,再加上肯花钱,大片土地随陈嫣划!
    此时北方地区土地已经很大方了,至少比封建社会中晚期大方的多。但到了还没开发的南方,更是大方的可怕,颇有一种跑马圈地的畅快!
    天知道陈嫣是怎么克制才在圈地的时候少划了一点点——她得不停地告诉自己,自己也用不完那么多地,圈了也是白花钱…
    非要大老远在东冶附近圈地是有原因的,东冶地处后世的福建,在此时绝对是不开化中的不开化。但那里有一个好处,可以种植甘蔗!陈嫣在那里圈出的福溪庄园其实就是一个甘蔗种植园。
    她想搞蔗糖行业,那就得有原料吧。
    福溪庄园真的是格外大,在稍稍远离东冶的地方,大概有沃野千里之地!
    陈嫣当初圈地的时候还手抖了一下,觉得自己是不是圈的太多。然而闽越国主郢卖地的时候眼睛都没有眨一下——闽越国人口少,多的是荒山野地,没有耕种的生地遍地都是!有大汉的贵人愿意来闽越国花钱买地,此前谁都想不到!
    沃野千里?听起来倒是很多,可是和广大土地一比,那才多少地!
    陈嫣让人用船运了一些奴隶过去(没有办法,普通农民谁愿意去到南方开荒呢),然后又从闽越国人手中买了一些奴隶,然后就开始了种植甘蔗。
    当然,一开始并不能种植甘蔗,得先开荒。砍到树、烧去杂草、翻耕土地、种上大豆、并且尽力施肥…前年才开始第一次种上甘蔗。
    此时南方甘蔗大多是野生的,也有人尝试种植,但这都是个别行为。倒是南越国,应该已经初步驯化了这种植物。陈嫣此前派人向南越国赵家买甘蔗种——这倒是不难,一个是此时的人没有保护特有作物的意识,另一个也保护不了。
    甘蔗种又不像是一些秘方,官方走不通就走民间,不要太容易了!
    千里沃野当然不可能第一次就全种上,没有那么多甘蔗节做种,大家也不熟悉怎么种植甘蔗。所以,这个时候只是种了一小片地方,其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继续养地。
    一年的时间,在农学家的帮助下积累了有用经验,福溪庄园的奴隶熟悉了种植甘蔗这件事。第二年,福溪庄园这才一半左右的土地种上了甘蔗。至于另一半的土地,这个时候还没有彻底开垦出来,只能先等等了。
    但一半的土地也很惊人了,正常的话产量可不会少!
    甘蔗收获是在秋末到冬天这段时间,陈嫣一直在等福溪山庄送东西来长安!
    当然不是甘蔗,甘蔗运到长安且不说运输时间太长,甘蔗会变成什么样子。就说这个运输费运甘蔗,那也是绝不划算的啊!
    运来的其实是石蜜!
    就是南越国此前进贡的那个…石蜜又不难做,甘蔗榨汁,甘蔗汁暴晒、风干,如果嫌慢还可以熬煮。然后甘蔗汁浓缩成为固体,这就是石蜜了。
    石蜜相比甘蔗就要体积小的多了,以他的价值而论,也值得从闽越运到长安来。
    不过石蜜的味道可不会太好,因为杂质太多,蔗糖成分也不够高,所以味道并不那么甜,甚至有些酸酸涩涩的。
    此时这所阳陵邑别馆可热闹了,开了一道侧门,马车上的货不断地卸下来。一个个孔武有力的壮仆,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一个大木箱。
    这些大木箱按照陈嫣的安排,全都放到了一个转们存放物资的院子里。
    有个护送石蜜而来男子是福溪庄园的一个小管事,随货而来也有向陈嫣汇报工作的意思。
    此人身材高大、面目黝黑、手脚粗糙,显然是自己也下地干活的那种人。此时到了陈嫣跟前,有些拘谨不安起来。见陈嫣一直在看那些木箱子,赶紧解释道:“翁主…木箱是庄园里的人自己做的…早前开荒之时砍了许多木头。”
    当初福溪庄园就是个荒地,到处都是树林,说实在的,闽越国国主卖给陈嫣地时的开价,与其说是地价,还不如说是对土地上树木的开价!
    这些树当然被砍了下来,一部分顶好的木头运回了齐地,陈嫣在那里有造船厂,用得上这种木头。其余的就被用来给奴隶和山庄管理人员建房子、造各种家具、器用了。
    但即使是这样也用不完,福溪庄园的管事就让人做了这种密封性很好的木箱,预备着装石蜜。不然的话到时候用什么容器?陶器又重又不方便远途运输,用芭蕉叶之类的包裹有密封性太差…
    陈嫣点了点头,事情虽然小,但从这可以看出福溪庄园的人做事还是很认真的。
    她让人启开了一个木箱去看,这个木箱颇大,里面先垫了一层芭蕉叶,然后再堆上石蜜。每个箱子四四方方的,大概装了后世百来斤的石蜜!不停的有人将木箱送进库房,陈嫣估计着这一批货怎么也有百来箱了。
    旁边的管事道:“一共是一百一十二箱!先走的海路运到了齐地,然后才雇了马车队。”
    陈嫣点点头,同时心里一估计就知道了,这大概是上万斤的石蜜了,换成此时的计量单位其实是两万斤有余!
    这么大量的石蜜,可不是一笔小钱了!简单来说吧,陈嫣这批石蜜只要出手,买福溪庄园的钱、庄园奴隶的钱,全都赚回来了!也不用太担心一下砸下去,石蜜的价钱会砸穿!
    别小看长安!更别小看长安的商人!大家都是识货的,当然知道该怎么将石蜜卖给狗大户!
    当然了,之前那种高不可及的价格是别想了,多少还是会有些影响的。珍品和普通的奢侈品,这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看着这些物资,陈嫣进一步坚定了要搞农业的心情,在这个时代,其实没有比农业更好的产业了!工业虽好,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也不是第一需求!
    大概是第一次见这么多的石蜜,陈嫣身边的婢女都惊讶了,婢女清啧啧称奇:“翁主之前说要在福溪庄园种柘,奴婢还当是玩笑话,没想到如今就有这许多石蜜!若是在长安发卖,恐怕全长安的商贾都要惊动了!”
    这么大批的石蜜还真不是一两个商人能够吃下的,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为了价值最大化,本就要多找几个下家。
    “不卖!”陈嫣干干脆脆道。转身离开储存石蜜的院子,又补充了一句:“不卖石蜜!咱们卖蔗糖!”
    “蔗糖?”婢女清半懂不懂,蔗糖应该算是个新词了。‘蔗’其实是此时刚有的字,至于‘糖’,离他诞生还有好多年呢!非要用此时的话说,应该是‘柘饧’才对!
    然而‘柘饧’,这可没听说过。
    陈嫣微微一笑,这个她清楚就好啦!
    正好看王温舒空闲,拉了个壮丁,让他领了一班家生奴婢专门在一个空院子里试制蔗糖。
    “你不是喜甘甜么?去办这事儿罢!保证你浑身上下都是甜的!”陈嫣半认真半开玩笑道。
    王温舒看着堆满了院子的石蜜,惊讶道:“真么多啊…”
    说实在的,他从没想过能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石蜜。
    之后就是闭关制蔗糖,说实在的,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活计,毕竟有陈嫣做指导嘛!
    就陈嫣知道的,可以将石蜜用热水煮开,然后加上石灰,以此进行澄清就足以去除掉绝大多数杂质,如泥沙之类。而且这一道工序还去除了不利于蔗糖结晶的成分,为后面的结晶蔗糖打下了基础。
    然后就是熬糖,采用熬煮的手法可比太阳暴晒、风干要高明!两者同样是将糖从液体变成固体,但后者仅仅只是去除了水分而已,所以结成的石蜜仿佛土块石头。而采用适当的熬煮法,不仅可以蒸发水分,还能够分离糖蜜!
    糖蜜也是糖,但不是蔗糖,尝起来也不甜,而只有蔗糖能够结晶!可想而知去除糖蜜之后的这样才能更好结晶,同时味道也更甜!
    而熬糖也是红糖的最后一道工序…至于白砂糖和冰糖,那是另外一套了!
    不过事情到了这里就有了一些难度,因为熬糖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火候的掌握,还有中间的各种小技巧,都不是陈嫣这个仅仅知道流程的人能够说清的。说实在的,这一条若是不难,也不会有的人制糖好吃,有的人不行了!
    那些手工制糖的师傅,当他们几十年都在做什么?浪费人生吗?
    不过好在这都是次要问题,因为陈嫣已经解决了有无问题,剩下的钻研技术无非是‘但手熟尔’。
    第116章 桃夭(6)
    最近几日, 阳陵邑别馆抽调出来生产蔗糖的院子周边一直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陌生而吸引人的味道…不少人在院子周围驻足,只不过碍于规矩, 不好真的进去看罢了。
    王温舒对着最新一批蔗糖点点头, 认可了质量:“上品,装起来!”
    陈嫣找锡器作坊订做了上千个锡盒,找陶器作坊也定做了一样数量的陶罐。而且这只是第一批而已,若是后面又需要, 还会追加订单。
    上品的蔗糖顺利结晶成了深褐色的结晶体, 捻几粒尝,是一种纯甜的滋味, 和蜂蜜的还不太一样!王温舒尝到成品就知道了, 掌握了这样一件‘奇货’, 又要多一样了不得的生意!
    相比起上品蔗糖,那些之前因为工人不熟练、工艺有欠缺而次等一系的蔗糖,其实滋味也很不错, 就是卖相差了一些,味道没有那么纯而已!如果没有试过上等蔗糖, 王温舒觉得这也是‘宝货’了。
    两种蔗糖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次品的蔗糖被装入容积大概在十来升的陶瓮中, 密封好口, 存入阴凉的房间。而上品的则装进定做的陶罐,每个陶罐大概也就是两斤的分量(汉代的两斤,差不多后世的一斤)。
    定做的陶罐显然精致很多, 密封地妥妥当当,整整齐齐地以十二罐为一组装进木条箱,中间塞些芦花之类的填充物,就等向来卖货的时候方便交易。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