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4节
    “我不想再进别的厂子了,想自己开个厂,前些时候我看了你的电影,发现电影里的人,衣服都穿的很好看,我寻思着,开个厂子专门照着你的电影做衣服,肯定有人买。”
    李明明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而且,现在开厂子,都要找单位挂靠的,我妈快退休了,挂靠到百货商场去就不靠谱了,就想说,能不能挂靠到京美去。”
    说这话的时候,李明明是有点忐忑的。
    苏锦绣抿着唇,一时间没说话,只是思量着。
    李明明的想法与苏锦绣以前的规划不谋而合,那就是做电影周边,但是她想开的不是服装厂,而是更为完善的周边制作公司。
    “这件事我得和厂里的其它领导商量一下,你也知道,厂子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苏锦绣回过神,笑着和李明明说道。
    李明明也知道厂子里都是怎么回事,理解的点点头:“成,那我过两天再来找你。”
    说着,就站起来准备告辞。
    “对了,这是省城那边的特产,特意给你带的,尝尝鲜。”
    临走前,李明明拎了大篮子往苏锦绣手边塞。
    苏锦绣连忙拒绝:“这怎么能要,你还是带回去给李主任吃吧。”
    “赶紧拿着吧。”李明明依旧往苏锦绣手里塞。
    “明明,真的,你带回去给李主任吧,我们家就我和清华两个人在家,孩子们都跟着他们太奶奶去红叶山那边去了,这一篮子得吃到猴年马月去啊,听我的,赶紧的收回去。”
    苏锦绣虎了脸,李明明这才收了回去,只是依旧不太情愿的样子。
    等她们离去后,苏锦绣才舒了口气。
    也不知道李明明在省城到底经历了些啥,这待人处事油滑了许多。
    有了想开周边制作公司的打算的苏锦绣,休息日一结束,就急急忙忙的回了厂,准备第一件事就是招呼所有人开会,却不想,刚进办公室,就被一堆信件给淹没了。
    “厂长,快看,这都是写给咱们的信啊。”
    秘书小刘激动的看着苏锦绣,手里抓着一张信纸,声情并茂的朗读着:“啊~少林武功……好啊~”
    “噗——”
    苏锦绣刚喝了口水,听到这话就给喷出去了。
    “你这读的什么啊?”
    苏锦绣伸手:“快拿过来,我自己看。”
    “这就是个刚一年级的孩子写的,咱也不能要求过高不是?”小刘抓了抓后脑勺,将手里的信纸递给苏锦绣,只见信纸上,笔触相当稚嫩,还有错别字,感叹倒是挺真情实感的,就刚刚小刘念的那句话,显然,人家就是这么写的。
    “估摸着字太大,纸不够写,不过这家长还挺有意思,竟然真的给寄了过来。”
    “家长的信在这儿呢。”
    小刘把剩下的信纸递过去:“这信写的太好了,我看了都感动坏了。”
    苏锦绣伸手接过来,信上写着满满当当的字,从一开始的陪着孩子看电影,到后来因为电影中的防骗指南而避免了一次灾难,再到最后满满的感谢之语。
    原来这一对夫妻,是一对大学生夫妻。
    他们毕业后,带着孩子在京城上班,年后家里老人去世,他们便带着孩子回老家奔丧,却不想,在路上的时候,一个妇女总是和他们搭话,不停的套话孩子的信息。
    小两口起初还没注意,却不想,孩子却发现了不对,告诉爸爸妈妈,这个人很可能是人贩子。
    小夫妻有些不相信,可孩子却很坚持,他们起初还觉得孩子无理取闹,想要揍孩子,却没想到,孩子哭喊了起来,说《少林小师叔》中的拐子就是这样拐孩子的。
    那人许是头一回出来干这活儿,一被叫破,居然慌了起来,最后直接被摁住了。
    小夫妻这才发觉,是自己太不注意了。
    反倒是他们觉得还不懂事的儿子,却已经有了警惕之心。
    苏锦绣看后感触也是很深,她只是单纯的想蹭一蹭少林寺的东风,至于会在里面加防骗指南,不过是苏锦绣画防灾指南画西瓜了,下意识所为,本就是随手而为之,倒是没想到,反倒是这个小细节,先带来了反馈。
    看来以后在出电影的同时还是得注意啊。
    来信很多,都是周边地区的观众来信。
    如今电影虽说全国公映,但是因为片源实在是不够,所以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大的省会城市,若要全国全部都看过,恐怕得放到下半年才行,这一点,不仅《少林小师叔》如此,就连火爆无比的《少林寺》也一样。
    所以说,能这么快收到反馈,苏锦绣已经很开心了。
    “小刘,通知下去,咱们准备开会。”
    “是,厂长。”
    小刘立刻小跑着出了办公室。
    苏锦绣看着满地的信件,又出门招呼小朱他们,很快,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过来帮忙把信都搬到会议室去了。
    趁着开会之前的准备时间,苏锦绣又把前一天晚上写出来的,关于周边制作厂的计划书拿出来,仔细盘算了一下,然后便信心满满的往会议室去了。
    会议室里,几个老画师正坐在桌子边拆信看。
    气氛很是沉默,老画师们一个个的缩着脖子,眼圈微微泛红,手里攥着信纸,旁边小朱他们几个学徒工,这会儿则是帮忙拆信,有的信里面除了信纸,还有红绳编织的小礼物,圆仁的师父曾经给圆仁一枚核雕的手串,寄过来的红绳上面,正串着一颗未经打磨的桃核。
    “这些人真是的,还送什么礼物啊。”老画师一边嘟囔着,一边用手摩挲着桃核。
    “咱可不能收啊,得退回去,刚刚从哪个信封拆出来的?能找着么?”
    美术顾问刘金涛站起来,眉头微蹙,语气听着有些不耐烦,可仔细看去,却能看的出来,他眼圈微红,显然不是不激动的。
    “这几个信封里出来的,不过这信封上面没写地址啊。”
    蹲在地上的小朱举着信封站起来:“大碴子村,还有村叫这名呢?”
    刘金涛接过信封,看了一眼,下面的寄信地址只有大碴子村四个字,倒是邮编写了。
    不过,为了几条红绳去查邮编,似乎又有些太大动干戈了,可要是不查……刘金涛攥着红绳,左右为难。
    “弄个框子裱起来,挂墙上去。”
    苏锦绣拎着笔记本从门外走进来:“咱们搞文化传播的,观众送点小礼物是心意,也是对这部电影的热爱,咱们好好保存了,未来说不定观众有机会来到咱们京美,看见了肯定特别高兴。”
    这话一出,那些老画师们的脸色显而易见的好了起来。
    他们小心翼翼的将这些红绳手串放到旁边的纸盒子里,然后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上个礼拜的数据出来了。”
    苏锦绣放下笔记本,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这些信大家伙儿也看见了,证明了这次的电影,咱们搞了个开门红啊。”
    这个开门红,不仅是电影的开门红,也是整个京美的开门红。
    “有了这部电影,咱们京美也算是稳住了。”
    ‘稳住了’。
    这三个字多好听啊。
    老画师们各个鼻子酸涩,脸仰着朝天,不让泪水滑下来,可泪水依旧不争气的涌出眼眶。
    他们在京影那么多年,一直不受重视,后来更是到了无仪器可用的地步,逼得他们远走他乡,到海美去蹭仪器,谁能想到,他们这些人,居然还能有今天呢?
    “这些信件大家也看见了,这都是大家的热情。”
    苏锦绣转身抱起一个大箱子,然后将所有的信全部都倒在桌面上。
    无数个信封从箱子中滑出,落在桌面上成了一个小堆。
    “我思来想去,我们不能只做收信的人,也要给这些观众回应才是,关于这个回应,大家伙儿有什么好主意?”
    所有人顿时懵了。
    他们做电影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听说要给回应的。
    顿时,所有人面面相觑了起来。
    最后还是小朱颤颤巍巍的举手:“在下部电影后面打上鸣谢?”
    “太浪费。”苏锦绣否决。
    “在下部电影里面提一下?”受到小朱点播,其他老同志也开口提议。
    “不行,和剧情不连贯。”苏锦绣再次否决。
    “那……在下部电影里放一张咱们和信件的合影?”这是爱拍照片的员工的提议。
    “咱们又不是文工团的,幕后就要有个幕后的样子。”
    苏锦绣蹙眉:“我说你们都在下一部电影上较什么劲儿啊,事情就要积极去做,等到下部电影出来,黄花菜都凉了,谁还记得这事儿啊。”
    所有人再次萎靡。
    这可怎么办呢?
    “我倒是有个提议,你们大家伙儿听听看。”
    苏锦绣将笔记本打开,用手压了压中缝。
    “厂长您说吧。”
    “行,那我就简单的提个建议啊,咱们京美,虽说是个文化类的制片厂,但不代表咱们就和别的厂子脱离关系,咱们和京城其他厂子都是兄弟单位嘛,大家也知道,从去年起,南边儿画了几个特区,不少产业重心都往南边儿迁了,这也导致咱们京城的厂子不太好过,作为兄弟单位的咱们,是不是该伸出援助之手啊?”
    苏锦绣打着官腔,声音刻意压低,莫名有些威严。
    下面的人虽然懵逼,可也不敢在这时候提出疑义。
    “我的意思是,咱们电影这么红火,可以在内容上面下点儿功夫嘛,比如说,这电影里的衣服,咱们可以和制衣厂合作,搞个京美的标牌,请制衣厂制作,然后再送到百货商场里去卖,这样一来,观众们能买到电影里一模一样的衣服,制衣厂也能有个收入,咱们嘛,也能赚一点差价。”
    这话一出,下面人眼睛都瞪大了。
    电影里的衣服?
    还能做出来卖?
    苏锦绣不等其他人说话,就压了压手:“还有那个手串,你们也看见了,咱们也可以做出来卖,打磨一下包个浆,再弄红绳串起来,还有里面圆仁的那只小狗,咱们可以和玩具厂联合一下,做些一模一样的,想必孩子们很喜欢,还有里面少林寺师兄们,也可以出一些画片,孩子们不都喜欢拍画片嘛,还可以把圆仁的大脑袋印到热水瓶上,脸盆上,甚至书包上,本子上,铅笔盒上……”
    “这……这能行么?”
    刘金涛已经吓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这也太骚操作了吧。
    还,还搞画片?
    “咋不行,现在观众们正处于想要支持却不知该如何支持的时候,尤其是孩子们,书包、衣服、文具、玩具,可都是很重要的资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