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章 真相大白
    这八位二代,心里也是有怀疑目标的,只是不敢乱说罢了,现在李诚这么说,大家也觉得有道理。只是李诚刻意的这么一说后,众人就把心头的怀疑目标压下去了,也不说了。
    最可能的嫌疑人呢,其实大家是有共识的,李诚刻意歪楼,这帮二代心里都有谱,何况那些宰相么?这帮人绝对是这个时代最精英的一群人,当着李世民的面,李诚刻意歪楼,李世民装傻,大家只好跟着装傻咯。毕竟这个锅真的让李佑来背,皇帝的面子何在?今天能刺杀李诚,明天就敢刺杀大臣。这事情做的太过分了,大家都看着李世民呢,就看他怎么处置?处置的好,大家就当李佑没嫌疑,处置的不好,那接下来自然有反应。
    这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就算李诚想就此了解,大臣们都不能答应。只不过李诚给皇帝留了足够的余地,大臣们也不好发飙。要不李世民为何要留下李诚呆了一阵,然后才放走他呢?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李诚都在摘出李佑,各位爱卿就不要发飙了。
    问题关键还是在这个案子,查清楚之后看看能不能找到背锅人。长安是个开放的城市,外来人口很多,这个案子不好查啊。但是李诚给了方向,明显就缩小了目标。其实就是预先找好了背锅的人,让李世民好下台。皇帝是这么判断的,宰相们也是,这么判断不等于李佑就能安然无事了。时间不早,李世民也没留一帮大臣吃饭,宣布散伙,各回各家。
    但是大臣们离开的时候,李佑还是来了,大臣们也看见了,所以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不,人还没走远呢,身后就传来一阵杀猪般的惨叫声。这一次,李佑轻不了。
    当天下午,宫里就传出消息,齐王李佑结交匪类,责令正月之内就番。就是要李佑滚出长安城,到他的齐州去带着。李世民对一群孩子呢,还是比较有爱心的,李佑还没正式成年的,就给丢去了齐州,这是很少见的事情。连带倒霉的还有齐王府的长史薛大鼎,被降三级不说,还丢了这个差事,派了一个狠人权万纪,这本是明年才发生的事情,因为李诚的出现,李佑提前就番不说,出宫的时候是被抬出来的。
    李世民其实一点都不难查,丽景门盯着这些皇子呢。很快消息就来了,那个游侠儿“赛朱亥”成柱,其实是被人忽悠的。忽悠他的人是贺兰越石的好友,贺兰越石这个好友呢,被人灭口了,但是李佑表示不是他干的。不过那个人,确实是跟李佑有关系,他收李佑舅舅阴宏智的钱,利用他跟贺兰越石好友的关系,主动承担起忽悠成柱的事情,说是要为贺兰越石出气。本意没有弄死李诚的意思,他们知道李诚厉害,哪有那么好杀的?
    这一下案情就复杂了,等到下午的时候,新的线索又有了。那个被灭口的文人孙某,曾经与张亮的几个养子关系密切。宿卫出动,拿住了张亮的三个养子,立刻用刑审问,其中一人招供,他们确实与孙某关系很好,一起喝酒的时候,孙某喝高了,说了有一个傻逼被忽悠要去堵李诚的事情,然后他们就记下来了。开始就是打算看热闹,没想干啥。但是其中一个张亮的养子张慎杰却招供,他把这个事情跟一个相好的女人说了。
    出于谨慎的缘故,不良人去抓那个相好的,发现人去楼空。但是却很快从地窖里,发现了一些牌位,还有一个不良人叫地窖里的蝎子给咬了,这地窖里还养了一些蝎子。
    整个案子的真相,随着各方的努力,渐渐的浮出水面。顺着这些线索,剥茧抽丝一般的真相大白了。李世民也松了一口气,有人背锅了。李佑的一条腿没有白打断。
    案子的真相是,贺兰越石对李诚心怀怨恨,但是他又没啥能量,只能跟好友喝酒的时候吐槽抱怨。孙某在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整天吹牛,要在长安城做大事的游侠儿“赛朱亥”。有意识的接近之后,成柱被忽悠了,要为长安百姓除害。孙某与齐王府的梁猛彪是同乡,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于是昝君漠和梁猛彪建议李佑,利用这个机会干一票,反正有人背锅。
    李佑被说动了,出了一些人监视李诚,哪晓得监视李诚的人可不止他们。一次两次没问题,次数多了,露出了行迹,不然李世民怎么直接奔着李佑去了呢?
    张亮的三个养子,目的是要看李诚出丑,甚至还商议了一番,一旦乱起来,有机会就搞李诚一下。他们都带了家伙去的,没料到李诚面对成柱,一刀下去,战斗结束了。吓的他们三个屁滚尿流的跑了,哪还有胆子去搞李诚呢?
    但是因为张慎杰的嘴巴快,把事情露出去了,他那个相好是个僚人,长期在长安呆着,准备搞事情。最初的目标是程咬金,但是这货在外任职,目标就换成了程家的人。但是这些人的战斗力不行,不敢刚正面,先是给程处弼的马屁股上放蝎子,准备让他惊马,冲撞百姓,能死几个人最好了。但是李诚出现的及时,制止了一场灾难。
    随后这些僚人偃旗息鼓,等待下一次机会。上元节,金吾不禁,是个搞事的机会。原计划是等到了夜晚,这些人全部出动,在人多的地方丢蝎子,制造混乱。但是没想到的是,居然从张慎杰那里获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于是这些僚人便商议,不如干脆干掉李诚。这个李诚在长安城很出名,比弄死一般的百姓更有影响力。
    不能不说,长安城的有关衙门很给力,黄昏时分,这个案子就弄清楚了。不过重点不在李佑的身上,大家都刻意的忽略掉了李佑,结论是僚人。顺便给张慎杰扣一顶勾结僚人要谋反的帽子,反正他的死活,也没人关心。
    李世民搞清楚真相之后,心里也是很意外。僚人是程咬金干的好事,镇压僚人没少杀人。没想到这些僚人中,还有一些人胆子这么大。刺杀失败后,僚人趁乱都跑了,一看事情不对,转移了驻地。也不知道还在不在长安,上元节的夜晚,还会不会搞事。
    就在李世民犹豫的时候,李君羡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僚人被找到了。不良人包围了一个僚人的驻地,一番围攻之后,战斗很激烈,一共有十六个僚人潜藏在长安,一战下来抓了四个女的,杀了八个男的两个女的,还有两个男的,中午就出城跑路了。跑路的两个男子,其中一个是某部落的王子。
    李世民彻底的放心了,这帮僚人解决了,晚上的灯会才会有安全保证。但是也给李世民提了个醒,不能大意了,万一出点啥事情,好事变坏事就扫兴了。
    李世民下令再次强调上元夜灯会的安全问题,各有司不得马虎,绝对不允许出任何问题。
    皇帝的命令就是一道催命符,金吾卫、长安、万年、这些衙门,全部动了起来。上街维护秩序,任何人敢于在上元夜搞事,先抓起来再说。这道旨意下达后,长安城的城狐社鼠算是遭殃了,小偷小摸之类的,长安万年两县的县尉们,带着不良人先扫荡一次。都不要证据,先抓起来再说,官员们为了自己的位子,这时候没什么情面可讲。
    一场因为李诚被刺杀的案件,引发出来的连锁反应,造成的后果始料不及。
    李诚倒是很悠闲,回到家里,一帮二代纷纷告辞,他们身上都有任务,今夜的灯会,是家中女眷难得出来玩耍的机会,这帮人回去还要组织人手,做好护卫工作。免得一场夜游下来,出去完的丫头小厮丢了一两个倒是小事,家里的闺女儿子丢了,那真是丢人丢大了。(备注:这不是夸大其词,有兴趣的读者去看看《二拍》“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
    李诚没打算放弃夜游,家里有是十余个老卒,把大家都叫一块,一番吩咐准备,夜里带着秋萍和丫鬟们逛一逛,大家都热闹热闹,开心开心。不过这个安保工作一定要做好就是了。
    李诚这边的动静不小,准备的正热闹时,隔壁武家来了个下人,请李诚过去说话。
    这个李诚没想到,杨氏居然主动派人来找他,收拾收拾,李诚过去了。关于杨氏的事情,史书上有一个非常扯淡的说话,杨氏和自己的外孙有染。编这个段子的人也不想想,那会杨氏都多大岁数了,杨氏嫁给武士彠都快五十岁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宋朝文人对武则天有多么的憎恶,为了泼脏水,没少在史书上动手脚,要不怎么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呢?这种事情,你没办法讲道理,只有后来的读者在看到这一类段子的时候,自己动脑子想一想,时间长了大概能练就一双穿越历史迷雾的眼睛。
    但是怎么说呢?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喜好,历史真相在多数的时候,并不重要,要不也不会有人拿《三国演义》当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