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104)
    萧彧苦笑:是,这个想法在我心中酝酿已久。一旦变法,势必会引起朝野震动,我已经可以想象到阻力了。但若是不变法,日后就算我们打下了天下,这些大地主便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闵翀想了想:那陛下若是变法,现在就直接将这些大地主推到了对立面,将来推翻北方朝廷的阻力会非常大。还请陛下三思。
    萧彧点头:对,我也想到了。所以我思虑良久,迟迟没拿定主意。近日这地主操控粮价的事又令我想起这件事来,所以想问问你的意见。
    闵翀说:事关重大,臣需要回去好好思索一番,不能马上给陛下答复。
    好,你回去考虑一下吧。我也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你下去吧。萧彧有些疲惫地挥了挥手。
    臣告退。
    萧彧问的其他人自然是指裴凛之。
    裴凛之听到他这个提议比闵翀更为震惊,闵翀入官场的时间不长,对一些世家大族理解并不透彻,他却是从小就接触的。
    土地对豪门士族来说,那就是他们的根基。尤其是在政权更新迭代频繁的时期,货币的购买力浮动会非常大,土地才是永远的财富,购买土地是所有人的共识。
    因而那些豪门大族的土地多得普通人无法想象,有的郡县,土地几乎就被一两个大家族瓜分了。
    小农也许能拥有一小块土地,但抗风险能力太差,很容易失去的自己土地,最后沦为佃农。
    有很多佃农为了逃避人头税,甚至主动卖身给大地主为奴,受大地主庇护,这些奴仆是没有户籍的。因此大地主不仅有地,还有大量的人力,具体是多少都不知道。
    陛下,我以为这不是合适的时机。如若是这样,将来我们要对付的就不仅仅是萧祎的朝廷军队,还有各地的豪强。裴凛之说,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倾尽全力支持萧祎来与我们抗衡。
    萧彧点头赞同他的说法:你说的没错。那你认为等统一天下了再进行变法,阻力会有多大?地方豪强会不会拥兵自立,形成割据政权?
    裴凛之笑着摸摸他的脑袋:陛下需要多一点耐心,等一统天下之后,便全面推行学塾、杂交稻、种痘以及减税政策,这些都是切身为百姓好的。一旦底层百姓知道土地变法是为了他们好,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给这些豪强去打仗吗?说不定他们就直接将豪强给推翻了。
    萧彧闻言笑起来:凛之说得对,我太过急于求成了。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先解决外部矛盾,再来处理内部矛盾。还要从敌人内部进行分化。
    裴凛之连连颔首:至于那些故意操控粮食价格的人,我认为可以抓一批,定他们的罪,杀鸡儆猴。
    对,以扰乱市场秩序为由,抓起来重罚,罚金要超过他们所获利的金额,以后他们就不敢乱来了。萧彧说。
    裴凛之竖起大拇指。
    萧彧搂着裴凛之的胳膊,将头靠在他肩上:治理好一个国家真不容易啊。
    裴凛之反手摸摸他的脸:辛苦你了。
    爹爹!阿平的声音从外面传过来。
    萧彧吓得赶紧坐正,阿平已经跑了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刚刚分开的两人。
    萧彧脸上有些尴尬:怎么了,阿平?
    阿平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袋:爹爹,你看,这是小春姐姐给我缝的书包。上面还绣了一个大公鸡。
    萧彧看着阿平手里的蓝色棉布书包,上面用丝线绣了一只有点儿神气的大公鸡,但怎么看都有点可笑:为什么绣的是公鸡啊?
    阿平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是属鸡的啊。爹爹,我什么时候可以上学啊?我明日能跟着牛牛哥哥一起去学塾吗?
    萧彧笑着摸摸他的脑袋:阿平这么喜欢上学啊?不过牛牛他们很快就要放暑假了,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再去吧。
    阿平低头看着手里的书包,哦了一声,看得出来有些失望。
    裴凛之说:阿平爱上学,那明日就跟着一起去吧。
    阿平兴奋起来:还是师父好!我可以上学喽,我要上学喽。小家伙一边叫一边朝外跑去,他觉得上学就是大孩子了,所以特别兴奋。
    萧彧看着他的背影,说:不能让他单独去上学,让赖峰或者向阳跟着他吧。
    裴凛之说:那就让向阳去吧。
    第127章 扩建
    七月, 吉山率领商船浩浩荡荡回到了番禺。出发的时候是十艘船,回来的时候则是十七艘。其中七艘是来自波斯的商船,这些船并非来自同一家商号, 而是几个商号, 跟着吉山的商船一起来的。
    在吉山的引荐下,萧彧亲自接见了几位波斯商人。吉山和闵翀帮忙做翻译, 双方相谈甚欢。
    萧彧尤其注意了波斯人写数字的方式, 居然并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罗马数字。
    萧彧仔细想了想,他从前让闵翀去波斯的时候留意当地人的语言文字习惯,他带回来的也没有阿拉伯数字,难道是阿拉伯数字还没被发明?抑或是还在印度没有被阿拉伯人发现?这其中的细节他就不得而知了。
    看来这阿拉伯数字还得自己编啊,以后若是跟印度数字重合, 只能说是巧合吧。
    萧彧接见完波斯商人后, 为他们签发了通商令, 允许他们来广州、崖州与交州等地经商。
    这些波斯人是天生的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南欧、北非、中亚甚至遥远的东亚,哪里有利益,他们就往哪里去。
    早在西汉时期,他们就通过陆路抵达了中原,与中原人交换货物,用优良马匹、香料、珠宝等换取他们所需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
    两汉之后, 中原大乱,无力控制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在不同的胡人政权手中频繁易手, 扼断了波斯与中原地区的通道, 路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
    但还是有小部分勇于冒险的商人通过海上抵达中原, 继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然而大海要比陆地的风险大得多,走这条路的很少,很少有像萧彧这样以官府的名义进行大规模出海贸易的。
    萧彧此举,实则是鼓励了两地的贸易,也给本国的商人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也可以像朝廷和波斯人一样,开船出海,去跟海外的商人进行商贸。
    毕竟最近官府与波斯人在番禺城中售卖的货物实在是叫人眼馋,不仅商品琳琅满目、稀奇古怪,价格也让人眼红得不行。
    以官府的名义开店是萧彧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来的时候,遭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对,理由无非是士农工商,商为最末流,朝廷怎么能够掺和进去呢,实在是太掉价了。
    闵翀就直接在朝堂上打起了算盘:诸位大人觉得行商是掉价的事?那我们就来算算账吧:诸位大人知道自己的俸禄是多少吧?朝中一年要为官吏与学塾夫子支付多少俸禄?养兵一年要花费多少银子?钱从哪里来?光靠收那点粮食就足够了吗?诸位大人可知道番禺城中一年商铺税收几何?官府商贸行的收入又是几何?
    他的问题连珠炮一般朝外抛,说得那些大臣们哑口无言。最后闵翀将算盘一收,说:不要瞧不起经商的,你们的俸禄都指着它呢。
    萧彧在上首听得忍俊不禁,笑了好几回,这时候趁机说:闵大人说得极对,无农不稳,无商不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钱,是什么都干不了的。不管是治理各郡县,还是攻打北方,都需要大量的银子。这银子只能从商业中来。
    百官再无反驳的理由,他们的陛下从来都是反传统的,言出必行,所以这商贸行是开定了。
    闵翀认为,他们不仅要在番禺开商行,也要在广交崖各郡县开,还要开到北边去,建业、骆阳、长安等大中型城市都要开。
    这些商行不仅能赚钱,还能作为情报收集站,为未来的北上战争做准备。
    以后更多的波斯商人与广州商人都加入到航海贸易中来后,货源就会源源不断了。
    官府与波斯人在城中开了商贸行后,城内逛街的男女老幼都多了不少,首先是要去看看高鼻深目白肤的波斯人,其次是要去看看那些来自海外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就在官府与波斯人的商贸行开起来不久,街上又冒出了一些本土货物商行,而且还挺有针对性,比如丝绸、瓷器、茶叶等,专门就是为波斯商人准备的。
    萧彧对此乐见其成,只有资金流动起来,财富才会持续增加,因为需求会刺激商品的不断生产,有了生产就会有就业。
    北边的天花疫情终于随着炎热夏天的到来彻底消失了,南下来做生意的商人也越来越多,番禺城外的码头上每日都会有商船停靠。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在城内住下来、开店,带动番禺城中的房价都涨了起来,不管是住店、租房还是买房。
    番禺城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王启对此的感受尤为深刻,他在番禺做了几年刺史,也未曾见过如此盛况。这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番禺城内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他也有烦恼,就是街道显得拥堵了,有时候他乘坐马车出门,都会被不知哪儿来是车队堵在路上,这些车上装载的满满都是货物。街道太窄了,人太多了。
    所以萧彧最近在和闵翀、王涓一起商量扩建番禺城的事,番禺城太小了,东西南北纵向不过五里,而且规划也不合理,显得非常凌乱,但要改造起来成本也非常大。
    因而萧彧决定将番禺城从东西向再各拓展二里地,东边用来修建官府衙门与官员宅邸,西边用来建坊市,并按照贸易的内容进行划分,比如批海贸行、牛马市、菜市等。
    萧彧问:闵大人觉得是官府出钱修建好房子再卖出去呢,还是直接卖地让他们按照官府规划的方式修建?闵翀是户部的,负责出钱,所以这事非他不可。
    闵翀说:我以为西市可以卖地,东城则由我们自己建吧。咱们的钱既要建府邸,又要建西市,只怕不够用。
    萧彧对王涓说:那设计规划的事就交给小王大人了。
    王涓激动地说:臣必定竭尽全力,肝脑涂地。
    萧彧摆摆手:尽力而为即可。
    东西城外不少都是空地,再拓展一点,便是田地。官府出面,跟田地所有者买下来,进行规划后,西市的地皮再再全城进行拍卖,价高者得,拍了地的人负责填坑修房子。
    东城的则由官府出面规划修建,修建了六部衙门、太学以及各种官邸。
    虽然萧彧知道将来并不会在番禺建都,但这么规划起来对番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按照他推行的通商政策,番禺的商贸会极其繁荣,规模会非常大,只怕现在的规模还有点不够用呢。
    萧彧提出拓宽东西两城时,有官员提议应该修建一座真正的行宫。
    萧彧来番禺后,一直都住在刺史府,办公也在这里,在修东城之前,刺史府是最大的衙门,萧彧住这里理所应当,但如今要拓建新城了,六部衙门都准备重建,为何不修行宫呢?
    行宫与其他官府衙门离得近,也方便萧彧差遣,日后他就算迁都到北边去,番禺还留一所行宫,他想什么时候回来住都行。
    萧彧拒绝了,他修六部衙门,是因为六部官员都挤在原来的长史府中办公,一个衙门一两间屋子,局促得要死。某个部门讨论争执,隔壁部都听得见,非常尴尬,必须要搬迁才行。
    他现在住在刺史府挺合适,广州直接隶属他管辖,没有设新的刺史,所以没必要为新刺史腾地方,等到以后他迁都到北边,这宅子还可以改回刺史府,给新一任的广州刺史用。
    说白了,萧彧还是怕浪费钱,毕竟行宫的规格和普通的宅邸是不一样的,他没必要为一座住不了几天的宅子浪费那么多钱,省点钱干正事不挺好的。更何况天下未定,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萧彧拒绝建行宫的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城内,百姓听说皇帝竟不舍得给自己建造一座新宫殿,都纷纷称赞他俭朴,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
    第128章 下雪
    东西新城区自八月开始规划, 九月起动工,计划三年内完工。见惯了基建狂魔的速度,萧彧觉得这个时间跨得有点长, 毕竟只是在平地上修房子。
    但是想想当今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 也只能认了,毕竟什么都靠手工和人力的年代, 任何大型工程都只能靠时间慢慢去打磨。
    一有闲暇, 萧彧便会去工地视察一下进度,顺便看看有没有能够改进技术和效率的地方。
    没想到还真有他的用武之地,他叫来工部郎中王涓,授意他用滑轮来往高处搬运砖块与木头等建筑材料。
    王涓试着做了滑轮,果然既省力又高效。对萧彧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陛下真是什么都懂, 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神仙。
    在萧彧的指点下, 他继续将滑轮加以改进, 弄出了更省力更好用的滑轮组。他又继续增加滑轮,但发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不如少一些更省力。
    这很令他费解,便去问萧彧。
    萧彧说:可能是太多滑轮反而加大了绳子与滑轮之间的阻力。
    王涓点头:这大概就是过犹不及吧。
    滑轮组的运用在新城建设中大力推广开来,萧彧希望它的运用能够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不过有些事人算不如天算,一向气候温暖的广州今年天气有些反常, 进入十一月后,就时常有大风与阴雨天气,竟让萧彧有了许久都未曾体验的寒气入骨之感。
    天气不好, 工地自然得停工歇息。百姓也闭门在家烤火, 抵御严寒, 因为广州还没有像崖州那样大面积推广棉花种植,仅有一小部分地方普及了棉花。
    萧彧刚解决了百姓饿肚子的问题,马上就迎来了穿暖的考验。他不得不命人将崖州尚未纺纱的棉花运来广州,卖给百姓缝制棉袄棉被。尽管杯水车薪,但能改善一些是一些。
    明年必须要在广州和交州全境普及棉花种植,家家都要种一些,解决穿衣盖被的问题。
    书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进来一股寒风。
    正在批改奏章的萧彧抬起头,看着穿着披风与铠甲的裴凛之,赶紧招呼他:冷不冷?赶紧过来烤烤火。天冷得人说话都能呼出热气,他估摸着温度已经接近零度了。
    裴凛之大步走过来,将大掌笼在炭盆上烤火。萧彧看着他冻得有些发青的手背,用自己的双手握住了他的手,果然十分冰人。
    裴凛之感受萧彧掌心的暖意,怕冻着他,迅速抽回了自己的手:没事,我烤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