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五章 两大护法
    公孙胜到了龙虎山,让军队先将龙虎山团团围住,先带着樊瑞、包道乙等人进了上清宫,在里面到处转悠。看那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
    自从公孙胜接受了卢俊义的一套学说后,便对诸道观里面摆放的大部分神仙不以为然,因为在卢俊义描述的天国里,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人物,有些或许在某些小地方有些小名气,但都是招摇撞骗而得来的,对国家对民族甚至对整个道家都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只是一些道教不肖后代传人和一些善男信女胡乱附会而来。废除这些虚假神仙,从道观里面清除他们是统一道教以后的事情,事情要分步骤一点点地做,如果一上来所有的事情都做出来,只会逼迫天下的道教联合起来反对玄教,各个击破、温水煮青蛙才是上策。
    公孙胜在上清宫里,看遍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再看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再把满山的道观都翻看了个遍,都找不到那个所谓的“伏魔之殿”。公孙胜便细问上清宫主持真人:“仁宗年间,你山上可曾有一位号称道通祖师的天师?”
    上清宫主持真人的地位类似于天师的助手,替天师代管上清宫,也算是龙虎宗二号人物,他仔细想了想道:“仁宗嘉祐三年已末,仁宗召阙,并授我祖张嗣宗‘虚白先生’的封号,大天师所说的可否就是他老人家?但我从未听过道通这个封号。”公孙胜想起卢俊义对他的嘱咐,又问道:“那当年可曾有一个洪太尉来此?”那真人摇摇头:“未曾听过有什么洪太尉。”
    卢俊义后来听了公孙胜的回报,愣了半晌,狠狠地掐了掐自己,发现有疼痛的感觉,拍了拍对面公孙胜的肩膀,是活人,不由得心中叹息道:“怎么搞的,老施,开头就忽悠读者啊,也把我给忽悠了一番。”看公孙胜一脸茫然,卢俊义笑道:“传说龙虎宗历代天师里有一个很厉害的家伙,宛若陆地神仙,他的神通跟你师父相仿,我让你去那边查查他的踪迹。”
    公孙胜释然道:“这个人是有的。”卢俊义吃了一惊:“那你怎么说没有?”公孙胜笑道:“我是说跟我师父神通相仿的一位天师是有的。”卢俊义又大吃一惊:“那你还能降伏龙虎宗?”公孙胜笑道:“那是因为我师父来了。”接着公孙胜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讲给卢俊义听。
    当时公孙胜忽然想起卢俊义告诉他仁宗时期那位神通广大的天师另外一个名号,便问道:“那仁宗时期,你们山上有没有一个年纪幼小的叫做虚靖天师的?”那上清宫主持真人愣了一下方道:“年纪幼小就执掌正一派,被皇上封为虚靖先生的实有其人,不过不是在仁宗朝,而是在本朝。本代天师,九岁即执掌龙虎山正一派,到今年方才三十岁。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不住本宫。”公孙胜再问主持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我想拜访天师。”主持真人禀道:“天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卢俊义听了公孙胜的叙述,便问道:“他们这一带的天师叫什么名字?”公孙胜想了想道:“张继先。”
    卢俊义努力回忆起自己前世通读过的道教史,记起了这个张继先,他号“翛然子”,是道教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赵佶赐号“虚靖先生”,后封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这人九岁时继承教位,为人沉默寡言,赵佶当政期间,他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张继虽得赵佶恩宠,却志在冲淡,喜在山中旷逸自怡,清静修道,屡乞还山,作庵于上清宫后,为心斋坐忘之所,赵佶亲书“静通庵”赐之,有亭名“翛然”,并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师祠为演法观。据称他曾预知国难,托弟子王道坚转告赵佶当“修德弭灾”。道教记载中这个死于三十三岁的年轻天师确实很有神通,可能是早慧地过分了,所以就早早地被上天给收走了。
    与此同时,卢俊义想起了公孙胜师父罗真人在真实历史上的原型。在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中云:“绵州罗江有罗璝洞,昔罗真人,名璝,修道上升之所在,祷之,灵无不应。后太平兴国五年,洞上时闻因乐之声,时见车辙之迹。地方官吏奏闻于上,诏赍香设醮”。可见罗真人,名璝,原是四川罗江县一个修道之人。施耐庵在水浒里说他是宋徽宗时人,居蓟州九宫山二仙山,显然又是张冠李戴之事了。
    卢俊义自己身处在水浒时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如何解释这些历史的谬误呢?卢俊义便问公孙胜道:“尊师今年高寿?二仙山之前,尊师在何方修道?”公孙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这般发问,但主公问询不敢不答,便道:“师父应已过百岁,具体岁数不知,师父一直不说自己的来历,但有一次他无意中说他很想念巴山蜀水。”
    到此时,卢俊义便做了一个大胆的推论,世间修道的人成千上万,虽然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但也有凤毛麟角的人物从修道中初窥天道,像张继先和罗璝,其中张继先很可能是真宗或仁宗时期人物,已经修炼地返老还童,到此时亦有一百二三十岁,可能是个性使然,才虚托为后辈;而罗璝更早,是太宗时期人物,到现在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岁了。即便没有什么道术纯粹高寿的也有一百二三十岁,他道术有成活个一百六十多岁也没有什么意外。
    公孙胜接着又讲述了他在龙虎山的遭遇,这更验证了卢俊义的猜测。
    当时公孙胜做了一番问询察看后,便拿出卢俊义的敕令,命龙虎山正一派脱离赵宋朝廷庇护归附于卢齐政府治下宗教事务总署管辖。在正一派道士们看来,他们正一派总管江南道教已经近千年了,王朝更替跟他们毫无关系,反正不论那个朝廷都要拉拢他们,归你管辖也没有什么。但公孙胜已经被卢俊义“宗教必须为政治服务”的理念给说服了,看到正一派这些道士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就来气,便拿出卢俊义的神谕,责骂他们“依附权贵、数典忘祖、定会依附异族”,痛骂之下惹得本准备依附卢齐政权的龙虎宗翻脸出手。不过不出意外,除了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师外,其他龙虎山的道士都惨败在公孙胜等人手中。
    在上清宫一片狼藉之时,张继先终于出现了,一个十岁左右的顽童,齿白唇红、绿鬓朱颜,一副小道童打扮,毫无俗态,但功力非凡,公孙胜跟他比拼道术,十个回合惨败。
    正当公孙胜准备黯然回返时,一位长髯广颊、碧眼方瞳的老道士踏着一片青云来到上清宫,大笑道:“五十年没见了,你还是老样子!”那张继先见到老道士吃了一惊:“罗璝,我去绵州找你寻你不着,不知你去何方修道去了?”罗真人大笑道:“现在天下只剩下你我两人初窥天道,其他修道之人尽皆败亡。你通晓神卜,应该知晓我这个徒儿所言非虚,你这正一派日后必数典忘祖依附蛮族权贵,被后世正义之士千夫所指。”张继先垂头丧气道:“我推算到了,但是这天意难违啊!五十年不见了,看老头你有何长进!”罗璝哈哈大笑道:“当年你是娃娃,以后你永远是娃娃,该知道尊老!”说着两人动起手来,因为他们道术的威力足以摧毁整个上清宫乃至龙虎山,便跃入天际无人窥知的地域动起手来。众人仰头看天,只觉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整个天空风云变幻、色彩万千。
    数个时辰后,两人从云层落下,面色都非常平和,看来竟是一个不输不赢平手的结果。
    罗璝劝说道:“你我应该都算过卢俊义的来历,果如他所讲的,他的确是从八百多年后过来的,即便他不是伏羲大帝下凡,也是受大帝庇护的神灵。他是来改变历史的,如果你不想让道教落到后世那般任佛教和基督教排挤、受凡间冷落日渐颓废的下场,你就必须帮助卢俊义,协助他整顿人界宗教秩序。道教不昌,原因种种,但卢俊义都有对策,我看他有这个权力、有这个远见、有这个魄力去完成灭佛兴道的理想,我们就应该去协助他。这一百多年,你还没有看透吗,你这个世家真正对道家有何贡献,现在史上最大机会摆在你的面前,千万莫要错过。所谓天意,就是卢俊义秉承天神的旨意,他的意思就是天意。”
    多日后,卢俊义见到了张继先和罗璝,在这两位高人面前,卢俊义无所遁形,便道自己是伏羲大帝和女娲娘娘从二十一世纪找起来作为神的使者,并非是伏羲下凡,在讨伐高丽和倭国时伏羲大帝曾经下凡帮助他。张继先和罗璝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天国的具体情况,卢俊义将乌托邦的情况更美化了几分告诉了这两位高人,一下子打动了两位高人,随后张继先和罗璝就答应作为玄教的左右护法天师,协助卢俊义推行道教一统。卢俊义日后在玄教称号为教皇,公孙胜则为大主教,同时张家亦可世袭左护法天师之位,但必须是传贤传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