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节
    何况苏白梨果凌腾三人比臭皮匠可强得多。
    因赵长卿去的苏家,苏白是第一个得着信儿的,将梨果、凌腾请来时,赵长卿已经与苏先生去了别院。梨果一听这事都不敢信,“这是真的?”
    “我会拿这个开玩笑不成?”说到夏家的事,苏白便火大,道,“昨晚我实在忍不住,过去把姓夏的揍了,今天他请了病假,没去当差,找了宅子阖家搬了出去,只是和离书还没写。”苏白素来缜密,早令人盯着夏家,夏家一举一动,再难瞒过他。
    “夏家又不傻,不会这么容易放卿姐姐离开的,拖得久了,于卿姐姐名声不利,这可得仔细想个法子。”梨果摸摸下巴,道,“夏家欺人太甚,只当咱们好欺负。还是那个夏少卿府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要我说,要干就大干一场。”
    苏白道,“我写好了折子,参夏家忘恩负义、帷薄不修。”三年翰林后,苏白被分配到御史台,占着地利之便。
    梨果道,“我也上一本。”内宅什么的,男人很少在意,在男人看来,把一家子从外头打倒,内宅还能有什么作为?
    苏 白梨果商量着一并上本的事,唯有凌腾,自听闻此事起,便一言不发,眉宇间淡淡的悲怆萦绕。几人都是自边城来,苏白是知道凌腾少时对赵长卿的心意的。以往, 除了凌腾那个刁钻娘,苏白私心认为凌腾配赵长卿挺好的。只是,凌二太太实在难缠……赵长卿已嫁人六载,苏白未料到凌腾竟还未忘情。
    苏白唤一声,“凌兄。”
    凌腾道,“先礼后兵,不如我先去与夏文谈谈。”
    夏文的情形不大好,苏白下手没留情面,夏文又伤心和离之事,内外交加,病倒了。夏文在病中坚持夏家搬出去,如今阖家住在租吝的一座三进宅院里,兵荒马乱的,且只余夏家自蜀中带来的仆从,自然无法与赵长卿在时相比。
    夏太太见到凌腾,又是气愤又是心酸,道,“亲家表少爷若是来打来闹,不如先勒死我吧。”
    凌腾淡淡道,“大家都一把年纪,彼此客气些为好。我有些话想与夏大人说,不知方不方便。”
    夏太太给凌腾一噎,索性道,“不大方便,阿文病了,还在睡。”
    凌腾便不勉强,仔细打量夏太太一眼,转身走了。
    凌腾接着去了山上,赵长卿其实没什么话可以与他说。她与凌腾,前世便尽了。
    虽然同在帝都城,凌腾已经三载未见赵长卿,赵长卿似乎仍是以前的模样,凌腾移开眼睛,道,“夏家已经搬出去了,我本来想去见见夏家,夏太太说他病了,也没见到。”
    赵长卿道,“多谢表兄费心了。”
    凌腾心下苦笑,问,“你还好吗?”
    赵长卿点点头,“还好。”
    凌腾望着她,轻声道,“长卿,有时,把那些苦痛说出来,心里也能轻松些。”
    赵长卿没说话,不知何处飘来一阵悠扬欢悦的笛声,正是一曲《祝青云》。《祝青云》这支笛曲的前半部分,是赵长卿所见笛曲里最欢悦欣喜的曲子,笛声中满满的喜悦似要直上云霄。这样欢悦的笛声,为世人偏爱,赵长卿却从未喜欢过这首曲子。
    其 实,她第一次听到《祝青云》,不是楚渝在杏花林中用那支紫玉青云吹起,而是在前世。那时,凌腾要去帝都春闱,因为去帝都路费不丰,赵家还给他凑了些银子。 临去帝都前,凌腾带着她回娘家。在那棵桃花树前,漂亮的仿佛会发光的赵蓉为凌腾吹起这首曲子,两人,一俊俏一美丽,一才学满腹一城中才女,让一畔的赵长卿 看得心里发酸发痛。
    她不是木头,怯懦的人,总会更敏感。
    凌腾那样的聪明,可惜,他看到的永远是美丽、能干的人。
    这世间,什么都可说,唯有苦痛,不可说。
    ☆、第253章 吵架,光与影
    凌腾不是个笨人,他早便明白,有些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情分也是一样。
    许多八面玲珑的人或者会回头,赵长卿并不是这样的人。或者,前世赵长卿太多次回头,他视而不见,所以,今世,她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
    凌腾抑制不住的心酸,“长卿……”
    赵长卿看向他,凌腾想说一声,对不起,我曾经那样辜负你。可是,对上赵长卿冰澈如湖水的眼睛时,凌腾偏又什么都说不出。
    那些逝去的光阴,那些前世的光阴,前世与赵长卿整整八年夫妻的光阴,其实什么都没有留下。他再怎么努力回想,似乎都只是赵长卿模糊不清的脸,那双永远不知所措的眼睛,胆小而懦弱,卑微的如同地下的泥土。
    这样的女人,如何能与他相配?
    所以,他看到的永远只是赵长卿低下去的发顶,尽管这个女人曾经为他的春闱当掉自己的嫁妆,他也只是嫌她去错了当铺,白白被人少算了银两。
    那些记录了他刻薄又无耻的时光……换成他,他也再不会回头。
    凌腾陡然泪流满面,赵长卿静静的望着他,那一瞬间,就有这样奇妙的灵犀,她忽然觉着,或者,凌腾是想起了什么。
    凌腾再次开口,“长卿……”他紧紧的咬住牙齿,下颌被挣出尖锐的线条,最终,他依旧什么都没说,便转身离去。
    赵长卿轻叹:凌腾,这一世,我没有选你,可是,重活一回,我依旧不过是重复前世的命运。
    凌腾直接去了苏家,与苏白道,“我问过长卿了,她是肯定要和离的,咱们明天就上本吧。这事还是不要拖,快刀斩乱麻,夏家就是不想放手,也不得不放!”
    以往凌腾都是称赵长卿做卿妹妹或卿表妹的,这样直呼闺名,还是头一遭。起码在苏白这里,是头一遭听到,苏白心下一动,难不成凌腾依旧对他家姐姐有意?
    苏白暂按下这个想头,命人去找来梨果,三人商量了一个晚上。梨果道,“真没想到夏家竟然早私下把纳妾文书都弄好了,看来真是早有算计。”三人尽管年轻些,也不是一时冲动便热血上头的毛头小子,想参夏家,自然要把来龙去脉弄清楚。
    因 为夏家有盘算在先,连个通奸的罪名都不能参,只得说夏文私德不修,连带着夏少卿也是蛇鼠一窝,竟然在族侄酒中下药,以成族侄与妾室之好。当然,文人的笔端 就比较刻薄了,尤其如今完全是与夏家撕破脸的节奏,苏白还直接对李氏肚子里的孩子的血统提出置疑,瞒着妻子纳妾本就无德,一个妾室,既是正经过了文书如何 不接到家去?既不接到家去,由得她东家跑西家串的,怀了孩子,算谁的?请问,这真是夏大人的骨血?谁能证明?
    还有,赵长卿对夏家 天大恩德,到头来,夏家竟然瞒着她纳小,是何道理?梨果自夏家流放边城,赵长卿不弃夏家寒微下嫁,一直到赵长卿在西平关立下战功,夏老爷遇赦,说到如何供 夏文念书考取功名,如何用自己的私房养婆家一家,到如今,夏家如何忘恩负义。那真是字字如刀,刀刀见血。
    凌腾专管着问候夏少卿,问侯夏少卿府中规矩,如何夏少卿府中的酒里会有春|药?他还对夏少卿府上的食品安全表示了担忧,自家侄子都给下春|药,这要是外人去了,哪个碍了夏少卿的眼,岂不是立刻要药死一两口子的。
    边城一系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官员突然对夏家展开攻击,且笔端之锋利,战火之猛烈,颇令朝野刮目相看。
    夏文还在病休不在朝中,于是,茅头便指向了夏少卿。
    夏 少卿心里那个冤哪,这个事,根本是赵长卿嫉妒,不许丈夫纳小,他不忍族侄绝后方出手相帮的好不好。当然,夏少卿也有交好的官员出来声援,苏白一句话,“我 等奏章中有没有冤枉夏家,监察司一查便明!夏大人是不是在夏少卿府上喝了放了药的酒,与李氏便在少卿府上情不自禁了。那李氏,既是早过了文书,竟不接到府 中去给正室请安磕头,怎么反养在夏少卿府上?这究竟是司直郎的妾,还是你夏少卿的妾,还是说你们夏家就有这传统,妾室公有,反正生了孩子一样姓夏,管谁叫 爹都一样!”
    当初听闻苏白一席话说得永安侯吐好几口血,夏少卿还以为夸大其辞,如今他自己也想吐血,方知苏白名不虚传!
    夏少卿怒喝苏白,“小子无礼!竟敢诬蔑本官!”
    苏白半分不让,“本官句句属实,若你问心无愧,敢不敢叫监察司查一查!”
    夏少卿道,“查就查!只是朝廷规矩,再没有叫监察司查的道理!”
    苏白冷笑,“不如叫大理寺来查,那是夏少卿你的地头儿,才好做一番手脚来颠倒黑白!”
    夏少卿为官多年,那也不是好相与的,怒喝,“本官行得正坐得端,身正不怕影邪,若不是赵氏之嫉妒,世所罕见,我夏家也不会出此下策!”
    苏 白道,“请夏少卿说明白,你嘴里的赵氏是朝廷六品诰命,是西平关有战功之人。夏家因她而脱罪,夏家要回蜀中,她千里迢迢的随夏家回蜀中,夏文要考举人考进 士,她再一路从蜀中跟到帝都!郑大人知道赵安人,宋国舅知道赵安人,你问问他们,赵安人可是世所罕见嫉妒之人!你们夏家,纳了妾室根本不让她知道!偷着摸 着藏起来!现在还敢说她嫉妒!夏少卿,你这样替着族侄养妾室的族伯倒是不嫉妒,我倒想问问,莫不是夏家就是这样的规矩,生来就是这般藏头露尾见不得人!还 是,到底是你替族侄司直郎养了妾,还是司直郎替你养了妾!别弄个女人有了身子就送到赵安人跟前说这是司直郎的骨肉,苏神医亲口所说,赵安人身体健康,她与 司直郎成亲六载尚无身孕,怎么司直郎到你家睡个女人就有了身子?这一发即中的本事,难道也是你们夏家祖传的?阖族恶心龌龊,脏臭不堪,还敢说赵安人嫉妒! 我告诉你,就你们夏家这样污臭之地,她都不屑于嫉妒!谁不知道赵安人私产丰盈,她忧国忧民,不忘家乡,至今每年为西北军捐献军饷。还是说,你夏少卿看中赵 安人私产,知司直郎膝下无子,便想出这李代桃僵之计,不动声色的送个怀孕的女人给司直郎睡一夜,便谎称是司直郎的骨肉送去,依赵安人的贤惠,真认作亲子, 恐怕将来百年之后,那偌大家业岂不尽归了你夏少卿么!夏少卿,以前真没看出来,你竟还有吕不韦之遗风哪!”
    不论何时,这样涉及密谋、妻妾、家族、家产,甚至还可能有乱伦戏份的八卦都是为人们所钟爱的。依夏少卿之老辣都抵不住苏白这样给他脑补,夏少卿大嚎一声,跪在地上,“陛下为臣做主,臣冤枉!臣告苏御史血口喷人,诬蔑老臣,含血喷人之罪。”
    苏白立刻道,“臣请陛下彻查此事,这样私德有亏,满腹龌龊之人,臣以为,站在这金殿之内,是玷污了这金殿!”
    这事,闹成这样,穆瑜也觉着应该查一查,只是朝廷中部门众多,帝都府、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都可来查此事,当然,监察司也可来查这事。
    这 个事,穆瑜只是觉着不该大理寺、御史台插手,无他,夏少卿是大理寺少卿,大理寺该避嫌。苏白又是御史,自然御史台也该避嫌,何况,刚刚苏白又说了,郑大人 也与赵安人相熟,所以,郑大人也不适合来查此案。剩下帝都府、刑部、监察司皆可选,穆瑜想了想,他娘跟他说过,监察司是帝王私人利器,穆瑜看向林随,道, “林卿,你便来查一查此案吧。”
    林随领旨。
    下朝后,彭相对小皇帝表示,“陛下,刑部、御史台、帝都府皆 可审此案。”他从不会当朝反对穆瑜的决定,在彭相看来,君威不可失。尤其穆瑜,毕竟年纪还小,如果他这个首辅表现出半分不驯,会对穆瑜的威信带来相当不利 的影响。所以,有什么事,彭相即使有些别的意见,也多是私下与穆瑜交流。
    穆瑜道,“彭师傅,父皇以前教导过我,监察司与别的衙门不同,他独立于六部九卿。监察司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忠于朕。所以,朕想用一用监察司。”
    彭相纠正穆瑜,“陛下,这满朝文武,皆忠于陛下。”
    “彭相,你们是帮朕治理天下的人,朕更希望,你们忠于天下。”穆瑜稳稳的坐在宝座之上,认真道,“这天下,有光便有影,六部九卿是光,监察司便是影。”
    彭相又是欣慰又是心酸,感叹道,“自来监察机构都是双刃剑,陛下一定要小心使用。这世间,光明方是正道,亦是大道。”
    穆瑜微微颌首,他娘早细细的给他分析过了。彭相一把年纪,穆瑜素来很尊敬他,道,“这也到了早膳的时辰,彭相与朕一道用早膳吧。”
    彭相谢恩。
    ☆、第254章 可笑
    下朝,苏白梨果几人都是芝麻粒大小的官,若非大朝会,他们都没上朝的资格,自然走在最后。梨果悄声问,“你怎么让监察司去查这案子?”六部九卿的官员对监察司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苏白给梨果个眼神,大家一并去了苏家,连朱庆也跟着去了。苏白几人动作太快,朱庆还不知道赵长卿要与夏文和离的事,都是一道自边城来的,且赵长卿与朱家是正经亲戚,朱庆自然想问一问原由。
    苏白回了家方道,“咱们做官未久,夏少卿可是在帝都熬了多年,肯定比咱们有人脉,六部九卿,他比咱们熟。监察司却不一样,这是陛下一个人的机构,夏少卿再长的手,恐怕也伸不进去。”
    朱庆问,“卿表妹真要和离?”这可不是小事。
    梨果道,“要不是真的,今天也不能上本。”
    朱庆道,“你们也不知会我一声,难道我不是卿表妹的兄弟?”
    凌腾道,“这事儿,也不必咱们都上,不然露了根底不说,倒显着结党似的。虽说如今咱们官位不显,小心无大错。倒是朱大伯那里,你得去说一声了。”
    朱庆道,“这是自然。”他自幼念书,与赵长卿见得也不多,真正亲近起来还是这两年,大家都在帝都,他定亲成亲,赵长卿都过去帮衬,很是尽心。他娘与赵长卿关系是真的好。
    果然,袁氏一听儿子说赵长卿要和离的事,当即傻眼,问,“什么时候的事?”
    朱庆道,“就前天。夏家悄悄给夏文纳了个妾,藏在夏少卿府上,卿表妹连知道都不知道,如今那妾室都有了身子。”
    袁氏一拍桌子,恨声道,“烂泥扶不上的墙的种子!一家子混账!这事不能算完!”就是为子嗣纳妾,也没夏家这样干的!
    朱庆道,“早上阿白他们在朝上狠狠参了夏文一本,连带着夏少卿府上,如今监察司在查此事。”
    袁氏又傻了,问,“难不成还经了御前?”
    朱庆道,“卿表妹是诰命,想要和离可不容易,自然先得把夏家按下去,不然他们拿卿表妹无子的事来说,更不好和离。”
    袁氏生气,是气夏家行事不讲究,她真没想到赵长卿是真要和离,袁氏问,“这么说,长卿是一定要和离了。”
    “我看是这样,要不,阿腾阿白他们也不会真就上本把事闹大。”
    袁氏轻叹,“这就有些急了,五六年的夫妻,只要把那不安分的女人处置了,继续过日子就是。”
    朱庆道,“这是别想了,监察司真查明了此事,我看,夏文官位难保,还怎么继续过日子?”其实,这些烂事儿,哪个豪门都不罕见,但,一旦闹出来,闹到朝廷上来,这就是私德有亏。
    袁氏叹口气,夏文前程挺不错的,如今撕破脸,真断了夏文的仕途,看来赵长卿是真不准备回头了。袁氏道,“出了这样的大事,我竟不知道,我得去瞧瞧长卿。”
    朱庆道,“卿表妹去了西山苏先生的别院,娘你要去,问明白卿表妹的意思,夏家那边,总要有个长辈去交涉。苏先生与卿表妹亲近,到底不若咱们是骨肉之亲,名正言顺。”
    袁氏道,“这是当然。”
    朱庆叹口气,袁氏问,“好端端的,叹什么气?”
    朱庆道,“这和离,只怕不好离。”
    袁氏道,“这不用担心,长卿吃不了亏,你赵家表叔救过太后娘娘的性命,既经了御前,总有几分香火情的。”
    朱庆吓一跳,问,“娘,赵家表叔救过太后娘娘的性命么?”
    “是 啊。”袁氏叹,“我如今精神头也短了,竟没跟你说过。说来都是十来年前的事了,那会儿你还小,这些事,也没人你们小人家说。就是先帝四皇子谋逆时,劫持了 先仁德亲王与太后娘娘到边城,要出西平关。那会儿太后娘娘还没入宫呢,长卿他爹是百户,碰巧救了太后娘娘。”想到赵勇这运道,袁氏也得感叹,谁能想到当初 赵勇救个小女孩儿,如今这小女孩儿就成了太后呢。赵勇年纪并不算大,说不得还大有前程。
    袁氏对儿子道,“你心里有数就成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要到处嚷嚷,倒叫人笑话。”孩子们都有了出息,只是这官场,独木难支,心里有数,互相帮衬才好。
    朱庆笑,“难道我还不知道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