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5节
    原本朝中五个宰辅,李过身份特殊不太管事,只是挂名偶尔参加重要会议决策,堵胤锡现在又被留到北面,剩下三人,主持中枢大局,恐怕有些不足,尤其随着机构改革和新政施行,中央部门数量有所增多。
    所有人都在猜测,天子大概还要再增补一名宰执入阁
    “就是不知,陛下是已有人选呢,还是廷推?”
    陈子壮晒然笑道
    “怎么?你也想入阁?”
    张珆自然是赶忙赔笑
    “下官哪有这本事,只是……张、陈二位,如今资历也足以为相了吧?”
    张珆所言的,自然是两广系另外两个重要支柱,陈邦彦、张家玉。
    如今京中议论的几个有力竞争人选,无非就是这二人以及朱天麟、王夫之、张同敞、王化澄几人。
    陈子壮叹息摇头
    “我也不大清楚陛下心中所想,不过,以我对陛下的了解,王夫之和朱天麟肯定暂时没机会了,二人刚刚履职辽宁、河南,都是陛下一直关注的紧要地方,轻易不会再动的。”
    张珆闻言,立即恍然拱手
    这话似是什么都没说,但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能有资历竞争的,也就那几个人选,一下排出两,剩下可以和两广系竞争的,自然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19章 幕府山下
    休沐五日结束后,在城外带着老婆孩子野了几天的朱由榔,才算开始料理起正事。
    本来大朝会是打算在华盖殿进行的,毕竟那里地方够大
    但朱由榔此时正和老婆孩子,在城北观音山游玩,思来想去,干脆也不回宫了。
    一来,紫禁城无论南北,或者说这种大规模木石建筑群的通病,就是一到夏天,气温调节功能实在糟糕,这年头也没个空调啥的,都炎热难受得紧。
    不然北京那边,明清两代帝王也没必要非得在城外弄别苑行宫,挖人工湖了。
    端午一过,正是一年最为炎热的时候,朱由榔也实在不想呆在宫里。
    但南京这边虽然气温其实还要稍好些,不过由于只在太祖朱元璋那会儿当了几十年皇宫,故而外围并没有修建像中南海之类的离宫别苑。
    朱由榔亦是抠门的人,不愿意大动干戈,花钱在内城凿人工湖,觉得那样耗费太大。
    思来想去,干脆直接跑到城北上元门到阅江楼一带,濒临长江的幕府山躲清凉。
    传说战国时期,楚威王为了压制南京地区的“王气”,派人埋金于幕府山西麓金陵冈,而使南京有了“金陵”这个城名。
    幕府山在后世都还是湿地保护区和景区,风景和气候颇为宜人,尤其这时候,也没有经过太多开发,更是山林清净。
    于是乎,朱由榔颇不要脸的鸠占鹊巢,将原本幕府山北麓的永济寺给霸占了,然后皇后王芷,在永济寺的基础之上,从内帑拨了几万元,扩大规模,形成了一系列沿幕府山北麓临江的建筑。
    这事大概是光烈五年弄得,由于规模不大,前年基本竣工,后来又出于安保考虑,御前司分设一厢,驻于幕府山,又将阅江楼和北麓连接起来。
    建筑规模也愈加扩大,虽然和行宫没得比,但因地制宜,倒是和中南海规模相差无几。
    只是相较于宫殿,这些建筑要朴素得多,并没有用过于昂贵的木材,而是效仿江南园林、山寺建筑风格,白墙黑瓦,曲水流觞,配合着幕府山的独特风光,倒是别有一番情趣雅致。
    因为这主要是为皇后王芷的喜好建的,王芷出身苏州府士人家庭,毕竟这地方是用作帝后、子嗣们避暑休闲,故而怎么折腾,那都是天子家事,文武大臣们是没法干涉的。
    此时正值端午之后,气候炎热,朱由榔干脆就让文武大臣们,一齐往幕府山这边来,君臣就在山林雅致之地,坐而论道。
    这也是因为朱由榔不太喜欢宫中议事那种气势庄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
    不过,从此以后,幕府山别苑,成为了每年夏季,大明中枢决策中心,以至于许多年后,成为内阁及中枢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
    幕府山三个字,甚至成为大明权力中枢的代名词,以及不知几代人之后,因此展开的“光烈舰通电”、“炮击幕府山”、“别宫事变”等等影响重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后话了。
    -------------------------------------
    朱由榔和皇后在幕府山别苑的住所,是一栋两层小楼,建筑风格颇为前卫,看起来跟个后世古典国风主题的别墅差不多。
    小楼外围,一道丈余高的青瓦白墙,将园林围在其中。
    园中,有座颇大的凉亭,旁边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摆上席位。
    数十位轻装飞鱼服的侍卫,按刀侍立在外
    御前司已经组建五年多了,制度亦是愈加健全,指挥使李景兴,是诸将当中,唯一没有战场建功,却获封侯爵的将领。
    此时的御前司人数达六千人,分为八厢,其中四厢护卫皇宫内诸门,称为外四厢,一厢为仪仗,掌礼器,其余三厢作为机动人员,或是天子外出时扈从,同时也会轮换在幕府山轮值。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内卫五班”,每班不过二十八人,但这一百多号,却是负责保卫御前,相当于御前侍卫。
    两百多文武大臣,将这本来就不算很宽阔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颇为破坏景致。
    朱由榔一把椅子坐在凉亭正中
    默然无声
    只是静静的看着下面瞿式耜等人主持会议
    而这场朝会,对于所有文武大臣而言,也是别开生面。
    并不是之前朝会那种由大臣上奏,而后廷议
    而是主持会议的宰辅们,拿出一条条议题,下面来自各部门的大臣们可以分开讨论,最后举手发言。
    而这些议题,以及应对,也一改过去传统那样“提纲挈领”笼统的说法。
    比如,第一条议题,各边防都督府的兵员编制和军费预算。
    有关部门,包括财部、户部、兵部、枢密院和各都督府将领,就会各自讨论,而后各自拿出总体意见,交予内阁宰辅裁决。
    如果宰辅商议后,得到统一意见,就当场拟定旨意,交付朱由榔批复。
    如果意见不一,由宰辅投票裁决,如还不能解决,才交予朱由榔御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大臣,可以当场申辩。
    这种程序,看起来好像颇为麻烦,但经历过万历、天启、崇祯等朝政治的大臣们却知道。
    这比当年打嘴仗强多了
    因为在讨论之前,朱由榔定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无论是什么议题,对策,方案,都必须明确写明计划时间、预算、人员。
    简单来说,必须拿出具体数据
    比如,陕西都督府军费预算二百万,那这二百万你花在那些地方,养多少兵,有那些编制,组建工作什么时候能完成?
    二,任何争执,都不能以攻击个人为前提,论事不论人
    如果你对谁有意见,请上疏交予都察院,启动调查程序
    这也和朱由榔去年的另一项颇受争议的政治改革有关,那就是修改了都察院的职权。
    都察院地位超然,可以弹劾宰相不假,但却往往是过去大明朝嘴巴仗的主要战场。
    朱由榔没有废止对方纠劾之权,但却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可以闻风议事,但事后必须立案调查!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确切事实,现在的都察院是无法扳倒其他官员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这都察院的职权就变小了
    因为还有第三个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有预算,就必须有决算!
    这也是朱由榔对于都察院改革,在剥夺限制部分职能的同时,却加强的另一个方面。
    财政审计制度
    光烈四年,都察院就建立了审计署,但那时候审计署的地位还并不高,只是给内阁和财部打打下手,临时充当下会计。
    而现在却不同了,就在会议之前,朱由榔将审计署独立出来,虽然还是挂在都察院名下,但主官由原来正四品的判曹,改为正三品副都御史。
    不仅是审计署,整个都察院,都由过去那种零散状态,被整合拆分为四个署:审计、廉政、监察、检校。
    除了审计署外,监察署和过去的监察御史差不多,只是集中办公了而已;廉政署专门用于反贪,不是过去那种“风闻纪事”的那种,而更类似于执法部门,可以外派巡视,甚至配属必要侦查武力协助的。
    检校署就比较闲了,干得才算是正儿八经“御史”干得事情,记录、收受和保管文件,撰写报告,提供意见,算是真正的“言官”。
    每署各自有一位正三品副都御史掌管,下面根据不同工作内容,设置司、科、目三级下属机构。
    于是乎,都察院中的“审计御史”,虽然在品级上,只和七部侍郎相当,但在朝中地位却是炽手可热,不下于一部尚书。
    从光烈八年,也就是今年的十月份开始,各部门的年初预算,都必须上报交予审计署汇总统计。
    并在次年十月份,召开财部、户部、审计三方会议,当着财政部门的面,审计署一笔笔核算去年预算,和年终具体支出是否有差额。
    如果有较大出入,审计署有权质询批钱、批货的财部、户部,以及支出的具体部门。
    对方必须在限期内给出解释
    而与此同时,审计署工作告一段落,这笔有问题的审计报告,将会递交都察院,发起弹劾。
    第20章 五年规划(上)
    整个会议,朱由榔表态的时间很少,他更多的时候,只是像一个雕像一样,静静的坐在那里,阅读各方汇总的文件。
    面对大臣们的唇枪舌剑,天子朱由榔却几乎一言不发
    但是,只要他的身影还继续在会场上矗立,会议就不会轻易终止。朱由榔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这场漫长的会议,在各方的辩论声中,持续了近一个月。
    忙碌的不仅仅是都察院审计署,另一个新升级的部门,也在紧张运转。
    中书科也从过去一个老大只有正七品的部门,正式升格为中书署。
    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扩建部门而已,只以级别而言,新的中书署长官,中书侍郎,也只有正四品而已。
    但谁都知道,这个部门的权力相当不俗。
    因为它兼并了过去的通政司和中书舍人,负责记录归档内阁会议文件,掌管印玺,侍从御前,上传下达,是名副其实的“中x中央办公厅主任”,天子本人的秘书处。
    整个会议上,他们负责记录和传递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