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3节
    “谁说我输了?”郭嘉不服。“士元不是说了吗,胜负在两可之间。”
    “那只是现在,再下几个子,你就会体力不支了。若是平时,你身体无碍,自然可以继续战下去。可你现在有伤在身,又接连几天没有好好休息,十成功力最多发挥出五成。欺负欺负士元也就罢了,遇到子纲先生这样的高手,你如何能胜?行了,我有正事要说,子纲先生刚才提了个建议,我觉得有些道理,想和你们一起商量商量。”
    郭嘉一愣,恍然大悟。他放下手中的棋子,看看张纮。“先生,待我伤好,择日再战。”
    “随时恭候。”张纮也放下棋子。
    孙策将张纮刚才的建议说了一遍,郭嘉十指交叉,沉思了半晌,缓缓地点了点头。“以合纵破连横,这的确也是个办法,而且的确有成功的可能。只不过西凉人曾经屠戮关东,特别是颍川、洛阳,与他们联手可要特别小心,否则必然会惹上污名,对将军极为不利。”
    他转过头,看看孙策,又看看张纮。“将军,我觉得可以用交战代替谈判,免得落人话柄。”
    孙策看向张纮,张纮点头赞同。“将军是在朱太尉麾下行动,朱太尉代表朝廷,西凉人要战要降,都是对朝廷而言,与将军无关。西凉人现在走投无路,如果有机会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将功赎罪,我相信他们不会拒绝。”
    “不错,可行。”郭嘉低下头,看了一眼棋盘,赞了一声。“先生,还是你眼界高,我自愧不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啊。”
    张纮大笑。“奉孝,你言重了。我只是痴长几岁,见得多一点而已。若非有你收集情况,为将军谋划算无遗策,这个计策我是万万不敢献与将军的。其利大,其险亦重,非奉孝不能为也。”
    郭嘉也笑了,抓起放在棋枰旁的棋子,慢慢撒在棋盘上。棋子哗哗作响,清脆而急促,每一声都敲在人心上。“那好,我就与先生联手下一盘大棋,助将军劫了王允这条大龙。将军,欲行大事,先清内贼,不能让何颙、辛毗再留在宛县了,请周公瑾找个理由,让他们离开吧。”他想了想,突然又笑了一声:“辛毗无处可去,他很可能会去兖州,将军何不通知一下张邈,让他招待一下何颙、辛毗?”
    孙策哈哈一笑,搓搓手。“正该如此,白吃白喝了那么久,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行。”
    “还有,请将军通知周公瑾安排人保护好蔡伯喈。蔡伯喈知道得太多了,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何颙、荀攸可都是做过刺客的人,不可不防。”
    第436章 虚张声势
    统一了意见,但困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成倍增加。这也是孙策要取得郭嘉支持的原因。没有郭嘉的精细入微的策划,这件事只能是纸上谈兵。
    首先,要想出入关中,必须考虑西凉兵,但仅仅考虑西凉兵是不够的。河内的张杨,兖州的袁谭,陈留的张邈,都必须拉拢过来。最好能提供支持,再不济也不能让他们在背后捣乱。
    其次,粮草怎么解决?几万大军西行千里,光是行军来回就要两个月。因此少了不能少,至少要准备三到四月的粮草,如果可能,最好有半年储。一个士卒每天六升米,半年要十石出头,如果准备五万人,就要五十万石。如果算上战马和运输牲畜的消耗,还要准备大量的刍稾。
    最后,即使稳定了四周,准备好了粮草,大军能够成行,也未必能够达成目标。天子也不是坐在长安等着你去接,能不能从王允手上把天子抢过来,这依然是个疑问。
    即使是首倡者张纮,也不觉得成功的机率能超过一半。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去实施。四人坐在一起,一边纳凉一边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先想困难,再想解决方法,谈了半宿,终于拟出了一个计划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一步步的去实施,就算最后不能接回天子,也要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不能白忙一场。
    用郭嘉的话来总结,这个方案就是狐假虎威,借鸡生蛋。用迎回大驾为理由,说服朱儁接受这个方案,再用太尉府的名义发布命令,游说各部人马,争取和他们形成统一战事。此为狐假虎威;以筹集西征的粮草为名,命孙坚攻取庐江、九江,周瑜攻取南郡、江夏,把孙策这个秋天本该的事做了。此为借鸡生蛋。
    到了这一步,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孙策都不会亏。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与朝廷进行联络,待机而动,有机会就出兵,没机会就等机会,创造机会。
    大计商量已定,各人回帐,抓紧时间补觉。
    第二天一早,孙策没有急着去见朱儁,而是把最新计划向孙坚做了通报。见既不违背朱儁的意愿,甚至有机会救回天子,又不影响孙家的利益,孙坚求之不得,自叹不如。为了这件事,他纠结了很多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打着舍生取义的念头。孙策一来就想出了如此精妙的方案,的确如他所说,要谈坑人,他是自学成才,而且出类拔萃。
    因为要准备的时间很长,孙坚又负有攻取庐江、九江的任务,孙策决定将程普、韩当、黄盖、孙贲都拨到孙坚帐下,先摆平陈登、周昂再说。等粮草筹措完毕,庐江、九江的战事差不多也该结束了,再赶回洛阳参战不迟。留下吴景在洛阳负责后勤,协助孙策处理一些营中事务也就够了。
    孙坚非常满意,满口答应。
    孙策随即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留在颍川的蒋干,让他尽快赶到洛阳,有很多出使的任务需要他去完成,同时命令郭暾等人同洛阳进发;一封给周瑜,向他通报计划,让他做好准备,同时将何颙等人驱离南阳,并做好蔡邕等人的保卫工作。
    三天后,蒋干赶到洛阳。孙策向他通报了计划,蒋干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拜见朱儁。
    孙策到洛阳的当天,朱儁就知道了。他不知道孙策的来意,却又不好主动来问,只能在洛阳等着孙坚、孙策去拜见。一等也不来,二等也不来,他既不高兴,觉得孙坚父子失礼,又隐隐不安。如果孙坚置道义于不顾,拂袖而去,他除了谴责几句之外,还真没什么办法可想。
    他是太尉不假,但他这个太尉其实虚得很,眼下除了孙家父子之外谁听他的命令?如果孙坚不理他了,别说勤王,能不能守住洛阳都是个疑问。
    就在朱儁患得患失的时候,蒋干来了。
    换作平时,朱儁根本不会把蒋干放在眼里,可现在形势不同,蒋干又是孙家父子的使者,他不能怠慢,免得进一步激怒孙坚、孙策。不过,他又不想让自己显得太弱势,便召集麾下将领,摆出一副议事的模样,这才召蒋干入见。
    蒋干在太尉府前庭等着接见,见一个个将领顶盔贯甲,行色匆匆,不禁会心一笑。朱儁越是折腾,他越是从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院中的花草,直到朱儁派人来请他上堂。
    蒋干伸手折了一枝栀子花插在冠上,背着手,大摇大摆地随着太尉府的掾吏来到中庭。
    中庭堂上堂下全是人,堂上坐满了文吏武将,堂下站满横眉冷目的执戟卫士,目不斜视,杀气腾腾。堂上首席的位置空着,蒋干瞥了一眼,负在背后的双手换到身前,拱在胸口,来到阶下,大声报进。
    “讨逆将军从事,九江蒋干,拜见太尉朱公。”
    堂上一片寂静,堂上无一人说话,也无一人看蒋干,仿佛他根本不存在似的。过了片刻,屏风后一声清咳,朱儁背着手,从后面走了出来。刚才还像泥胎木偶的文武立刻起身,向朱儁施礼,齐声呐喊。
    “恭迎太尉!”
    朱儁微微颌首,施然入座,又将衣摆整理得一丝不苟,这才慢吞吞地说道:“堂下何人?”
    太尉掾文云走到廊下,大声喝道:“太尉有令,堂下何人?”
    蒋干一本正经地再次报名。文云应了,回报朱儁,朱儁这才点头,让蒋干登堂。蒋干来到朱儁面前,一丝不苟的行礼。朱儁见了,心中大快。这阵势摆得有必要啊,要不然蒋干能这么恭敬?
    “蒋子翼,讨逆将军在豫州,为何突然派你来洛阳?”朱儁装出一副不知道孙策就在洛阳的模样,语气不紧不慢,却充满太尉的威严。
    “天子西播,朝廷远徙,讨逆将军想念朝廷威严,特派我来见太尉。”
    朱儁皱起了眉头,摇摇头。“想念朝廷威严,自当派人去长安,为何来洛阳?”
    “自从王莽之乱,长安为乱军焚毁,不为京师已近两百年。天子年年屈服于权臣,哪里还有什么朝廷威严可言。洛阳虽然也被乱军焚毁,有太尉在,朝廷威严不失。”
    朱儁立刻沉下了脸。蒋干这句话说得太阴险了,话里有话啊。天子在长安,没有朝廷威严。他朱儁在洛阳反而有朝廷威严,又拿王莽说事,这不是说他要学王莽吗?
    文云起身喝道:“蒋子翼,小心你的言辞,不可引喻失当。这里是太尉府,不是朝廷。”
    “是吗?”蒋干收起笑容,哼了一声:“文东武西,传喝而进,我本乡野之人,两股战战,方寸兢兢,以为上殿见天子也不过如此,不想倒是误会了,还请太尉见谅。”
    朱儁顿时窘迫不堪,老脸发紫。
    第437章 虚太尉
    蒋干的意思是说:你吓唬乡下人吗?
    朱儁是太尉,但他出身寒微,又没什么学问底子,提到礼仪之类的事,他多少有些心虚。他名重天下,却没什么读书人投效他,摆出这般阵势,他其实并不清楚会不会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被蒋干当面指责他逼于朝廷已经让他不安了,现在又被蒋干直指为乡下人,他又羞又恼,却不敢发作。
    文云见状,连忙岔开话题。“讨逆将军现在何处?”
    “在洛阳。”
    朱儁哼了一声:“既在洛阳,为何不来见,还要派个使者来?讨逆将军年纪不大,排场却不小,比他父亲孙征东还要威风。”
    “讨逆将军不是不想来,而是不敢来。”蒋干不慌不忙,环顾一周。“太尉聚集文武议事,连孙征东将军都没有座位,又怎么会有他区区一个讨逆将军立足之地。”
    朱儁再次大窘,掩饰地咳了两声。孙坚官居征东将军,是他麾下军职最高的将领,既然聚将议事,孙坚理应参与。就算他有事来不了,也应该给他虚设一个座位。现在堂上坐得满满的,却没有给孙坚离座,这是一个重大失误,又被蒋干当场抓住,实在尴尬得很。尴尬也就罢了,如果这话传到孙坚耳中,惹得孙坚生气,这误会就大了。
    见朱儁不说话,文云只得再次挺身而出,为朱儁解忧。“从事误会了,这并非聚集文武议事,只是交待一些日常事务,所以没有请孙征东来。”
    “原来如此。”蒋干点点头,再次环顾四周。“敢问哪位是丹杨许眈,哪位又是彭城曹豹?”
    武将中有两人长身而起,粗豪一些的是曹豹,面色青白的是许眈。蒋干向他们拱手施礼。“讨逆将军托我向二位问好。他在萧县拒击刘备时曾与陶使君父子并肩作战,陶使君提及二位,甚是推崇。”
    曹豹和许眈一听,顿时觉得脸上有光,连称不敢。
    朱儁听了却是心中一惊。董卓撤出洛阳后,他就负责洛阳一带,但他曾经被董卓的部下击败,士卒伤亡很大,一度退到兖州躲避。现在能有这样的威势,先是得益于陶谦的支持,后是得益于孙坚的支持。曹豹、许眈都是陶谦的部下,他们率领的三千丹杨兵是朱儁最初能够在洛阳站稳脚跟的中坚力量,即使现在也是仅次于孙坚的实力派。
    孙策和陶谦并肩作战,又特地派人问侯这两人,用意很明显。真要和孙策撕破脸,许眈、曹豹帮谁不帮谁,谁也不好说,反正帮朱儁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这两股力量都产生了离心力,那朱儁这个太尉可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朱儁懊悔不已。本想威慑蒋干的,没想到却让蒋干抓住了机会连挫锐气。再被他说下去,还不知道会有谁见风使舵,要向孙家父子示好呢。他连忙以会议推迟为名喝令众将退下,只留下太尉掾文云陪在一旁,又请蒋干入座详谈。
    蒋干这才把来意说了一遍。孙策入仕时间太短,经验不足,在豫州与士族多有冲突,难以担当豫州牧的重任,想请示太尉府,和孙坚对换,由孙坚去豫州牧,他到朱儁麾下听命。
    朱儁听得懂蒋干的言外之意,孙策这是专程为勤王而来,他不希望孙坚西进。但朱儁没有点破,一来孙坚才是真正的豫州牧,孙策本来就是代理,他不想干了,让孙坚回豫州是天经地义的事;二来这件事只能和孙家父子商量着办,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事,闹掰了对他没好处。
    “孙讨逆……愿意去勤王?”
    “当然,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天子为权臣所逼,流落西京,天下正义之士皆为切齿。如果能迎天子回驾洛阳,重整河山,讨逆将军愿为太尉前驱,万死不辞。”
    朱儁将信将疑,但孙策不反对勤王总是一个好消息。比起孙坚,孙策也许年轻些,善战却不遑多让,几个月间,接连战胜刘表、徐荣,入主豫州才几个月,又在豫州北部建起一道防线,这样的手段大有名将之资,就连他也是叹为观止。有他协助,这勤王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这些年轻人究竟对朝廷有几分忠诚。就孙策在南阳、豫州干的那些事而言,可看不出他对朝廷的制度有什么敬畏。不久前他还派张纮来,要求以太尉府的名义征讨庐江、九江。一代人与一代人不同,孙坚虽然粗猛,终究比孙策对朝廷有感情得多。
    朱儁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答应孙策的要求好,还是不答应的好。
    “讨逆将军有个计划,想请太尉指正。”
    朱儁精神一振,示意蒋干快说。蒋干便把孙策的计划粗略地说了一遍,大意是集结河东的西凉军,河内的黑山军、张杨部,兖徐豫州荆四州,总之一句话,集结一切可能的力量勤王,迎天子回都洛阳。
    朱儁刚听的时候觉得蒋干空口大言,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并非远全不可能。豫州、荆州不用说,这些孙策自己就能做主。河内黑山军、张杨也有可能,毕竟他们都还接受朝廷的任命。兖州有些困难,先是刘岱,后是刘备,现在又是袁谭,已经不在朝廷控制范围以内。西凉军也有些悬,董卓刚死,韩遂、马腾还在威胁长安。但西凉军生路断绝,只要朝廷肯赦免他们,就算不出兵相助,至少也能让他们不要惹事。
    就在朱儁犹豫的时候,屏风后面传来一声轻响。朱儁眼珠一转,托言要考虑一下,让文云带蒋干下去休息。蒋干也不坚持,跟着文云走了。他刚刚出了中门,一个须发如雪的清瘦老者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坐在朱儁左手边的上位,正是太仆赵岐。赵岐年近逾八十,是老一辈的名士,即使是朱儁也不敢轻慢。
    “邠卿公,你看孙策这计划如何?”
    赵岐抚着雪白的胡须。“你犹豫的是兖州吧?我奇怪的却是孙策为什么不提冀州。”
    朱儁没搭腔,袁绍能愿意勤王,迎回天子?他根本不认天子,几次说天子不是先帝的血脉。
    赵岐瞅瞅朱儁,心中暗笑,脸上却不动声色。“太尉,放心吧,我能说服袁本初,迎天子大驾回京。你可以现在就回复孙策,答应他的要求。”
    朱儁很失望,甚至有些愤怒。虽然他是三公之首的太尉,但赵岐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连和他透露一下的意思都没有。我这个太尉就是虚有其表,谁也没我当回事。
    第438章 就因为你是党人?
    虽然很生气,朱儁经过反复权衡,最后还是决定接受赵岐的建议,答应了孙策的要求。但是他提出要与孙策见面,亲口听孙策讲述他的计划。
    赵岐也想见见孙策,特意留下没走。
    蒋干没费多少功夫就打听到了赵岐的存在,随即出城通知孙策。孙策和孙坚一起,带着张纮、郭嘉、庞统三人来到洛阳城。他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命令典韦、许褚和韩当三人带领亲卫步骑入城,在太尉府前列阵,搞得朱儁很没面子,一见面就对孙坚说,在洛阳城里,你还怕有人对你不利?
    孙策话说得很委婉,但一步不让。四世三公的袁家都被人灭了满门,我孙家是武人,不带亲卫不出门,也是出于安全考虑的习惯,请太尉谅解。太尉威镇天下,奈何党人喜欢用刺客,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赵岐的脸顿时变了色。他是正经的党人,党锢时被禁锢十余年,是经过朝廷诏书认定的。面对孙策对党人毫不掩饰的敌意,他忍不住问道:“孙将军年纪虽轻,对党人的成见却很重啊。”
    孙策打量了一眼赵岐,佯作不知。“敢问朱公,这位是……”
    朱儁对赵岐也很不爽,见两人一见面就杠上了,乐见其成。“伯符有所不知,这是京兆赵邠卿,官居太仆,奉朝廷诏书和解关东的。”
    “可是著《孟子章句》的赵岐赵太仆?”
    赵岐颇有些诧异。“你还知道我的《孟子章句》?”
    “看来赵太仆对我成见也很重啊。”孙策嘿嘿一笑。“我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很尊重真正的读书人。陈留蔡伯喈先生就在襄阳,颍川邯郸叔礼、胡孔明在宛城,彭城张子布先生在汝南,我可是对他们很尊敬的。赵太仆的《孟子章句》我虽然没有读过,却早有耳闻。不仅如此,我对赵太仆的事迹也略知一二。”
    “是吗?”赵岐抚着胡须,露出一丝笑容。
    “赵太仆正当壮年时曾经得过一场大病,以为不免,自叹功业不成,以逸士自居,肯定没想到如今年过耄耋还活得好好的,还位列九卿吧?”
    赵岐的笑容有些不太自然。孙策是了解他,但孙策并不尊敬他,甚至还有调侃之意。联想到之前的话,他好像是说他已经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不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