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2)
    郑江停不由得唏嘘,有言道万般皆是命,当真半点不由人。
    不一会儿,邹筠又回了屋子,在桌边倒了杯水:瞧这水都凉了,娘去烧些热水来,可饿了,娘一并把夜饭做了。
    郑江停看着忙碌的妇人,心有感慨,好些年没听到有人说要给他做夜饭了:您先去换身衣裳吧,当心别染了风寒。
    邹筠闻言楞了楞,随后眼尾带了一抹笑意:好。
    自打郑父去世以后,母子俩少有交流,原身为人懦弱,又木讷死板,母子俩时时相顾无言,何曾有过这般主动关切的话,邹筠听了自是欣慰。
    深秋的雨一连着将近下了半个月,郑江停也就在身子都不太能舒展开的小木床上养了半个月,草药内服兼着外敷,外伤倒是慢慢结痂大好了,只不过就是后脑勺的重伤还得用着药。
    能下床以后,郑江停自是在屋子里躺不住的,趁着邹筠出门上工,他便从床上爬了起来。
    推开门,外头还是淅淅沥沥的雨,堆着柴火的小院子被淋的很湿,院子也不大,估摸着只能摆下三个方桌,几步就能走到院门处,院儿虽小,但邹筠是个爱干净的女人,处处都拾掇的很整洁,让人瞧着也舒坦。
    郑江停心头放空了许多,这朝他背着邹筠起来,也是有自己的事儿要办的。
    郑家的家境清贫,这几日他也深有感触,日里母子俩只食两顿,上桌的菜少有油腥子,半余月来也就吃过两次肉。
    一回还是隔壁叫纤哥儿的送来的,他躺在屋子里,只听见一道清丽的男声,却未曾见着人,还有一次则是邹筠带回来的,且两次吃肉邹筠都舍不得吃,独让他一人吃,这让他一个大男人感动之余也很是难为情。
    雨色中空气湿漉漉的,他抬手抚了抚自己的手腕,旋即一个巨大的空间出现在眼前。
    里头大大小小的麻袋将近百个,十几副箩筐,敞着的箩筐里满满当当装着红薯土豆玉米小麦稻谷等谷物
    郑江停翻翻找找,一时间也不知该拿点什么出来补贴着家用,若是家里突然出现粮食,肯定会惹起怀疑,但米缸又见了底,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邹筠虽嘴上不说,但日里也能瞧出在为这些事儿发愁。
    时下是必须得想点法子了,正愁着不知该如何时,他忽然想起城里有收购粮食的铺子,若是拿些粮食去卖了换些银钱,那也比凭空拿出粮食来强些。
    打定主意后,他进屋加了件衣裳,拿着伞便匆匆出了门。
    青梧巷在缙城地处西南边,多是些平民老百姓,住户几十家,倒是很热闹,只不过近日接连着落雨,连孩童也不愿意出门玩闹了,郑江停穿过整条巷子也未碰见两个人。
    他一路朝着东边去,原身是个货郎,对缙城的街巷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凭着记忆很快就找着了一家。
    进铺子前,他先寻了个僻静的地儿,装了大半背篓的红薯,又弄了半麻袋未去壳的稻谷装在背篓上,一大背篓的东西装起来,上背差点闪着还没好全的腰。
    可收米粮?
    斜靠在门口揣着手的小二哆嗦了一下,瞧见忽然来的高大汉子背着粮食,两眼放光,急忙振作精神热络道:收的,收的,这阵儿收的价格可高咧。
    小二帮着接下背篓,铺子里没什么客人,掌柜的闻声手脚极快的拿了秤来,眼下来卖粮食的可比买粮食的客人稀罕。
    一般红薯就红皮儿和黄皮儿两种,红皮儿的纤维要粗糙一些,适合蒸烤,味道甜而香;黄皮儿的纤维与红皮儿的相反,适合煮粥,味道细腻。
    郑江停没有区分,拿出来的黄皮儿和红皮儿的都有,圆滚滚的红薯要两只手才握得住。
    红薯要选择个儿顺纤长的才好吃,这种大的通常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料,但饥荒年代谁还讲究这些,这时候拿出来卖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红薯特别上秤,寻常的就有两斤,大的得有四五斤。
    瞧着是很填肚子的红薯,半袋子的谷子也是颗颗饱满,都是些上品粮食,大户人家会乐意买,店老板嘴巴都快裂到了耳根子,抱起最大的一个红薯颠了颠:小兄弟如何把地瓜,稻谷种的这般好,个头儿也忒大了。
    太阳好些就长的大了。郑江停没啰嗦:老板是怎么算价格的?
    市面上地瓜都是收的五文钱一斤,去了壳儿的精米当下二十文一升,我瞧着你这稻谷品质不错,也没什么糠壳儿,就收你十二文一升如何,咱这条街不止我这一家铺子,我也不压你价格。
    郑江停心中有数,这时候的脱壳技术落后,脱壳间要花费许多功夫不说,还会碾碎损掉不少米,未去壳的米价格自然是比精米差的多,于是他点了点头。
    老板见生意成了,赶紧把红薯和稻谷分别上秤。
    一背篓粮食,郑江停卖了将近一两银子,他这卖东西的挺满足的,收了米粮的店掌柜也高兴。
    第3章
    郑江停兜里揣着银子,一边琢磨着怎么和邹筠解释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一边往回走,倒是不多时辰就到了青梧巷。
    这阵儿雨忽然又下大了些,伞檐边的水柱拉直了往下,大有漂泊之势,不得不让他快着往巷子里走。
    他提着步子,远远的瞧见自家门前竟立着一抹瘦削的身影,一袭月白长衣有些偏大,但一根拇指宽的衣带却简单的将纤细的腰肢给勾勒了个大概。此人一只手扶着门栏,一只手正在敲门,微微的咳嗽声中身体轻微的在发颤,哪怕隔着几米远,一眼也能瞧出其病弱之相。
    郑江停一时间也不知此人是谁,只快步上去,门口的人似是听见了脚步声,停手回过了头,恍然间,郑江停看到回过头的是个少年郎。
    少年郎白的像珠玉的脸上覆着一块纱巾,遮住了口齿鼻梁,独见得一双丹凤眼,以及眼中装着的病气与冷清。少年看了他一眼,眼中的一丝防备一闪而过,轻声道了一句:郑大哥回来了?
    郑江停听这声音有些熟悉,好像是听过,细细一想,晃然间才知道,这应当就是住在隔壁的纤哥儿。他一时间未曾想起也是原因的,一来是因为自己尚未见过这个邻里,二来在原身的记忆中,对这个小哥儿不甚喜欢。
    郑家在搬到城里时,楚纤和他娘就住在了青梧巷里。楚母是一名靠着卖艺为生的歌姬,时时往返于酒楼茶肆,靠着赏钱养着病弱的楚纤,两年前楚母去世,楚纤也顺势接了母亲的衣钵。
    戏伶艺人是下三流的行当,原是不入流的营生,可在动荡年代中,百姓只管糊口,对这些人也是格外的能够接纳,长得平头整脸的小哥儿姑娘,多的是出门卖艺的。
    但原身却并不这般想,因早年进过学堂,正经好东西未曾学到多少,读书人的清高弯酸气倒是给习到了,硬是瞧不上楚家的营生,觉着卖笑陪乐侮没清白。
    纵使这些年纤哥儿时时帮衬着邹筠,原身也未知感激,心下反而膈应着,若是没有邹筠在的时辰,两人就是在街角屋檐下碰见了,原身也不会招呼一声。
    时间久了,楚纤虽不知郑江停因何缘由不待见,却也是知道他不喜他的,两厢如此碰面,着实有些局促,不过他历来自诩脸皮儿厚,照旧还是笑脸相迎打了声招呼。
    郑江停瞧着小哥儿一双本就勾人的眼睛,猝不及防的一笑,眼尾微弯而上挑,活像是一株鸢尾花,他一瞬失神,老脸竟然升腾起一抹红晕,耳根子没来由的发了热。
    原是看着个男子笑也没什么,可他早知这世界有三种性别,而像纤哥儿这种小哥儿也是要嫁人生孩子的,一时间也说不上到底是别扭,还是像见着好看姑娘一样不好意思,竟然失了态。
    楚纤见着人脸色发红,不明所以,偏头关切了一句:郑大哥脸色瞧起来不太好,可是身体不舒适?
    郑江停干咳了一声,错开自己的目光,语气生硬道:我没事,你可是有什么事?
    楚纤原还以为郑江停磕了脑袋待他态度变了些,未料说话还是这般冷淡,于是也收了关切,提起放在一旁的篓子递过去:邹大娘让我替她买的鱼。
    其实鱼是他送的,若是让郑江停知道必然不肯收,与其在风口上来回推脱,倒不如随口扯句谎话。
    楚纤不太会做饭,平日里做点小菜应付着吃倒是还行,遇上煮肉大菜可就难了,往往都是味道不尽人意糟蹋了食材。自打娘亲过世后,他买了肉菜一般都往郑家送,邹大娘手艺不赖,大菜做好以后他拿走一份,剩余的正好邹大娘和郑江停吃。
    郑江停扫了一眼篓子,里头果真装了条鲢鱼,约莫得有四五斤重,这年节里恐怕只有鱼肉的价格最便宜了,但他心里却有数,就是再便宜,眼下家里的条件也不是能随意买这么大一条鱼的,他又偷偷看了少年郎一眼,随后接过篓子,也没有戳穿:麻烦你跑一趟了。
    楚纤见他收下了鱼,点点头,拿起靠在墙角的油纸伞:那我便先回去了。
    郑江停站在原地,听着隔壁的开门声伴随着轻微的咳嗽,直到咳嗽声越来越远后他松了口气的同时,耳尖上的热度才慢慢回归于平静。
    他正要打开院门,一声长一声短的卖豆腐咯~,一路从巷子口传进来,偶有街坊闻声开门买豆腐,瞧着篓子里的鱼,他干脆也把卖豆腐的小贩喊了过来。
    小贩将担子里的白布掀开,一叠叠豆腐整整齐齐的摆着,瞧着霎是好看:多少钱一块儿?
    六文钱一块儿,两块儿十文钱,可够一家老小吃一顿咧!小贩扶了扶斗笠,极力推销。
    郑江停放下篓子,从身上摸出了十文钱:来两块儿。
    小贩见一下子卖出两块儿,还不带婆婆妈妈讲价的,笑的一脸憨厚,麻利的就要装豆腐,郑江停连忙道:等等,我回屋拿碗装就成。
    好咧,好咧!
    碗里装了豆腐,郑江停端着感慨,豆腐价格不低,但是也实在,两块儿装了个大碗,最重要还是纯手工的。
    小贩沿着街继续叫卖,今儿生意还真不错,心下欢畅,担子挑起来都是轻飘飘的。他常来这条街卖豆腐,记得真真儿,这户人家可还是第一次出来买豆腐。
    郑江停回屋闲着也是无事儿,索性杀了鱼处理,早早放了盐把鱼肉给腌上去腥入味儿。
    灶房里有的东西不多,翻翻找找,寻着了些泡菜,至于调料就不用说了,仅有些油盐和最基本的调味料,其余是一概没有,不过令郑江停意外的是在个圆簸箕里发现了些菜,杂七杂八的,什么半颗萝卜啊,碎成几节的葱,发黄的香菜,拆开的白菜叶子等等
    郑江停记得邹筠是在城里一户姓张的大户人家里做仆妇,日里总会捡些主家不用的东西带回来,想必这些菜也是从张家带的,他倒也没嫌弃,只觉得邹筠这些年来拉扯大原身当真是不易。
    他从中挑出了香菜和葱,笑想像这般带些边角菜回来也不是人人都有条件的,还得是住在城里的人家才行,像那些个卖在主家或是在主家住着做长工的,还不能有这些好处,今晚索性就做顿好的,以酬邹筠。
    晚些时候,掐着邹筠回来的时间点,郑江停炒料将酸菜下锅,熬着酸菜汤炖酸菜豆腐鱼。
    邹筠下了工时辰已经不早了,入秋后白昼一日比一日短,她今儿听管家说主家可能要遣散些下人了,就是不遣散,每月的工钱也会削一些下去,眼看没两个月就要到年关了,若单是少些工钱还好,丢了差事儿可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虽说在主家里做事儿条条框框的规矩多,处处都得看脸色,做的是伺候人的事儿,可好歹差事儿稳妥,工钱也比以前做洗衣妇强多了。如今听说这么个消息,心里难免担忧,时下江停受伤到处都赊了账,又得还债,又得用钱,可万万不能丢了差事儿。
    不过好在她办事儿勤恳,手脚也麻利,主家夫人还挺待见她的。
    正想着,忽的一阵酸菜鱼香味儿随着风送往鼻子里送,那酸中带着鱼肉味儿,闻着竟比主家的饭菜还要香。
    邹筠仰着脖子从一户户门前张望,心想着哪户人家今晚能享上这份口福,目光几番从王掌柜的院儿前扫过,然而令她意外的是香味儿并不是从王家传出来的,这王掌柜最是嘴馋,巷子里他们家是最爱做好菜吃的,整条巷子时时都能闻见,今儿倒是奇了怪了,竟不是他们家做鱼。
    邹大娘,今儿家里吃鱼啊?
    迎面而来的照面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头,正走过来的竟是王掌柜的夫人,身材圆润的妇人笑眯眯的,言语间带着羡慕之意。
    邹筠不解王刘氏话里的意思,只朝着她点了点头,示意性的打了声招呼,直到走到自家门前时,院子里飘出的浓郁鱼香味儿才使得她明白王刘氏的话。
    她急急推开院门,灶房里的人听见开门声,从屋里侧身探出了个脑袋:娘回来了,洗洗手吃夜饭吧。
    邹筠木木的晃进灶房里,瞧着早些年置办的大铁锅里正炖着酸菜白豆腐鱼,自己那总板着个脸的高大儿子围着灶台,正在用锅铲尝鱼汤,一时间,她觉着自己像是在做梦。
    这这
    今儿我出了门一趟,找之前一起干货郎的兄弟借了点银钱。娘,待会儿咱吃过饭把这阵子欠下的债算一算,拿去还了吧。
    郑江停算是一句话解释了今晚为何做好吃的,也解释了自己将要拿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邹筠张了张嘴,有太多的疑惑,又有太多的惊喜,导致她未说出话来,反倒是眼睛先给红了,她背过身压着语气道:欸,娘先进屋换身衣裳。
    郑江停在灶前看着邹筠进屋的背影,单薄的肩膀分明在打颤。他没说话,默默把炖好的鱼起锅,进堂屋去摆了饭。
    邹筠再次出来的时候,小方桌上已经是热气腾腾的饭菜了。
    她抹了一把眼睛,笑着走过去,正要帮着添饭,却是瞧见桌上摆了三副碗筷:有客人?
    郑江停放下饭勺,想起今儿碰见纤哥儿,他一大老爷们儿脸红耳尖热的窘事儿就有些不太好意思,但不好意思归于不好意思,人情礼数他还是知道的。
    纤哥儿说这鱼是您让他给带回来的,我瞧着他身子也不太好,帮咱们家跑腿儿也不易也不知他这时候吃了夜饭没有
    邹筠自然是一下子就什么都明白了,她十分诧异儿子对纤哥儿的态度如何转变的这么快,但此时心下更多的却是欢喜,于是赶忙道:是了,是了,纤哥儿总照应着咱们家。他日里吃饭吃的晚,估摸着这时候还没吃,娘去喊他一声,看看他愿不愿意过来跟咱们一起。
    第4章
    一到入夜,楚纤的咳嗽就变得更厉害了,一声接着一声,脸上越咳越无气色,状态瞧着比白日要差上好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