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44节
    桂花堂妹扫了一眼:“哦,知道了。”
    就麻利的带着茶花出了门,大堂哥给她们不少好东西,要点那个……羽绒而已
    丁田记得羽绒在明朝中后期才有记载,这里的朝代已经过了明朝,但是……没见有人积攒羽绒,是没有人积攒,还是不知道?
    他就不清楚了,但是能积攒羽绒,当然是好事儿了。
    当天,丁家村就传遍了,毕竟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又都是一个祖宗,自然,这消息就传得快,等到了晚饭的时候,丁田家里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小孩子,一人拎着点羽绒,丁田也不嫌弃,谁来都要,每个人发一把瓜子,一把饴糖,揣兜里吃,或者用小衣服兜着走。
    这举动虽然有些莫名其妙的,但是大人看到孩子们又吃又拿的,竟然也得了不少人的喜欢,都说丁田是个好后生。
    二十八就开始和面,发面了,同时,家里的一些菜肴也要提前准备起来,厨房是两个婶子的天下,两个堂妹打下手,堂弟最多劈点硬木柴,两个小堂弟,就要丁田哄了,小孩儿虽然小,但是农家孩子懂事的早,并不作人。
    于是丁田就教他俩背三字经,在他那个时候,国学复兴,一般人都会背个三字经啊,弟子规之类的,甚至还流行一些其他的国学典籍,他背着一个,抱着一个,在炕上晃晃悠悠的念叨:“人之初,性本善。”
    两个小家伙就跟着他哼哼唧唧的背:“人之初,性本善……。”
    这一幕,很多年之后,两个小堂弟还记得,都说大堂哥是他们的第一位夫子。
    两个叔叔看到这样的丁田,也笑眯了眼睛。
    就是远在府城的王佐不是很高兴,他看着眼前的人,只给了一个字:“滚!”
    第九十九章 丁侃的决心
    “王……!”来人抱拳刚要说什么,王佐一挥手,王富贵就给旁边的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们蜂拥而上,将来人,以及来人带着的马车等物,全都弄走了,不顾来人的挣扎与呵斥。
    王佐转身就往屋里去,王富贵狗腿的跟上:“大人,用膳吧?”
    王佐没吭声,去了用膳的那间房,桌子是红木的八仙桌,凳子是圆鼓凳,上面铺着软垫,都绣着精美的图案,一看就不是凡品。
    八仙桌上摆着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红烧鲤鱼,八珍扒鸡,清蒸肘子,糖醋排骨,干炸黄鱼……一样一样的都是厨子精心烹饪出来的,就连小米粥,都是海参小米粥。
    什么叫“海参小米粥”呢?
    熬小米粥的不是水,是清鸡汤,这可是皇帝才能享受到的东西,海参这玩意儿采集不容易,乃是标准的贡品。
    还有银耳莲子羹、清炖燕窝……。
    可是看着满桌子的东西,王佐非常没有胃口:“我想吃点不一样的东西!”王富责犯愁了:“大人啊,要年后小丁牢头儿才会来上差……。”
    贴身的常随就是不一样,从小一起长大的,太知道这位的心思了。
    “那给我包饺子,要吃韭菜鸡蛋的!”王佐放下筷子:“这一桌子菜,你吃。
    王富贵一翻白眼儿:“俺也想吃韭菜鸡蛋的饺子。”
    “那还不快去做!”
    “关键是,鸡蛋有,韭菜就只有咸韭菜,新的韭菜,还没找着呢!”
    王佐:“……!!!”
    一直到过完年,王佐也没吃上韭菜鸡蛋的饺子,没办法,这边还没有几个人有丁田的那个闲情逸致,给自己在屋里种点啥,最后他吃到的只是蒜苗猪肉馅的饺子而已,就这,还是王富贵想办法给他搞来的。
    在府城的王佐惦记小丁牢头儿的那点韭菜的时候,他正在家蒸馒头。
    二十九就蒸馒头了,有白面的,两合面的,还有豆馅儿的,丁田家里忙了一天,坑烧的都能把人烫熟了,才蒸好好几大锅馊头。
    等到三十的时候,全村都軎气洋洋的,因为过年了嘛。
    小孩子开始在村里的道路上,点燃小鞭炮,丁田还带着弟弟妹妹们在大门口点了两挂小鞭炮,凑个热闹。
    过年就该热热闹闹的,丁家村也是如此,傍晚时分,小孩子们都提着一个小灯笼,或者举着小火把,妇女们走出家门,拖着孩子们绕村子走三圈,这叫“走百病”,据说这样的话,明年一年都会平平安安,不会得病。
    男人们就相互串门儿,这个时候的农民,是没有打麻将、玩牌的活动的,都不认识字,怎么打?
    何况“赌”在古代也不是平民百姓能玩得起的东西。
    不过丁田搞出了双陆棋这个东西!
    弄了张足能铺满半个炕的双陆,哈哈哈哈!
    这玩意儿很简单,拿两个骰子就能玩,哪怕一个人也能玩的挺开心的,不过他为了热闹,叫齐一院子的人。
    走过百病之后,吃过晚饭,就剩下玩儿了。
    参加者有小姐、丫头、书生、将军、和尚、大官这几种角色,一人一个还有富余的,就连才三周岁的小堂弟,都有了一个“大官”的角色……他就軎欢那个被涂了红颜色的大官的棋子。
    纸上面画了好几个庙,香火鼎盛的皇极寺就可以进庙烧香停一次,少林寺可以学功夫,但女子不可入寺,要退回上一格,兰若寺自然是有冤枉而死的女鬼了。女子遇到铁槛寺,是要在那里停一格的,代表被关的意思。
    一般大户人家的女眷,是不可以被关入牢房的,所以要关在铁槛寺。
    那也不叫关,是“看守”。
    书生进来要被秒杀,退回原点,从头开始。
    将军和大官不能去青楼,跳到青楼要收监,这可是犯错误的呢!
    停一局才能继续玩,书生进青楼要赋诗一首,小姐、丫头进青楼,同样要被秒杀,退回原点,从头开始。
    和尚要进庙烧香,进兰若寺要为女鬼伸冤,超度她才行,遇到小姐和丫头要退三格,进青楼和酒楼要停一局。
    丁田做完后,跟全家一起玩的兴高采烈,二叔还提议:“这大官也可以伸冤嘛,没道理女鬼被冤死,就要和尚超度啊!”
    三叔也在一边提议:“将军可是要打仗的,带兵打仗!”
    这就是北地的民风了,一个在炕上玩的游戏,还不忘将军必须带兵打仗。
    “行,那就填上这两个……。”丁田从善如流,让两位叔叔非常欣慰。
    一家人玩到外头已经有人家放鞭炮,烧纸迎祖宗了,才结束,然后就是过年固有的程序,烧纸,迎接祖宗回来过年,享受子孙后代的供奉,各种菜肴也被一盘一盘的端上桌。
    今年因为已经结束了守孝,所以可以大鱼大肉的吃了,加上丁田带回来的东西不少,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也非常的丰富。
    一大条鲤鱼,半生不熟的端上来,这道菜在年夜饭里就没有熟透的时候,因为要留着,这叫“年年有余”,不能吃光,只能摆盘好看,放在最中间。
    四周的菜就可以随便吃了。
    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大骨棒,排骨炖的豆角干。
    都是菜少肉多,这个年过的很肥,就连狡子都是牛肉大葱饱的,还有一盘清炒豆芽菜,一盘凉拌白菜粉丝干豆腐丝,算是素菜了。
    剩下的溜豆腐泡儿和炸肉丸子就不用说了,都是大油的东西。
    汤是通气的萝卜丝汤,这道汤是丁田强烈要求,不要多放油,不然按照三婶子的做法,起码要放一勺猪板油的。
    吃饭的时候,小孩子都是一小碗汤,其他人是一小酒盅的高粱酒,如今丁大海不在了,丁大江就是家里的第一长辈,他端起酒盅:“来,我们先干一杯,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咱家日子以后会越来越红火的!”
    “红火,肯定红火!”三叔笑得见牙不见眼:“咱家也算是小有家底了。”
    “嗯,小有家底了。”丁田也乐,他来到这里,多亏了亲人们的照顾,就算是最小的堂弟,还知道摸一摸他的脸,小孩子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堂哥的担心,这是他最暖心的一幕。
    一家人吃的满嘴流油,山楂水早就熬上了,怕吃多了积食,几个孩子熬不了夜,吃过饭,消食后,就躺在炕上睡着了,几个大人点着通明的灯火,闲聊天。
    “丁侃貌似对你的那个牢头儿的位置,有点想法。”二叔突然跟丁田提起了这件事情。
    “侃哥?”丁田一愣。
    “嗯,还有丁墨,他也想去县衙某个差事,他家的二弟三弟都长大了,家里条件一般般,一直在愁婚事,这次估计也是看到了你带回来的那些赏赐……。”二叔吧嗒了一下嘴巴:“还有,就是觉得还能有点油水,能免了劳役和賦税……。”
    “所以在老里长放风出去之后,他们都有点想法了。”三叔道:“何况程达跟柳森也带了不少东西回来,这次案子连老爷都给办了,新的徐老爷,那可是熟人。
    徐县令三年前就开始筹谋,他的眼光长远,看得出,杜县令肯定是要走的,高升是必须的,只要县城建好了,他肯定就会升迁,因为这是实打实的功绩。
    那个时候,徐县令想的是县丞的位置,没想到啊!
    来了个草包的马县令,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
    县丞就成了县令,徐县令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更没过硬的靠山,往上升不可能了,只能实事求是的干好自己的县令。
    他是非常会办事的人,过年的时候,封笔之后,派自己的儿子,一个老里长,一车礼物。
    礼物不多,一些炒熟的花生、瓜子,以及高粱饴糖、两匹细棉布,两匹粗棉布,一盒长白糕、一盒红豆糕这种大众货色的点心,两坛烧刀子,一条羊腿,十斤猪肉。
    东西不东西的,谁都不会多计较,关键是心意。
    “有想法就好,县衙的衙役咱们没办法,牢房这里还是可以运作一下的,将来好歹有个照顾。”丁田道:“侃哥是个啥想法?”
    “他想去当牢头儿,还想将他家的老大丁华带进去当个狱卒,这样等他退下来了,就可以将牢头儿传给丁华了。”
    “他这是想走我们家的老路啊?”丁田顿时就笑了:“可是当了狱卒,三代不能科举,他也认了?”
    “认不认的,他家那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丁华比你都大,连相看了三家,人家都不同意,就是因为他家穷啊!”三叔叹了口气:“何况丁华是老大,下头还有那么多个弟弟妹妹……。”
    男孩子要下聘礼要妻生子,女孩子出嫁也要有嫁妆,不然会被婆家看不起。
    他们家那么穷,这女孩子娶回家,还不得往娘家可劲儿的扒拉东西啊?
    谁家乐意有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媳妇儿?
    当了老大媳妇儿,就得看护下头的弟弟妹妹们,当家媳妇儿,难啊!
    “行,他要是真不计较这些,我可以将牢头儿给他当,他家也是……唉!”提起这个,丁田也哭笑不得。
    古代孩童夭折率太高,他家倒是生一个活一个,一大家子人,也够丁侃累的了
    农家子弟成家立业的早,过了十六岁就能议亲了,女孩子过了十八岁如果还不出阁嫁人,连官府都会介入。
    男孩子二十岁之前不定亲,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了。
    而且老大不成亲,下头的弟弟妹妹们也不方便议亲。
    丁田这里答应了,又说了说村里的其他事情,天就亮了,初一一大早,就要相互拜年。
    丁田给两位叔叔和婶子磕了头,得到了四个红包,然后他非常豪爽的给弟弟妹妹们,一人一串儿新的铜钱,一百个的那种,可以换一两银子,但是在农家,银子不如铜钱来的实在。
    乐得弟弟妹妹们一个劲儿的喊“谢谢大堂哥”。
    大年初一不出门的,但是有扭秧歌的队伍来村里拜年,这个得放进来,热闹,喜庆,吉利。
    不过扭秧歌的队伍,你得给打赏,一般人家就是十个二十个的铜板,但是要用新的钱才行。
    这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庆祝新年的方式,一家不止一个秧歌队进来扭一扭,或许是三五个,或许是七八个,只是经历了战乱之后,扭秧歌的队伍,满打满算,也就五支,人数多少都不一样,最热闹的一队是个外来的秧歌队,有跑旱船的,踩高跷的,很吸引人。
    但是丁田却觉得,这队人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本书由连城读书独家发表,请勿转载丨公众号搜索连城读书,赠会员,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