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抚使
    朱小青和章凤进入江西,此时已经是七月,江西天气炎热,这个季节雨水少,土地干得开裂。
    朱小青看到路上很多百姓挑着水桶,他们大汗淋漓,似是走了很远的路。
    朱小青随意拦着一老汉问道:“老丈,你这是打算去哪里打水啊?”
    那老汉停下来,擦了把汗,皱着眉叹道:“走了五里路了,只怕还得走两里路呢,就那成罗河里还有水了。都半个多月没下雨了,天气又热,再这么下去,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朱小青看着这一行人疲惫的样子,直觉这场干旱会为后续造成很大的问题。
    朱小青和章凤所带队伍的饮水和用水也成了很大的问题,大家想快些赶路走出这个地方,但是在路上那种疲惫和绝望感像是一阵阴霾,不时将众人包围。
    他们随着跳水的队伍往前走,也想走到那成罗河取到水喝。
    走至半路,朱小青看到十几名汉子光着膀子正在抬石头,累得气喘吁吁,他听到其中有一人正在说:“大伙儿都说是咱们这儿的蝗虫庙多年没修,所以才闹了蝗灾,咱们累死累活把庙给修了,但愿这些害人的蝗虫能够走了,在这么闹下去,怕是会接连几年没饭吃啊。”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类灾害中,与水灾、旱灾并列的,就是蝗虫灾害。蝗灾的危害很大,蝗虫成片地云集在一起,所到之处茎叶啃光,遮天蔽日,十分骇人。
    中国的蝗虫灾害历史悠久,早在《诗经大田》里就有记载:“去其螟塍,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的就是用火烧除煌虫的办法。“治蝗”在古代也一直是历代帝王的执政大事之一。
    在民间,蝗虫庙也称为八蜡庙,或刘猛将军庙。早在夏朝时候,人们就祭祀八位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神衹,称为八蜡之祭、大蜡之礼或八蜡祭。第八种就是专门治理蝗虫之类的虫神,因此虫神又称为八蜡神。
    后来,从宋朝开始,民间设立专门的蝗虫庙,供奉刘猛将军。
    这位将军,并不姓刘名猛,而是因为治蝗有功,宋景定四年被敕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人们就简称为“刘猛将军”。蝗虫庙里供奉的将军,相传都是由于治蝗有功而被人尊奉。
    蝗灾往往都是由旱灾引发,而江西并不是旱灾多发的地方,所以当地的蝗虫庙会失修。
    刚刚和朱小青说话的那老汉将水桶放到一边,从肩上将装水的竹筒取了下来,走到其中一正在抬石头的汉子身边,道:“二郎,快喝点水,别渴到了。”
    那叫二郎的汉子朝老汉摆摆手,道:“爹,你自己留着吧,你还好几里的路要走呢,这天太热了。”
    朱小青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挡在那些正在抬石头的人前面,劝道:“我看你们都是能出力气的好汉,都到了这个关头了,还修什么蝗虫庙,不如把这个力气拿来替老人家去挑水,去治理灾害,这蝗灾早治早好,难道还巴巴地望着求着神来替你们治蝗灾。”
    那些人一脸木然,面面相觑,觉得这个从外地来的年轻人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竟敢阻止大家修蝗虫庙。
    其中一人道:“官爷,我们都是种地的人,这治蝗虫的事我们哪里想得了那么远,把自己家地里的蝗虫赶走,它们飞到别人地里,到头来还是得飞回来,这能怎么治?这些虫子杀也杀不尽,难缠呀!”
    “等着吧,官府派的人马上就要下来了。”另一人乐呵地笑道,优哉游哉地继续抬石头,一副不愿意多操心的样子。
    朱小青知道劝这些人去治理蝗灾也是行不通了,因为他们都是在看不到实际的效益的情况下都是不愿意做领头人的。
    朱小青再一打听,才知道这即将派下来的安抚使正是辛弃疾。
    安抚使是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宋初沿之,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
    朱小青在穿越前对宋词并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在他读过的几首辛弃疾的词中,能感觉辛弃疾在这些文人中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的词中很一股英雄气概。
    比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这样的作品都能够让人看到一个豪气干云的辛弃疾,辛弃疾也成了宋词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人物。
    辛弃疾的祖上在济南历城,他幼年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在完颜亮大举南侵时,在其后方的汉族人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在这时,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让他立下了大功,一时名声大振,当时赵构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而这时的辛弃疾才二十五岁。
    朱小青当时也听说了辛弃疾的事迹,对辛弃疾很是佩服,而且他与辛弃疾又年龄相仿,一直都很想有机会和辛弃疾认识。