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节
    苏卫华接过来一看,顿时瞪圆了眼睛,“二哥是队里拖拉机手?”
    苏卫民仰着下巴,嘚瑟的没眼看了。
    苏卫华惊呼道,“我有福叔咋选的?”
    苏卫民道,“现在咱们队里的大队长可不是有福叔了。”
    “换队长了?”苏卫华念书这几个月一直没回来,放假都留在学校自学,压根不知道队里这几个月大变样了,他好奇道,“有福叔当的好好的,咋不当啦。他乐意?那谁接班啊。”
    苏青玉道,“回去就知道了。”
    等回到苏家屯的,路过大队部,看着自己大哥人五人六的从里面出来,气势足足的,还听着建学校的社员们跑过来找他请示工作,喊他大队长,苏卫华惊的说话都结巴了。
    “我,我大哥?大队长?”
    “对啊,现在大哥已经当大队长啦,咱现在在建学校呢。”
    “……”
    苏卫华都不知道该说啥了,拎着行李跟苏青玉他们回家,还特意去食堂看了苏叶她们。
    苏家女同志们忙的脚不沾地的,压根顾不上苏卫华。连苏叶都是摆摆手,嘴里巴拉巴拉的说着,“走走走,别打扰我为人民服务。”耽误了咱表现的机会。
    苏卫华愣是觉得自己和做梦一样的,这才几个月啊,家里咋大变样啦,他都要认不出家里人来啦。
    回到家里,苏卫华还没反应过来,拉着苏青玉的袖子,“姐,咱家咋变成这样啦?”
    苏青玉道,“这有啥奇怪的,我说过了,大家都要越过越好的。咱还能说话不算话?”
    苏卫华麻溜的摇头。
    青玉姐说话可真是厉害啦。连家里家里哥姐都变成这样了。
    那青玉姐说他以后要念大学……
    他激动的抿着嘴笑,“姐,我会好好念书的,我保证。我一定会当咱学校的第一名的。”
    苏青玉道,“全校第一名算啥啊,咋样也要当个全县第一吧。”
    苏卫华心里一个咯噔,觉得有些害怕,然后转念又想到……“姐,咱县里就一个高中呀。我这算全县第一吧。”
    苏青玉:“……”这都是教育资源的缺失!搞的孩子一点竞争环境都没有。
    ……
    寄到海城的信几天就到了苏军强的手里。
    他打开认真读了一下。发现他闺女还很实在,一句和他说的话都没有,说寄文章就还只剩下一篇文章 。
    他琢磨着电话里不方便说,信里也不写。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让孩子连信都不敢写了。
    苏军强自我脑补一番,然后再看闺女写的文章。
    看完眼前一亮,他闺女这念书成绩不咋样,但是去了乡下,还真的成长不少,写的文章也很不错。
    很符合主流思想。
    而且也展示了她作为知识青年的觉悟。
    这稿子要是刊登了,到时候谁还能说他苏军强的闺女思想觉悟不行?谁还能说他不会教育孩子?
    必须刊登。
    苏军强在海城多年,还是能找着一些人的。
    刊登一篇思想复合主流的文章,还是很方便的。位置都不需要太好的,就一个小角落就行了。
    因为是熟人,原本需要放个一阵子的稿子,也直接排在了前面了。立马就给安排了版面。
    争取在辞旧迎新之际,发表一篇知青同志插队见闻。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男主会出来的很晚,因为他的身份和以前男主身份不一样。
    第49章
    海城作为大城市, 每天报纸信息不少。
    但是作为知青的文章却不多。所以苏青玉那篇文章虽然所在的版块很不突出, 但是标题却很吸引人。
    知青插队的时候写的文章啊。
    还是海城的知青呢。
    好多单位的工人看报纸的时候, 基本上都读了这一篇文章了。
    看完之后就一个想法, 这个知青还真是去搞农村建设了,要不然也写不出这么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了。
    当然, 对于华南省的人来说,文章内容咋样,他们不关心。他们完全是被那个知青的落款给吸引到的。
    是他们华南的知青啊。
    华南知青写的文章,都上了海城的报纸了。
    再看看文章内容,积极上进,实实在在的夸赞了他们华南省下面基层干部们。
    夸赞这些基层干部, 那不就是夸赞华南省吗?
    华南省这边立马就给平江地区这边发了报纸过去, 表扬了他们一下。说他们下面的同志干得好,是优秀的干部。
    平江地区冷不丁的被夸奖了,再看看报纸内容,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自己管辖之内的某个知青写了一篇文章, 现在他们都出名了。
    平江地区的专员高兴的拍桌子,“好好好,看来下面的同志做的还是很不错嘛。这个宁安县很不错。以前倒是忽略他们了。这些干部是默默的做实事呢。”
    表扬的电话也打到了宁安县这边。
    宁安县这边知道自己县里上报纸之后, 还有些懵了。再看看那报纸, 咋觉得写的不是自己县里的事儿呢。
    红旗公社有这么重视教育吗?
    好像上次统计学校资源, 他们那边小学都没几所呢。
    可这都上了报纸了,听说省里那边都看到文章了。
    宁安县的县长犹豫了一下,拿起电话给红旗公社那边打了过来。
    接电话的是何书记。
    县长那边问的很直接, “小何啊,你们那边盖了很多学校?”
    何书记一楞,“啥?学校?”
    “你们那边有个知青写的文章,都发到海城报社了,省里那边都看到了。说你们很重视教育,盖了很多学校,鼓励孩子学习。重视基础教育。我这琢磨着,说的不像是你们红旗公社啊。”
    何书记:“……是我们公社的知青同志写的?”
    “可不吗,我都弄到报纸了,落款还真是你们那儿的,是苏家屯的大队的知青。名字叫苏青玉她写的这都是真的?你们真这样重视教育,宣传基础教育?”
    何书记沉默了片刻,然后点头道,“对,她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公社刚支持苏家屯那边建设小学和初中,”
    作为公社的一把手,何书记只想了一瞬间,就知道自己该维护自己公社的形象了。
    好的事儿,当然要承认啊。毕竟他们确实也是支持苏家屯大队建设小学了。
    这也是事实啊。
    而且如果否认了,万一对人家知青同志有影响也不好。
    也就这一瞬间的功夫,何书记考虑的可全面了。
    听到何书记承认了,县长可算是松了口气了,总是是对上面有个交代。他哈哈的笑,“好,很好。红旗公社还是要继续保持,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我们要按照主席同志的只是方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何书记淡定道,“是,我们也是这么要求其他干部的。”
    挂了电话之后,何书记赶紧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让自己的心里的紧张轻松了点儿。
    然后赶紧起身走出办公室,“老吴啊,来这边一趟。”
    吴主任在综合办公室听到何书记的喊声,赶紧过来了,“何书记,咋了?”
    “那个苏家屯苏青玉同志,你还记得吗?”
    “她啊,记得,当然记得。”吴主任笑着道,“不是开了加米厂吗?这次咱烧砖厂也是她牵线的。”
    何书记道,“这同志思想觉悟高,也很有能力,这不,她竟然写了一篇关于在我们公社插队的文章,都登上报纸了。听说很多人都看到了,省里地区都知道,电话都打到县里了,县里领导刚打电话过来表扬咱们了。”
    吴主任都吃惊了,作为一个公社的基层干部,他接触的东西也有限,完全想不到,写一个文章还能惊动那么远。
    “这么大的能耐?那文章写的很好?写了啥啊?”
    何书记道,“我还没看到,能登上报纸,我看也不会差。县里那边说啊,写的是关于学校方面的文章,说咱们公社很注重基础教育,在整个公社宣传基础教育重要性,鼓励社员们送孩子们去念书,还说这是符合主席同志的教育方针,另外还提了咱们支持她们建设小学的事儿。”他越说越高兴,“我本来想着,这好像和实际情况有点偏差,可我转念一想吧,也没啥偏差的,苏家屯这本来就是在建学校嘛,建成了不也能宣传一番吗?哎,也难得这些同志还念着公社的好。”
    别说何书记了,吴主任自己也挺高兴的。
    他们红旗公社这还是第一次上报纸被人夸吧。
    “这个同志确实很不错,之前也是一心一意为了公社的发展,是个很上进很积极的同志。要不然也不会一过来就搞加米厂,搞砖瓦厂了。”
    何书记搓着手点头,“行,确实是好同志。以后要是干出更多的成绩了,我看也能重点观察一下,给她一个回城名额。”
    吴主任点点头,优秀的同志确实该回城。“这事儿还早着呢,何书记,要不,让她入个党?”
    何书记考虑了一下,然后同意道,“也行,上次砖瓦窑的事儿她也出了力,积极的搞建设,确实符合党员的要求。让通讯员去通知一声写个入党申请书。待会开会的时候,提一提这事儿就行了。没多大问题。”
    吴主任问道,“要开会?”
    “是啊,我刚不是说了吗,那文章说咱们宣传基础教育,咱这一点还没做呢,现在做也不迟。正好年底了,让负责宣传的同志去各个大队宣传一下。”
    吴主任觉得很有道理,到时候把报纸弄来了,他们公社也不虚了。就是觉得,感觉怪怪的。
    ……
    苏青玉还不知道自己要入党了,这会儿正坐在火炉边上烤火,顺便算着日子,自己那篇文章到底有没有登报纸,如果渣爸那边给力一点,应该已经登上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传道这边来。如果离的太远,这边看不到,她是不是还得让渣爸给她寄一份过来,拿去给公社那边看。
    “青玉妹子,想啥呢,走走走,咱一起去看杀猪去。”苏卫民高兴的吆喝苏青玉。
    苏青玉捧着搪瓷杯子喝茶,道,“不去。我要在家里学习,其他人都在学,我可不能落后了。”
    离过小年还有几天的时候,雪越发的大了,车子没法动,社员们该加米加面的也做完了,加米厂那边也干脆放了假。都在家里复习课本。苏青玉自己也在家里围着火炉看书。她这人一向觉得学无止境,就算是学过的知识,也要反复的看,不能扔掉了。
    苏卫民指了指闹哄哄的苏奶奶他们,“你这样子还能学,厉害!”他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